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84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孟》教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教学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孟,上一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庄子,其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至圣,我们就会想到亚圣,这两个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的光辉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子与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于思的学生,这两人真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的孔孟。,黄仁宇先生,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看历史;有着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岁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大三读起;,曾在

2、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年,是史学家,也是自由作家;1991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出版,被评选为金石堂风云人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长沙白茉莉、汴京残梦。,检查预习情况:,1.字音 草菅民命( )商鞅相秦( )经筵 ( ) 无可估量( )叛逆篡位( ) 谲诈( )戳刺( )饿殍( )2.解词(1)形影相随: (2)斩钉截铁: (3)礼尚往来: (4)一针见血:(5)克己复礼:,jin xing yn ling cun ju chu pio,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

3、切中要害。 克,约束。复,践行。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2词语积累: (1)判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形影相随(跟随) 毫不讳忌(忌讳) 斩钉截铁(砍断) B.礼尚往来(崇尚) 不为已甚(太) 改弦更张(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无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针见血(看见) D.百家争鸣(发表意见) 截然相对(界限分明) 融会贯通(懂得),D,圣人 孔子,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学作为实践智慧、生活智慧、历史智慧,是一种深邃无比的生命智慧。,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主旨,所谓“爱人”,积极地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正), 消极地讲就是“己所不欲,勿

4、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忠怒”这个“一贯之道”。,“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体现,他反复主张“为国以礼”、“齐之以礼”、“约之以礼”。,做人格言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山

5、东至今仍流传一段民谚: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说的就是孔 子。儒家管理学的基础,是顺着人之常情建立起来的:把“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推广到“治国平天下”。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与光明相伴的,是孔子的入世情怀。,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

6、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翻译: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天

7、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乱 其 所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老 而 无 妻 日 鳏,老 而 无 夫 日 寡,老 而 无 子 日 独 ,幼 而 无 父 日 孤,此 四 者 ,天 下 之穷 民 而 无 告 者。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 夫。,回忆一下 孟子名言有哪些?,梳理思路 文章思路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论述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后部分分析原因。这两部分的衔接处在那儿?有何作用?第五小节,承上启下,指明以上

8、几段 意在说出两人思想言行的不同,以下部分的要旨是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这段中概括二人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在于时代的不同,即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局势从根本上制约着两位圣人的思想。-这种大历史观还是黄仁宇研究古代人物、事件的典型方法。,整体感知,一、(1) 提出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二、(2-4) 指出孔孟之间的相异之处。三、(5-11)指出孔孟之间相异的原因。四、(其余)对孔孟的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把孔 孟二人加以精细比较,找 出二人的差异,进而研究造成 这些差异的时代根源。,速读第一段概述作者陈述孔孟相似的四点理由: 1.在儒家传统中,有孔子至圣、孟子亚圣之称。 2.孔曰“成仁”,孟曰

9、“取义”,宗旨是相配合的。 3.引述“史记”的话:“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4.当今哲学家更把孔子比成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品味探究1“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 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

10、地位。,课文研究孔孟的不同,是放在一个怎样的基本框架内?即他们以济世治国为理想追求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政治态度。这是比较分析的前提。,孔 子和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孔 子 孟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 则凡事紧张。认为性恶来自于先天, 则持性善论。,对“礼”非常重视, 则不大拘泥于礼。,对“礼”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孔子 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 封建制度没完全败坏 诸侯征伐仍以道德名义 战争是贵族竞技式 , 有“礼”的公认原则 孟子 战国前中期 七雄已准备长期厮杀 军事动员,全民皆兵 战争方式,杀人盈野,草菅人命 毁灭式 彻底清除敌方,孔子故事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说: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由此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充实的内心世界。,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yo),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的独具的风趣,在他挖苦自己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师生间偶尔的玩笑,其中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经常的沟通和切磋,使得他们关系融洽,亲如父子。,孔子和子路、

12、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为

13、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住君王就讲道理,,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 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由刚才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研习2“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

14、。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4、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论语为政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15、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理)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5文章第4段对比了孔孟对“礼”的态度、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的不同个性。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礼”的重视,他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礼,他可以委曲求全。而孟子不受“礼”的束缚,率性而为。,5“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

16、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宁静。”从文中的分析来看,当时社会“闲雅”“宁静”的原因有哪些? (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6、“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表因果关系,用“针对”一词是否恰当? 这一句是表达因果关系的,用“针对”表原因很不恰当。再则,用“这些条件”概括上一段内容也不恰当。这一句不妨说“因此,孔子对当

17、时的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8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了普遍的社会心态。 9 .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 这里所说的“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人为伍, 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10、为什么说孟子的性善论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这句话下面就解释为什么说是“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由性善论这个前提推论到对人的道德要求,不过是要求保持天性,回复天性而已

18、,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为丧失本性,所以带有强迫性。 例如鱼我所欲也把不辨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的行为,斥之为“失其本心”,认为“义”的观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认为舍生取义,不过是保持本心而已,这种推论就带有强迫性。 12、.何谓“低水准平等思想”? 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这个生活水平是很低的。,11、“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

19、何历史条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12、作者的论述研究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还有什么欠缺? 比较的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不同学派的比较研究,是人们普遍注意的,作者还能注意到同一学派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比较研究,从中看出一个学派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研究一个思想家,要加以历史的考察,从中了解其所以然,探究其精神实质。再则,思想理论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启示,研究古代文化现象1善于同中求异 2要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实质3要掌握大量史料,并以之为据,崔炳哲教授认为,孔子当永生,有四个方面的理由:第一,孔子是全人类的导师,所以孔子永生,人类永生。第二,孔子是永不失望的,是希望之灯。 第三,孔子是仁爱的实践家。第四,孔子是思过则改,闻过则喜的人。 让我们记住崔教授的话吧!,作业:,1、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唐代,但诗的题材风格迥异,运用本文联系的观点,在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的方法,分析造成两人差异的深层 原因。2、完成课后思考题及基训。,正心诚意,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