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16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换个角度看历史,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广义上说,衣食住行与社会习俗风尚属于“文化”范畴,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是把握问题的关键着眼点,单元概述:,广义上说,衣食住行与社会习俗风尚属于“文化”范畴,而一定的文,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5、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6,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第一次 鸦片战争

2、-辛亥革命 历史背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 变化表现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 辛亥革命-1949 历史背景 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变化表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发生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 历史背景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变化表现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根本性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背景 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经

3、济建设上,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变化表现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第一次 鸦片战争-辛,一、观 变 迁,1,2,3,4,一、观 变 迁1234,一、观 变 迁,1,服饰厅,一、观 变 迁1服饰厅,近代男子通常着装,长袍马褂,不方便的长袍,近代男子通常着装长袍马褂不方便的长袍,自汉以来,庶民阶层所用衣料,一直受到法规限制,稍有僭越,就会受到严厉处罚。,明太祖:定庶人只许服绸、绢、素纱。清康熙:禁军民人等用蟒缎、妆缎、金花缎、貂皮、

4、狐皮等。,等级森严,自汉以来,庶民阶层所用衣料,一直受到法规限制,稍有僭越,就,清朝旗袍,民国旗袍,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清朝旗袍民国旗袍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中国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最早“中山装”的式样,中国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最早“中山装”的式样,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义,礼,耻,廉,三民主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义礼耻廉三民,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北大钟声,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北大钟声,干部装,50年代结为友好盟邦的中苏两国合作,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

5、,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苏联帮忙带动了中国的发展,也传入了一些文化。,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干部装50年代结为友好盟邦的中苏两国合作,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布拉吉,布拉吉,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80年代 霹雳服、牛仔裤,80年代 霹雳服、牛仔裤,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服饰,简单朴素 美观 时尚个性,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服饰简单朴素 美观 时尚个性,一、观 变 迁,2,饮食厅,一、观 变 迁2饮食厅,南方饮食,北方饮食,传统饮食,南方饮食北方饮食传统饮食,中国 “八大菜系”,川菜,徽菜,鲁菜,苏菜,闽菜,湘菜,粤菜,浙菜,中国 “八大菜系”川菜徽菜鲁菜苏菜闽菜湘菜粤菜

6、浙菜,一品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番菜馆之一,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以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加以改造,名曰“番菜”。番菜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仿西菜。,一品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番菜馆之一,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粮票、布票和油票,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一、观 变 迁,3,居住厅,一、观 变 迁3居住厅,中国传统住宅,(北方“四合院”),南方“排屋”,中国传统住宅(北方“四合院”)南方“排屋”,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中国传统建筑:

7、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 。,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逐渐西化中西合璧,逐渐西化,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一、观 变 迁,4,风俗厅,一、观 变 迁4风俗厅,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见面礼:

8、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一夫多妻制,传统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传统的婚姻制度,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古代婚姻风俗:近代婚姻风俗:现代婚姻习俗:(建国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自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古代婚姻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阶段特征,保守传统等级森严,中西合璧新旧并存,朴素简单节俭奉献,丰富时尚安居乐业,要点归纳:,时间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开放以,(2014上海单科23)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

9、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后期,C,(2014上海单科23)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C,(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

10、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B,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2.从封建传统走向近现代化;,二、明 特 征,1.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3.有强烈的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探究1:从阅读课本及同学们展示中,你有没有发现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总体特征?,2.从封建传统走向近现代化;二、明 特 征1.从封闭到开放,(2011浙江文综T17)据地方志记载

11、,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A,(2011浙江文综T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2014江苏单科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2014江苏单科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三、探 原 因,探究2:讨论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因素有哪些?,三、探 原 因探究2:讨

12、论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方冲击:,三、探 原 因,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涌入,(2014福建文综T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

13、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B,(2014福建文综T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2014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甲图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第16题图,(2014浙江文综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B甲图,(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

14、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1)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2)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社会进步。,四、谈 认 识,探究3:从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D,(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