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593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七、活血化瘀方药,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概念,“瘀”,最早的记载出自楚辞“形销铄而瘀伤”。说文解字“瘀,积血也”。血瘀证包括恶血、留血、凝血、瘀血、血结、干血、黑血、结血、积血、污血、瘀血、蓄血、血症、败血、离经之血、紫血、老血、宿血、死血、血瘕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范畴(1),血行不畅,停滞留着,瘀积于局部血液运行不畅,郁滞或阻积于脉道之内,但尚未离经;血液有形成分的改变;血液溢出脉外的离经之血;血凝血结、血栓形成;,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范畴(2),血管病变及多种病

2、理产物的综合病变血管的病变和血液流动性、凝固性、有形成分和变形性改变;痰浊、食滞、寒湿、痨虫、暑热、瘟疫、情志等多种因素混合而成的病理性包块、肿瘤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症状:固定性疼痛,出血;月经失调,发热或寒热交作,或健忘,咳喘,狂躁,惊狂,口燥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心悸,腹满等;体征:包块,面色紫黯或黎黑,肌肤甲错,少腹硬满急结,压痛,黑便,涩脉,舌质青紫,舌下静脉曲张青黑,瘀斑,脱发,肢体麻木,肢体萎废不用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的诊断依据(1),舌质紫暗,少腹部抵抗压痛,脉涩,皮下瘀血斑,黑便、病理性肿块等(症

3、状45个因素)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等(血液流变学17项指标),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诊断依据(2),病因诊断:寒凝、热郁、湿滞、气滞、情志、外伤、出血以及阴阳虚损、血气不足、虚劳久病、饮食起居等都会导致血瘀;治疗诊断:某些无证可辨之病;对症治疗不愈者;疑难病证;沉疴痼疾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局部缺氧;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凝固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炎症病理过程;免疫功能障碍;细胞增殖性病变,内脏病理性肿大;内脏及肢体血流量的分布异常等。,2023/6/1

4、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有形之瘀:如血栓、红肿结块、皮肤瘀斑、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无形之瘀: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动力学障碍、病灶组织液增多所致的炎症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血瘀证动物模型,外伤型:以杠杆压力器在家兔后肢大腿内侧肌内丰厚处*cm面积上加压75kg,1.5小时;热毒型:静脉注射绿脓杆菌;寒凝型:-20低温冰袋冷冻家兔两后肢1.5小时;气滞型:家兔双耳皮下电针;血虚型:家兔右股动脉放血体重的,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常用活血化瘀药,和血药: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 藤等;活血药:川芎、蒲黄、红花

5、、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等;化瘀药:穿山甲、大黄、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元胡、乳香、没药、王不 留行等;破血药:水蛭、虻虫、莪术、血竭、桃仁、干漆、三棱、土必虫等。,活血化瘀药的概念,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行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改善微血流;微血管形态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常用活

6、血化瘀方药,活血化瘀药,丹参,益母草,川芎,延胡索,补阳还五汤,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丹参酮A等,其中大部分

7、为邻醌型的丹参酮类,小部分为邻羟基对醌型的罗列酮类,除此之外还含有甾醇、糖和黄酮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性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B、C、D、E、F、G以及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等。,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功效与药理作用:1、活血化瘀: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心和扩血管作用;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保肝作用;2、养心安神:镇静作用,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作用:1 丹参改善心功能 丹参能缓解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局限心肌梗塞范围,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延长。丹参可扩张

8、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使血液重新分布,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作用:2 丹参改善血液流变学 丹参的药理作用,具有抗血小板粘附、凝聚和释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活性作用,加快红细胞流速,调节内、外凝血系统功能。丹参可使血粘度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心肌组织获取氧供。,活血化瘀

9、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作用:3 丹参改善微循环 丹参增加脑微循环的血液管流量主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微动脉、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来调节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素E2(PG1E2)的平衡,抑制内皮素的产生,增加血浆NO浓度。,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作用:4 丹参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 丹参可改善红细胞磷脂成分和脂质过氧化的异常,具有调节磷脂代谢的作用。,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呼吸系统作用:丹参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损伤有保护性治疗作用,对ARDS大鼠

10、肺泡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芥素-1(IL-1)具有抑制作用。丹参有效单体764-3对BLM-A6(博莱霉素A6)模型大鼠肺组织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能使肺组织中 型胶原及GAG(糖胺多糖)明显减少;体外实验证实,764-3可抑制3H-PrO及3H-TdR掺入成纤维细胞,且使其表面Fn(纤维粘连蛋白)明显减少,可能促使细胞不能自由游走产生胶原,即降低Fn的趋化性,从而减少了肺纤维化。,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临床应用证实,丹参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11、其促进纤维蛋白原(Fib)溶解,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降低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等药理作用有关。同时,丹参通过拮抗Ca2+、Na+聚集而发挥其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的治疗作用。,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丹参有抗溃疡的作用,对模型组动物采用丹参治疗,则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抗溃疡的作用是通过PGI2实现的。PGI2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流量,为十二指肠粘膜细胞提供丰富的O2、氨基酸、糖等营养物质,合成更多的黏液,从而增强了黏液屏障作用。推测丹参还具有增强十二指肠黏

12、膜细胞更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丹参还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通过激活胶原酶促进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明显降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中毒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载脂蛋白(LP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促进肝细胞再生。,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胰腺的保护作用微循环障碍是胰腺炎发病的始动因素

13、之一,也是胰腺及胰外器官损害的重要因素。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通过改善微循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及胰外器官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为丹参除具有抑制氧自由基,解除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炎症介质的代谢,减少血栓素A2(TXA2)产生及扩张血管外,更重要的在于阻止细胞外钙内流所致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从而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维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由此阻断细胞内钙超载这一引起再灌注及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环节,从而维护胰腺及胰外器官免受损伤因子的损害。,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肾功能的影响丹参加入腹膜透析液后,能增加腹膜对溶质小分子的清除,这由于丹参使毛细血

14、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使原来不开放的毛细血管充盈;丹参不增加蛋白质的丢失,机制是丹参对腹膜内源通透性影响较小。丹参在透析液中能促进小分子尿素氮和肌酐的转运增加,但不影响水的超滤,提示丹参可能不引起腹膜炎性反应。丹参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表明丹参提取物对ARF有防治作用,初步证实其作用与腺苷受体有关。,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造血系统的作用分别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激活纤溶酶原的纤溶试验,发现丹参的水浸液有纤溶活性。在含纤溶酶原和不含纤溶酶原的纤维蛋白板上都出

15、现同样程度的纤溶活性,但未发现对t-PA,u-PA激活纤溶的增强作用,说明丹参含有直接纤溶的成分。,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肿瘤作用 丹参注射液存在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丹参乙醇提取物在高、中、低3个浓度均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激活和上调,表明丹参可提高白癜风疗效。丹参酮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且是一种缓和的雌激素样物质,起着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丹参对痤疮的各种损害均有效。,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

16、各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实验发现给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液后可使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力减少达数小时之久,也可延长小鼠服环己烯巴比妥后所致的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妥钠共用后也可降低小鼠自发活动力,并可提高其有缺氧环境下的生存期,说明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丹参可治疗癫痫、脑炎后遗症及大脑发育不全症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丹参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方能明显升高脑组织内Ach含量,抑制AchE活性的升高,即复方丹参方能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组织Ach生理代谢,从而达到改善记忆的目的。复方丹参方能使痴呆大鼠海马内5-HT含量升高

17、,而以大剂量组尤为明显,提示复方丹参方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能升高痴呆大鼠脑海马内的5-HT含量有关。复方丹参方重用丹参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清除自由基的酶体系活性,使大脑神经细胞RNA活性增高,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丹参,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丹参临床应用(证名):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肿块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丹参临床应用(病名):冠心病;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疮疖等化脓性感染等。,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

18、各论,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分、内酯类、阿魏酸等。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20世纪70年代初,由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从川芎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现在已由人工合成。,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功效与药理

19、作用:1、活血行气:扩血管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2、祛风止痛:解痉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脏的作用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抑制细胞Ca2+的内流、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保护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活性、提高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细胞损害。(2)调控并改善缺血缺氧时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严重失衡所致的微血管强烈收缩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堵塞,遏制无复流现象,从而起到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通过维持心肌细胞生物膜和心肌纤维结构的完整性,

20、从而减轻缺血对线粒体的损害,因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血管的作用川芎嗪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1)维持NO/血浆内皮素(ET)平衡。(2)川芎嗪有钙通道阻滞作用。(3)通过cGMP介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4)使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通过cAMP等系统介导,影响血管平滑肌胞浆Ca2+清除,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5)通过受体影响心肌细胞慢内向电流。小剂量川芎嗪可减少心肌细胞的Ca2+内流;较大剂量川芎嗪可诱发高钾去极、钠通道失活的豚鼠乳头状肌产生慢反应电位及收缩。另据报道,

21、川芎嗪对高钾去极化收缩的猪冠状动脉环有明显舒张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血栓作用 川芎嗪具有抗血栓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抑制细胞因子刺激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2)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处于G1期的平滑肌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显著减少,其机制与抑制c-myc基因表达有关。(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目的增长和细胞对氚胸腺嘧啶(3H-TdR)的摄入,且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从而显著升高VSMC内PGl2产物含量和增加PGI2水解产物6酮前列腺素F1(6-K-PG

22、F1)的释放。(4)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反应,中膜SMC的移行和增殖都需要Ca2+的参与,而川芎嗪具有钙拮抗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降压作用川芎嗪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理:(1)刺激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并且部分通过-受体而起到降压作用。(2)通过影响血浆内皮素ET-1(-ET1)水平。(3)增强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4)通过抑制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进而阻抑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和缺氧性肺血管重建(HPSR),从而达到预防肺动脉高压的目的。(5)可增高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

23、动脉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eNOS)及其基因的表达,而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6)提高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C)活性而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川芎嗪通过抑制型前胶原mRNA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同时有的研究认为川芎嗪拮抗Ca2+的作用是其防治肺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2)川芎嗪抑制氧自由基的释放,而起到保护细胞膜、减轻肺损伤的作用,从而缓解吸烟所致肺损伤。(3)抑制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内皮素生成,促进前列环素产生的作用,因而稳定了内皮素、前列环素平衡,从而有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

24、合并肺损伤的作用。(4)使ET和NO之间的动态平衡得以恢复,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了缺氧状态,保护了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预防肺水肿的目的。,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川芎嗪可以抗脂质过氧化、增加NO含量和降低中分子物质(MMS)总量。(2)可明显下调脑c-fos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3)脑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IL-8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阻断IL-8与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OFR)之间

25、的恶性循环及连锁反应。(4)加速缺血细胞HSP70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从而使HSP70合成增多,使神经细胞对缺血产生耐受,起到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5)通过提高Ca2+ATP酶活性从而减轻钙超载,能有效的降低LPO/SOD比值,从而调节自由基与清除自由基酶之间的平衡,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以拮抗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6)调节交感肾上腺系统和提高NO水平以防护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7)抑制脑缺血区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减少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脑缺血区的聚集而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

26、,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川芎嗪可以抗脂质过氧化、增加NO含量和降低中分子物质(MMS)总量。(2)可明显下调脑c-fos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3)脑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川芎嗪注射液可抑制IL-8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阻断IL-8与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OFR)之间的恶性循环及连锁反应。(4)加速缺血细胞HSP70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从而使HSP70合成增多,使神经细胞对缺血产生耐受,起到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5)通过提高Ca2+ATP

27、酶活性从而减轻钙超载,能有效的降低LPO/SOD比值,从而调节自由基与清除自由基酶之间的平衡,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以拮抗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6)调节交感肾上腺系统和提高NO水平以防护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7)抑制脑缺血区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减少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脑缺血区的聚集而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镇静、镇痛作用:川芎挥发油对动物大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都转为抑制。川芎水煎剂灌胃,能抑制大鼠的

28、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并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但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致惊厥或致死作用,也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川芎嗪给小鼠灌胃有明显镇痛作用。,活血化瘀药川芎,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川芎临床应用(证名):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肿块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川芎临床应用(病名):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缺血性脑病。,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的地

29、上部分。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辛、苦、性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功效。,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我国传统的妇科良药。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水苏碱、益母草碱、益母草酰胺等多种生物碱;前益母草素、益母草素、前益母草乙素、益母草乙素、波斯益母草素A,BQ、前细叶益母草素、细叶益母草素、细叶益母草乙素、欧益母草素等二萜类化学成分;还含有多种苷类有效成分及挥发油。,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功效与药理作用:1、活血调经:子宫的作用:有明显的兴

30、奋作用;2、活血化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和抗心绞痛;抗实验性心肌梗死;抗血栓形成;3、利水消肿:利尿;防治肾功能衰竭,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子宫的作用 药理研究证明:益母草有收缩子宫、兴奋子宫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在体子宫和子宫血管均呈现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明显增强,紧张度增加,且持续时间明显增强。益母草注射液可明显增强兔子宫肌的收缩力,并分别与15-甲基PGF 2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合并用药对子宫肌有协同兴奋作用。益母草水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肌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活动力明显增强,而且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以被异丙嗪和酚妥拉明对抗

31、,但不能被阿托品和消炎痛对抗,提示其对离体小鼠子宫的兴奋作用与兴奋子宫肌上的H1受体和受体有关,而与子宫肌上M受体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无关。,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血液方面的影响前益母草素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剂,能竞争性的抑制血小板上的PAF受体,从而起到抗凝目的。益母草中的一些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蛋白质、脂肪酸也有抑制PAF的功能。益母草制剂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原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并能缩短血栓长度,减少血栓干湿重量,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对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起到活血化瘀作用。,活血化瘀药益

32、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药理实验证明,益母草水苏碱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坏死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益母草碱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具有减少梗死范围,减轻病变程度,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的作用。治疗后,使血液流速、流态都有明显改善,闭锁的毛细血管重新开放,局部血流恢复正常。对心肌早期缺血,甚至接近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免疫学方面的作用 前益母草素对刀豆球蛋白(ConA)活化的T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

33、单独使用不起作用,对B淋巴细胞的分化则不显示增强作用,提示益母草可能通过增强妇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而起到调补之功效。另外益母草水煎剂可明显提高小鼠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的活性,还可提高其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肾脏的影响 大剂量益母草具有显著的利尿、改善和恢复肾脏功能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病因不明之水肿均有明显的活血、利尿、消肿作用。,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益母草中的二萜类具用有镇静作用。用大鼠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益母草浸膏能缩短巴

34、比妥酸盐的起效时间(与剂量呈正相关),延长戊巴比妥所致的睡眠,还能减低动物服用五甲烯四氮唑后自发运动原的活动性以及致死率。,活血化瘀药益母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益母草临床应用(证名):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水肿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益母草临床应用(病名):产后子宫出血和复旧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冠心病心绞痛等。,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的干燥块茎。性味、归经及功效

35、: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现代研究表明本品主含生物碱,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得到近二十种生物碱,其类型分属原小檗碱型、原托品碱型、阿朴菲型、苯并菲啶型等四种异喹啉型生物碱,其中多数属原小檗碱型,少数为阿朴菲型与原托品碱型,只有一个为苯并菲啶型。,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功效与药理作用:1、理气止痛:镇痛作用;镇静催眠作用;抗溃疡病作用2、活血化瘀:抗冠心病作用,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1镇痛作用 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气行

36、血活,通则不痛,故历来作为止痛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本品“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的主要成分中以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对持续性、慢性钝痛有极佳镇痛效果。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延胡索能化瘀止痛,改善器官供血,可消除缓解缺血器官的疼痛。延胡索醋制后止痛作用尤为明显。延胡索乙素、丙素、甲素给兔静脉注射或给大鼠皮下注射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依次减弱。,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2镇静催眠作用 延胡索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有中枢安定作用,用于镇静、催眠、减少多梦现象,且次日无头昏、精神不振等后遗反应,尤其是因疼痛引起的失眠更为适宜。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左旋四氢巴马汀,

37、对兔、犬及猴均有镇静催眠作用,左旋四氢巴马汀为有效的抗癫痫和抗惊厥的药物,其机制主要与抑制多巴胺释放有关。,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3抗冠心病的作用 雷公炮炙论记载:“心痛欲死,速觅延胡。”即说明延胡索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延胡索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氧,增加心输出量,因而具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功效。延胡索全碱对离体兔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保护心肌,与罂粟碱相似。对豚鼠有明显减慢心率的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并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有拮抗作用,使

38、心律失常消失。延胡索醇提物有显著扩张离体兔心和在体猫心的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与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并可明显提高动物对常压或减压缺氧的耐受力。,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4抗溃疡作用 延胡索中另一主要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具有抗溃疡作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可靠的疗效。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皮下注射,对大鼠的实验性胃溃疡,特别是幽门结扎或阿司匹林诱发的胃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原阿片碱对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及延胡索乙素对饥饿诱发的胃溃疡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延胡索对利血平诱发的溃疡无效。延胡索浸剂能使豚鼠离体小肠产生兴奋作用,并能引起家兔在体小肠暂时性兴奋,但对家兔及大鼠离体

39、小肠作用不明显。,活血化瘀药延胡索,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延胡索临床应用(证名):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化瘀药延胡索临床应用(病名):止痛;镇静催眠等。,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方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g 当归 6g 赤芍 4.5g 地龙 3g 川芎 3g 桃仁 3g 红花 3g,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组成:生黄芪 120g 当归 6g 赤芍 4.5g 地龙 3g 川芎 3g 桃仁 3g 红花 3g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

40、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功效与药理作用:补气、活血通络:对心血管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作用。,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1.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血瘀证的实质即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上发生异常。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而补阳还五汤对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实验表明,补阳还五汤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改善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该方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器官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肌代

41、谢。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具有高聚型血流变异常改变的中风患者的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血沉、聚积指数、变形指数。同时动物实验表明补阳还五汤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的胆固醇、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2.对微循环的影响:补阳还五汤可使微循环障碍模型动物的一系列微循环指标改善,如血流形态、血管口径、毛细血管开放量、血管分布等。临床观察该方对改善甲皱微循环有较显著作用。,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3.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升高是血瘀证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脑血栓

42、形成和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和聚集数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血小板内的CAMP(环磷酸腺苷)处于高浓度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低浓度时则相反。有临床报道表明补阳还五汤能降低中风恢复期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解聚率。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使血浆中CAMP浓度升高,并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方对体内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并具有体内溶血栓作用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注射液体外给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与放射配基的特异性结合而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其特异结合抑制率与银杏苦内脂B相似,但高浓度却反而抑制作用减弱。提示补阳还五汤注射液体

43、外给药可能对PA受体与放射配基的特异结合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4.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近年来发现,血管内膜的脂质过氧化及载脂蛋白代谢紊乱,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补阳还五汤能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起到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补阳还五汤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从而减轻由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另有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防止小鼠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NO含量

44、升高,增加其脑组织局部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作用。临床上将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可能通过抗氧化和调节载脂蛋白A1的代谢来发挥作用。,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免疫器官有显著增重作用,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增加特异性抗体溶血素的含量,说明对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较明显增强作用。对肝硬化病人用本方治疗后,能提高血清中补体C3水平、降低IgA,IgG,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应用补阳还五汤后,血中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高。,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

45、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6.改善心肌缺血:补阳还五汤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显著抑制大鼠T波变化,提高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血素LDH,CPK的释放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证明,含本方药物的血清可显著提高雄性大鼠离休VEC的增殖活力,并降低血清LPO水平和提高血清SOD含量而发挥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从而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7.抗动脉粥样硬化与降血脂作用: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兔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浆Fv 促凝活性和一氧化氮;主动脉、腹主动

46、脉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 0.01)。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和Fvll促凝活性有关。,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8.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对神经元缺氧凋亡有抑制作用;抑制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升高;对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具有调节作用;使热休克蛋白7mRNA表达减少;降低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的血浆ET含量;降低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的含量;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的升高,降低脑组织Na含量(和MDA含量,提高GSH

47、-PX活性;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血栓素B2的升高、脑组织6-酮-PGF1a的降低,降低再灌注后脑组织的钙含量;防止缺血再灌注48h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的降低等。,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9.抗脑缺血:降低脑血栓患者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受体的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水平、增强SOD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并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延长断头小鼠脑功能维持时间;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溶解;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脂抗凝,抑制血管壁释放因子,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素,抑制纤溶酶原活化

48、素抑制物,防止血栓的形成;保护内皮细胞与血脑屏障的功能;缩小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皮层梗塞面积、降低血浆内皮素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等。,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10.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补阳还五汤能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方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证名):中风(中经络),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临床应用(病名):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中风症状,例如

49、脑血栓,脑梗塞;心血管疾病: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力衰竭,胸痹等;神经系统疾病: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消化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骨伤科疾病:骨关节损伤,颅脑损伤等;五官科疾病:突发性耳聋,玻璃体充血;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用于治疗咯血,盆腔瘀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活血方补阳还五汤,2023/6/11,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活血方药的研究思路,一、久病必瘀,从异病同治入手 循环、血液、免疫、神经、内分泌、运动等系统二、瘀血疾病,从多指标检测 血液流变学(黏度、血沉、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等)、抗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模型)、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调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