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70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40.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一 课时,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交织着豪情、愁思与愤愤的呼喊 走进边塞征战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军行这首诗,来感受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等。,走近作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2、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破】【楼兰】【终不还】,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指青海湖。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即玉门关。,层层浓云。,一作“斩”。,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一作“竟不还”。,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宋】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

3、画面?,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讨论交流:,要鉴赏古诗,把握诗歌情感

4、,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充分的了解。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送别诗,多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边塞诗多写思乡之情或建功立业等;写景诗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根据诗歌题材体会作者的情感,古诗中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很多,你可以写出哪些呢? _ _,积 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青海湖 长云 雪山孤城 玉门关,从军行,不畏艰险誓死卫国,杀敌报国 豪情壮志,边塞景物雄浑苍茫,黄沙 百战不破 终不还,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请人用“暗”“望”写自然

5、环境,用“穿”“终”写将士的生活和精种,取得了典型环境和人物情感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全诗为我们呈现的是:苦而不悲、雄浑豪壮的盛唐气象。,课堂小结,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涕(t q)泪 千仞(rng rn)五岳(y yu),二、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A. 但,表示转折 B. 回头 【妻子】A. 妻子和孩子B. 丈夫的配偶2. 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A. 青年时期 B. 春光,第 二 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陆游,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

6、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今存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暴政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往事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

7、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讨论交流:,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呢?,前两句诗中描写了黄河、华山,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里,华山高耸入云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入”表现了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有触手可及之意,突出山的高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

8、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三万里(入海)五千仞月(摩天)遗民(泪尽)南望(王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山河壮美,盼望收复失地,忧国忧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大好河山,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三、精彩赏析。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 我们从_、 _、_等词中能体会到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从_一词我们能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

9、心之坚定。,黄沙,百战,穿,终不还,2.“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望”字写出遗民_; “又”字表达出诗人对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_之情。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涕泪” 满衣裳一是因为_,二是因为_。,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之情,失望与悲愤,失地收复,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了,第 三 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走近作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重点)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内

10、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难点),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北 五千,蓟,j rn,仞,山蓟,蓟城,j,蓟,蓟北,一仞,山高万仞,rn,仞,五千仞,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仞,岳,摩,遗,摩,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闻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11、,便下襄阳向洛阳。,诗意: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方舟从巴峡动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表达诗人感情的?标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诗歌的后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描写了诗人的什么情态?,后四句通过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既描写了“放歌”“纵酒”的“狂态”,也描写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12、。,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还乡之切(想象),爱国之情,收复之喜(实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的爱国之情。,课堂小结,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思考:作者望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思考:作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