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91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李小园,主要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念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体育教育、饮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单元 概 述,一、健康教育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一、健康教育,一 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含义1、“没有病”、“身体棒”2、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一 健康教育,3、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

2、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健康的人。(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全状态。(2)健康和疾病是相互演变的过程: 健康-亚健康-疾病,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谁是最容易亚健康的人?,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是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是压力大的人; 7、是生活无规律的人; 8、是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著名作曲家刘炽将

3、健康比喻为:健康为1,幸福、快乐、事业、发展、金钱等都是1后面的0,只有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事业的成功使你拥有了10,家庭的幸福使你拥有了100;但是如果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一 健康教育,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演变1、17世纪以前:求神拜鬼2、19世纪后:生物医学模式3、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二)现代人健康标准确立依据,1、社会依据是确定健康标准的主要依据或基本依据2、理论依据健康标准的确立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3、身心依据,(二)现代人健康的标志,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衡量大众健康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1、精力充沛 6、体重正常2、乐观

4、7、头发有光泽3、善于应变 8、眼睛有神4、睡眠好 9、牙齿整洁 5、有效抵抗传染病 10、肌肉有弹性,(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生物学因素是指人类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的复合因素。它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2、环境因素: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是指围绕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如水、空气、土壤等。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及微生物。2)物理因素: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磁辐射等。3)化学因素: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

5、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如社会制度、人口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等。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3、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降低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不良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人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促进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各类医

6、疗、卫生活动,是保证人类健康极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要求的生存发展,国民必须具有强健体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拥有、分布及利用将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四)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 ,影响个人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对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研究重点是卫生知识传播和卫生行为改变主要包括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及患者健康教育三部分。,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20世纪,保育和教育是分开的,多用体育、生活习惯、安全教育、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等词语来表示。20世纪90年代,健康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体现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

7、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保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幼儿园保育重在学前儿童生理疾病的防治和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强调 “不得病,睡得安,吃得饱,长得高”。 现代保育应是生理心理保健模式,特别强调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前儿童健康知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为目的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包括: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1、由量变到质变儿童的

8、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地质变的复杂过程。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2、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共存儿童的生长发育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独特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3、发展速度呈现波浪式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呈波浪式上升,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

9、度不均衡,第一个突增阶段:胎儿中期到1周岁,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第一年,是出生后身长体重增长最快(20-25cm,67kg),第二个突增阶段: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向心发展规律。,胎儿中期,是一生中身长增加最快(27.5 cm),胎儿后期,是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2300g),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头部增加1倍,躯干2倍,上肢3倍,下肢4倍。,生长突增高峰,根据这个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波浪式的。婴儿期和青春期长高的速度很明显,而18岁以后,骨骼发育完全,身高基本上定型了的,年增高值几乎为零。,(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4、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身体的不同器官或系统

10、的发育不是同时进行的,表现为:(1)神经系统领先发育6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 (2)淋巴系统发育最快 第一个10年发育特别迅速,10岁左右达高峰。(3)生殖系统发育较晚童年时期进展缓慢,到青春期迅速发育。,(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5、具有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然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不同,每个儿童的体型,生理功能和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时,不能做机械的评价,必须考虑个体不同影响因素,才能比较正确的做出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

11、点,6、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1)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之间相互产生重要的影响。生理缺陷会引起心理活动的不正常。(2)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1、健康生长评价标准(1)理想标准我国自1996年以来采用的是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参照人群制定的标准。(2)现状标准我国卫生部确定采用的是在1975年、1985年、199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而制定的标准,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2、健康生长评价指标学前儿童健康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及心理指标等。其中以形态指标最为常见

12、,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1)身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cm;6-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cm;2-10岁身高=年龄7+70(cm)(2)体重:指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0-6个月婴儿体重(kg)=月龄0.7+出生体重(千克)6-12个月婴儿体重(kg)=月龄0.25+6;110岁体重(kg)=年龄2+8(或7),(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3)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13、表示颅骨及脑的大小与发育程度。WHO提供的胎儿出生时头围的参考值为34.8cm.(4)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1周的长度,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 (5)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生理功能指标: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1、心率和脉搏、血压,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2、肺活量、呼吸频率,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3、握力、拉力、背肌力,反映骨骼肌肉系统机能的指标。4、最大耗氧量,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的综合指标。,(二)学前儿童健康生长的评判依据,其他体格

14、评价指标:1、视力2、听力3、微量元素4、血红蛋白,(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现状,虽然国际上对儿童健康教育有了较为清楚的界定,但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学科学者对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和内容有所不同,偏专业、偏学科的研究成果虽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意义,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儿童健康教育应构建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系统,达成知、信、行的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系统,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在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分问题:,(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现状,1、幼儿教师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许多教师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导致在学前教育中存在以

15、下两点问题:1)教师在学前儿童一日活动中仅仅在保健和体育活动中关注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例:“文静”的娇娇2)教师把健康教育等同于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对儿童进行的健康就只是保健医生和体育教师的工作,而忽略了幼儿园其他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机会。,(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现状,2、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健康行为脱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知识,改善学前儿童的健康态度,以及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形成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例:不给陌生人开门,(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现状,3、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不少幼儿教师对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较为

16、生疏,可能会烦一些科学性错误,甚至在“健康课”说教成分偏重,抑或歪曲事实对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不够重视。 因此,如何科学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生“虫子”的牙齿,(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1、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2、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3、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

17、、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思考题,1. 何谓健康?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有哪些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体系,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包含的四个层面:1、总目标2、分类目标3、年龄阶段目标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也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

18、总目标的价值取向:1、身心和谐发展2、保护与锻炼并重3、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核心目标),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分类目标是指将健康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然后按总目标再确定各类别的目标 。一般分为6个方面: 1)生活卫生习惯 4)安全自护 2)饮食营养 5)心理健康 3)身体认识与保护 6)体育锻炼,1)生活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整理等卫生习惯知道初步的卫生常识,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秩序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饮食营养认识常见食物,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完全相同的营养养成爱吃各种食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逐步掌握自己进餐的技能,3)身体认识与保护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

19、要功能知道预防常见病的简要知识学习保护身体最基本的方法4)安全自护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常见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并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学习避开危险场所,懂得应付意外情况(火灾、地震、台风等)的最基本常识,5)心理健康知道快乐有益健康,能用正确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简单方法积极愉快地参与集体活动,性格开朗认识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6)体育锻炼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运动的习惯遵守体育游戏规则,懂得听信号完成体育任务练习基本动作,形成正确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和乐观、合作的态度,3、年龄阶段目标,小班 身心健康方面: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

20、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穿脱衣服;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养成坐、站、行、睡的正确姿势;能及时排便;有良好的作息习惯。2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餐;认识最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主动饮水。3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小班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5知道自己的性别。6.知道快乐有益健康。7.愿意上学前幼儿园,情绪较安定、愉快。,小班 体育锻炼方面: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能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掷;学习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能合作收拾小

21、型体育器材。,中班 身心健康方面: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活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中班4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5愿与父母分床而眠。6. 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中班 体育锻炼方面:喜欢并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能听

22、信号按节奏协调地走和跑;能按要求跳、投掷、抛接,能左右手拍球;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能注意活动中的安全与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大班 身心健康方面: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大班4初步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5知道男女厕所,初步具有性别角色意识。6. 学会理解别人,帮助

23、别人,性格坚强勇敢,有自信,有竞争和合作意识。,大班 体育锻炼方面:喜欢锻炼身体并感到体育活动的有趣;能轻松自如地走、跑、跳、攀登、滚翻;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准目标,能抛接高球;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力、到位;能注意安全,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合作谦让;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安愉悦;能独立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材。,(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策略,1、创设适宜的环境1)创设适宜、健康的物质环境2)营造愉悦、和谐的精神氛围,2、借助生活环节教师要通过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

24、力,让学前儿童自觉感悟健康理念。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身就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3、精心安排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保教人员要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教育方法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主动去探索健康奥秘。,4、注重随机教育教师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幼儿,以幼儿生活中的事情作为教育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逐步积累健康经验。,5、家园合作共育成功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在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幼儿园要主动寻求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转变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不断优化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生活环境,全方位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思考题,1. 简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及其价值取向?2.简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