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复习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1/20,1,生活的化学 化学的社会浅谈“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复习,2022/11/20,2,背景与地位 特点与趋势内容与要求复习策略典题精析思考与展望,2022/11/20,3,一、背景与地位,西博格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中国应积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和型社会。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我对当前一些地方在对待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简单说就是一条发展就是燃烧,烧干了资源,留下了污染,产生了GDP”。环境和能源问题是这次“两会”的关键词。,2022/11/20,4,一、背景与地位,课程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 。在“基本理念”中的第3点和第5点中,都强调化学与生活、自然、STS(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强调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前言” 指出“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课程性质”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2022/11/20,5,一、背景与地位,省05年课
3、标化学卷涉及本专题的试题和分值如下:涉及的知识有:食品安全、化学肥料、氨基酸、爆炸、沼气、维生素、空气污染、能源、纤维素、人体所含常量与微量元素、绿色化学等。潘毅鹏老师在命题人自评的应对策略中讲到“教师教学时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简单实验,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实验和应用化学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2022/11/20,6,二、特点与趋势,1、从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体现考查要求的能力性。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 4、
4、考查内容基于课标和教材,源于社会现实,体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性。 5、将考查内容分散在各种题型之中,体现考查方法的灵活性。,2022/11/20,7,三、内容与要求,1、课标内容要求与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以课标内容为序)(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022/11/20,8,1、课标内容要求与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以课标内容为序),(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2022/11/20,9,1、课标内容要求与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以课标内容为序),(3)化学物质与健康,2022/11/20,10,1、课标内容要求与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以课标内容为序),(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2022/11/20,11,1、
5、课标内容要求与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以课标内容为序),课标中对每一个二级主题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有:实验、观察、调查、讨论、交流、比较、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观察录像、辩论、参观、访问等许多形式与途径,此外还提供了可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途径,提供了帮助。,2022/11/20,12,2、课标内容要求与考试说明内容要求的比较,课标中将内容标准分成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2)常用的化学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而说明中将内容分成五项:(1)燃烧;(2)能源和资源;(3)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4)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5
6、)化学与环境。将燃烧单独列出,突出“燃烧”的重要性。考试要求与课标要求是一致的。在考试说明中备注中强调:(1)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专题是新课标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在考试说明中单独占10%,加上“科学探究”的分散,及与其它内容的结合,估计占分达20%左右。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可分散在各种题型中,多以选择和填空形式出现,试题难度一般在中等难度及以下。,2022/11/20,13,四、复习策略与方法,1、重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功夫 本主题的学习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是学不好的。由于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当
7、科普讲,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景创设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家庭中使用的合成材料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讨论历史上材料的发展和演变,辩论“塑料是敌还是友”等,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在新材料开发中的巨大贡献、在改善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总之,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但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补充复习材料。,2022/11/20,14,2、挖掘主题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不要将本主题“边缘化”,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资源、能源、环境和营养保健问题,不要
8、脱离化学来讲述这些问题,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有关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热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料;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不要把本主题当成“常识性了解”的内容,可讲可不讲,可多讲可少讲,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既不要变成科普讲座,也不要随意提高复习要求,复习的内容要简洁,思路要清晰,切忌繁难。,2022/11/20,15,3、将具体物质知识与化学原理知识相结合,本主题内容与
9、前面几个主题的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和具体物质的知识、化学原理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例如,在学习水和空气的知识时,结合介绍水、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金属和矿物知识时,结合介绍材料的有关知识。还有一些内容,如合成材料,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物知识等,也应用化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更多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学生直接学习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知识会有困难,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介绍有机物,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淀粉、葡萄糖的检验,知道一些常见的塑料和纤维的检验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增加学生对简单有机物组成、性质的了解,使学习内容更为丰富。,2022/11/20,16,4、重视课本又不死抠课本,强化知识与实
10、际的联系,无论中考试题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根源来自课标和课本。因此在化学总复习中切不可扔掉课标和课本而迷于资料,那样人会劳神费力而收效甚微。我们要“善用”课本,要充分吸收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的营养,通过变通,结合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课本基础知识加于运用。,2022/11/20,17,5、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比如:(1)比较法:下面是几种物质的对比方法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比较,2022/11/20,18,5、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几种纤维性质的比较,2022/11/20,19,5、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采用多样
11、化的复习方法,(2)归纳法:蛋白质的一些性质归纳:,2022/11/20,20,环境污染的归纳:,2022/11/20,21,6、做到“三精”:精选、精讲、精练,(1)精选:即要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积累,教师手头上的资料和信息要多,要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复习资料和信息中,筛选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题目,不要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教师要“下海”,学生才能“上岸”。教师的指点迷津,才有学生的高效复习。(2)精讲:即对所选的教学内容,尽量做到“效益最大化”。讲什么?如何讲?自己讲还是学生讲?教师要多思考。特别是对典型例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就题讲题的层次上,要多变通、多拓展、多归纳提
12、升,要上升到思路分析、方法归纳、学法指导上来,尽量使学生有一题多得、举一反三的收获。(3)精练:即要使学生每做一道题都有新的感悟不练不行,滥练无益,杜绝“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成绩,使学生陷入“题海”,所选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模仿和生搬硬套,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2/11/20,22,五、典例精析,例1:(2005年重庆市中考射)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式为C2H8N22N2O4=3RCO24H2O,则R的化学式为( )。A、N2B、NOC、NO2D、N2H4解析 “神舟五号”的成功返回,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13、所以航天科技自然会成为中考的亮点。此题起点高,而落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阅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选A。例2:(2005年贵阳市中考题)一种新型绿色绿池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第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化合物B、都是无色、无毒的气体C、都可以燃料并放出大量的热D、燃料产物都为二氧化碳和水解析 能源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考关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本题中的“燃料”即为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的物质,故选C。,2022/11/20,
14、23,例3:(2005年陕西省中考题)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腐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高温(1)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 ,涉及的化学性质有 (各填一个)。(2)在空气中,碳化硅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解析 审题时要从能题给科技信息中提炼出最为重要的信息,比铝轻,即为物理性质中的密度比铝小,比钠强,说明它的硬度大,耐高温,抗氧
15、化腐蚀,即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高温下不发生分解,也不与氧气反应。第(2)问中的关键信息为题给化学方程式,据质量守恒定律,易知X的化学式为CO2。由化合价规则及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2022/11/20,24,例4:(2005年黄冈课改)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向,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
16、列问题:(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 。评析: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烧的水合物),是动物植物遗体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西气”是指新疆塔里木气田的天然气;可燃冰深藏于海底,开采难度大,加之可燃冰中的甲烷逸散到空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它是目前开采难度很大的能源物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是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属于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2022/11/20,25,例5:(2005年苏州
17、课改)聚乳酸(C3H4O2)n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生物降解的理解的高分子环保材料,合成聚乳酸的原料是乳酸(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B、聚乳酸的合成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90D、乳酸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CO2评析:聚乳酸是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A、B两选项说法错误;乳酸中不仅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乳酸充分燃料后得到的应该是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产物,故D选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2022/11/20,26,例6:(2005年南京课改)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机理的三位科学家。关于蛋白
18、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B、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CO,血红蛋白结合了CO后很难再与O2结合D、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一种酶能催化多种反应评析:由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在人体中的变化机理可以得出,A、B、C选项说法正确。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但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2022/11/20,27,例7: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在它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
19、待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1)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2)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 点评:此类题通过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毒害品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接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2022/11/20,28,例8:2005年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发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28人受伤。此前,贵州木冲沟煤矿、山西孟南庄煤矿、辽宁孟家沟煤矿等连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后,坑道内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达10%
20、以上,引起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答: 。(2)淮北芦岭矿难发生后,该矿某负责人在接受记录采访时说:瓦斯爆炸前,探测仪器(完好)显示瓦斯浓度正常、坑道通风正常,没有发现爆炸的迹象。你认为该负责人的话是否有科学道理,简要说明理由。答: 。(3)近期国内屡屡发生矿难,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点评:“生命可贵,安全第一”是工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也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应建立的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的基本观念。正是基于这一点,此题借助生产实际中的重大安全事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材料鲜活,情景真实(中央台“焦点访谈”播出),可谓警钟长鸣,教训深刻。题目结合小煤窑瓦斯爆炸
21、死亡多人的惨痛事件,以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为考点,将事故材料作为背景,首先创设问题探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直到,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题目创设联系生产实际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把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周围事物,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闻事件,会用化学及相关知识去分析、认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022/11/20,29,例9:(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
22、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据资料显示,冬天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会增多。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为减少煤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和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水煤气用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家用煤气。煤气厂常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点评:这些题贯彻“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入手创设情境,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注重考查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解释生产和生活现象。,2022/11/
23、20,30,例10:去年以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氧酸纳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1)次氯酸钠(NaCl0)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华中合价为 价。(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A、用NaOH溶液浸泡B、用水冲选即可C、用NaCl0溶液浸泡(4)配制消毒用的1000g 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氢氧化钠 g、水
24、 g。解析 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在社会上处处有用。,2022/11/20,31,例11:(2005年安徽中考13题)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作要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3)经过上述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国
25、际社会签署了限制使用和消耗氟利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利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2022/11/20,32,分析 化学科学在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本题是把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考察学生的化学知识,真正体现“化学即生活,生活中有化学”等新课程思想。开放性很强。同时,也考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关心自然的意识。答案丰富多彩,能考查不同基础学生的真实水平。答案:(1)O3(2)(3)否(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在环循的第一步反应中不断消耗臭
26、氧,导致少量的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5)治理污染要从控制污染源开始;人类要有地球村意识;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使用含氟利昂的致冷设备;化学在防治污染中起重要作用;化学是一种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就行),2022/11/20,33,例12:金坛盐矿是我省四大盐矿之一,其中氯化钠的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开采食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现有一座临近于水田与河流的盐矿井,为了降低成本,采矿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
27、的杂质铵盐。问:(1)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 。(2)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检验铵盐,他取少理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 。(3)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 。,2022/11/20,34,点评 本题取材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情景析疑、真实,学生在考解题就像在为本地的工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将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身边的生产实际,去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试题所涉及的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自然能反映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使基础知识牢固、思维能力水平高的同学多得分,使靠“题海”应试的
28、策略失灵。总之,通过设置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的一个新的走向,它可以进一步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好题型。,2022/11/20,35,六、思考与展望,1、分析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化学合成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等有关知识,尤其是能源充分利用,将是今后命题的重点,多以探究实验、计算比较等题型出现。2、有关有机物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知识是新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在今后的中考命题中会逐渐增加对这方面知识的考查。3、有关营养物质、营养元素的知识;有关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人体健康的知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等仍将是今后中考的热点,尤其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是中考试题中必然出现的内容。,2022/11/20,36,让我们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发展!,2022/11/20,37,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