《论语泰伯篇第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泰伯篇第八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泰伯篇第八,【本篇引语】泰伯篇记述孔子对尧、舜、泰伯、周公等古代先王、先贤丰功茂德的赞仰和曾子的某些嘉言美德。孔子认为恭、慎、勇、直诸德行必须用礼来规范。关于如何驱使民众,如何防止社会动乱,如何进德修业,记载了孔子的某些主张和见解。,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宣父的长子。(2)三:多次的意思。(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扬他。,一、【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称赞他。”【赏析】传说古公亶夫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把位传位季历,泰伯知
2、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父死,泰伯不会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注释】(1)劳:辛苦,劳苦。(2)葸:拘谨,畏惧。(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刻薄。,二、【译文
3、】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 ,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也会厚道了。”【赏析】这一章记述孔子对纷繁的社会人士现象的一种归纳。孔子认为恭敬而无礼节的人,身心劳碌,力屈神疲;谨小慎微而无礼节的人,往往思前思后,畏葸不前;好勇斗狠而无礼节的人,往往胡来捣乱;直来直去而无礼节的人,往往尖嘴利舌,刻薄寡恩。社会上总要有一种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孔子心目中所要塑造的仁人君子。,三、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注释】(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吴篇。(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三、【译文】曾子病危,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赏析】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与自己的身体,包括头
5、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四、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1)校:同较,计较。(2)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说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四、【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赏析】所谓能与不能、多与少、有与无、实与虚,都是相对概念。有的人自以为能,实际能的
6、不多;自以为知,实际半知、不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熹曾经说过:“虽知亦问”,是极其明智的态度。“有若无,实若虚”,是思想方法,也是认识问题。“犯而不校”,人家触犯我,也不计较。这牵涉到一个人的道德涵养问题,果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极其寻常的。,五、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注释】(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十五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嘱托辅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五、【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
7、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赏析】这是曾子心目中的忠臣形象。他可以接受国君的临终委托,辅助幼主;也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他的身上,不致国亡家破,即使面临危急存亡关头,也不会变心和屈服。受人之托,成人之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曾子用自问自答的口气,认定这种人才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一介君子。,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1)弘毅:弘,广大。毅,强毅。,六、【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
8、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赏析】人生路途是非常遥远的。要挑起这样重德担子、走这样路的路,就必须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弘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七、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释】(1)兴:开始。,七、【译文】孔子说:“(吓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礼,完成于学乐。”【赏析】对诗、礼、乐三者的具体作用,孔子作了如此表述:情趣的培育、志气的激励、联想力的启发、情绪的振奋和排遣靠诗教;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安身立命,有赖于礼教;性情的陶冶、精神世界的形成靠乐教。礼记.孔子闲居:“志之所至,诗亦至焉;礼亦
9、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诗、礼、乐、三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八、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注释】(1)疾:厌恶,憎恨。(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3)已甚:太过分。已,太。,八、【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憎恨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恨得太厉害,也会出祸乱。”【赏析】这一章记述孔子分析社会上有两种不安定因素:一种仁好勇斗狠却怨恨自己的贫困处境,这种人可能要捣乱的;一种人不讲仁德,大家对他由歧视到鄙视,甚至到敌视,这种人就会破罐破摔。前一种人是主动变坏的,最后可能自绝于人;后一种人是由于矛盾激化,使他丧失做人的信心,最后铤而走险。当政者必须体
10、察下情,重视矛盾的钝化和转化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戾气为祥和,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使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确保社会安定无虞。,九、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九、【译文】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赏析】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不骄傲就是谦虚,不悭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气魄。 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光有才能智慧而道德品质低下,这种人就没有多大分量。孔子把某一个人的才能之完美,有意放大,比之于周
11、公,如果他恃才傲物,为人鄙吝刻薄,这种人品味不高,其他方面也就没有值得一看的。事实上周公不但才华横溢,而且虚怀若谷,极富同情心。,十、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注释】(1)谷:谷子,小米。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以谷代指做官及其俸禄。,十、【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不转到要做官求俸禄的念头上去,实在难得啊。”【赏析】读书多年,却不存在做官的念头,这倒是很难得的。“不至于谷”即不想到做官。这个“至”字的意义是领会这一章的一个关键。不吃透它,就对此章不能索解。古代用小米作为官员的俸禄,谷是俸禄的同义词。孔子认为有的学生多年沉浸在“学而习之”的氛围中,以学习本身为人生一乐。能耐
12、得住此中的寂寞,不为风光名利而分心外骛,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了的。,十一、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十一、【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赏析】孔子反复多次说明,在邦有道与无道的不同情况下,君子的不同遭遇,表明儒家的荣辱观与爱憎,这对于道家和法家是根本上不予赞同的,甚至还要采取敌对手段。其实即使是在古代邦有道要富且贵
13、是不是就没有险隘?就能唾手可得吗?不论是有道无道之世,都应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惑之中。,十二、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十二、【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方面的政事。”【赏析】“必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十三、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
14、哉!”【注释】(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2)关雎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雎乐章,所以叫关雎之乱。,十三、【译文】孔子说:“从太师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赏析】这一章记述孔子参加鲁国乐官之长太师师挚领衔演出的一次音乐会的盛况和感受。从太师主演的序曲起,一直到关雎乐章作为合乐结尾,整个演出悠扬动听,赏心悦目,是一次极不寻常的艺术享受吗,孔子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和崇高的鉴赏能力。,十四、子曰:“狂而不直,侗而
15、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注释】(1)狂:急躁,急进。(2)侗:幼稚无知。(3)愿:谨慎,小心,朴实。(3)悾悾:同空,诚恳的样子。,十四、【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赏析】这三句话,也就是孔子当时看时代在变乱中,多半是这一类的人:狂而不能直,老是相而内心并不厚道;再加上非常浅薄,浅薄到没内容,还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又不好好求学,因此孔子很感叹。事实上一个变动的社会,这都是必然的现象。,十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十五、【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会担心再
16、失去它。”【赏析】孔子在剖析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好像在赶路,生怕不赶趟,又怕有所丢失。”李泽厚论语今读:“既急求新知,又恐失旧识。”。 孔子一直抱着“学而时习之”的积极态度。为学求益,日就月将。他的学习热忱始终不减,心情十分急迫。,十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注释】(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十六、【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去的。”【赏析】在孔子的观念中,尧舜禹三代,统治天下,贵为皇帝,“而不与焉”,心里没有觉得
17、当皇帝可贵,而看得很平淡,真正做到只是服务,并不觉得权势可贵,因此这是真正的伟大,真正的崇高。,十七、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由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注释】(1)尧:古代传说中的圣君。(2)则:效法,为准。(3)荡荡:广大的样子。(4)名:形容,称说,称赞。(5)焕:光辉。,十七、【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呀,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是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人民不知该如何称赞他。多么崇高啊,他成就的功业。多么光辉啊,他制定的礼乐典章制度。”【赏析】孔子说尧最大的成就,最伟大的光辉,是替中华民族开启了文
18、化的传统。这一章是孔子评论上古历史哲学的观念,孔子非常推崇这三代。,十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问然矣。”【注释】(1)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含挑剔、批评、非议等意思。(2)菲:菲薄,不丰厚。(3)致:致力,努力。(4)黼冕:祭祀时穿着礼服叫黼;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5)卑:低矮。(6)沟洫:沟渠。,十八、【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啊。他的饮食很简单,却尽力(以丰盛的祭品)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品时却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却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地方啊。”【赏析】孔子对禹力加推崇,所以他说禹对于中国文化这样大的贡献,实在无话可讲。没有一点可以批评地,夏禹的领导作用个,垂范千古。时至今日,仍不失 其榜样的力量;而当今不少人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却把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古喻今,孔子是向统治者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