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概论讲义ppt课件.ppt(5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 学,绪 论,人类世界是个美的世界,我们总是在时时刻刻地感受美、捕捉美、追求美、创造美,既是一个美的鉴赏者,亦是一个美的创造者。,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着疏影暗香,嫩柳娇莺,惊涛飞瀑,峭壁苍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能使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艺术世界,绚丽璀璨,音乐、绘画、诗歌等等让人心醉神迷。,人类社会中,也有数不尽的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美学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第一节 美学及其由来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世纪,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一
2、1762)创建,其间经过康德、歌德、席勒、谢林等人的发展,最后由黑格尔集大成,建构起严谨的美学体系。,一、 前美学时期的回溯 人类的美学思想发展史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 6世纪以前,中外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已经在探讨美、美感和艺术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的审美活动及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先秦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美和艺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例如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可以说是我国历史关于美和美感问题最早的论述。伍举说: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显然他把美与善、美与功利等同起来,美即是善,善外无美。,老子关于美的辩证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孔
3、丘论语中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在美感问题上,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感适度。,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家也有许多关于美的论述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没有从宗教、哲学体系中独立出来。 18世纪以前的中、西思想家都把真、善和美尤其是后二者混为一谈。,二、维柯对“诗性智慧”的发现,维柯(意大利1668-1744)代表作新科学 相对于逻辑推断的智慧,人类还有另外一种智慧,比逻辑推理的智慧更原始、更根本,也更重要,这是一种“诗性的智慧” 诗性的智慧先于知性,后于感觉。是人类一切文化的起源。 诗性的智慧的两个基本规则:1、以己度物的隐喻,把人当作衡量万物的尺度
4、。2、形成想象性的类概念。,三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一1762 ) 他发现人类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伦理学研究意志,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感性认识。,在他看来,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在科学领域内就应建立与此相对应的三门学科。他建议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这门新的科学即美学。,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四、康德对美学学科的界定,康德(德国1724-1804)
5、他的美学理论集中在判断力批判一书当中。关于趣味判断和目的判断。趣味判断的四个原则:1、超功利性2、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3、无目的的合目的性4、无规律的合规律性,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一、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1、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 代表人物: 鲍姆嘉通、康德,2、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的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唐寅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存在于关系中。缺陷:1、审美关系其实审美活动的结果。 2、预设了人与
6、现实的二元对立。,4、主张美学就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代表人物:克罗齐(意大利1866-1952)表现活动指直觉、表象、幻想、象征、语言-符号等形式表达。,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一 哲学思辨的方法 哲学思辨的方法,亦称形而上学演绎的方法,是指把美作为一种价值或理念,从既定的哲学理论体系出发,设定美的最高原理,然后用形而上学演绎的方法,推导出切美的现象,给出美的定义。例如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都是以其哲学体系为始点,把美学做为完成其哲学体系的工具。,二 心理学的方法 所谓心理学的美学,是把美视为人类意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论述和阐释这些心理现象,则称之为心理学的美
7、学。 19世纪以后,心理学方法逐渐发展起来。,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用于美学研究,创建了实验美学。具体说来有选择法、制作法和表现法。 另外,还有里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摹仿说”,英国美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等等。 20世纪以弗洛伊德最为有名。,三 、 社会学的方法 所谓社会学的方法,是把美、美感经验,尤其是艺术活动置于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和制约等方面加以考察。研究美、美感经验产生、发展、转态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 社会学的美学主要是以艺术为对象,研究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社会功用,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等。,代表学说之一: 法国的丹纳提出种族、时代、环境
8、”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当代美学发展趋于多元性,美学研究方法亦多种多样。不过,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根据以上方法和原则,我们在学习美学过程中应注意四个“结合”:1、 把马列主义和美学原理相结合2、 把学习美学原理和学习美学史相结合3、 把学习美学原理和学习心理学相结合4、 把学习美学原理和学习艺术名著相结合,第一章 美的发生论,目前学术界研究美的产生大致有以下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通过研究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生活状况及其艺术研究美的起源。,非洲矮人国,第二条途径:通过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探索美的起源。,第三条途径:通过现代儿童艺术心理学
9、的研究来推测艺术起源问题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美学史上几种美学的发生论,一 、模仿说 模仿说的一般观点认为艺术来源于对现实或对自然的摹仿。 模仿说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就已经广为流传。代表人物有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二 、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的产生是由于游戏。 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首先提出游戏说,后由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加以继承和发展。游戏说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摹仿并不是艺术产生的原因。席勒:在摹仿冲动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深刻原始的动机,这动机便是游戏的冲动。,三、 欲望升华说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一种自我表达,是以性为核心的本能欲望的转移和升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
10、理论冰山图:,四 、 巫术说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首先提出巫术说,后来另一位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加以发挥。所以巫术说又被称为“泰勒弗雷泽理论”。,五 、 符号说 符号说认为原始绘画和原始雕刻再现了各种不同的符号体系。它们是用来记录季节的推移和观察天文学上的星象。,六 、 劳动说 劳动说认为,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存在节奏、舞蹈、歌唱等说明艺术产生于劳动。,第二节 美的发生论探索,我们从诸多的学说中,认为“劳动说”更贴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我们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做为美的发生及艺术起源的逻辑起点。,一 美是与“人化的自然”和“人类自我生成”过程
11、中同步发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和美感经验是人类社会的孪生姐妹,是随着“自然的人化”或“人的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的。,1、美与“自然的人化”,作为人类审美活动构成的客体对象即自然界,决不是与人无涉的“自在自为”的自然界,而是“人化的自然”。,未经人化的自然界不可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因为这种与人类完全处于主宰和被主宰、奴役和被奴役的地位,即处于完全对立关系中的自然界,只能引起人类的恐怖。,2、美与“人的自我生成”,马出思和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和外部世界都是人劳动实践的产物。人自我形成的过程,亦是人类审美活动形成的过程,亦是美产生的过程。,人类在长期
12、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不仅改造了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而且亦改变了人的心理结构,形成人所独有的审美器官。 另外,与人类审美器官或审美感官能力形成紧密相联的是人类美感经验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自由创造主体。所以,主体能在客体对象中直观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二 美是与人类诸种需要相互交融和逐步递进过程中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有机体的任何活动,都是指向保存、延续和发展自我生命所必须的某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需要是推动主体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人类初期的审美活动,是与制造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始艺术,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最初是和劳动过程、劳动动作直接结合在一起
13、的。,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着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一种新的需要,即精神需要。,原始民族最初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多用于实用目的。,人们的审美需要是人类诸种需要多层次结构中的一种“享乐”的需要。,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人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审美需要驱使主体的人的感官,由非社会人的感官向社会人的感官转化。,巫术模仿形象与现实离开来的距离及其激发作用,是审美活动必备的条件和前提。,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过客观的、缓慢的、充满矛盾的过程,艺术终于挣脱了巫术的外衣,巫术与艺术的分化终于完成。,第二章
14、 美的本质论,美是一个永恒的难解之谜,第一节 美学史上的探讨,1、美是理念柏拉图:世界分三层 最高层 理念的世界 最真实的世界 中间层 现实世界 理念的摹仿 理念的影子 第三层 艺术世界 现实的摹仿 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是主观观念 美是人的主观精神现象,是心灵的产物。,休谟(18世纪英国):“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心里,每一个人心看到不同的美。” 康德:“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弗洛伊德:美是性本能的升华,王阳明(明):中国古代的唯心主义美学观的代表。,3、美是事物的属性 亚里士多德:美就在事物之中,“事
15、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4、美是关系 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是随着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失的。 狄德罗:“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综上所述,美学史无数精辟的见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第二节 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一、 人的本质 马克思说:“人的类的特性恰恰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所谓自由,是指人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16、,即人的活动合规律性。 所谓自觉,是指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即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二、 美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实践对象体现了人的类的特性。人化的对象。,三、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的内容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形式美的存在方式内容依托形式而存在。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美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显著特征。,总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美的形态可分为两
17、大类:现实美和艺术美。 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一种审美反映,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第一节 自然美,自然美多姿多彩,瞬息万变。小至花草虫鱼,大至山川河岳,乃至茫茫宇宙,都有着动人的美。,云深不知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 自然美及其本质,所谓自然美,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自然界中自然事物之美,是由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美感的。,自然美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美。,在这些荒野的地方,没有任何人类的智慧的痕迹,人要走进这些这些荒野,就只有追寻着野兽闯开的路径,荒野的喉叫声使他震惊,冷落凄凉的沉寂又令他心悸。 布封(法国),另一类是经过人
18、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美,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到处都留下了人的劳作和生活的痕迹。,自然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二、自然美的特征,1、 自然美往往具有全人类性。 超越阶级、民族、地域的局限,2、 自然美具有非功利性,侧重于形式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自然美具有多面性,所谓多面性,是指自然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显示出来的美的形态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特性。,三 自然美的欣赏,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从我国历史来看,大致经历了实用、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实用阶段;,人类最初阶段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大自然。,比德阶段,把自然美与人的精神观念和思想道德相
19、联系。孔子: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畅神阶段,观赏自然美达到超功利的精神愉悦。,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人性的深度体验。,第二节 社会美,一 社会美的本质和特征,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美。 社会美的本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所创造的社会事物中的现实美。,社会美的特征:,1、 社会美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一般显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2、 社会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雪佛兰 克尔维特,3、 社会美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永远的民族英雄岳飞(塑像),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二 社会美的内容,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方面
20、的,又是复杂的,所以社会美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表现在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华英雄张自忠,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所有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之人。,亲情:血永远浓于水,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1、 外在美,人的外在美是指人的外形美。1)人体美2)姿态动作美3)服饰美4)风度美,童话世界,2、 内在美,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方面的美,也就是心灵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确的人生观是内在美的核心
21、。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也是内在美的重要内容。 丰富的学识和修养也是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男人的典范,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内在美占主导地位。,1) 内在美最直接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2) 内在美对外在美有着深刻影响。3) 内在美更丰富、深刻、持久。,第三节 艺术美,一 艺术美的本质及其根源,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之美,它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进行选择、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将头脑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象物化出来,则成为艺术美。,艺术美是观念形态的美,具有其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一)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
22、术创作的源泉。,诗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二)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来源于生活实践,艺术美并不是生活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艺术作品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激情。,苏轼的夫人王弗,眉州青神王方女,十六岁时嫁给苏轼,治平二年卒,年二十七。父亲对苏轼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苏轼与夫人王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艺术技巧的提高也离不开社会实践,艺术家的技巧,也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
23、提高。,二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齐白石论画 :“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的造性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艺术素材的提炼加工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重要表现。,其二,艺术的感染力决定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浣溪沙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三,完美的艺术形式直接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劳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的感性形式,体现了
24、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技巧。,三 艺术美的持点,艺术美的特点也是和现实美相对而言的艺术美的价值。,(一)艺术美是美的典型形态,典型性是艺术作品通过个别艺术形象表现出某些普遍性、代表性的东西,借助于典型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二艺术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文赋,(三)艺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1、主观性: 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总是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2、客观性:1)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是客观的。2)艺术美的根源来自客观现实世界。,(四)艺术美比生活原型更富有理想性和创造性,(五)现实丑和艺术美,艺术家表现生活中的丑是通过典型的手法,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化丑为
25、美或用美丑对照的方法,以丑衬美,去否定丑肯定美。 化丑为美,是艺术家用美的理想去描绘丑的事物,用艺术的手法使丑的形象成为艺术形象。,四、艺术美的特殊价值,1、艺术美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2、艺术美能鼓舞人心,推动社会前进。,第四章 形式美论,黑格尔:“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第一节 美的内容和形式,一 、 形式美的产生、发展和转态,(一)形式美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辩证的统一,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表现内容的形式。 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就是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
26、或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美的内容是指显现在感性形式中人的本质力量,而美的形式是指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事物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外形式和内形式两种。,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也是辩证统一的,美的内容决定美的形式,美的形式为美的内容服务。,(二)形式美的产生、发展和转态,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首先也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美的规范,原有的社会内容逐渐淡化,形式美的法则从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形式美的特征,(一)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往往暂时忘记形式所体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意义,甚至
27、“忘掉”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仿佛美就在形式本身。,(二)形式美具有抽象性,形式美是人们从众多美的形式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某种共同性,一般只具有朦胧的审美意味。,(三)形式美具有时代性,唐仕女图之一:,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形式美的构成需要行一定的自然物质材料。,一 、 色彩,物理本质:电磁波三原色:红黄蓝色彩在形式美中的作用如下:,(一)具有视觉效果,色彩是人们辨认客观事物的重要依据。 此外,不同的色彩往往给人以冷暖、轻重、宽窄、大小、厚薄、远近、动静等,(二)具有情感效果,色彩的表情性给人以情感的感染。,(三)色彩的象征效果,人们在传统习惯中形成了对某种颜色和特定的内容相联系,使色彩获得一定
28、的象征意义。,二 形体,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着,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形体,构成美的事物外在形态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元素是物体在空间的存在形式,(一) 点与形体构成,点是形体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在空间起标明位置的作用。,(二) 线与形体构成,线是点的移动的轨迹,起着贯穿空间的作用。 形体的轮廓是用线来表示的,所以在构成物体形式美的诸要素中,线的要素占特殊的地位。线条的美是一切造型美的基础,或者说线条是物体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语汇。,曲线与折线,钢笔画欣赏,(三) 面与形体构成,面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现物体的形状。 体(或称立体形)是点、绘、面的有机结合,体同面的关系最为密切,面的
29、移动、堆积、旋转就成为体。,三原型:圆、三角、方,三 声音,(一)乐音的构成 声音又称音响,它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自然物质因素。 和谐有规律的是乐音,频率不规则和非周期性的声波叫噪音。乐器之王:钢琴 乐器之后:小提琴大提琴 小号,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和旋律是声音这一形式是的主要构成因素,节奏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灵魂音乐旋律:蓝调音乐旋律:摇滚音乐旋律:,(二)声音的功能和审美特征,声音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下述几点:1人们可以凭借声音获得信息。 2优美的声音,能够直接引起人听觉的快感。3声音作为形式美又有情感性,第三节 形式美的法则,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材料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
30、,才能成为有一定审美特性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式美。,一 、对称与均衡,(一)对称的特征及其种类 对称是指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加以对偶性的排列,如以一条线为中轴、上下、左右前后双方形体上的均等的布局而形成的整齐、统一和谐的整体美。,对称有静态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动态对称(放射对称)。,太极图 后天八卦图,佛教标志: 纳粹标志:,对称是生物体结构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二)均衡的特征及其种类,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形,是指对应的双方等量而不等形。,树叶的纹路呈均衡性:,不可思议的违反均衡规律的翘翘板游戏:,二、 比例与匀称,()比例的特征和种类 比例是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
31、之间合乎一定数量的关系。,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或者说比例恰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匀称”。 匀称的比例关系,就会使物体的形象具有严整、和谐的美。,(二)黄金分割,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为所谓“黄金分割”,是将大小二者比(或线的长短,或面的长宽)等于大小之和与大者之间的比例,列为公式即A:B(A+B):A,按计算两段的数是382:616。数学家得出结论:长段与短段之比为1618:1。,“黄金分割” 为建筑、工艺、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广泛使用,而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多采用。,三 节奏与韵律,(一)节奏的美学特征 节奏是指客观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有规律的反复。,客观事物的运动表现为两种相关的状态
32、, 一是时间上的延续,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变化,指强弱的变化。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形成节奏。,无论是声音、颜色、形体和动作,以大体相等距离的时空重复出现,都会产生节奏。,节奏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一种带规律性的表现方式。,月球,(二)节奏和韵律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在艺术活动中,节奏性表现得更明显。节奏是音乐,舞蹈和诗歌共同具有的基本要素。除此以外,节奏还广泛地表现在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建筑等艺术之中。,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色彩就形成韵律。一般是指诗词中的声韵和节奏,表现为音响运动中抑扬顿挫的谐和流动。,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
33、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四 整齐一律与多样统一,(一)整齐一律的美学特征 整齐一律或称单纯齐一、整一、秩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是各种物质材料按相同的方式排列,而形成的单纯的反复。,就形式讲,有简单的反复和从错杂中见反复两种方式。,雪
34、,雪地里的小屋,(二)多样统一的美学特征,多样统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又称“和谐”。 “多样”,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形成因素的差异; “统“是指这种差异的彼此协调。,“多样统一”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谓之对比;一种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谓之调和。,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同一。两种或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形成不太显著的变化。 这些非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 一般属于阴柔之美。,所以我们又可以把“多样统一”视为形式美的基本形式。 “多样统一”体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对立统一的规律。,西方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西方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大致有下面四种类型:,第一种
35、类型:费舍尔和科恩为代表,他们以一元论的方法,从某一哲学原理出发来界定美的范畴。,第二种类型:伏尔盖特为代表。他以多元论的方法来界定其美的范畴,从内容、形式、种类等不同标准来界定美的范畴。,第三种类型,是以哈特曼和立普斯为代表的美学家,他们用复合的方法来界定其美的范畴。 区分有冲突的美和无冲突的美。,第四种类型,是以狄尔泰和德索瓦为代表的美学家,他们以圆环图解的方法来界定其美的范畴。,第五章 审美形态论,审美形态是指人们审美活动中美感经验形态,是人们审美时的种种心理体验的状态。 审美形态,以前的美学著作一般称作审美范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36、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审美形态形成的原因在于审美活动中几种主要关系的变化:,1、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2、审美主体内在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合目的性)3、审美主体与表现符号的关系 (合规律性),在我国美学界通俗把美的范畴划分为下述四类,即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第一节 优美,优美,是审美主体在观照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对象,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一 优美理论的历史展开,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美多与和谐、一致、阴柔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和”的观念密不可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贯穿中国文化史的始终。 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
37、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春秋齐国晏婴论音乐:,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乐记,汉代董仲舒的中和之美,中者,天下之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清代姚鼐区分了“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美学特征,“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王国维,把“中学”与“
38、西学”结合起来,在美的范畴问题上,提出优美、宏壮、古雅、眩惑、悲剧、意境等等。,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这一美学范畴也很早就进行了探讨。,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即和谐。,古筝,古筝,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相互排斥、对立构成和谐。他说: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并指出: “对立造成和谐”。,18世纪英国博克首次把优美和崇高相比较,博克把优美的特征归结为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 、颜色鲜明而且不强烈等。,2 优美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形态,斯宾塞用省力说来解释优美的本质,认为优美起源于肌肉运动的力量的节省,运动越显出轻巧不费力的样子,越使人觉得
39、优美。,法国美学家顾约认为优美源于喜爱。,意大利立普斯把优美视为无意识和无意志的美,它是没有硬度、锐度和粗犷性的美,是富于生机地、自由地、自我展现的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 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其蕴含的理性内容上,呈现为合目的性(善)与合规律性(真)的感性显现。,优美具有如下特征:,1、和谐感2、自由感3、纯粹的形式感,和谐感:主客体和谐统一,人与对象、人与自然、人自身内部都处于和谐状态。,自由感:客体世界按人的存在目的而存在,主体感觉到没有约束的自由自在。,从审美感受态势来看,具有优美价值的客体对象,给主体的感受是
40、“顺受”的,是一种不夹杂着痛感的审美感受。,纯粹的形式感:,从优美的外在感性形式来看,则符合均衡、对称、比例、对照、呼应、秩序、节奏、韵律及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法则。如图:,唤起优美感的形式多具小、轻、柔、媚、精、秀、纯等特点,往往倾向于阴柔之美。,优美,作为一种美的存在范畴,则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自然界中的优美,是以客体本身的外在形式美呈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以自身的形、色、光、音等质素表现出实践主体“无目的合目的”的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使人感受到世界的优美。,社会领域的优美,则是以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为特征,它侧重于内容。人是社会领域中主要审美实践对象,一个人只有当他内心世界与外
41、在形体之美达到和谐统一时,才是一个优美的人。,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生活中有优美价值的客体对象,经过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塑造出更为集中、更为精炼、更具有典型意味的优美作品。艺术中的优美更具感染性,给人以更强烈的美的享受。,雪夜停留在林边(弗罗斯特),我知道这片林子的主人。不过他的房舍在远村,他决不会看见我在此流连,观赏他的林中积雪层层。 我的小马儿一定奇怪不安,怎么停步在树林和冰湖之间,在这空旷的原野,且又是一年中最黑的夜晚。,它摇动项上的缰铃,问着是不是道路不明?四下一片静谧,只有拂过的微风,落雪轻轻。 树林深邃,幽暗,多么美好!为赴约我须赶早,临睡前路途遥遥,临睡前路途遥
42、遥。,优美与崇高不同,它不是以一方的胜利,一方的失败而告终,而是呈现为矛盾双方交融无间,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和谐体现在主客体的关系中,表现为二者的浑然交融。,第二节 崇高,崇高,是与优美相对应的另一种审美形态,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鸟与虎,一 崇高理论的历史展开,古罗马时期哲学家朗吉弩斯首次使用崇高这一概念。他从诗学和修辞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特征。他提出崇高风格的作品的五个条件: “庄严伟大的思想” “强烈而激动的情感” “运用藻饰的技术” “高雅的措辞” “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18世纪,美学家们开始对优美和崇高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博克首次明确地把美与崇高加以对比:,从主体方面
43、来看,人有“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两种基本情欲。前者是崇高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后者是优美感产生的生理心理基础。 “自我保全”的观念是由痛苦和危险引起的,当人和物在保持一定距离,不致于威胁到生命,所以凡是生命可“自我保全”,即使是面对恐怖的客体对象,亦能由痛感转化为快感。,从客体对象来看,优美与崇高的客观性质有着显著的差异。 优美的客体对象是“物体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一种或几种品质”,而崇高的客体对象则具有可怖性,一般说来其体积是巨大的,力量是无限的,色彩是晦暗的,表层是凸凹不平的。,康德认为崇高的本质就是绝对大,即“全部的、绝对的、在任何角度大,就是崇高”。 康德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类是
44、数学上的崇高,一是力学上的崇高。,我国古代美学史上虽然没有使用过崇高这一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探讨崇高形态的美。提出与崇高含义相近的“大”这一美的范畴。,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清代美学家姚鼐概括“阳刚”之美学特征: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 崇高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形态,崇高也是人的本质力量肯定性对象化,是人类与客体对象斗争的艰苦性、意志的坚定性和不屈不挠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夸
45、父逐日,西西弗斯的惩罚,一般说来,具有优美价值的客体对象,是一种静态的美。 而具有崇高价值属性的客体对象,是观照主体的合目的性与客体对象的合规律性相互矛盾,真与善相互对立,形式与内容相互冲突,表现为观照主体在与客体对象动态的对立、冲突和抗争的实践活动,预示着善将战胜恶,真将战胜谬,主体和客体,内容与形式,真与善最终趋于和谐统一,展现一种动态的美。,崇高的产生有其历史要求和历史条件。 作为社会实践活的主体,首先要理解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其次还要征服和掌握它,而且这种要求必将趋于实现。,(一)自然领域中的崇高,当人类的实践发展到能够征服和掌握自然现象时,原本令人畏惧的事物可能转变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46、即便那些尚未被征服的自然现象,由于存在着终将被认识站征服的必然趋向,在某种意义上也间接地显示出人类的本质力最,从而也放能成为具有崇高品格的审美对象。,(二)社会领域中的崇高,在社会生活中,崇高主要体现着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人类征服和掌握客体的矛盾和冲突。,那些体现者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及其代表人物,正是社会崇高的本质所在。英勇、豪迈、伟大、英雄主义等,成为崇高的同义语。,(三)艺术领域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是观念形态的,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界中的崇高进行加工、改造,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再创造的产物。所以,艺术中的崇高较之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然界中的崇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具
47、有普遍性品格。,回答(节选) 北岛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总之,崇高是被压抑的实践主体面对与之相冲突的客体对象,激发出巨大的本质力量,征服、把握、驾驭客体对象的动态美。,第三节 悲剧性,悲剧性又称悲,是美的基本范畴之一。,一 悲剧性理论的历史展开,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
48、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黑格尔用辩证的矛盾与冲突理论来论述悲剧性,认为悲剧性不是由个人偶然原因造成的,而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各代表一种伦理力量,相互冲突,结果同归于尽,造成了悲剧性结果。,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出发,把世界分为两个终极因素:意志和表象。意志包括本能、冲功、欲望和情感,是一切事物共同素质,是万物的普遍要素。 在他看来“欲望和挣扎是人类的全部本质,但一切欲求的基础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叔本华提出两种否定生命意志的途径: 一:彻底解脱,从实体上否定自我,即宗教式的涅磐,达到绝对地忘我; 二:意志的暂时休歇,即通过精神
49、否定自我的途径,如哲学上的沉思、道德上的同情,尤其是艺术上的审美静观,而悲剧则是最理想的手段,因为悲剧令人省悟到人生毫无乐趣。,尼采主张乐观主义的“行动哲学”。 “权力意志”才是世界的本源和总则, 悲剧则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德国立普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探讨悲剧性,认为“灾难当然为悲剧所必具;悲剧特有的快感正是和灾难相联系的”,悲剧正是通过“灾难加强价值感”,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二 悲剧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形态,恩格斯致斐拉萨尔中提出,悲剧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悲剧性的本质和根源在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而这种冲突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50、,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性的观点,悲剧性的定义可概括为:客观世界中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斗争实践中遭受到失败甚至毁灭。,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由悲剧性结果所引起的心理效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从悲剧艺术的角度来考虑曾划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种悲剧性形态:,(一)旧事物的悲剧性 (二)新生事物的悲剧性 (三)普通人的悲剧性,第四节 喜剧性,一 喜剧性理论的历史展开,历史上最先探讨喜剧性美学本质的是亚里土多德。 他认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