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15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大纲文综,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课题导入,A,命题分析:中国古代丝绸和瓷器的生产曾经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高考对中国手工业的成就的考察主要是要求考生认识不同时期产品的特色,形式以选择题为主。,(2014大纲文综,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目标引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的区别,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目

2、标引领,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古代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掌握冶铜,青铜繁荣,已有铁器,铁农具推广,高炉炼铁,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炒钢技术,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冶铜,冶铁,炼钢,独立自学:按表格要求阅读课本,2分钟,掌握冶铜青铜繁荣已有铁器铁农具推广高炉炼铁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陶瓷业,发明陶器,烧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形成南青北

3、白两大系统;出现秘色瓷,出现了五大名窑,出现青花瓷,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技术不断进步,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元朝商朝东汉成 就明清宋朝北朝,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设东西织室,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在苏杭设织造局 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独立自学: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夏、商、周: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等收归官办,春秋战国:受到鼓励秦汉:发展魏晋南

4、北朝:遭摧残隋唐:恢复发展两宋以后:艰难发展元朝: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独立自学: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夏、商、周:官府垄断,引导探究: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孕育雇佣劳动关系,最能反映自然经济特征;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冶金制瓷纺织,经营方式历程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历史地位流通方式 产品成,材料一:

5、“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国语晋语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礼记曲礼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6、。,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国语晋语,例: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解析:据“县官鼓铸铁器”“民用钝弊”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农具质量低劣,以致“割草不痛,.得获者少”,即连草也割不断,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内部管理僵化、产品价格昂贵、原料匮乏等问题,故ACD三项错误。,B,例: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

7、也;铁器,民之大用也。,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官营手工业的压制,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材料七: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

8、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材料八:万历年间,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材料九: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清朝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 新人教版教材P10学思之窗,、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9、有何特征,出现这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局限?,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局限于某些地域(江浙)和行业(棉纺业);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 ),材料九: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例:,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 ,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10、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候人请唤”可知,宋代出现了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故D项为最佳选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说法错误,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属民间手工业,两者是并列关系,故排除。,D,例: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二、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1、阅读教材P11的内容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有哪些?,原因: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

11、,表现: 西汉起:丝国,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大国,、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的交流中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除冶金、制瓷、纺织外,古代中国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手工业?,四大发明等,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运河,二、享誉世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1、阅读,引导探究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材料二: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

12、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2、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引导探究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是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

1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5.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是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材料六: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14、享誉世界,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目标升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长期领先的古代中国手工业,中国手古代工业的特点,目标升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长期领先的古代中国手工业贸易往来频繁,1(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解析】D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D项说法正确。故选D。,当堂诊学,

15、1(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2(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C D【解析】D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2(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3(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

16、.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3(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4(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

17、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4(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5(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C D【答案】,5(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6、(2010高考安徽文综题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C,6、(2010高考安徽文综题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强化补清,1、完成对应的作业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强化补清1、完成对应的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