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4646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泻下药温里药》PPT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三、泻下方药,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泻下药的概念,凡能通利大便,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的药称为泻下药。泻下药药性多苦寒或甘平,多入胃、大肠经,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肠道积滞、实热内结、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有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等三类。,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分类,1、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2、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等3、峻下逐水药如牵牛子、芫花、巴豆、大戟、甘遂等,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的功能,里实证主要因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水饮停留引发的一类证候,与现代医学中便秘、腹

2、痛、炎症、发热等主要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胃肠实热内结主要见于现代医学中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症,也可见于某些伴随高热、谵语、烦燥等症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阴亏津枯多见于老人、儿童、产后便秘者及大病后期或术后体质虚弱者便秘。水饮内停证候可见于胸膜炎、肝硬化肝腹水、心功能衰竭患者。,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的功能,1、攻下作用:主要用于通利大便,治疗便秘。2、荡涤实热:应用攻下药可使实热壅滞之证通过泻下而解除,同时其苦寒泄降之力可清除实热,导热下行。因此本类药可用于急腹症、高氮质血症及感染性疾病等的治疗。3、攻逐水饮:

3、峻下逐水药除通利大便外,兼有利尿作用,使体内潴留的水分从大、小便排出,而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证。,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的药理作用,()泻下作用 泻下药可使肠蠕动增强,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刺激性泻下药、容积性泻下药和润滑性泻下药三类。刺激性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主要致泻成分是结合型蒽苷,口服后在大肠水解为苷元,刺激肠黏膜,增强肠蠕动;牵牛子中的牵牛子苷、巴豆中的巴豆油、芫花中的芫花酯则强烈刺激肠黏膜,增强蠕动和分

4、泌,可致水泻,严重则产生恶心、呕吐。容积性泻下药,如芒硝,主要成分是硫酸钠,硫酸根离子在肠中不吸收,致肠腔内处于高渗状态,肠中大量水分刺激肠壁而致泻。润滑性泻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含有较多脂肪油,可润滑肠道、软化粪便,而且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可水解产生脂肪酸,对肠壁有温和的刺激性,从而导致润滑性泻下效应。,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的药理作用,(2)利尿作用 芫花、甘遂、商陆等药物具有较强利尿作用。例如,大鼠灌胃给予芫花煎剂后尿量明显增加,排钠量亦增加;大戟可使实验性腹水大鼠产生明显利尿。这些药临床应用时也可利尿消肿。大黄所含的蒽醌也具有轻度利尿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上皮

5、细胞的Na+-K+-ATP酶有关。(3)抗炎作用 大黄和商陆有明显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期水肿和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大黄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商陆皂苷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药的药理作用,(4)抗病原微生物 大黄、芦荟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及芫花、商陆中的某些成分对细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有抑制作用。(5)抗肿瘤作用 大黄、芦荟、芫花、商陆、大戟都有抗肿瘤作用。如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能抑制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艾氏腹水癌;芫花酯甲能抑制小鼠白血病P388;商陆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瘤细

6、胞的蛋白合成。综上所述,泻下药具有泻下、利尿、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是治疗里实证的药理学基础。,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三)常用药物,大黄大承气汤等,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掌叶大黄,泻下药大黄,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u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泻下药大黄,20

7、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主要化学成分:大黄主要含蒽醌衍生物(2%5%)。蒽醌以两种形式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其中的蒽醌苷和二蒽酮苷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以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sennoside)A、B、C、D、E、F活性最强。少部分是游离的苷元,如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n)等。大黄中还含有大量鞣质,如d-儿茶素(d-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此外还含有多糖等成分。,泻下药大黄,1、泻下攻积,调中化食:泻下作用;对消化系统

8、的影响;2、平肝降气、利胆退黄:利胆、保肝作用;促进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作用;3、清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泻下药大黄,功效与药理:,4、泻火凉血、止血活血:止血作用;降血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5、利水消肿:利尿消肿;改善肾功能作用;6、其他作用:抗精神病作用;强心作用;抗肿瘤作用;益智抗衰老等,泻下药大黄,功效与药理:,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泻下作用,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后619可排便。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

9、滑肌上的受体,使肠蠕动增加;抑制肠细胞膜上+、+-酶,阻碍+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煎煮时间短大黄泻下作用效果较好:久煎后蒽苷被分解为苷元,泻下作用降低;且溶出的鞣质增多,可抑制胃肠运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厌氧菌有抑菌活性;其活性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体外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可能与其抑制细菌DNA复制、蛋白合成以及线粒体相关酶活性有关。近年发现,大黄提取物(醇提物及氯仿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体外抑菌MIC可达10 g/ml;体内实验中,灌胃给药7

10、天,亦显示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对抗作用。大黄能抗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吸附和穿入过程而阻止病毒的复制。,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炎作用,大黄提取物及其中的活性成分具有确切抗炎作用。临床上大黄可用以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显示,大黄能促进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分泌TNF-;降低实验性炎症动物及重症动物(如:脓毒症大鼠、急性胰腺炎大鼠)或人血中致炎因子,改善多器官功能衰竭。体外实验显示,大黄水提物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炎性因子,与其激活内皮细胞NO/cGMP信号通路有关。大黄酸可显著抑制巨噬

11、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 的生物合成;抑制内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大黄素明显抑制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TNF-,减少炎症组织释放NO,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对于人血管内皮细胞,大黄素能抑制TNF-诱导的IB降解,抑制NF-B的激活,从而抑制相关炎性因子合成,也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大黄的抗炎活性亦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利胆退黄,保肝作用,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而起利胆退黄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大黄制剂治疗急慢性肝炎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等综合作用外,还可

12、能与改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细胞酶活性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大黄素有促进外钙向肝细胞内流及内钙释放的作用,而番泻苷及大黄多糖具有阻滞外钙内流和降低肝细胞内钙水平的作用,大黄的不同成分对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不同影响提示大黄对肝细胞的功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治疗慢性肾衰,机理: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后者可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体蛋白;抑制体蛋白分解,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明显降低胍类毒素的蓄积。研究还发现:大黄改善氮质血症;影响残余肾组

13、织代偿性肥大;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正脂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止血、活血,动物实验证实,口服或外用大黄都可缩短动物的出血及凝血时间。研究显示: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因此促进血液凝固;大黄还能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另外,大黄能通过它的渗透效应促进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从而使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和血黏度下降。大黄的止血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等。,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促智、抗衰老作用,大黄苷、苷元可降

14、低线栓法造成的脑中动脉缺血大鼠的脑水肿、神经症状评分,保护神经元。大黄可增强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活性,使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降低,大黄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大黄素 8 0 D吡喃葡萄糖苷(PMEG)可使正常小鼠及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错误次数显著减少;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中PMEG对酶活力具可逆性抑制作用,初步认为PMEG的作用机制是对胆碱酯酶可逆性的抑制。,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抗肿瘤,大黄素可抑制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体外也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其对不同状态的单核吞噬细胞影响不同:对于 LPS 刺激下的

15、巨噬细胞,可以发挥抑制作用,对未经刺激的巨噬细胞,则促进TNF-、IL-1、IL-6 及IL-8的分泌。蒽醌类物质如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瘤细胞增殖、转移,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是:激活相关酪氨酸激酶、PI3K、MAPKs及NF-kappa B信号通路。此外,大黄素能增强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氨甲蝶呤对人肝癌BEL-7402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能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 MCF-7/Adr 对阿霉素的抗药性。,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精神病作用,大黄水浸膏 50 m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对抗甲基苯丙胺的运动兴奋;对摘除嗅球

16、有大鼠或使用6-羟基多巴胺及四氢化大麻醇后出现的攻击行为有抑制作用;也能对抗阿朴吗啡诱发的大鼠旋转运动,推测大黄可能有一定抗精神病效应,且大黄只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对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几乎无阻断作用,所以不出现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其浸膏活性成分可能包括(-)-表儿茶素、(-)-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及(-)-表儿茶素构成的前花色素。,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临床应用(证名):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泻下药大黄,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

17、各论,临床应用:便秘;各种出血;急性菌痢、肠炎;急腹症;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泻下药大黄,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不良反应:(1)可引起消化道刺激反应,如恶心、呕吐、胃肠绞痛等。(2)过量服用可引起机体大量脱水,体内电解质平衡破坏,严重者甚至引起虚脱。(3)以大黄素和蒽醌长期超大剂量饲喂动物可能产生肝、肾和膀胱毒性。(4)以大黄素和蒽醌长期超大剂量饲喂动物可能会增加靶器官细胞癌变的潜在危险。体外实验也表明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有致突变作用及遗传毒性。大黄蒽醌类物质对肾有损伤,出现蛋白尿,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及遗传毒性与其影响MAPKs、CYP1A1有关。,泻下药大黄

18、,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大黄 12g 厚朴 15g 枳实 12g 芒硝 9g,泻下方大承气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组成:大黄 12g 厚朴 15g 枳实 12g 芒硝 9g 功效:峻下热结,泻下方大承气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对实验性肠梗阻的作用()抗菌、抗炎作用,泻下方大承气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大承气汤有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推进运动功能,有明显增强肠容积作用,还有增加肠袢血流量,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吸收以及抑菌抗感染等作

19、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炎,大承气汤通过减轻或消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增进肠血流、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机制发挥保护肠道屏障的作用。大承气汤能够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从而减轻急性炎性反应,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抗菌作用,大承气汤及大黄治疗小鼠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治疗组小鼠死亡数及相应菌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加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后存活鼠心脏血涂片、血培养细菌呈阴性,而死亡鼠呈阳性,说明了大承气汤和大黄煎对大肠及变形杆菌有直接灭活作用。且体外抗菌实验表明,大承气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包括大肠

20、、变形杆菌在内的多种肠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承气汤抑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致病菌的增殖生长。,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肺脏的影响,大承气汤具有改善肺水肿,其促进肺泡水肿液吸收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外液体转运的作用有关,促进肺泡上皮增生特别是型上皮增生与修复,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而改善肺通气等多种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脑保护作用,大承气汤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脑出血动物脑组织及血浆中NO含量,大承气汤对实验性脑出血动物具有脑保护作用。此外有研究显示,大承气汤对急性脑出血病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

21、复。大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家猫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也显示了该方通过增强Na+-K+-ATP酶活性,改善脑组织水肿,减少体内NO 含量,减轻NO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因此,大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家猫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临床应用(证名):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泻下方大承气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临床应用(病名):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肺炎等。,泻下方大承气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四、温里方药,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温里药的概念,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温肾回阳

22、,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一、温里药的概念,里寒为机体阳虚阴盛所引起的证候。一是寒邪侵犯脾胃,阳气受困,由于脾主运化,脾阳受困则水谷不消,心脾胀满、呕吐、泄利等消化不良症状产生,需温中散寒。温中散寒药有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等。二是寒邪内侵,而致元阳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里寒证共有的表现是: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或沉细,中医称“亡阳”,需温肾回阳。温肾回阳药如附子、干姜等。,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温里药的药理作用,(1)对消化系统作用:健胃、止吐、助消化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

23、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正性频率作用和正性传导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体克作用;(3)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作用:镇痛、镇静、产热作用;(4)抗炎、免疫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温里药的药理作用,健胃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和驱风作用。例如干姜、吴茱萸、胡椒等,味均辛辣,属辛辣性温的健胃药。肉桂、丁香、吴茱萸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驱风散寒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此类中药中含有大量芳香性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胃液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快,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增加食欲。有些中药还可增加胃酸的分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具有健胃作用。可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24、水谷不化、心腹胀满及泄泻、脘腹疼痛。镇吐 生姜、丁香均有镇吐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温里药的药理作用,抗休克 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可用于亡阳证的治疗,亡阳证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症状很相似。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可用于抗休克的治疗。姜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及姜烯酚)能使血管扩张,血行旺盛,促进循环。姜的乙醇提取液对猫的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这些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抗心律失常 附子及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心脏和在体心脏均有强心作用。临床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各型休克均有较好疗效,这与附子的“温阳”功效是一致的。细辛亦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左

25、心室泵血功能。姜的乙醇提取液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作用 肉桂水煎剂及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有血管扩张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表面和末稍的毛细血管血流畅通,对体内脏器也能增加血流量,起到温热的作用。肉桂能使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体外亦有抗凝作用。以上作用可初步说明肉桂的“通血脉”功效。胡椒、肉桂、干姜等能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故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吴茱萸醇提取液对正常家兔有升温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二、温里药的药理作用,镇痛作用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乌头碱类生物碱及乌头煎剂均具有镇痛作用,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及电刺激法的

26、痛阈。肉桂中的桂皮醛对小鼠的压尾刺激或醋酸扭体法试验,具有明显镇痛作用,还有镇静、解热作用。吴茱萸、吴茱萸碱、异吴茱萸碱及细辛挥发油经兔齿髓电刺激法证明有镇痛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三、常用方药,附子参附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药附子,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根为乌头。性味、归经及功效: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乌头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温

27、里药附子,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主要化学成分:多种生物碱 生附子含有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等生物碱,乌头中除含有上述生物碱外,还含有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等生物碱。乌头碱水解后变为毒性较低的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 aconine),再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aconine),乌头原碱的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0。因此,附子经过炮制后,生物碱含量减少,毒性也大大降低。,温里药附子,功效与药理:1、回阳救逆: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强心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对

28、血管和血压的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和保护心肌缺血;抗休克;2、补火助阳:对神经系统作用:抗寒冷;增强-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对消化系统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3、祛除寒湿,温经止痛:镇痛、镇静作用;局麻作用;抗炎;4、其他: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等。,温里药附子,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 附子的“回阳救逆”主要是指其强心作用。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乌头碱既是附子的强心成分也是其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成分,故生附子因含大量乌头碱对心脏呈现明显毒性,但煎煮过程中乌头碱会逐渐水解为乌头原

29、碱而使其毒性大为降低,而强心作用不被破坏,且不因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是附子的主要强心成分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受体有关。,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所拮抗。由于含有不同成分,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其中,去甲乌药碱是降压的有效成分,具有兴奋受体及阻断1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受体和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2023/

30、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抗心律失常作用 附子有显著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附子正丁醇、乙醇及水提物均对氯仿所致的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附子水溶性成分可对抗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附子具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有关。,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4)抗休克 附子及其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动脉压,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

31、碱对受体和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以及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作用有关。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附子的回阳救逆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5)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注射液静脉注射,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对心电图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去甲乌药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亦能使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增

32、加,附子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有关。大鼠在冰水应激状态下,因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心肌损伤。附子水煎剂能对抗此种应激性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6)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的能力。50%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示其对心、脑有保护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镇痛 生附子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生附子

33、及乌头碱能抑制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生附子能明显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压致痛法的痛阈值。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提醇沉液对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乌头碱和中乌头碱均可抑制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中乌头碱镇痛效力比乌头碱强2倍,而次乌头碱则比乌头碱弱,其镇痛机制可能为抑制兴奋在中枢神经干中的传导或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能力。乌头碱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因为小鼠脑内注射中乌头碱可呈现强的镇痛作用,多巴胺也使其作用增强,可能它们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多巴胺系统而发挥作用。另有证据表明直流电损毁脑内蓝斑,可使乌头碱镇痛作用消失,提示镇痛作用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有关。,2023/7/19,中药药理

34、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局麻作用 附子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瘙痒与灼热感,继之麻醉,丧失知觉。乌头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干复合电位的作用首先是阻滞兴奋在神经末梢的传导,高浓度也可使神经干完全丧失兴奋和传导冲动的能力。(3)抗寒 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死亡率。此作用与附子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关。,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3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1)抗炎作用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是附子的抗

35、炎有效成分。抗炎机制可能与中枢及组织中的前列腺素有关。附子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附子可使动物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减少,尿中17-羟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降低,碱性磷酸酶和肝糖元增加。进一步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现,腹腔注射乌头碱,可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成剂量依赖性增加。这说明附子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下丘脑旁核CRH神经细胞及正中隆起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增深,提示附子增强肾上腺皮质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下丘脑CRH神经细胞所致。另有实验发现,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说明附子兴奋垂体-

36、肾上腺皮质系统外,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3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2)增强免疫 附子注射液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使小鼠血清抗体(IgM、IgG)滴度及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并可使玫瑰花环结形成细胞数及T细胞转化率明显增高,促进免疫应答反应。对天然免疫亦有促进作用,可使血清补体含量增加。总之,附子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附子煎剂可抑制胃排空,但增强离体空肠自发性收缩活动,而具有胆碱样、组织胺样的作用。生附子、乌头碱对大鼠离体回

37、肠肌则有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故可能与兴奋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附子水煎剂还能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和大鼠盐酸损伤性胃溃疡的形成。,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5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阴虚证表现为交感神经-受体-cAMP系统功能偏亢;阳虚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对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证模型动物,附子能减少M受体数量,降低cGMP系统反应性,使之趋于正常。而对甲亢和氢化可的松所致的阴虚证模型动物,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另外,虚寒证时内分泌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均处于低下的状态,其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

38、(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而附子可使脑中的NA、DA、5-HT的含量呈反向变化,提示附子还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影响来调整到平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附子的助阳的机理。,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附子的药理作用,6抗肿瘤作用 从附子中提取的附子多糖和酸性多糖有显著的抑瘤作用。附子多糖和酸性多糖腹腔注射和灌胃给药均对H22荷瘤小鼠和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附子多糖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有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两种多糖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的重量,提高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活性,提高抑癌基因p53和Fas的表达,并且

39、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调节癌基因的表达。除上述作用外,附子还有抗凝、抗血栓形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等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药附子临床应用(证名):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药附子临床应用(病名):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等。,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药附子 不良反应: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中毒反应。中毒特征是呼吸抑制和引起心律失常。口服乌头

40、碱0.2mg 即致中毒,3-4mg即可致死。抢救可用1-2%鞣酸洗胃,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时可用阿托品,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可用利多卡因等药品抢救。,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方参附汤,人参 9g 附子 6g,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组成:人参 9g 附子 6g功效:回阳益气固脱,温里方参附汤,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药理作用:强心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延长动物耐缺氧时间;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免疫功能等,温里方参附汤,2023/7/

41、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免疫调节作用,参附汤(人参0.3g/mL,附子0.15g/mL)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人参(lg/mL)和附子(lg/mL)二者也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提示人参、附子与参附汤三者均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以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为实验对象,同步观察参附汤对血浆皮质酮及肝胞液、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结果:参附汤组大鼠肝胞液及胸腺细胞GR的结合位点(Rs)都明显高于单纯失血组(634士215 vs 483士156;2904士389 vs 156

42、2土684),参附汤组血浆皮质酮略高于失血组。,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对心功能的影响,心绞痛加用参附汤治疗可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增加,心功能改善,病死率降低,与硝酸异山梨醋疗效相似。,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参附汤抢救失血性休克有提升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戒毒治疗作用,参附汤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及大鼠戒断后第2天、第6天纳洛酮引起的催促戒断反应,能减轻戒断后小鼠及大鼠体重的下降,并促进体重的回升;参附汤联合丁丙诺啡治疗,能协同抑制小鼠及大鼠的戒断反应。,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方参附汤临床应用(证名):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近年来将汤剂制成参附注射液,是中医急症救治的重要方剂之一。,2023/7/19,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温里药参附汤临床应用(病名):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