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89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矿床开拓工程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矿床开拓,第 十 章 基本概念,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基本内容,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第十章 基本概念,1)矿床开拓(图10-1):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到达矿体,以建立地表与矿体之间运行人员、设备、材料,以及运送矿石和废石的通路,为进行采掘创造条件,并在这些通路上形成一整套独立完整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水、供风等系统,这些工程的综合,称为矿床开拓。2)开拓巷道为开拓矿床而掘进的井巷,称为开拓巷道,一般包括平硐、竖井、斜井、斜坡道、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平巷、溜矿井、充填井等,并在井底车场范围内设置有各种用途的硐室。,图10-1 开拓巷道名称示意

2、图1-风井;2-矿体;3-选矿厂;4-箕斗提升井;5-主溜井;6-斜坡道;7-溜井;8-充填井;9-阶段运输巷道;10-副井;11-大断层;12-主平硐;13-盲竖井;14-溜井;15-露天采矿场;16-盲斜井;17-石门,第十章 基本概念,3)平硐:又称平窿,它是具有一端通达地表出口的水平巷道,铺设有运输线路,有 3-7的坡度,以利列车和水流运行。4)竖井指其轴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的,供提升矿石、废石、人员、设备、材料用的主要巷道;按其提升容器类型分罐笼井、箕斗井和混合井;按其地表有无出口分明竖井和盲竖井。,第十章 基本概念,5)斜井:指其轴向与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主要巷道,其功能与竖井相同;斜井

3、内铺设有运输线路,根据提升容器的类型分串车斜井和箕斗斜井;根据地表有无出口分明斜井和盲斜井。6)斜坡道是具有直通地表出口的倾斜巷道;斜坡道主要供运行无轨设备及安装胶带运输机使用,不铺设轨道,坡度小,方向变换灵活。,第十章 基本概念,7)井底车场:它是井筒与阶段运输巷道连接处各种运输线路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在井底车场范围内除一般铺设有储车线、行车线、调车线之外,还设置水泵房、变电所、调度室、修理库等。8)石门和阶段运输平巷又统称阶段运输巷道,它们开在阶段水平内;由井底车场通到矿体的一段,掘在岩内中,称为石门;接着石门沿走向通到矿体两端井田边界,称为阶段运输平巷;垂直走向

4、掘进时,称为阶段运输横巷;这些巷道主要是供运输及通风用。,第十章 基本概念,9)溜矿井:是专用于溜放矿石的井筒,常常垂直或急倾斜布置。10)充填井是专用于下放充填料的井筒,也往往垂直或急倾斜布置。,这些井巷中,凡属于用来运输、提升矿石,不管有无地表出口,如主平硐、提升井筒、主斜坡道、盲竖井、盲斜井等,均称为主要开拓巷道;而其它开拓巷道,如通风井、溜矿井、充填井、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巷道等,在开采矿床时只起辅助开拓作用,则称为辅助开拓巷道。,第十章 基本概念,11)开拓系统:为开拓矿床,而在一定空间内所布置的主要开拓巷道和辅助开拓巷道体系,称为矿床的开拓系统(图10-2竖井开拓系统)。,一个独立、

5、完整的开拓系统应能在井田范围内实现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供风、供水及行人等全部目的,并至少有两个独立的通地表的安全出口。,图10-2 竖井开拓系统立体图,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1 开拓方法分类,根据开拓系统中所用的主要开拓巷道数目,地下矿床开拓方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单一开拓法和联合开拓法(见下表);凡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整个井田,称为单一开拓法;如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开拓巷道开拓井田,包括矿床上部用一种主要开拓巷道、下部用另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则称为联合开拓法。,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2 平硐开拓技术,1)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则

6、由下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法(图11-3)。,图11-3 下盘平硐开拓法1主平硐;2主溜井;3辅助竖井;4入风井;5矿脉,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2 平硐开拓技术,2)垂直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与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同时,则由上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法叫做上盘平硐开拓法(图11-4)。,采用下盘平硐开拓法和上盘平硐开拓法时,平硐穿过矿脉,可对矿脉进行补充勘探;我国各中小型脉状矿床,广泛采用这种开拓方法。,图11-4 上盘平硐开拓法1阶段平硐;2溜井;3主平硐;4辅助盲竖井,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2 平硐开拓技术,3)沿矿体走向平硐

7、开拓法当矿脉侧翼沿山坡出露,平硐可沿矿脉走向掘进,成为沿脉平硐开拓;平硐一般设在脉内,当矿脉厚度大且矿石不够稳固时,则平硐设于下盘岩石中。,优点:能在短期开始采矿;各阶段平硐设在脉内时,在基建开拓期间可顺便采出一部分矿石,以抵偿部分基建投资;平硐还可起补充勘探作用;缺点:平硐设在脉内时,必须从井田边界后退回采。,图11-5 脉内沿脉平硐拓法、上部阶段平硐1主平硐;2辅助盲竖井;3、4主溜井;5溜井,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3 斜井开拓技术,1)脉内斜井开拓法脉内斜井开拓法是将斜井直接开在矿体内部,靠矿体下盘,并沿矿体的倾斜线布置,如图11-6;斜井与阶段运输平巷之间的连接,只通过井底车场

8、,不开石门。,优点:不用开石门基建投资少,基建时间短,投产快,并能补充探矿,且副产部分矿石;缺点:必须留斜井的保安矿柱,并当矿体底顶倾角起伏太大时,斜井难以保持平稳,影响斜井的提升能力和提升安全。,图11-6脉内斜井开拓法1脉内斜井;2阶段运输平巷,适用条件:矿体厚度小,面积大,底板起伏不大,下盘岩石不稳固,矿石稳固,矿石价值不高;矿床勘探不足,但又急需短期投产,早日见矿;矿床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3 斜井开拓技术,2)下盘斜井开拓法下盘斜井开拓是将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围岩内,通过各种不同型式的斜井井底车场和石门,与阶段运输平巷相连接,建立起矿体与地表之间的联系

9、,如图11-7。,优点:不须留保安矿柱,井筒维护条件好,且不受底板起伏情况的影响;缺点:与脉内斜井法比多一些石门。,图11-7 下盘斜井开拓法a真倾斜;b伪倾斜,a,b,采用钢绳胶带运输机运送矿石,斜井倾角取用小于或等于16;用串车提升矿石,斜井倾角取用 25-30;当用箕斗或台车提升矿石,斜井倾角可取 30-45。,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4 竖井开拓技术,1)下盘竖井开拓法将主竖井布置在矿体下盘岩石移动带外的围岩内,然后按阶段标高分别掘进各阶段井底车场、石门及主要运输平巷,通达矿体建立开拓联系(图11-8)。,优点:井筒保护条件好,无须留保安矿柱;缺点:石门长度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加,

10、尤其矿体倾角小时,该问题更为明显;该法最适宜开采埋藏在地平面以下的急倾斜矿体,对倾角大于70度下盘地形、地质构造、岩层条件适合于开掘井筒时更有利。,图 11-8 下盘竖井开拓法1竖井;2石门;3阶段运输平巷;r1、r2下盘岩石移动角; r表土层移动角;l安全距离;V1、V2、V3矿体编号,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4 竖井开拓技术,2)上盘竖井开拓法主竖井布置在上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再由竖井掘阶段石门通达矿体(图11-9) 。,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受地表地形限制,下盘或侧翼缺乏布置工业场地的条件,只有上盘地形有利;根据矿区内部和外部的运输联系,选矿厂和尾矿库只宜布置在矿体上盘方向,这时开上盘

11、竖井运费最少;下盘岩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宜掘进竖井。,图11-9 上盘竖井开拓1-竖井,2-石门,3-平巷,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4 竖井开拓技术,3)侧翼竖井开拓法将竖井布置在走向的一侧,矿体侧翼岩石移动带以外,然后在各阶段水平上同样以井底车场、石门、阶段运输平巷与矿体间建立开拓联系(图11-10)。,适用于矿体长度短,偏角小;受地表地形限制,只有侧翼地形有利于布置工业场地;缺点为井下进行单向运输,运输功太大;回采工作线也只能单向推进,掘进与回采强度受限制。,11-10侧翼竖井开拓法1-竖井,2-石门,3-矿体, 4-地质储量界线,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5 斜坡道开拓

12、技术,1)基本特征斜坡道又称斜巷,是近 20多年来随着无轨自行设备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开拓方法。这种开拓方法是以斜坡道作为主要开拓巷道来沟通地表与矿体之间的联系;斜坡道开拓法一般用来开拓矿体埋藏较浅、开采范围不大,矿山年产量较小、服务年限较短且围岩稳固的矿床条件;主斜坡道分为螺旋式和折返式两种。,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5 斜坡道开拓技术,2)螺旋式斜坡道斜坡道的几何形状一般为圆柱螺旋线或圆锥螺旋线(图11-11);螺旋式斜坡道要有中心溜矿井或其它垂直天井配合施工时,掘进的出碴与通风才方便螺旋式线路掘进困难,行车时司机视距小,安全性差,车辆轮胎的磨损也较大,路面又不容易维护。,图

13、11-11 螺旋式斜坡道开拓法,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5 斜坡道开拓技术,3)折返式斜坡道折返式斜坡道开在矿体下盘岩层移动界限外,线 路分直线段和折返段(图11-12);直线段线路长,变换高程,坡度一般不大于15%;折返段线路较短,变换方向,坡度减缓至水平;在折返段处开掘阶段石门通达阶段运输平巷;为便于掘进时出碴和通风,折返段处也可考虑开 设措施井。,图 11-12 折返式斜坡道开拓法1斜坡道;2阶段石门;3阶段运输平巷,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6 平硐与井筒联合开拓技术,1)基本特征这种开拓法是指矿体上部采用平硐开拓,平硐水平以下采取与井筒(盲竖井、盲斜井)联合的开拓方式。这时

14、,从深部采出的矿石,需经盲井筒提升、平硐转运才能到达地表(图11-13);,2)适用条件在山岭地区,矿体一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另一部分延伸到地平面以下;地平面以上部分用平硐开拓,以下部分用井筒开拓;在山岭地区,矿体均赋存在地平面以下,因受地表地形限制不宜开掘明井筒,也用平硐盲井筒联合开拓。,图 11-13 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1平硐;2盲竖井;3石门;4矿体,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7 斜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技术,1)基本特征这种开拓法是指矿体上部用斜井开拓,而到深部用盲井筒开拓。因而,这种开拓法同样也分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和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法两个方案(图11-13、14)。,2)

15、适用条件前者适用于深部存在盲矿体时;后者适用于,适用于开采深度很大,用上部斜井无论从提升能力或巷道承压能力方面,均不适宜于继续延深的条件下,此时改用两条小断面盲斜井代替主斜井往下开拓。,图11-13 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案,图11-14 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方案,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8 竖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技术,1)基本特征开采深度很大的矿体,如果用一段竖井提升,则所需提升设备功率过大,深部石门过长,可考虑采用竖井与盲井联合开拓,即上部用明竖井,下部用盲竖井或盲斜井(图11-15、16)。,2)适用条件矿体埋藏很深或延深很大,或深部矿体倾角变缓,致使一 段竖井提升发生困难,深部石门过

16、长;矿体深部偏角变大,延伸向一方侧移;深部发现有盲矿体。,图11-15竖井盲竖井联合开拓方案,图 11-16竖井盲斜井联合开拓方案1竖井;2盲斜井;3矿体,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11.9 斜坡道联合开拓技术,1)基本特征(图11-17、18)单一斜坡道开拓,受无轨自行设备合理运输距离 的限制,只能开拓 200-300m 以内深度的矿体, 且矿井规模不宜很大;在实践中斜坡道常与平硐、斜井、竖井联合,作 辅助开拓巷道使用;辅助斜坡道从地表开起,联通各阶段的阶段运输 平巷,供无轨设备由地表进入地下各阶段或由一 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但其作用主要是辅助联 络,运送人员和材料,同时兼作通风。,图11-

17、17 马德林铜矿平硐与斜坡道联合开拓系统纵剖面图1平硐;2入风井;3回风井;4溜井;5废石溜井;6破碎站;7扇风机,图11-18普列斯卡铜矿开拓系统示意图1主井;2斜坡道;3溜井;4破碎硐室;5矿仓;6矿体,1)平硐与井筒的比较基建时间短:平硐施工简单,条件好,速度快;基建费用低:平硐设施简单(不要井口房、井架、提升);生产安全可靠:平硐安全、可靠、事故少;生产经营费用低:运输费用低,无排水通风费用,经营维护费用低。,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1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比较,2) 竖井与斜井的比较基建工程量:斜井长,竖井井底车场复杂石门 长,斜井施工费用低;井筒装备:竖井复杂、斜井管线长、斜井排

18、水 费用高;井筒维护:斜井承压能力弱,竖井承压能力强;生产能力:竖井提升速度快,能力大,费用 低,斜井钢绳磨损,维护费用高;建设施工:斜井容易,竖井困难;机械水平:竖井高。,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1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比较,3)斜坡道与井筒的比较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生产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1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比较,4)影响主要开拓巷道类型选择的因素1地形:地平面以上,平硐溜井;2深度、规模:竖井承压能力大、提升能力大,斜坡道生 产能力大; 3倾角:4515竖井,15-45斜井;4地质条件:流沙、断层、破碎、含水、不稳固,竖井比 斜井好。,1)岩石移

19、动对位置确定的影响(1)安全深度:采空区破坏了原岩应力平衡,引起地压活动,上部岩石塌落,充填采空区,如开采深度大,不会波及地表,称安全开采深度。,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2 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图11-19安全深度示意图,H=h1+h h-塌落厚度h1-下沉移动深度,(2)岩石移动范围的圈定一般岩石的崩落都会波及地表,形成塌落区,即形成崩落带和移动带;相应有上盘移动角和崩落角,下盘移动角和崩落角,端部移动角和崩落角。,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2 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图11-20 崩落、移动角示意图,图11-21 矿床开采移动带和崩落带界线(a)垂直走向剖面及情况,(b)垂直

20、走向剖面 情况, (c)沿走向剖面;a-矿体倾角,-下盘崩落角,-上盘崩落角,-走向端部崩落角,-下盘移动角,-上盘移动角;-走向端部移动角,0-表土移动角, L-危险带。,(3)建筑物安全等级确定:为建筑和构筑物的安全,一定要布置在移动带以外一定的距离,根据用途,服务年限,保护要求分为:一级保护:提升井筒、井架、卷扬机房、变电所、机修厂、扇风机房,空压机房等,应在移动带外20米;二级保护:井风、充填井等,应在移动带外15米;三级保护,应在移动带外10米。,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2 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2) 垂直走向方向位置的确定由于下盘移动角上盘移动角,主井布置在下盘石门短;特殊

21、情况布置在上盘;由距移动带的安全距离确定距矿体距离。3)沿走向方向位置的确定 运输功最小原理: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点,该点的出矿量为Qn,加上它左边所有的矿石量总和大于其右边所有的矿石量总和;同时,其加上它右边所有的矿石量总和大于其左边所有的矿石量总和,则此点为最小运输功点。,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2 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1)圈定步骤在井口平面图上,以20m的安全距离划出保护对象的保护带;在沿井筒中心所作的垂直矿体走向-剖面上,井筒左侧根据下盘岩石移动角,从保护带的边界线由上向下作移动线;井筒右侧根据上盘岩石移动角从上向下作移动线,分别交矿体顶底板于 四点,这四个点就是井筒保安矿柱沿矿

22、体倾斜方向在此剖面上的边界点。类似这样的剖面作多个,就可得到多个边界点;,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3 保安矿柱的圈定,将上述这四个边界点投影到平面图-剖面线上,便得保安矿柱在这个剖面上的平面边界点 ;用同样的方法作其它剖面的平面边界点,分别连接后便得保安矿柱在平面图上的边界线; 同理,在平行走向的-剖面上作移动线,也可同样得到在矿体走向方向上顶底板的边界点 和投影到平面图上的平面边界点及平面边界线;,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3 保安矿柱的圈定,将两个方向作出的平面边界线,分别按顶底板延接,围成的闭合图形即为整个保安矿柱的轮廓界线(图11-22)。,第十二章 主要开拓井巷,12.3

23、保安矿柱的圈定,图11-22 保安矿柱圈定图,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1 副井,副井作用,副井是主井的辅助井,它用作提运人员、材料、设备、工具、废石或一部分矿石,并兼作安全出口和入风井;副井作出风井时不能用于提运人员。,2)主副井位置关系集中式布置:中央集中(图11-23a),侧翼集中(b);分散式布置:中央对角式(图11-24a),侧翼对角式(b)。,b,图11-23 集中式布置,a,(1)集中式布置:中央集中和侧翼集中,两井间距大于30米;中央集中优缺点:节省石门;井下运输功小;重车下坡,工业场地集中;便于管理,通风好,风源质量好;但需设风井,防火困难;开拓工程量大,反向运输。侧翼集

24、中优缺点:节省石门;重车下坡,副井提矿石,施工反掘;开拓工程量适中,无反向运输;工业场地集中易管理,通风好;但井下运输功大,风源差,防火困难。,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1 副井,图11-24 集中式布置,a,b,(2)分散式布置:中央对角式(主井位于中央):通风好,风源质量高,安全性高,石门长,施工稍困难;运输功小,反向运输,工业场地分散,开拓工程量适中。侧翼对角式(主井位于侧翼三井或两井开拓):通风好,风源质量好,安全性高,施工稍困难,重车上坡,运输功大,工业场地分散。,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1 副井,1)风井作用专门用来进风或出风的巷道,(特殊时候可以安装一套提升系统)井口安

25、有扇风机和反风装置。2)通风方式 通风方式根据进风井与出风井的位置关系有 中央并列式、中央对角式、侧翼对角式。,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2 风井,(1)中央并列式:进风井与出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图11-25)。通风路线长,风流短,漏风大,安全出口差,风流贯通快,风源质量差;适用条件:走向短,两侧翼不宜设井,集中布置减少保安矿柱。,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2 风井,图11-25 中央并列式布置,(2)中央对角式(有两井和三井):进风井和出风井分别位于井田中央和侧翼(图11-26)。通风路线适中,风源好,安全出口条件好,初始贯通困难,三井工程量大。,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2 风井

26、,图11-26 中央对角式布置,(3)侧翼对角式(图11-27):进风井和出风井分别位于井田两翼,初始贯通困难,安全出口好,防火好,风源好。,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2 风井,图11-27 侧翼对角式布置,1)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原则:确保动作安全可靠;减少掘进和维护费用;符合通风需要;实行探采结合。,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2)阶段运输巷的布置形式(1)单一沿脉巷道布置:按线路会车方式或巷道位置可分为单线会让式和双线渡线式;单线会让式除会让站外运输巷道均为单线,重车通过,空车待避,或相反;此式通过能力小,多用于薄或中厚矿体中(图11-28a);双线渡线式,在运输巷道

27、中设双线,在适当位置用渡线连接起来;通过能力大,可用于年产量20-60万吨的矿山(图b)。,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图11-28 单一沿脉巷道布置 a-单线会让式;b-双线渡让式,(2)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布置:在下盘围岩接触带和围岩中分别布置一条装车巷道和行车巷道,两者每隔一定距离用环形式或折返式联络道连接起来(图11-29);此种行车线平直,利于行车、装矿与探矿;装车线和行车线分设,运输安全方便,巷道断面小,利于维护;适用于中厚和中厚以上矿体。,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3)脉外平巷加横巷布置:在下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双线行车平巷,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

28、布置单线装车横巷,平巷和横巷用单开道岔连接(图11-30);装矿安全,阶段运输能力大,横向探矿有利,但掘进量大;多用于年生产能力为60-150万吨的厚矿体矿山。,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图11-30 脉外平巷加横巷布置,图11-29 下盘双巷加联络道布置,(4)上下盘脉外平巷加横巷:在两盘围岩中布置脉外单线行车平巷,沿平巷每隔一定距离布置单线装车横巷(图11-31);生产能力大,装车安全方便,探矿有利,但掘进量大;多用于年生产能力为150-30万吨的厚和极厚矿体矿山。,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5)脉内外平巷(和横巷)加装矿道布置:在脉内外设运输

29、和装矿横巷,由装岩机自装矿巷道装取矿石,卸入运输巷道的矿车中,再由电机车拉走;或用铲运机自装矿巷道铲取矿石,经运矿巷道运至附近的溜井卸矿(图11-32);生产能力大,适用于平底装车采场。,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3 阶段运输巷道,图11-31 上下盘脉外平巷加横巷道布置,图11-32 脉内外平巷加装矿横巷布置,1)溜井位置确定原则:应使上下阶段运距短、开拓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生产安全,避免矿石反向运输;溜井应布置于坚硬稳固、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的岩层中,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层、流砂层及岩溶、构造发育和涌水大的地层;溜井应位于下盘围岩中;溜井卸矿口应避开布置在主要运输巷内,以减少运输干扰和

30、矿尘污染。,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4 溜井,2)溜井形式(图13-33)(1)垂直式溜井:各阶段溜井井身呈一条直线,中间阶段矿石由分支斜道放入溜井;结构简单,不易堵塞,使用方便,开掘容易,国内矿广泛使用;贮矿阶段高度受限制,放矿冲击力大,矿石易粉碎,井壁冲击磨损大;(2)倾斜式溜井:各阶段溜井井身呈一条斜直线,中间阶段矿石也由斜道放入溜井;倾角应大于60度;井壁冲击磨损严重;,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4 溜井,(3)分段式溜井:各阶段溜井自上而下分段错开一定距离;分为瀑布式溜井和接力式溜井;(4)阶梯式溜井:上下阶段溜井错开较大距离,上中段矿石需要水平巷道和电机车等运输设备转运至

31、下段。,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4 溜井,图13-33 溜井布置形式图(a)单阶段垂直溜井,(b)多阶段分枝垂直溜井,(c)多阶段分段控制垂直溜井,(d)多阶段捣段溜井,(e)单阶段倾斜溜井, (f)多阶段分枝倾斜溜井,(g)多阶段瀑布溜井。,3)溜井的结构参数形状:应便于施工方便,稳定性好; 垂直:圆型(稳定)、矩型(方便); 倾斜:矩型(方便)拱型(稳定);尺寸:通过系数d3-5倍允许通过块度;倾角:50;深度:350米-600米。,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4 溜井,1)基本概念:井底车场:是地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过渡环节,也是井田开拓系统的交通枢纽;行车道:是调度空、重车辆的运

32、行线路,包括供矿车出入罐笼的马头门线路;储车巷道:是储放空车、重车辆的专用线路和停放材料车、人车等的辅助线路。,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2)竖井井底车场,图13-34 竖井井底车场1翻车机硐室;2矿石溜井;3箕斗装载硐室;4回收粉矿小斜井;5候罐室;6马头门;7水泵房;8变电整流站,9水仓; 10清淤绞车硐室,11机车修理硐室;12调度室,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1)尽头式井底车场 (10万吨/年以下),图13-35 尽头式布置1罐笼;2箕斗;3翻车机;4调车线路,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2)折返式井底车场 (10-30万吨/年)

33、,图13-36 折返式布置1罐笼;2箕斗;3翻车机;4调车线路,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3)环形式 (30万吨/年以上),图13-37 环形布置1罐笼;2箕斗;3翻车机;4调车线路,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4)混合式,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图13-38 混合布置,3)斜井与车场的连接方式(1)吊桥式连接,图13-39 吊桥连接1斜井,3吊桥,4吊桥车场,5信号硐室,6行人,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2)甩车道连接,图13-40 甩车道连接1斜井,2甩车道,(3)平场式,图13-41 平场式1斜井,7重车道,8

34、空车道,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5 井底车场,1)水仓水泵房水仓:两条,一个正常生产集水,一条备用;吸水井:放置水泵吸水管;水泵房:安装水泵的空间;变电所:变电并整流供给水泵用电的变电场所;排水斜巷:进入排水井(付井)的倾斜巷道;出入口:连接水泵房(变电所)与井底车场的通道。,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6 井下硐室,图13-42 井下水仓水泵房,2)井下炸药库井下炸药库有硐室式和壁槽式两种,图13-43 井下炸药库1库房,2雷管检查室,3工具室,4发放室,5电气设备室,6防火门,7删栏,8铁门,9运输巷,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6 井下硐室,3)箕斗破碎装载硐室,图13-44 破碎硐室1-卸载硐室,2闸门,3-板式给矿机,4固定筛,5-破碎机,6-吊车,7计量装置;8箕斗,9-溜井及矿仓,10-箕斗;11-矿仓,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6 井下硐室,4)计量装载硐室:,图13-45 计量装载硐室1-闸门,2-电振给矿机,3-溜槽,4-活舌头,5胶带运输机,6-计量漏斗,7-支撑木,第十三章 辅助开拓井巷,13.6 井下硐室,谢谢各位,欢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