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56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自考ppt课件第一章.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性质:自 考 课时:56课时,“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花红”是认识判断,花的“红”不取决于人而存在;“花美”是价值判断,离开人花就无所谓美丑。,墨脱的蝴蝶,课程总体介绍,美 学,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论,审美教育论,侧重客体方面,美学思考起点、焦点、重点,侧重主体方面体现,高级、典型形态,美学基石,第一章 绪论,考核知识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学科的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三、美学

2、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第一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美及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回提纲,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美下个定义吗?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希庇阿斯说:一个年轻小姐是美的。苏格拉底不满意,他说,我要问的是:什么是美?而不是问:谁是美的,什

3、么东西是美的?在这篇对话里,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尝试了好几种关于美的定义,例如美的就是适当的、美的就是有用的、美的就是令人愉悦的,但苏格拉底又一一予以驳难,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美是很难解的。,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黑格尔美学英文翻译为“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fine art,第二种观点:美学是艺术哲学, 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P3-4,一、(审美经验)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对象。分析哲学代表:维特根斯坦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中国当代美学家:

4、李泽厚二、(审美心理)认为美学是对美感的心理机制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研究,比审美经验更深一层19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荣格集体无意识、布洛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原型理论,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P5(原型是通过大脑遗传下来的先天的原始心理模型,是一切心理反应的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它是人类亿万次的生命经验的积淀和凝缩。 )例如:智慧老人原型(原始智慧和直觉智慧的形象化)。红楼梦中一僧一道

5、艺术符号的奇妙组合,既是佛道两种宗教精神矛盾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探索自我解脱与超越之路的文化智慧与悖论的哲理映像。 灰姑娘原型:原型可以在神性世界、人类世界、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和矿物世界间自由转换。任何地方都会存在灰姑娘这一形象,无论人还是物,当处在一个不尽人意的环境或者地方,都想尽快摆脱恶劣环境的枷锁,拥有嫦娥般的面庞,宫廷般华丽的陈设,皇上皇后及常人美满幸福的生活。,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理性主义的传统,人被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可是弗洛伊德却通过他的研究告诉我们,人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但受理性和意识的支配,还受非理性和无意识的支配。而且,意识不

6、过只是露出水面的小小的冰山一角。在水面之下,也就是在“意识阈”以下,还存在着广大而深邃的世界,一个未被阳光照亮的黑暗王国,一个原始冲动、各种本能、被压抑的欲望和过去经验的大仓库,一个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和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这就是无意识的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人的根,这个根就是人的生命本能,包括他前期提出的“性本能”和他后期提出的“生的本能”、“死的本能”。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冲动,由于不能见容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就被意识压抑和排挤到意识阈下面去了。,格式塔心理学:异质同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一个格式塔),任何完形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构,也叫“

7、力的样式”。当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但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同构”。 什么叫“同构”呢?因为内部张力结构相同。什么叫“异质同构”呢?就是如果内部张力结构相同,就是相同的完形,因此“同构”,但这两个现象的“质”却可以不同,所以“异质”。比方说,一个是物理现象,一个是心理现象,因此是“异质”。“异质”也可以“同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发现。 例如:为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呢?就因为山的沉稳结构和仁者的心理结构相同,水的流动结构则和智者的心理结构相同,因而“同构”。山和水是物理现象,仁者的沉稳和智者的灵动是心理现象,所以“异质”。,布洛心理距离说,心理距

8、离说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于主体才可能是美的。这个观点,就叫做“心理距离说”。 例如:朦胧美:烟云、细雨、帘幕、疏篱、薄雾、月色总有一种美的意味。“帘”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它能营造一种距离感,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垂不卷留香住”、“珠帘暮卷西山雨”等,都赋予帘以超凡脱俗的诗情画意。又如“月下美人,马上英雄”。 古代女诗人郭六芳舟还长沙:“侬家住在两湖东,十二珠帘夕阳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烟雨街道,烟雨迷漫,见渔舟隐约于烟雾中,云中的神啊,雾中

9、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典型例题:(多项选择题)1、下列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P4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 )A.费希纳 B .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P5,第四种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蒋孔阳:美学新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P5,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

10、是审美现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P7解读:前提人和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审美现象实际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审,主体,客体,艺术美:艺术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英伽登(波兰)、杜夫海纳(法国)P8-9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淅发生和生成的。科技美:科学技术的美是在科学家的创造活动中,在科学家与对象建立了审美关系时生成的审美现象。杨振宁美与物理学称“狄克拉公式”具“简洁”之美,海德堡的理论体现一种朦胧美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现代大众媒体、互

11、联网拓展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领地,出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 审美形态的多样化。“丑” 也与可以与我们建立审美关系,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艺术美?,三、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P14-15“综合性”:哲学为根基,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互相渗透、影响与综合。P16,四、美学研究的方法,核心方法:哲学方法P17(自始至终不离哲学,理论性,高级精神活动,深层本源问题)附属方法:多元、多样,本节小结:,1、美学史上对研究对象的看法2、美学研究对象: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

12、美活动。3、美学学科性质:审美现象、人文、综合性4、研究方法:哲学为核心,多元,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一词的西文(Aesthetics)发明者: 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 (1750年)一、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3.美学学科,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 (不明晰、不自觉、不成熟) 美学思想 (明确、自觉、系统、理性) 美学学科 (专门课题,整体、独立、系统),第一阶段 审美意识的出现,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P18(基本概念)特性: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

13、觉。分类: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1、初级审美意识体现最典型体现在原始先民的生存活动中。比如原始文化中我国半坡、丁村、河套、山顶洞人等打磨的石具、骨针、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等等,均是审美意识的表现。,陕西鹰鼎,奥地利温林多府维纳斯,民间画诀 “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漫步走,莫多手,要笑千万莫张口。”,由性择优所萌发的单纯肯定人体的某些生理特征的自然尺度向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观念性内容的审美尺度转变,体现着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在生产领域中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适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如形状的对称、均衡、线条的生动、流畅

14、,颜色的和谐、变化等)方面的转变,体现了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新石器时代陶器,人们的形式感在对人有实用性的自然事物中获得情感启示,篮子,2、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不仅更为成熟,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具有更为广泛的涵盖面。如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西方古希腊悲剧意识体现为对不可捉摸命运的恐惧感和无可奈何。西方的悲剧意识更多宗教意识,而中国悲剧意识更多体现为伦理意识。,第二阶段: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 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一,多以

15、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 P20-21 柏拉图:美的形而上学思想即“美是理念”。 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西方美学思想有三种:(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等),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等。(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如康德、克罗齐(直觉美学)、立普斯(移情美学)、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美学)(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如黑格尔美学、丹纳的艺术哲学,2、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

16、想(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美,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中和”之美形成互补。,(2)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老子道德经:提出美与恶;真与善等。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自自然然,自

17、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感觉,将禅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实景中生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韵致,于空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写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空灵之美”,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

18、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 美学思想在美学思想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美学产生较晚。另外从历史上看,美学思想往往比美学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 蒋孔阳先生的话 P21,第三阶段:美学学科出现,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独立: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G.Baumgarten,1714-1762)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P22翻译传播:1、传教士花子安 2、转借日本的翻译,美学学科原初的意

19、思也就是“感性学”此词源于希腊文aisthesne(感性)。他使用这个词时用的是拉丁文Aesthetica。在他看来,“美学(感性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 为什么感性学能成为美学学科的正式名称呢?首先,当我们面对一个客体(一个人、一朵花、一幅画、一个物),我们从对象上找不出美的分子或美的原子,因此,当我们感到客观对象之美,又不能在客观对象成为美的某种因素的时候,就容易认为美的原因在于感到美的“感”,因此,美之学,从本体上来说,不是客观之物成为美,而是何种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客观之物成为美。美之学其核心在于“感”,所以感性学成为美之学的正式名称。其次,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

20、能力有知、情、意三方面。知,是人的认识,属逻辑学;意,是人的意志,属伦理学;情,是人的感觉,属美学,美就是人感受客观之美的能力。,人类的心理结构,美 学,逻辑学,伦理学,第二节小结,审美意识: 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意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意识。P18 美学思想: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P20-21,名词解释,美学学科: 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

21、体系。它的诞生是以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P21-22,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简答题、论述题,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P24(具体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吸收人类思想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的转变过程。P25,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 其次,认为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

22、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P24-25,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基本内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一、它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二、它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三、最根本的是,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或者说是实践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人是实践的存在者,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

23、实践才能达成。四、总之,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论则内在地摄着存在维度。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的结合,即实践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人类实践的产物:文明的见证,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中国万里长城,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埃及胡夫金字塔,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世界上最长的桥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CAUSEWAY),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纽约大都会终点站,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场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世界,最大的行政建筑美国五角大楼,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建筑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台北101大楼,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

24、必备条件,1、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人的审美感觉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审美感觉的深化又促进审美实践的深化。,2、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P28 首先,自由有三种基本形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物质生产劳动中认识和支配自然必然性的自由;2、在人与社会关系中,人作为社会存在通过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所获得的解放自由;3、在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日常人生实践中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 其次,只有改变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

25、践所取得的自由才具有本体论意义。 最后,个体与社会的真正统一的理想社会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而这也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所以,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人在生存实践中,在内不受功利欲望的支使,在外不受他者他律的限制,而全身心沉浸于天地万物一体的关系,与天地万物一道,自己如此地生成、显现、运作、存在,便是人生在世的自由状态。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P29,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单选、简答、论述题,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是人类的

26、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P30马尔库塞:“单面人”P31,单选题,罗丹雕塑思想者,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首先,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自由。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P30-32,简答题,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特点(简答题)人生境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

27、构在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在于:1、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2、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行的过程。而在人生境界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是与情感不可分离的。P33,冯友兰: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宗白华:功利境界利伦理境界爱政治境界权学术境界真宗教境界神艺术境界美P34,多项选择题,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

28、,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符合这种境界的人,是贤人。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符合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生物的人追求的是吃饱穿暖喝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用,满足的是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现实的人则在生物的人基础上,追求自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急

29、功近利,唯我独尊,惟利是图,以自我的实用和提升为中心,表现为自私自利自立;道德的人,自我要服从社会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和伦理的需要,自我以行义为目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我的所作所为应是道德的组成部分;宇宙的人,以事天为宗旨,人不仅是社会的人,还是宇宙的人,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与天地寿,人与天地参,表现为自在自为自适,以天地为旨归,天人合一,“物物而不物与物”。,审美境界(名词解释)P351、审美境界是完全融化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2、它要求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度的有机统一。3、审美境界是高低不同多层次的,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论述题),1、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

30、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之间割裂矛盾,那就不可能是审美的。P352、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它具体表现为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无限的情、思、想象和韵味。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含蕴不尽,比日常生活中一般审美更自由无碍、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补充概括)P353、审美境界本身是多层次的。P354、总而言之,审美境界是较高的、特殊的人生境界。P36,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二、美与审美形态三、美感与审

31、美经验四、艺术与审美教育,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概念:审美关系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P40 特点:1、 审美关系不同于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以李白或陶渊明的诗为例。P37(注意伽达默尔对“体验”的概念界定)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怎样理解文字阅读所形成的感性化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为(1)超功利性;(2)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形象意义而非对象的物质实存和物理属性;(3)人与世界之间心物交融、物我两忘的自由和谐的精神情感交流状态。

32、P38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体、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理由一:在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或客体;理由二:在审美关系或审美活动中,才能确定审美的主客体。P39,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单选题)审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审美境界。(单选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密切相关,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审美关系主于内,审美活动主于外。审美关系通过审美活动建构,审美活动通过审美关系得到体现。P40,二、美与审美形态,美:P42美感:P42审美对象的

33、特点P42审美形态:P42三、美感与审美经验美感经验两个特点P43-451、审美经验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2、审美经验是一种精神性的快感,名词解释,四、艺术与审美教育,1、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2、艺术活动三个环节的构成与展开:(1)它必须有作者;(2)作者对艺术品的制作、生产是独特的;(3)艺术品的内在意蕴存在不确定性,有待接受者填补和确定;(4)艺术品进入审美关系中,方能成为审美对象P453、美育即审美教育:狭义与广义P46,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研究

34、的方法,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识记,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审美与人生,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和审美教育,绪 论,领会,识记、应用,识记、应用,应用,识记,领会,名词解释: 简答题:,原型理论美学 艺术美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关系美美感审美形态,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5.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6.审

35、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随堂练习,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A十六世纪 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哲学方法 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 D艺术学方法3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B鲍姆嘉登C鲍桑葵D亚里士多德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5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 )A审美意识B艺术美C审美理想D社会美,6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A实践存在论 B实践论C存在论 D辩证法7所谓审美关系,就是人

36、与客观世界的某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在静观情况下所形成的特殊( )A.功利关系B.情感关系C.艺术关系D.视觉关系,朱立元先生的意见:“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今)。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个阶段的审美对象。,鲍姆加登:“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黑格尔: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美。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应该研究审美心理现象。比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格式塔心理学等等。,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人们的智慧。,朱立元先生的观点“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