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120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一、什么是想象【自我分析】1提问:如果再过20年,你想拥有一套怎样的房子?它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有什么功能? 2刚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想象有哪些的特点?,第一节 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特性1新颖性;2形象性。 【观点辨析】:想象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客观事物,因此,想象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第一节 想象概述,(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 人类活动同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活动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也就是说人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超

2、前反映。2.补充功能 借助于想象,就可以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超越个体狭隘经验的范围,对客观世界产生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3.代偿功能 想象能使人们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第一节 想象概述,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它是人们在精神异常或某些药物作用下脱离现实的、不能自已的想象。,第一节 想象概述,(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主

3、要想象形式。按其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再造想象 【问题思考】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而进行的想象,它有创造性吗?请说出理由。,第一节 想象概述,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属于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根据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两类: (1)积极的幻想 (2)消极的幻想,第一节 想象概述,【自我分析】1在看红楼梦的小说时,头脑中出现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的形象。这是什么想象活动?请说明理由。2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的想象参与情况

4、(什么时候有想象?是怎样想象的?属于什么想象活动?),第一节 想象概述,三、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1.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3.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第一节 想象概述,(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1.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孩子的情绪情感常常是由于想象而引发的。 【案例】打针时,一位幼儿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宣称:“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这是由想象带来的“自居”作用,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感。2

5、.情绪影响想象 大量事实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第一节 想象概述,(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是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第一节 想象概述,(四)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例如,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

6、同电影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于故事情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想象的发生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也和儿童表象的发生、表象数量的积累以及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有关。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表现如下: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总结幼儿想象萌芽时的特点。1一个1岁8个月的孩子,左手抱着布娃娃,右手拿起一片塑料雪花片往娃娃嘴里放,同时发出“嗯啊嗯啊”的咀嚼声。如何看待这一现

7、象?2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忽然,他停止咀嚼,对着手中被他咬了一块的园饼干看了片刻,然后把它高高举起来,并高兴地喊着:“妈妈!看!月亮!”,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简单的相似联想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 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

8、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在幼儿的想象活动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一)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的特点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无意想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总结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1一幼儿抱着娃娃的时候,看到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看见书包,又想象去当小学生。,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2在游戏中,一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用纸“包糖果”,他就跑去当“糖果工人”,和小

9、朋友们一起“包糖果”。3一个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咋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有动作,又有表情,但细听起来却发现毫无中心,没有说出任何一件事情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可是,讲故事的孩子津津乐道,听故事的孩子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经常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4一幼儿正在画“雨伞”,听到别人说:“这象雨伞吗?”他立刻说:“这是大炮。”5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幼儿不高兴的说:“那小兔子会跑掉的。”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不见了。幼儿说:“它跑到树林里去了。”,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

10、.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4.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有意想象的发展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中班以后,幼儿的想象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现象分析】在大班,有的孩子听了神话故事后,会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害怕主人公不安全;而有的孩子则会说:“不用怕,这故事是假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大班以后,幼儿的想象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话题讨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1老师可以请小朋友看看黑板上画的圆

11、圈,想一想,什么东西是圆的?这个像什么?以圆圈为题,小班儿童也可以想出很多形象,如太阳、皮球、扣子等。 2对大班儿童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给他们一张画着很多圆圈的纸,请他们把这些圆圈改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图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三、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发展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象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幼儿再造

12、想象的主要特点是: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案例】一较小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做。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这时,幼儿的想象 才活跃起来,起身抱着娃娃放到床上,还拍了拍。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发展的时期。幼儿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幼儿的创造性也常常表现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儿童的创造想象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这固然与其神经类型的

13、灵活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其教育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民主、宽松、自主的环境才能使儿童扬起创造想象的风帆。同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案例分析】1某幼儿抱着一个娃娃,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做。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起身抱着娃娃放到床上,还拍了拍。这表现出孩子想象的什么特点?2幼儿根据故事的开头可以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这是培养幼儿的什么想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四、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想象脱离现实 幼儿想象脱离现

14、实主要表现为想象具有夸张性。幼儿非常喜欢听童话故事,就是因为童话中有许多夸张的成分。如,“我家来的大哥哥力气可大了,天下第一!” 至于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实际,幼儿是不太关心的。幼儿的夸张性还表现在绘画活动中。 【想一想】如何看待幼儿想象中的夸张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幼儿想象的夸张性是其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反映。首先,由于认知水平尚处于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幼儿的绘画有很大的夸张性,但这种夸张与漫画艺术的夸张有质的不同。 【想一想】在下园时所看到幼儿的画中,你所见到的夸张性的画一般都是表现哪些物体?,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其次,是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

15、。幼儿的一个显著心理特点是情绪性强。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希望的东西,往往在其意识中占据主要地位。 【案例1】一幼儿喜欢蝴蝶,画画时只要画蝴蝶,就会把它放在中心位置。 【案例2】一幼儿希望自己家的东西比别人强,就拼命地去夸大,甚至自己有时也信以为真。,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案例分析】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了医院,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幼儿的想象,一方面常常脱离现实,另一方面,又常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16、把想象当作现实的情况在小班比较多。,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一想】为什么幼儿会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一、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话题讨论】结合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状况?1.想象的目的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想象的目的性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能根据活动的要求或者自己的某一目的而自觉制定出想象的主题,

17、并能恪守这个主题进行想象活动,直至活动完成或目的达到。,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B级:能根据成人指点的方向或按照成人的要求有意识地进行想象,但在想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主题不稳定的现象。 C级:常常处于无意想象状态,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想象的过程比较明显受到情绪、兴趣的影响。 【示例】在角色游戏开始时,能否确定好游戏的主题;结构游戏时能否确定自己要搭什么或插什么。,2.想象的丰富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能围绕一个主题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展开想象。想象能涉及较多(三个以上)不同的维度,或者想象的对象数量在4个以上。 【示例1】编故事不仅能想象

18、事件的情节,还能想象角色对话、角色的心理活动。,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示例2】要求想象“蓝天上的白云像什么”,想象的内容能涉及到动物的动态、日常生活情景、自然情景等不同维度,如:能说出像小鹿在奔跑、像烟囱中冒出的浓烟、像小朋友在你追我赶、像大海的波涛在翻滚。 B级:围绕一个主题,想象的内容能涉及两个以上不同的维度或者想象的对象数量达34个。 C级:想象的内容比较贫乏,只能单维度地想象或者想象的对象不超过两种。,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3.想象的创造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能不依赖成人的启发,独立地进行想象活动。 【示例

19、1】玩“医院”游戏时,能够在没有成人启发的情况下,用小竹签当“体温计”给“病人”量体温,用小竹签当“针”给病人打针。想象常表现出新颖性。,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示例2】一般情况下,幼儿会用棉签假装给病人擦“红药水”、“紫药水”,最多用小瓶子盛点清水来代替“药水”,有个幼儿却用红、蓝的色纸制造出了“红药水”、“蓝药水”。这说明该幼儿不仅能够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还能使想象有所延伸。 B级:想象中没有明显的创造性成分,除了按成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画面进行想象外,还能按自己的意图展开想象,想象的成果有一定的“新颖性”。,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C级:想象的展开往往需要成人

20、的语言帮助或要依靠图形、画画,想象的成果体现出对现实生活(记忆表象)的复制性和模仿性。 【示例】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很接近生活中所接触过的某个人。,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二)了解幼儿想象力的常用方法1.观察幼儿的想象力 (1)观察时机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讲述活动(看图讲述、情境讲述) 自由创作活动(自编或续编故事、意愿画、吹画、添画、自编舞蹈动作、泥塑等) (2)观察记录和形式,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2.分析幼儿的作品 运用作品分析法是了解幼儿想象力的一条捷径。运用作品分析法评定幼儿个体想象力的操作要点如下: (1)询问幼儿,获取被评价对象

21、的语言材料,将其与作品结合进行分析。 (2)通过分析其创作是否基本能反映想象预定的主题情节,来了解想象的有意程度。,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3)通过分析该作品与现实常规、与其他幼儿的同主题作品的相异性、独特性,来了解其想象的创造性程度。3.与幼儿谈话 以个别或团体、非正式或正式等形式与幼儿聊天、谈话,往往也能帮助教师了解该幼儿想象的水平。,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小组讨论】 1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请设计几个训练幼儿想象力的游戏。 (一)丰富感性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

22、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的多少。,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案例】一幼儿教师领班上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怪不得幼儿对羊的

23、记忆表象特别清晰。,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二)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活动。想象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需要经过分析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和语言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言语,幼儿得到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幼儿也能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象。,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案例】在学习故事小鼹鼠要回家时,小鼹鼠克拉在外面蹦蹦跳跳的玩,迷路了,怎么办呐?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启发式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想象,幼儿会争先恐后为小鼹鼠想办法,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找警察叔叔

24、啊?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拔打110啊?有的则说,搭辆出租车吧,有的则说,雷锋叔叔就爱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幼儿各抒己见,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而想象力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其次,美术活动更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理想的翅膀。特别是意愿画,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构思出奇特、新颖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灵感,放飞幼儿的想象,点燃幼儿创造的火花,鼓励幼儿大胆做画,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 要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更不能以“象不象”为标准。,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案例】画意愿画梦的时候,有个幼儿画上了月亮还

25、有星星,并且画的月亮有个大缺口。 说月亮不象月亮,说星星又没有棱角,教师就问:“你怎么把月亮画成这样子啊?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受到鼓励,表达了自己的想象:“我奶奶说,天狗吃月亮,这不是从这儿咬了一口。”小朋友边说边得意的指着缺口。教师恍然大悟,及时表扬了这个幼儿,并用稚趣的故事讲述了月食的形成过程。,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再次,音乐舞蹈活动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所塑造 的艺术形象,然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表达艺术形象。 【案例】音乐欣赏时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去听、去想、去思考,当教师播放情绪激昂的进行曲时,孩

26、子们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踏步前进,还说自己是解放军,自己是小海军等,当教师播放一段轻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安静,有的说:“老师,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个蝴蝶,在花丛中飞啊飞啊,我好美啊”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的情绪兴奋愉快,想象力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三)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传统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诉幼儿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 【歌德的故事】歌德小时侯,妈妈给他讲述故事时,讲一段总是停下来,让歌德自己去想象故事的未来,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最终使

27、歌德成为世界上著名大作家。,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四)充分发挥玩具的作用玩具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能引起大脑皮层旧的暂时联系的复活和接通,使想象处于积极状态。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促使幼儿去想象,有时幼儿可以长时间的沉湎于自己的玩具想象中。比如幼儿抱着布娃娃做游戏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妈妈”还会自言自语的说“娃娃不哭,妈妈抱抱,娃娃睡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五)利用游戏推动想象力 游戏示例:1.角色游戏 【示例】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幼儿已经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去了,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第三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的评价与培养,2.造型游戏3.创想游戏4.讲故事、改编故事、自编故事 【示例】改编嫦娥奔月。嫦娥自从吃了常生不老药后,身子忽然轻飘飘的,这时她手里抓着什么东西?坐什么交通工具?经过大气层发现了什么5.以虚拟设想方式引导想象 【操作练习】从学生设计的训练幼儿想象力的游戏中选择23个,让学生模拟幼儿开展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