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说教材,说评价,说板书,说设计,说模式,说课流程,说反思,说学情,一、 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
2、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中和反
3、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二、说学情,学生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三、说模式,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4、的主导作用,构建师生课堂学习共同体。通过“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预习新知;预习检测,问题生成;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梳理归纳;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总结,拓展延伸。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教学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教学、学生自学,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法来达成学习目标。,四、说设计,(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
5、情境导入:请学生品尝有涩味的皮蛋,谈谈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启发学生思考: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何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刚学过的二氧化
6、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有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方案二中溶液变红色时,NaOH溶液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变色。因此上述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
7、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继续探究反应生成物:学生进行方案1的操作后,教师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现象:玻璃片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是NaCl 教师分析 HClNaOH = NaCl H2O 具体分析NaCl的构成,得出盐的概念: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 HCl=H+Cl 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盐酸中的H+与Na
8、OH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了水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 H2O,(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当堂训练,1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
9、酸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如何确定溶质的成分?,(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
10、趣的还是有用的。,五、说板书,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我把大部分黑板都留给了学生展示交流,我只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从而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板书设计立求清楚整洁,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一目了然。,六、说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探究实验时注重对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的把握,讨论时注重参与的积极性与讨论的内容,回答问题时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七、说反思,本节课学生实验探究指示剂“多中选优”合理使用了药品和指示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实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总之,本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本,重视探究实验,关注化学与生活,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业:,1.基础性作业:课后习题2.提高性作业: 通过查找资料选取其他的酸和碱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设计一个能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板书设计,一、中和反应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疗,恳请评委提出宝贵意见 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