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81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X 页数:216 大小: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ppt课件.pptx(2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析几何课件(第四版),吕林根 许子道等编,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为将代数运算引导几何中,采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做法-有系统的把空间的几何结构代数化,数量化.,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1.1 向量的概念,1.3 数乘向量,1.2 向量的加法,1.4 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1.6 向量在轴上的射影,1.5 标架与坐标,1.7 两向量的数性积,1.9 三向量的混合积,1.8 两向量的向量积,1.10 向量的双重向量积,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1 平面

2、曲线的方程,2.2 曲面的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3.4 空间直线的方程,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3.7 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 与二次曲面,4.1 柱面,4.3 旋转曲面,4.2 锥面,4.4 椭球面,4.5 双曲面,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5.3 二次曲线的切线,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5.4 二次曲线的直径,5.6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3、与分类,5.5 二次曲线的主直径和主方向,5.7 应用不变量化简二次曲线方程,定义1.1.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或称矢量.,向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几何表示:,两类量: 数量(标量):可用一个数值来描述的量;,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1.1 向量的概念,返回,下一页,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1 向量的概念,所有的零向量都相等.,模为1的向量.,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或,定义1.1.2 如果两个向量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同,那么叫做相等向量.记为,定义1.1.3 两个模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互为反向量.,上

4、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1 向量的概念,零向量与任何共线的向量组共线.,定义1.1.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一组向量叫做共线向量.,定义1.1.5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一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零向量与任何共面的向量组共面.,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1 向量的概念,O,A,B,这种求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三角形法则.,定理1.2.1 如果把两个向量 为邻边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OACB,那么对角线向量,1.2 向量的加法,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O,A,B,C,这种求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平行四边形法则,定理1.2.2 向量的加法满足下面的运算规律:

5、,(1)交换律:,(2)结合律:,(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O,A1,A2,A3,A4,An-1,An,这种求和的方法叫做多边形法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向量减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1.3 数乘向量,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定理1.3.1 数与向量的乘积符合下列运算规律:,(1)

6、结合律:,(2)第一分配律:,两个向量的平行关系,(3)第二分配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证,充分性显然;,必要性,两式相减,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按照向量与数的乘积的规定,,上式表明: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的结果是一个与原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例1设AM是三角形ABC的中线,求证:,证,如图,因为,所以,但,因而,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例2 用向量方法证明:联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

7、半.,证,设ABC两边AB,AC之中点分别为M,N,那么,所以,且,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1.4 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例2 证明四面体对边中点的连线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A,B,C,D,E,F,P1,e1,e2,e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连接AF,因为AP1是AEF 的中线,所以有,又因为AF是ACD 的中线,所以又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

8、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横轴,纵轴,竖轴,定点,空间直角坐标系,三个坐标轴的正方向符合右手系.,1.5 标架与坐标,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面,面,面,空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2、坐标面与卦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空间的点,有序数组,特殊点的表示:,坐标轴上的点,坐标面上的点,称为点M的坐标,x称为横坐标, y称为纵坐标, z称为竖坐标.,3、空间点的直角

9、坐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称为向量 的坐标分解式.,4、空间向量的坐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显然,,向量的坐标:,向径:,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点M关于原点O),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5、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解,6、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由题意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

10、5 标架与坐标,定理1.5.4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7、其它相关定理,则,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定理1.5.6 已知三个非零向量,,则,共面的充要条件是,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 标架与坐标,空间一点在轴上的射影,1.6 向量在轴上的射影,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空间一向量在轴上的射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关于向量的射影定理(1.6.1),证,由此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定理1的说明:,射影为正;,射影为负;,射影为零;,(4) 相等向量在同一轴上射影相等

1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关于向量的射影定理(1.6.2),(可推广到有限多个),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关于向量的射影定理(1.6.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解,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6向量在轴上的射影,启示,实例,两向量作这样的运算, 结果是一个数量.,M1,M2,1.7 两向量的数量积,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也称为“点积”、“内积”.,结论 两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其中一个向量的模和另一个向量在这向量的方向

12、上的射影的乘积.,定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关于数量积的说明:,证,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符合下列运算规律:,(1)交换律:,(2)分配律:,若 、 为数:,(3)若 为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设,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由勾股定理,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式,向量的模与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为空间两点.,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上一页

13、,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类似地,可定义向量与一轴或空间两轴的夹角.,特殊地,当两个向量中有一个零向量时,规定它们的夹角可在0与 之间任意取值.,方向角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非零向量 的方向角:,非零向量与三条坐标轴的正向的夹角称为方向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由图分析可知,向量的方向余弦,方向余弦通常用来表示向量的方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当 时,,向量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14、,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方向余弦的特征,上式表明,以向量 的方向余弦为坐标的向量就是与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两向量夹角余弦的坐标表示式,由此可知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量积,1.8 两向量的向量积,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5、1.8 两向量的向量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8 两向量的向量积,定义,设,混合积的坐标表达式,1.9 三向量的混合积,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1)向量混合积的几何意义:,关于混合积的说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解,例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式中正负号的

16、选择必须和行列式的符号一致.,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1.10 三向量的三重向量积,返回,上一页,下一页,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10 三向量的三重向量积,定义1.10.1 给定空间三向量,先作其中两个向量的向量积,再作所得向量与第三个向量的向量积,那么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向量,叫做所给三向量的双重向量积.,例:,就是三向量,的一个双重向量积.,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曲线上的点都满足方程,不在曲线上的点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方程.,空间曲线C可看作空间两曲面的交线.,特点:,2.1 平面曲线的方程,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1 平面曲线的方程,例1 方程组 表

17、示怎样的曲线?,解,表示圆柱面,,表示平面,,交线为椭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1 平面曲线的方程,例2 方程组,解,上半球面,圆柱面,交线如图.,表示怎样的曲线?,上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1 平面曲线的方程,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曲面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被看成是点的几何轨迹,曲面方程的定义:,曲面的实例:,2.2 曲面的方程,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根据题意有,化简得所求方程,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解,根据题意有,所求方程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

18、以下给出几例常见的曲面.,解,根据题意有,所求方程为,特殊地:球心在原点时方程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得上、下半球面的方程分别是:,当 A2+B2+C2-4D 0 时, 是球面方程.,由,由上述方程可得球面的一般式方程为:,反之,由一般式方程(*),经过配方又可得到:,x2 + y2 + z2 + Ax + By + Cz + D = 0 (*),(x+A/2)2+(y+B/2)2+(z+C/2)2=(A2+B2+C2-4D)/4,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例4 方程 的图形是怎样的?,根据题意有,图形上不封顶,下封底,

19、解,以上方法称为截痕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以上几例表明研究空间曲面有两个基本问题:,(2)已知坐标间的关系式,研究曲面形状,(讨论旋转曲面),(讨论柱面、二次曲面),(1)已知曲面作为点的轨迹时,求曲面方程,上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二、曲面的参数方程,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二、曲面的参数方程,例7 求以z 轴为对称轴,半径为R 的圆柱面的参数方程.,注意 空间曲面的参数方程的表达式不是惟一的.,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2 曲面的方程,抛物柱面,平面,抛物柱面方程:,平面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

20、程,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从柱面方程看柱面的特征:,(其他类推),实 例,椭圆柱面,,双曲柱面 ,,抛物柱面,,母线/ 轴,母线/ 轴,母线/ 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a,b,椭圆柱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y,o,双曲柱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抛物柱面,上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3 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曲线上的点都满足方程,不在曲线上的点不能同时

21、满足两个方程.,空间曲线C可看作空间两曲面的交线.,特点:,下一页,返回,2.4 空间曲线的方程,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例1 方程组 表示怎样的曲线?,解,表示圆柱面,,表示平面,,交线为椭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例2 方程组,解,上半球面,圆柱面,交线如图.,表示怎样的曲线?,上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二、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动点从A点出发,经过t时间,运动到M点,螺旋线的参数方程,取时间t为参数,,解,上一页,下一页,返

22、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螺旋线的参数方程还可以写为,螺旋线的重要性质:,上升的高度与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上升的高度,螺距,上一页,返回,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2.4 空间曲线的方程,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面的法线向量,法线向量的特征:,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已知,设平面上的任一点为,必有,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3.1 平面的方程,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平面上的点都满足上方程,不在平面上的点都不满足上方程,上方程称为平面的方程,平面称为方程的图形,其中法向量,已知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

23、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解,所求平面方程为,化简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取法向量,化简得,所求平面方程为,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平面的一般方程,法向量,二、平面的一般式方程,?,,为一平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平面一般式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平面通过坐标原点;,平面通过 轴;,平面平行于 轴;,平面平行于 坐标面;,类似地可讨论 情形.,类似地可讨论 情形.,平面的一般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

24、,设平面为,由平面过原点知,所求平面方程为,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设平面为,将三点坐标代入得,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将,代入所设方程得,平面的截距式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设平面为,由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化简得,令,所求平面方程为,或,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1 平面的方程,解,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

25、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点到平面距离公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在第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比如(0,0,1),,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2022/11/24,109,可编辑,定义,(通常取锐角),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按照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有,两平面夹角余弦公式,两平面位置特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

26、.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例1 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解,两平面相交,夹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两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但不重合,两平面平行,两平面重合.,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定义,空间直线可看成两平面的交线,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注:两平面不平行),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3.4 空间直线的方程,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方向向量的定义:,如果一非零向量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这个向量称为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

27、,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例1 求过点(1,0,-2)且与平面3x+4y-z+6=0平行,又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方程.,解: 设所求线的方向向量为,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取,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三、空间直线的参数式方程,令,方向向量的余弦称为直线的方向余弦.,直线的参数方程,由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例2 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解

28、,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取,解得,点坐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因所求直线与两平面的法向量都垂直,取,对称式方程,得参数方程,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解,所以交点为,所求直线方程,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4 空间直线的方程,定义,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的夹角 称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

29、的相关位置,解,为所求夹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分析: 关键是求得直线上另外一个点 M1. M1在过M且平行于 平面 P 的一个平面P1上,待求直线又与已知直线相交,交点既在P1上,又在 L上,因此是L与P1的交点.,例2 求过点 M (-1,2,-3), 且平行于平面,又与直线,相交的直线方程.,解 过M作平行于 平面 P 的一个平P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求平面 P1与已知直线 L的交点,P1

30、:,即P1:,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5 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定义,直线,直线,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称之为该两直线的夹角.(锐角),两直线的夹角公式,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直线,例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解,设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根据题意知,取,所求直线的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解,先作一过点M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再求已知直线与该平面的交点N,令,M,N,L,

31、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代入平面方程得 ,交点,取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所求直线方程为,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6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P1,于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7 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7 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解,上一页,返回,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3.7 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曲面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被看成是点的几何轨迹,曲面方程的定义:,曲面的实例:,4.1 柱面,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1 柱面,观察柱面

32、的形成过程:,定义4.1.1 平行于定直线并沿定曲线移动的直线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柱面.,这条定曲线叫柱面的准线,动直线叫柱面的母线.,母线,准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1 柱面,柱面举例:,抛物柱面,平面,抛物柱面方程:,平面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1 柱面,从柱面方程看柱面的特征:,(其他类推),实 例,椭圆柱面,,双曲柱面 ,,抛物柱面,,母线/ 轴,母线/ 轴,母线/ 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1 柱面,1. 椭圆柱面,2. 双曲柱面,上一页,返回,第四

33、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1 柱面,定义4.2.1 通过一定点且与定曲线相交的一族直线所产生的曲面叫做锥面.,这些直线都叫做锥面的母线.,那个定点叫做锥面的顶点.,锥面的方程是一个三元方程.,特别当顶点在坐标原点时:,4.2 锥面,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2 锥面,n次齐次方程,F(x,y,z)= 0,的图形是以原点为顶点的锥面;,方程 F(x,y,z)= 0是 n次齐次方程:,准线,顶点,F(x,y,z)= 0.,反之,以原点为顶点的锥面的方程是n次齐次方程,锥面是直纹面,锥面的准线不唯一,和一切母线都相交的每一条曲线都可以作为它的母线.,上一

34、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2 锥面,请同学们自己用截痕法研究其形状.,椭圆锥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2 锥面,解,圆锥面方程,或,上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2 锥面,定义4.3.1 以一条曲线绕其一条定直线旋转一周所产生的曲面称为旋转曲面或称回旋曲面.,这条定直线叫旋转曲面的旋转轴,这条曲线叫旋转曲面的母线,4.3 旋转曲面,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曲线 C,C,绕 z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35、4.3 旋转曲面,曲线 C,C,绕z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曲线 C,旋转一周得旋转曲面 S,C,S,M,N,z,P,y,z,o,绕 z轴,.,f (y1, z1)=0,M(x,y,z),., S,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曲线 C,旋转一周得旋转曲面 S,C,S,M,N,z,P,.,绕 z轴,.,.,f (y1, z1)=0,M(x,y,z),f (y1, z1)=0,f (y1, z1)=0,., S,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

36、转曲面,建立旋转曲面的方程:,如图,将 代入,得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方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例1 将下列各曲线绕对应的轴旋转一周,求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旋转双叶双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旋转单叶双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旋转椭球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旋转抛物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37、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几种 特殊旋转曲面,1 双叶旋转曲面2 单叶旋转曲面3 旋转锥面4 旋转抛物面5 环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x,0,1 双叶旋转双曲面,绕 x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x,0,.,绕 x 轴一周,1 双叶旋转双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x,0,.,1 双叶旋转双曲面,.,绕 x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38、旋转曲面,a,2 单叶旋转双曲面,上题双曲线,绕 y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a,.,上题双曲线,绕 y 轴一周,2 单叶旋转双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a,.,.,.,2 单叶旋转双曲面,上题双曲线,绕 y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3 旋转锥面,两条相交直线,绕 x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两条相交直线,绕 x 轴一周,3 旋转锥面,上一页

39、,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两条相交直线,绕 x 轴一周,得旋转锥面,.,3 旋转锥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o,4 旋转抛物面,抛物线,绕 z 轴一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o,.,抛物线,绕 z 轴一周,4 旋转抛物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y,.,o,x,z,生活中见过这个曲面吗?,.,4 旋转抛物面,抛物线,绕 z 轴一周,得旋转抛物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40、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卫星接收装置,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环面,r,R,绕 y轴 旋转所成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5环面,绕 y轴 旋转所成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5环面,绕 y轴 旋转所成曲面,环面方程,.,生活中见过这个曲面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救生圈,.,5 环面,上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3 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的定义:

41、,三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面称之为二次曲面,相应地平面被称为一次曲面,讨论二次曲面形状的截痕法:,用坐标面和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与曲面相截,考察其交线(即截痕)的形状,然后加以综合,从而了解曲面的全貌,以下用截痕法讨论几种特殊的二次曲面,二次曲面,4.4 椭球面,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4 椭球面,截痕法,用z = h截曲面,用y = m截曲面,用x = n截曲面,a,b,c,椭球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4 椭球面,椭球面的方程,椭球面与三个坐标面的交线:,椭球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

42、次曲面 4.4 椭球面,椭圆截面的大小随平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椭球面与平面 的交线为椭圆,同理与平面 和 的交线也是椭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4 椭球面,椭球面的几种特殊情况:,旋转椭球面,由椭圆 绕 轴旋转而成,旋转椭球面与椭球面的区别:,方程可写为,与平面 的交线为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4 椭球面,球面,截面上圆的方程,方程可写为,上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4 椭球面,单叶双曲面,一、单叶双曲面,4.5 双曲面,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

43、曲面 4.5双曲面,与平面 的交线为椭圆.,当 变动时,这种椭圆的中心都在 轴上.,(2)用坐标面 与曲面相截,截得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实轴与 轴相合,虚轴与 轴相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5双曲面,单叶双曲面图形,(3)用坐标面 ,与曲面相截,均可得双曲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5双曲面,二、双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5双曲面,单叶:,双叶:,.,.,.,在平面上,双曲线有渐进线。 相仿,单叶双曲面和双叶双曲面有渐进锥面。 用z=h去截

44、它们,当|h|无限增大时, 双曲面的截口椭圆与它的渐进锥面 的截口椭圆任意接近,即:双曲面和锥面任意接近。,渐进锥面:,双曲面及其渐进锥面,上一页,返回,第四章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4.5双曲面,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在平面上,由二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线,叫做二次曲线。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以及二次曲线的化简,最后对二次曲线进行分类。,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为了方便起见,特引进一些记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上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讨论二次曲线,与直线,的交点,可以采用把直线方程(2)代

45、入曲线方程(1)然后讨论关于t的方程,(1),(2),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3),(4),对(3)或(4)可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上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1.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定义5.2.1满足条件(X,Y)=0的方向X:Y叫做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否则叫做非渐近方向.,定义5.2.2没有实渐近

46、方向的二次曲线叫做椭圆型的,有一个实渐近方向的二次曲线叫做抛物线型的,有两个实渐近方向的二次曲线叫做双曲型的.,即1)椭圆型:I20 2)抛物型: I20 3)双曲型: I20,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2. 二次曲线的中心与渐近线,定义5.2.3 如果点C是二次曲线的通过它的所有弦的中点(C是二次曲线的对称中心),那么点C叫做二次曲线的中心.,定理5.2.1 点C(x0 ,y0)是二次曲线(1)的中心,其充要条件是:,推论 坐标原点是二次曲线的中心,其充要条件是曲线方程里不含x与y的一次项.,上

47、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二次曲线(1)的的中心坐标由下方程组决定:,如果I20,则(5.22)有唯一解,即为唯一中心坐标,如果I20,分两种情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定义5.2.4 有唯一中心的二次曲线叫中心二次曲线,没有中心的二次曲线叫无心二次曲线,有一条中心直线的二次曲线叫线心二次曲线,无心二次曲线和线心二次曲线统称为非中心二次曲线.,定义5.2.5 通过二次曲线的中心,而且以渐近方向为方向的直线叫做二次曲线的渐近线.,定理5.2.2 二次曲线的渐近线与这

48、二次曲线或者没有交点,或者整条直线在这二次曲线上成为二次曲线的组成部分.,上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2 二次曲线的渐近方向、中心、渐近线,定义5.3.1 如果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于相互重合的两个点,那么这条直线就叫做二次曲线的切线,这个重合的交点叫做切点,如果直线全部在二次曲线上,我们也称它为二次曲线的切线,直线上的每个点都可以看作切点.,定义5.3.2 二次曲线(1)上满足条件F1(x0,y0)=F2(x0,y0)=0的点(x0,y0)叫做二次曲线的奇异点,简称奇点;二次曲线的非奇异点叫做二次曲线的正常点.,5.3 二次曲线的切线,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

49、3 二次曲线的切线,定理5.3.1 如果(x0,y0)是二次曲线(1)的正常点,那么通过(x0,y0)的切线方程是 (x-x0)F1 (x0,y0)+ (y-y0)F2 (x0,y0)=0, (x0,y0)是它的切点. 如果(x0,y0)是二次曲线(1)的奇异点,那么通过(x0,y0)的切线不确定,或者说过点(x0,y0)的每一条直线都是二次曲线(1)的切线.,推论 如果(x0,y0)是二次曲线(1)的正常点,那么通过(x0,y0)的切线方程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3 二次曲线的切线,例1 求二次曲线x2-xy+y2+2x-4y-3=0在点(2,1)的切线方程

50、,解:因为F(2,1)=4-2+1+4-4-3=0,且 F1(2,1)=5/20, F 2 (2,1)=-2 0 所以(2,1)是二次曲线上的正常点,因此得在点(2,1)的切线方程为: 5/2 (x-2)-2(y-1)=0 即:5x-4y-6=0,上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5.3 二次曲线的切线,1.二次曲线的直径,定理5.4.1 二次曲线的一族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是一条直线.,定义5.4.1 二次曲线的平行弦中点轨迹叫做这个二次曲线的直径,它所对应的平行弦,叫做共轭于这条直径的共轭弦;而直径也叫做共轭于平行弦方向的直径.,5.4 二次曲线的直径,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