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814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ppt课件.ppt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及进展,李政新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问题的提出模式构建进展与案例几点提示,一、问题的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钱纳里”理论、“霍夫曼系数”等西方理论工具未必适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判认,钱纳里理论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

2、化来推动的由于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所以不少人判断中国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霍夫曼系数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根据霍夫曼比例值的不同,工业化进程可分四个阶段由于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重化工占比较高,据此有许多人推论,中国已经进入到所谓工业化中后期,特别关注之1:河南工业化基本任务实际并没有完成 “摆脱以工业为支撑的格局”提法是错误的,制造业带动力及其盈余不足,不能有效提供并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城市化率远低于国际工业化进程同阶段对应指标二元结构痕迹及区域不平衡依然明显,包括贫困问题工业文明积淀不足且创新不够,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尚

3、未真正形成,某些方面甚至倒退(如郑州纺织工业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再次工业化”命题被提出(如开封),特别关注之2: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德国工业4.0: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日益普及,嵌入式单元、工业机器人、端到端工程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式的出现,一种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为基础,让制造业领域所有要素和资源之间,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进行交互控制,由此,构成了新的技术社会关系,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不仅体现在机电装备领域,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倡导以“智能化

4、分布式的微电网”,破除并替代依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巨型电站和和高度垄断的大电网模式智能化时代的过程产业转型(Intellective Process)即全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信息化,大数字基础上产品多样定制和流程优化,基于大数据的中间多方案试验及智能判认,基于安全自动诊断的人机交互和单元设备交互,流程管理与价值链匹配,环境智能适应等,新产业革命或许很大程度改写现有产业模式和经济学经典,工业4.0所形成且要求的端倒端工程贯穿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动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即时变化做出灵活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小批量生产和产业链低端的盈利能力,使得个体顾客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意味着生产一次

5、性的产品亦即定制化生产也有利可图若如此,经济理论有关技术不变条件下“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地理经济学理论关于“集聚”是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必要条件等一系列经典范式,也许都被改写,特别关注之3:制造业强国之梦中国制造2025,第一步: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

6、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突破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及其要点,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

7、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面向行业, 关键共性瞄准国际前沿,面向重点行业重大需求,以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公司化运作,有效集聚资源实行公司化+联盟的运

8、作机制,构建科学股权结构,实行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致力于聚集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吴敬琏曰,科技创新,制度高于技术,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创新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 ,致力于解决技术到产业化的制约深入挖掘创新潜力,打造跨界协同产业生态系统,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解决技术研发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基本功能,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通过在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创新中心,整合人才、技术、标准、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构建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通过对技术创新成果开展中试及相应的检验、验证,解决科技成果在

9、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及其他技术难题,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基本功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通过整合行业各类机构,提供从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专利运用、成果评估、应用推广、企业孵化到信息服务、人员培训、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特别关注之5:关键共性技术重要性及稀缺性,关键技术通过研判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瓶颈制约、短期内亟待解决并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共性技术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

10、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也有认为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问题及其原因,国际关键共性技术多掌握在跨国公司和行业托拉斯手里,招商引资的区域经济主流模式强化了关键共性技术的垄断及外购倾向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两者的主体不能成为内在利益同盟时,难以解决技术成果到首次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忽视的现有产业资本垄断与阻碍行为,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是不足的计划经济时期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提供者,如重点大学、科研所、工业设计院和大型国企,改制转为为自负盈亏市场主

11、体后,经营活力增加了,但除非国家安全意义要求,技术研发基本取向往往效益至上“技术购买无门槛”的SCP范式,造成了世界上独有的“高技术供给过剩”现象,三、进展与案例,国家层面和外省情况: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1)2016年9月1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同年12月23日,工信部批复同意由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筹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2)2017年10月18日,信息光电子(湖北)、印刷及柔性显示(广东)和机器人(辽宁)等三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创新中心的定位

12、功能、运行机制和建设目标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一致同意通过信息光电子等三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论证(3、4、5),2018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组织召开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出组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我国在制造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6、7)2018年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8)2018年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目前国内第9家建成运行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除北京、上海外,武汉成为了全国

13、第三个有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的城市(9),2019年月91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功通过论证,专家组认为,发起组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的12家股东是业绩突出、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论证该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运行,组建了由轨道交通领域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独立企业法人,并与国外10余个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前期已实现1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

14、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增强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11),2017念月山东省经信委公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点)名单,海尔集团牵头的山东省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歌尔股份牵头的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牵头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威高集团牵头的山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项目入围其中2017年1月,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国际峰会召开,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2018年8月,由盛虹集团牵头创建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江苏省先进功能纤

15、维创新中心”,成为全省六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苏州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目前盛虹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创造新中心2018年9月11日,中国动力谷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上,20余名院士专家结合考察情况及建设方案,谈意见、提建议,为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创新升级出谋划策2019年1月4日,陕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西安召开,副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授牌,2017年河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名单(第一批),2018年河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名单(第二批),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从“智能

16、农机制造”转向“智能农机”,覆盖设计、工艺、制造、材料、服务乃至供应链、价值链管理全流程“神农芯片”为核心,农机大数据为基础,改变了农机制造的传统逻辑起点集聚优质创新资源的股权结构(第二股东是中科院计算机所)和“四部共建”推进模式(河南省、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机集团)股权结构持续优化中,大数据资源和院士团队入股(1500w-16000w)地方政府的眼界和支持力度,新兴工业成像技术创新中心( 发起解放军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谁说高校没办法入股 关键还是立足改革开放6微米精度技术锥形多维成像技术支撑的集成电路设计、3D应用、快速无接触探伤、工业逆向工程 揭示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新场景寻求合作的交叉持股

17、 优化股权结构为了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依托公司化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合作共赢 中孚实业铝基新材料和济源钢铁的特殊钢材料解决好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瓶颈,关键环节是“中试” 驼人集团高性能医疗器械和银金达的功能性膜材料理念是重要的,食品工业中“关键共性技术”寻求为什么那么难 众品、思念、好享你等企业,要么颠覆、要么等待,四、几点提示,一是要有博大胸襟、开阔眼界和丰富的产业想象力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决不可漠然视之,必须认真探究工业4.0的构想和愿景,放眼全球,进一步找准先进造业发展的参照系,在中国制造2025框架指导下,确立与世界新工业革命同步的长远发展目标必须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的

18、规划以及行动方案,适时调整制造业发展的倚重点,谋划与“领军者”对接的战略途径,扎实展开各项布局,二是努力确立新的产业基准和产业伦理互联网+模式和智能制造引发了产业模式、产业基准甚至产业伦理的变革,而现有产业运行模式及基准与之相差甚远新产业革命条件下技术目标和组织模式,使得更好而不是更便宜成为工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必须坚持质量优先,效益第一,品牌至上面向行业重大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方向有可能会颠覆原有产品方向、技术方向和商业模式,三是主攻方向和运营途径发生了变化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着力点,聚

19、焦重点领域,营造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开展顺应新产业革命潮流的创新实验(中间试验)活动,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技术和产业创意、新标准确立和行业引领地位作业凸显,四是促使要素集聚和组合形态发生改变要素资源聚集和配置的目的是,围绕如何破解关键共性技术和如何实现产业化“发起单位不控股”是一种考验,为了更好、更多的集聚有价值的创新资源人才和人才团队价值愈加凸显,行业大数据及其使用构架或许成为核心资源传统招商引资以及地理接近的Cluster范式被突破,要素组合的空间距离不是问题,五是

20、促进公司组织构架和治理体系发生嬗变“公司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意义不亚于“蒸汽机”,1993年公司法出台至今,公司制度在中国已有30年多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远不够完善在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常态下“公司们”何去何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公司制平台促使传统模式下大股东一言九鼎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发生改变股权结构适时优化调整成为常态,一切为了聚集更优质资源和发掘资源价值产、学、研、用、金各类资源具有平等地位,高于它们的是人才要素纯技术专家决定项目实施的模式或许改变,技术专家、产业经济和财务、法务管家将协同实现共有价值,六是引发了政府行为方式的变化创新是第一要义不再是空话,政府运作经济的模式出现变化,“制造业创新”不再是“项目建设的函数”人才优先与资源集聚效能优先,创新环境营造不再首先基于“优惠政策”洼地创新合作者来 寻租投机者走,依靠“寻租”的创新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效用与错误失败往往同时反映在,是否顺应技术演变产业规律和市场需求变化是否构建公平有效竞争环境是否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是否促进企业家精神及其作为是否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绩效水平是否有利于优质要素集聚并促进跨区域和国际合作是否改善不同层级政府公共选择的非理性行为,谢谢,请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