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188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 (17040070),张水利 副教授 Email: zhang_,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第十一节 止 血 药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白及、三七、小蓟、艾叶的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2、熟悉仙鹤草、槐花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3、了解本节药的配伍应用;了解白茅根、蒲黄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概念: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味归经:苦、甘、酸(涩);寒、温;归肝、心经。功效:凉血止血

2、;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按:现代研究证明,止血药的作用机制有如下几种:增加血液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概述,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血证体内外各种出血。分类:按部位:内出血吐血、喀血、便血、尿血(血淋)、崩漏等;外出血创伤出血,皮下出血及口、鼻、耳、牙龈、目等出血(统称“衄血”)。按病因病机:血热出血;虚寒出血;瘀血出血;创伤出血(不内外因)。,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配伍: 血热出血清热药; 虚寒出血益气温阳药; 瘀血出血行气活血药; 急暴出血益气固脱药。 下部出血益气升阳药; 上部出血,如吐

3、衄降气药。使用注意:遵守“止血不留瘀”原则,使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药时可酌配行气活血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按: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增加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也有些药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炮制:生用;碾粉。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白及,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本品质粘味涩,功专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血;苦而微寒,可入血分泄热而消肿;甘而兼补

4、,可走肌肉生肌。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2、痈肿、烫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用量用法:1015克;散剂25克。,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蔷薇科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炮制:生用;炒炭。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脾经。,仙鹤草,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本品涩可固脱,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血;民间用之补虚强壮;入脾胃可止泻痢;味苦可杀虫。,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1、全身各部多种出血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2、久泻久痢、血痢。3、脱力劳伤。其他:滴虫性阴道炎;疟疾;疮痈、跌打肿 痛、毒蛇咬伤。用量用法:1

5、030克,大剂量可至3060克。,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陶弘景:“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纲目:“蓟犹髻也,其花如髻也。”炮制:生用;炒炭。,小蓟,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用疏要: 苦甘而凉之品,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可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能利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五加科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炮制:生用。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三七,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本品甘缓温通,苦泄化瘀。既善止血(收敛),又可活血化瘀,故能和血,血

6、和则肿消痛止,有止血不留瘀之长;既善止痛,又善疗伤。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兼瘀者尤佳,多单味研末吞服。 按:本品止血的机制,首先是收缩血管,其次是促进凝血。 2、跌打瘀痛为伤科要药。 其他:冠心病心绞痛;疮痈肿痛;慢性肝炎;气血 亏虚。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11.5克。止血以生用为宜。,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豆科槐的干燥花及花蕾。炮制:生用;炒黄;炒炭。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槐花,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本品苦寒沉降,善清大肠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入肝经可泻肝火而明目、降血压。,

7、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 1、血热出血便血、痔血多用。 2、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3、高血压。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清肝生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附:槐角 功效类似槐花,但止 血力较逊,而清火之力较 强,且可润肠。,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禾本科白茅的干燥根茎。炮制:晒干生用;鲜用;捣汁;炒炭。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白茅根,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性寒清热,可入血分凉血止血;清泄之功可清肺、胃之热;甘淡渗利,入膀胱经利尿通淋;甘寒又有生津止渴之功。,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 1、血热出血多用于尿血、衄血。 2、热

8、淋、水肿今多用于急慢性肾炎。 其他:肺热咳喘;胃热呕哕;热病烦渴; 湿热黄疸。用量用法:1530克,单用可至60250、500克者。多生用,亦可炒炭。,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蒲黄,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的干燥花粉。炮制:生用;炒用(蒲黄炭)。性味归经:甘,微辛,平。归肝、心经。功效:化瘀止血,利尿。 本品甘缓不峻,专入血分,以下行为趋势。生则能行,可化瘀止痛;炒则性涩,收敛止血,有止血不留瘀之长。又可利尿通淋。,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 1、体内外各种出血尤宜于妇科出血。生、炒均 可,炒后尤佳;夹瘀者更宜。 2、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瘀血疼痛常配五灵脂

9、同用。 3、血淋。 其他: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非特异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用量用法:310克;包煎;化瘀止痛生用,止血生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炮制:鲜用(生艾叶);捣绒(艾绒);艾叶炭。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艾叶,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本品苦燥辛散,气味芳香,性趋升散,生温熟热。可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以止冷痛;炒炭则性涩收敛而止血;味苦而温,可杀虫祛湿止痒;烧灸穴位则可使热气透达经络,温通气血。,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应用:1、虚寒性各部出血下焦虚寒的崩漏尤宜;其鲜品配凉血止血药

10、可治血热出血。2、下焦虚寒,胞宫寒冷之证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带下等。其他:艾叶油可镇咳、祛痰、平喘;湿疹瘙痒、疥疮 等;点燃烟薰可用于空间消毒。用量用法:310克。温经止血炒炭,其他生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川芎、丹参、红花的分类归属、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2、熟悉郁金、益母草、桃仁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3、了解本节药的配伍应用;了解延胡索、牛膝、莪术的分类归

11、属、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概念: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经。功效: 基本方式行血;通经;散瘀。 具体效果止痛、消肿、消痈、利痹、破血消癥等。,概述,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按: 现代研究: 改善血流动力学; 改善血液流变学; 改善微循环; 加强子宫收缩; 抗肿瘤; 促进增生组织软化或吸收; 抗菌、抑菌、减毒。,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瘀血证血行失畅、瘀血阻滞;痛、肿、出血。 内科:胸胁脘腹疼痛、头痛、痹痛、瘫痪、癥瘕积聚;外科:疮痈肿痛、脱疽等;伤科:跌打肿痛、筋骨折伤等;妇科: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12、产后瘀痛、难产、胞衣不下 等。,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配伍: 行气药。 寒凝血滞温里散寒药; 疮痈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风湿痹痛祛风湿药; 跌打损伤补肝肾、续筋骨药; 癥瘕积聚软坚散结药; 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无瘀者忌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伞形科川芎的干燥根茎。 纲目:“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川芎,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炮制:生用;炒用;酒炒。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气滞,温通

13、血脉。既可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尚可祛风;其性升散,又可沉降;善于止痛。古人云其可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或下调经水);旁彻四肢,外透皮毛。,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血瘀气滞的各部疼痛。 2、头痛可用于外感、内伤各种头痛。李东垣: “头痛必用川芎”。 外感包括风寒、风热、风湿等; 内伤包括血瘀、血虚、风痰等。 3、风湿痹痛。 其他: 虚烦不眠;佐助补血药。用量用法:310克。炒用佐助补血药;止痛酒炒。,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炮制:生用;醋炒。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延胡索,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14、 本品辛散行气,苦泄活血,温通止痛。为血中气药,善于止痛。纲目:“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血瘀气滞的周身各部疼痛常配川楝子同 用;胃脘痛及痛经尤效。 按:兼能镇静、催眠、镇吐、抗溃疡。用量用法:510克,大剂量可至20克。醋炒增强 止痛作用。 本品为效果显著、部位广泛、时间持久、性平无毒的优良止痛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姜科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的干燥块根。炮制:生用。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郁金,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凉血利胆。 本品

15、辛可行气,苦可泄血,寒能清热,其性升扬。为血中气药,可疏肝气而解郁;入心经而清心、开窍;入心肝血分又可化瘀、凉血,善于止痛;入胆经可苦泄利胆退黄。,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气滞血瘀的胸胁脘腹胀痛胸胁痛为佳。 2、邪蒙心窍,神昏、癫痫热邪蒙窍;湿邪蒙 窍;痰迷心窍癫痫。 3、血热出血吐衄、倒经。 4、肝胆湿热,黄疸。用量用法:310克;广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活血散瘀。,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唇形科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炮制:生用;酒炒。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肝经。,丹参,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本品苦泄血滞,寒清血热。入

16、肝经血分善于调经,又可凉血,故可消痈;入心经,可清心热、养心血而安神除烦。,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血热兼瘀者尤佳。按:纲目:“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芍药也”。 2、瘀血心腹疼痛、胁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今为治疗胸痹疼痛要药;痹痛宜于热痹。,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3、痈肿疮毒、脱疽等。4、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 心血虚心悸失眠。其他: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中风偏瘫;支气管哮喘

17、、慢性肺心病;鼻炎(鼻粘膜下注射);耳聋;休克(心源性)。用量用法:515克。活血化瘀酒炙。,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苋科牛膝、川牛膝的干燥根。 按:前者为怀牛膝、后者为川牛膝。炮制:生用;酒炒。或有盐炒、炒炭者。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肝、肾经。,牛膝,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川牛膝,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怀牛膝,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 本品苦可泄血,性善沉降下行,可散瘀血、疏经脉、通经水、利关节、破癥瘕;甘则补肝肾、强筋骨;入肾经可利尿通淋。因以下行为特长,可引血、引火、引药下行。朱丹溪:“牛膝能引诸药

18、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2、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及风湿痹痛。 3、血淋、尿血、水肿、小便不利。 4、血热吐衄出血;阴虚火旺之齿痛、口疮、咽喉肿 痛;阴虚阳亢之眩晕、头痛。,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其他:外用扩张子宫颈管以引产;功能性子宫 出血;消渴;痈疽、疥癣等。用量用法:515克。川牛膝,生用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怀牛膝,酒炒补肝肾、强筋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滑精、气虚下陷忌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菊科红花的干燥花。炮制:生用。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红花

19、,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本品辛散血瘀,温通经脉,善于走散,常用于妇科。纲目:“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1、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难产等可单用。2、瘀血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肿痛、疮痈肿痛、肢体瘀痛等。3、热郁血瘀之斑疹紫暗。用量用法:310克。注意:孕妇忌用;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溃疡病慎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按:红花为我国古代常用化妆品原料,可用以制作胭脂。图经本草:“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古时胭脂或名燕支、阏氏、焉支、烟支、春红、桃花粉。晋崔豹古今注:“燕支,叶似蓟

20、,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谓之燕支粉。”,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附药:藏红花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其功用类似红花而力较峻,多用之麻疹初而不透,或过于浓密,全身反应强烈者。,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克什米尔的藏红花,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蔷薇科桃、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炮制:生用;炒用。性味归经: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桃仁,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本品苦泄血滞,又可降肺气止咳喘;甘润可润肠通便。,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瘀血所致经闭

21、、痛经、产后瘀痛、癥瘕、跌打损 伤、胸胁疼痛、肺痈、肠痈等常配红花同用。 2、肠燥便秘。 3、咳嗽气喘。用量用法:510克。注意:孕妇忌用;便溏慎用;咯血忌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唇形科益母草的地上部分。炮制:生用;熬膏。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益母草,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可活血祛瘀而通经;入膀胱经可利水消肿。为妇科经产常用,尤为产后调理要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崩漏 等产后瘀痛尤效。 2、水肿、小便不利。 其他: 痈肿疮毒;跌

22、打损伤;皮肤痒疹;冠心 病;高血压。用量用法:1030克,鲜品加倍。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来源:姜科蓬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炮制:生用;醋制。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莪术,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可入血分破血逐瘀,又可入气分行气;入脾经可消食积。为常用消癥瘕药。,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应用: 1、血瘀气滞的癥瘕积聚、经闭腹痛、产后瘀痛常配三棱同用。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按:本品今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外阴癌、皮肤癌、胃癌、唇癌等。用量用法:310克。醋制增强止痛作用。,中药学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