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66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①必修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课导入,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一劳永逸,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也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我们今天就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陈涉起义, 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

2、;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渐渐发展为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军

3、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杯酒释兵权,北宋文官出行图,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 “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 低于宰相(了解),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立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元朝行省

4、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进行管理。,元世祖,元朝行省图,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了解),(一省二院),(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后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了解),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职能及长官,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政治制度演变,隋: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秦:郡县制,地方政治制度演变,朝,代,实,质,朝,代,实,质,皇权与相权斗争,中央与地方斗争,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汉承

5、秦制有所变化中朝与外朝(决策与执行)尚书台,三省六部制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参知政事(行政),一省二院制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郡县制,郡国制 州郡县,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行中书)省、路、府、州、县,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削弱相权,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了三省体制。()隋

6、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 省,皇 帝,(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宋初,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

7、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宋初削弱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建立人才选拔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隋唐宋元科举制: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古代科举考试图,汉:察

8、举制。地方官吏察访,再举荐给中央。,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明清。,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即官职世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表明: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上的权力却逐渐趋于分散,地方政治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相互牵制,绝对服从于中央。这样的政治体制有效地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仍将继续膨胀。, 课堂总结,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从汉至元政治

9、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中央,分封郡县行省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不断发展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阅读材料,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

10、、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汉武帝在列侯以外选任丞相。原因:列侯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中外朝制度(或内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