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526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智慧学孟子正确的教育观 傅佩荣 正确的教育观 一、引言 儒家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从孔子开始,有教无类跟因材施教大家都非常熟悉,到孟子的时候也是一样,“有教无类”。孟子有一阵子住在一家旅馆里面给学生上课,旅馆里面有位服务员,他有一双草鞋还没织好,放在窗台上,忽然不见了。他就跑去问孟子说:会不会是你的学生把我的草鞋藏起来了?他说得很客气,事实上是恐怕被偷了嘛。孟子怎么说呢?孟子似乎有一点不太开心,他说你难道以为我的学生是来偷草鞋的吗?这个服务员就说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他说:您老先生任何人来都不拒绝,任何人走也不去阻挡,所以总是良莠不齐嘛。学生里面有好有坏这也可能,说不

2、定正好就有人草鞋坏了把我的草鞋拿走了。所以这一段小故事说明什么,孟子确实是有教无类啊。 二、五种教学法则 第一个,“有如时雨化之者”,就好像及时雨,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及时雨宋江。他之所以受到别人肯定就是每一次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都正好可以来伸出援手。所以当老师的人他要怎么教学生呢?就是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正好有困难的时候、在启发的关键的时候老师再说,这叫做及时雨。我们念书的时候有时候年纪很小,老师讲很多大道理,根本听不懂。所以为什么我们教小孩子跟教中学生、跟教大人不一样呢?要像及时雨一样,当他需要的时候,你再跟他说,效果就很大。 第二种叫做“有成德者”,这个一般来说是在小学、中学的阶段以

3、培养德行为主。说到培养德行为什么要特别放在小学、中学的阶段呢?因为易经里面第四卦叫做蒙卦,这个蒙就好像“同盟”,我们今天说启蒙教育,所以在蒙卦里面特别强调,它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当小孩子还在蒙昧的时候,你让他了解什么叫人生的正路,这是成就圣人的功业。换句话说,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品德的观念,你这个基础没有打好,品格教育有了问题,一辈子再怎么有本事,对社会恐怕都是一个灾难;对个人来说,恐怕也是一个损失。所以这就是第二个,有成德者。 第三个,“有达财者”。就是培养人才,这应该是大学的阶段。大学分科分系,成为专家,成为人才,这应该没什么问题。 第四个,“有答问者”。回答问题

4、的,这也是任何阶段都可以,只要有人提问题,孟子就回答,因为提问题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譬如学生问我说,老师,你认为我出国好不好?那么这个问题老师不可能说出国很好,那你要看条件够不够,我就问他说,你出国条件够不够?有什么好处?你留在国内有什么好处?各有优点、缺点,分析完毕之后,学生就知道该怎么选。所以真正知道答案在什么地方,那是提问题的人。我们当老师当了一辈子,有时候回答学生的问题讲的很辛苦,讲了半天,最后学生说一句,说老师,这不是我问的,那你不早讲。因为有时候学生提问题一句话没说完整,那老师听的只是听到你说的部分,就凭我的想象去回答。 所以孟子说教学生这几种方法,第四种就是回答问题,

5、还有第五种叫做什么,叫做“有私淑艾者”。这个比较少听说,什么叫私淑艾呢?也有人说这应该念成私淑者,yi,都可以。这个yi我们现在就是改正的意思,我私底下去找到一个人的德行跟学问的资料,加以改正我自己。就好像我出一本书,出一本书之后里面介绍孟子的思想,别人看了之后就可以自己去学习,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等于是说你不用直接教,他私底下去找好的来学。像孟子就说自己我是私淑孔子,这个淑就是去采取好的东西,我自己去向孔子学习好的思想。 那么这五种方法之外,孟子特别提到一种,他有一次大概心情不太好,他说我不屑于去教的人也是一种教。那你说,他已经不屑于教,学生跑来问他问题,他觉得这个学生不好,他不屑于教,这也

6、是一种教,他这也是学孔子,在论语里面有一段,“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孺悲这个学生想要去拜见孔子,孔子不见他,有人进来传话,孔子就说,你跟他说,就说我生病了。结果传话的人刚刚走出门,孔子立刻取瑟而歌,把那个瑟拿下来弹琴,弹瑟然后唱歌,一定要让孺悲听到我孔子没有病,我还能唱歌,我就是不见你。这是儒家什么样的态度呢?这种态度就是说一个学生犯了错,有时候会找老师去诉苦,说他很委屈。老师如果接见他的话,学生可能出去跟别人说,老师已经原谅我了,你们不要再追究了。这一下就不太方便了,变成是老师被他利用了,所以有时候老师不见他,我不教你就是教你,以不教为教,这是儒家的方法。 三、学外语的秘诀 孟子的教育

7、还有很多其他要考虑的部分,譬如说他注意环境。我们以前谈过孟子对人性的看法,说经济繁荣的时候,年轻人好吃懒做。经济萧条的时候,年轻人就非常得凶暴,这说明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学也是一样,现在很多人让孩子很小念幼儿园、念小学开始学英文,你如果说有这样一种想法,就要参考孟子一段话。孟子有一次他就说了,他说,一个楚国的大官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齐国话,因为齐国也是强国,楚国也是强国,大家总希望说我的孩子会通两种语言,将来做生意、做官都方便了,你说话有腔调嘛。那么请问,一个楚国的大官要让他的孩子学齐国话,那请问,是要用楚国人来教他儿子,还是找齐国人教他儿子?当然找齐国人嘛。就好像你孩子在这边要学英文,你找

8、一个中国人教还是找个美国人教?那你说当然找美国人教,因为美国人说的英文比较标准嘛。我们中国老师虽然会教英文,教了半天,很多俚语搞不清楚。好了,找齐国人教你的孩子,有用吗?为什么?为什么没有用呢?是因为一个齐国人教他,下课之后他出去,都是楚国的小朋友,大家都讲楚国话,所以你每天拿鞭子打小孩,教他讲齐国话,他也学不好。 好了,那么换一个方式,你现在想让小孩子学齐国话,把他送到齐国的都城庄岳,放在那边不要管他几个月,你现在用鞭子打他,叫他不要说齐国话也不行,他非说不可。为什么?环境。因为满街人都讲齐国话,你自然就会了嘛。你看,孟子当时对于这个学习的环境,他就用学习语言做一个比喻,非常生动。人有时候常

9、常会想到说过去怎么样,其实来不及了。所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就看什么时候觉悟,越早觉悟,越早走上人生的正路,省了很多力气,所以说这叫做学习的环境。 孟子常常跟齐宣王在谈一些问题,谈了半天没什么效果,后来就有人跟孟子说,会不会是齐宣王这个领导太笨了呢?好像是每天忙着许多事情,脑袋不太清楚。孟子说你们千万不要怪齐宣王,你说他笨我不能赞成。为什么呢?因为我跟他讲怎么样往上努力奋斗,行仁政,做一个好的国君。但是我一离开之后呢,另外就有十个人来跟他说,孟子乱讲,不要理他。我们还是吃喝玩乐比较愉快。他就讲个比喻了,变成一句成语叫做“一曝十寒”,就是外面有阳光,有一个植物要生长,阳光一照,这个植物很快就长起来

10、了。但是你先晒它一天,再冻它十天,好不容易晒了一天阳光,再把它放冰箱里面冰上十天,它怎么长大呢?这等于是说齐宣王的环境不好,拿环境来说的话,变成是每一个人都跟他说,你没希望,他当然不敢说没希望,就是孟子乱讲,你还是过这种生活比较愉快。跟孟子学的话,你不能作威作福,不能吃得好、穿得好,那当国君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就给他叫做打击士气,所以孟子给他提醒,提高士气,但是别人给他泄气,所以说到最后还是没用。 四、对学生的要求 讲教育方法不能光要求老师,也要看学生。因为孔子以前谈过启发式教学,你如果把论语这句话看清楚,就知道孔子的意识不是这么简单的,天下再好的老师,你说你要启发学生,也不见得有效果。所以孔子

11、讲的启发有条件的。他说的是“不愤不起、不吠不发”。愤代表生气了,他说不到学生想懂而懂不了快生气了,我不来开导他。因为学生想懂懂不了,你再开导,叫做及时雨,才有效果嘛。 “不吠不发”是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脸都涨红了,我不来引发他。因为学生如果说自己根本什么都没想,老师上课跟他说你提问题吧,他没问题。他如果真的想这个问题该如何理解,想不通,他就很着急。这个时候老师一点就通了。 所以像这种教育的方法在孟子来说也是一样,他会强调学生应该下工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孟子有类似的说法,他说大的工匠就是木匠,可以教一个人规矩,但是不能使它变得精巧,比如说我现在学做木匠,怎么使用规,圆规,怎么使

12、用“矩”,据代表曲尺,一个是画圆的,一个画方的,我的老师是大的工匠,他教我这种基本的技术,教完之后呢,使它变成精巧。使我自己成为专家,要靠自己,老师没有办法让你变专家,他只能教你基本的技术,这就是修行在个人。所以孟子讲这些话就提醒学生,你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孟子他会提到一种方法很有意思,就是你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去说明里面的道理,最后还有一步,你要扼要去介绍。这个扼要介绍很重要,怎么说呢?我记得我有个学生,他念到了硕士班毕业,到了加拿大移民去了,移民到加拿大之后他去上加拿大的社区大学,一个月之后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到了加拿大才知道该怎么做学问。我们听了都很难过,我

13、们教了半天都没教他做学问的,那外国人一教他,马上就觉得这是做学问呢。他怎么说呢,他说这是因为当地老师教他们念书,你念一页之后请你用一行字写出来它的重点,这个训练我们没有,这个训练很重要事实上,哈佛大学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他们教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今天讲这一课讲完毕,下课之前是吧,班上有三十个同学,每一个人用一分钟把今天所教的重点说一遍,一分钟很短的,老师看着表,时间一到就不能讲话了。你说我的想法很多,很多创见还没有表达,那也没用了,因为你只有一分钟。 念书如果不能够从广、博到约,到能够精简扼要地把重点把握住,就代表你没有了解。你真的了解的话,一句话讲完了。比如说很多人问我什么是儒家

14、?他说,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告诉我什么是儒家?我说可以啊,两个字,真诚。你讲一个真诚,儒家的思想都在里面了,因为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这个力量叫做向,叫你做什么呢,好的事,叫善,人性向善,真诚两个字。那你说能不能简单说什么是道家呢?也是两个字,真实。真诚跟真实就是不一样,儒家之真诚以人为重点,道家之真实以万物所有存在之物为重点。所以每一个学派都可以用非常扼要的方式来说明,这是孟子的教训,他说你广泛学习,什么都了解了,最后要非常扼要地说明,他强调念书人要设法做到深造自得。我们讲到孟子说他自己在做官方面是绰绰有余,另外还有一个成语非常好,今天的意思倒有点偏差了,孟子说的是“左右逢源”,我们今天

15、讲一个人左右逢源会以为他长袖善舞,到处搞人际关系,很受到欢迎,所以到处吃得开。孟子原来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是好的意思,他说君子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入研究,目的是要让自己有心得。跟刚刚前面讲的类似,你把书看懂了一句话说一遍,看看能不能把握重点。老师就判断你这一句话说的有没有击中要害。 五、孟子作为老师的遗憾 老师教学生是希望学生胜过老师,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有一句名言,他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教出胜过自己的学生。学生胜过老师,老师不会生气。天下只有两种人不会生气:第一种是子女胜过父母,父母不会生气。哪里有说父母看到小孩比自己学历高,我念高中,你念大学;我念大学,你念博士,不行。那父母只有

16、更高兴。为什么,因为孩子发展得更好。老师也是一样,学生比老师更好,代表文化有进步,未来有希望。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看孟子,孟子教学生的方法各方面都非常杰出、非常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好像没有教出胜过他的学生,但是这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当时是战国时代中期,学生学了之后是希望立刻做官,你叫他跟孟子一样道既通,不容易。通不了,他先做官再说;另外一个是孟子标准太高。 孟子书上所列出来的学生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成为哲学家,他有个学生叫做乐正子,这个学生非常好,孟子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呢?他认为这个学生,他在鲁国准备当政了,准备执政,等于是鲁平公觉得这是一个人才,学的儒家确实不错,因为鲁国有儒家的传统嘛,

17、那这个人是孟子的高材生,他就重用他了。孟子高兴的晚上睡不着觉,叫做“喜而不寐”。你说像孟子这么样一位学者,会高兴得睡不着觉,他不是中了彩券了,也不是发了财,他是学生受到重用,他的理想可以实现了,老师只有这种时候才会高兴。但是学生就问了,说:乐正子做大官,老师这么高兴。是为什么呢?学生就问第一个问题,是他非常刚强吗?孟子说不是;是他足智多谋吗?也不是;是说他博学多文吗?也不是。所以学生提三个可能的优点,孟子都说不是,代表他这个好学生个性不是很刚强,学问不是很广博,智慧不是非常灵巧。那请问,那这个学生有什么特色可以让孟子觉得很高兴呢?所以孟子就说了,他这个学生有一个特色,这一个特色就胜过其他特色,

18、这个特色就是做官的必备条件,叫做好善,喜欢听别人讲善的话。一个人做官就是一个原则,你一个人不是全才,不是说我做官之后我一个人就聪明才智,就把整个事情统统办好了,没有这样的人物。一个人做大官,当领导,他就是要学会一件事,好善,喜欢听取善的言论,广泛地接纳善的观念、善的建议,然后自己集大成之后来设法去做。你千万不要以为官大学问大,不要这样想。每一个人都有专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六、孟子的教学原则 孟子里面提到齐宣王的时候,有时候也把他当学生来教导,怎么说呢?因为齐宣王当国君很喜欢出主意,总认为自己很聪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的大臣们往往心里想,你当国君的想怎么样,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当然

19、顺着你嘛,说你真是聪明,真是了不起,既懂军事又懂外交,又懂内政,还懂农田、水利的,都懂了。所以齐宣王就以为自己很能办政治。孟子就跟他说,一个大的木匠在山里面找到一棵大的树木,这个大的树木可以盖大的房子。好,大木匠找到大树木,找一个小木匠,他不知道为什么把树木给切了好几段,变成小的木头,一块一块的。这个原因让人生气嘛,对不对,这个大的木头你应该用在大的地方做栋梁,你把它切割成小的之后,你只能做门窗,不是浪费,这说明还是要专家才能够下手。 第二个,你在山里面找到一个宝玉,你要雕刻,你雕刻的时候一定要找专家雕,要不然的话,一块玉万一没雕好就糟蹋了。好了,你要盖房子,找大的木头,靠专家;你要雕刻一块玉

20、,找专家。为什么治理国家不找专家呢?治理国家难道是我官大我就会吗?不行的。所以这是很好的建议。所以孟子思想为什么得不到很多当权的人喜欢呢?因为一个人当权之后有时候希望别人奉承他,孟子不认为这样是对的,他认为这样是错的,他认为说你当权之后、当官之后、当领导之后,要懂得善用人才。自古以来没有第二条路,叫做“知人善任,分层负责”。那么再大的事业、再大的国家都可以治好。所以孟子教学生的时候,对于他自己的学生、对于政治领袖他一样,因为他年纪大、辈分高,所以他总是希望怎么样苦口婆心不断地劝告别人,希望别人透过他的见解、他的想法,能够把这个社会秩序使它上轨道,国家把它治好,进而可以造福百姓。 所以孟子作为一

21、个老师,他教学生很多,但学生有时候会觉得跟不上,像有一位学生叫公孙丑,他常常听孟子讲一些道理,到最后受不了了。他说,老师,您的道又高又美,好像登天一样。这么高的理想我怎么做呢?你能不能降低标准呢?稍微讲的平易、简单一点,让我们学了之后可以做的。孟子说,真正这个“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大的工匠不会因为学生很笨,就说这个规矩就简单学一学,或者说调整一下,不要这么圆,不要这么方,不行嘛。规矩是普遍都要用的,你不能因为学生水准不够,水平不够,就降低标准,不行。比如说他常常提到一个射箭高手叫做羿,后羿,他说后羿射箭的时候规定弓要拉满才能够射箭,那么你弓没拉满的话,代表力量不够了,你需要做别的训练,那么

22、你射箭的话,后羿不能接受。后羿不会因为你力量不够就说好吧,以后弓不用拉满你就射,那你怎么能射得到目标呢。 七、孟子教育方法的指导意义 这一节我们谈到孟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我相信讲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观点大家听着都觉得很有道理,譬如说“有教无类”,学生要来,都接受;学生要走,也不要勉强。有的时候学生家里有事,或者有的学生发现更好的老师,都可能的,那就让他自由来去吧。同时呢,教学的方法里面这非常好,所有做老师的人都应该把这五个方法记在心里面,有的时候像及时雨,能够让学生受到滋润,让他的问题可以立刻得到解答;有的时候,在学生年轻的时候要培养他的德行,进入大学阶段使他成为具

23、有特殊才干的一个人才。接着要回答他的问题,因为学生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像孔子“四十而不惑”,他的学生常常有各种迷惑,跟上课教的没有关系,跟人生有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呢,你就要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困难出现的时候得到老师的点拨。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师到最后跟学生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从学校毕业之后跟老师也变成像朋友一样了,甚至有的人自己也当老师,我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当老师了,那这个时候就是变成朋友一样了,大家互相来追求正道。那么再接着就是所谓的私淑艾者,让别人可以私下来跟你学。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就是教学的方法,然后有时候你不教他也是教他。 一个人要学任何东西,尤其学语言,或者是学做人,特别需要环境

24、。所以孟子的教育方法他会考虑到一般人的需要,一般人的弱点,那么这一来的话,再提醒你这些学生们可以不断地努力上进,这是完整的一个教育的设计。 我们今天谈到很多教育方面的方法,都会学西方的东西,学西方的,像提到各种智能,七种智能,还有其他方面的,身心灵各方面的需求,都参考西方的东西。西方人说品格重要,我们才发现品格教育的重要。其实人类的历史上,各大文明重视品格的还有超过我们中国人的吗?儒家就是重视品格嘛,你如果说品格教育不好的话,你再怎么书念得好,恐怕对社会不见得是一个帮助。所以品格教育不但是说对社会有帮助,是对你这个人是好的。为什么?你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因为品格教育是经过修养,让自己一个人懂

25、得出处进退,懂得如何乐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了。 今天谈到孟子的教育方法,特别加一个“正确的”,原因就在这里。就是我们看到从学校的基层教育一路上去,孟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理想,包括你到研究所做研究生写论文的时候,也是一样。你广泛学习,充分加以说明,最后要扼要加以掌握重点。否则的话你学了半天,泛滥无所归,无法亿以贯之,建构个系统,也很可惜。 八、学员提问 提问1就是那个孔孟的儒学和老庄的道家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个很好的东西,我们在学这个的时候,现在好像从一开始一直说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我的问题是它们两个在思想上有没有相一致或者是能够互相补充的思想观点? 好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问题,问题在于什么地方呢

26、?在于说有多少人可以把儒家孔孟的思想充分并且正确的理解,又有多少人可以把老庄道家充分而正确的理解,以至于他可以说我把这两个都用在我的身上,这个前提就很难达到。 这两种思想到底能不能互补呢?还是互相可以有些参考价值呢?当然有啊。但这是我们后代的事情,你如果今天问孔子、孟子说,你需要老庄配合吗?他肯定说不必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去问老庄说你需要孔孟来跟你配合吗?老庄说不必了,我对他们没兴趣。所以你如果说就他思想本身的话,都是圆满的系统。我再说一次,就儒家跟道家,都是圆满的系统。什么叫圆满的系统呢?它可以说得清楚人生是怎么一回事,从生到死全部讲清楚,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他不需要靠老子。同时但是如

27、果讲道家的话,它也是很圆满的系统,它本身只也讲道,它甚至批评儒家很多地方。所以我们今天避免说这两个思想本身需要互补,不需要。你如果尊重他们原来的思想的话,它完全不需要说你去替他担心。 那只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了解说儒家跟道家关怀的层次不一样,我们简单用西方的方式来说,西方近代哲学在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威廉詹姆士,他也是心理学家,他就用一个方式来分,他说哲学跟有两种,一种叫做心软的,一种叫做心硬的。什么叫心软的呢?心软的哲学家就是不忍心一般人没有路走,就一定要替他设想一下,你怎么样好好过日子。跟他讲是非善恶,善恶可以有报应。有一个天堂地狱,这是心软的。 另外一种心硬的,心硬的

28、什么意思呢?他不是不好,他是说没有证据我绝对不说,你怎么知道有报应?你怎么知道死后会怎么样?没有人知道,所以我不谈,我只看实际的经验,所以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就觉得说好像没有什么温暖,所以说他是心硬的哲学家。 如果你要分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孟的儒家是心软的哲学家。什么叫心软的?我想你听过很多我们介绍孟子的话你就知道,他真的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不忍心社会变乱,不忍心天下无道,所以他很努力地周游列国,想跟别人讲很多道理,这是心软的。 那相对的呢,老庄的道家就是心硬的,他说我跟你讲半天也没用,你还不如看透事实,最后回归于道是唯一的路。在人间各种成就都是相对,你最后还是要放下。心很硬啊,但是你

29、不能说他讲的不对,他讲的也是事实。 所以我们如果说勉强区分可以这样区分,但是今天的学习者,像我们,学任何东西都要用,我学西方的我也要用,都用在我的身上。所以你真要用的话,庄子有一句话,两边都可以接受。叫做外化而内不化。什么意思呢?庄子说外表跟别人同化,比如我在这边穿西装打领带,外表跟别人同化,因为这样看起来很像一个老师,这就是外化。但是内不化什么意思呢?我内心里面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欣赏什么样的美术,欣赏什么样的宗教,那这是我个人的事情,这个我不会放弃。我外表尊重大家,在这里穿西装,到别的地方恐怕穿古装,再换个地方说不定穿T恤,都有可能,这是外化,别人鞠躬我也鞠躬,别人客套我也客套,这是外化,尊重一个社会大家的一种习惯。 但是内不化,我内心跟道结合,儒家也有道,道家也有道,它反正各有道,你内心里面不要放弃原则,外表你要让社会有一个秩序,顺利发展,叫做外化而内不化,这个大家都可以接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