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844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鉴赏要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一、盛唐边塞诗派,唐代边塞诗派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早在边塞诗派出现之前,不少文人已经创作出数量可观且远胜于前代的边塞诗,像骆宾王,陈子昂等。但唐代边塞诗派的真正形成却是在盛唐时期。,二、边塞诗代表人物,形成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边塞诗派,其领袖和主将是高适和岑参二人。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有许多文人也创作了数量不等的边塞诗,他们也是边塞诗派的成员,如王

2、昌龄、卢纶、李颀等。,三、边塞诗产生原因,社会原因:1、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当时诗人视野广阔,精神振奋,边塞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当时人热心从军和密切关心边塞,还有政治制度和英雄人物的影响。,2、盛唐时期边塞与内地联系空前加强,各族人民交往增多,交通便利这就为从军出使,漫游塞上提供了方便,实际上也就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可观条件。,3、在边塞军旅中有一种类似于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将帅能文能武,他们延揽诗人入幕,使得诗人接触了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这些悲壮、雄壮的境界使诗人耳目一新,产生了写作的激情。,文学自身的原因,从骆宾王到陈子昂,初唐边塞诗大大地发展了,丰富了,虽然还未能形成独立

3、流派,但已为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做了多方面的准备,预示着一个更加繁荣的边塞诗创作时代的到来。,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五、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

4、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的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

5、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析: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6、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六、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

7、:“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1)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2)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

8、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3)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4)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5)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七、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2、借事言志,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3、直抒胸臆,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八、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

9、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10、。,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维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

12、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归纳特征,内容,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 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鉴赏诗歌的意象,考查方式:与修辞、情感、意境结合一起考察考查内容:重点在寻找意象、概括形象特点、鉴赏画面等方面。,答题技巧,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13、、试说说这首诗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构成:描摹诗歌形象 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或形象的意义,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中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边塞诗鉴赏训练,明确: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的形象。在战争空隙,他独坐戍楼,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表达了战士久戍不归,思慕亲人的愁情。诗人对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表示深刻的同情。,鉴赏诗歌的语言,考查方式;与解读形象、理解情感结合在一

14、起考查,有时要求自己发现并选择词语鉴赏考查内容:多在炼字、词、句方面出题,答题技巧,一、关键词语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句在全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用。,答案构成: 主旨作用结构作用该字(词、句描)绘出图景,营造氛围,表达心情。该句(字、词)描绘出图景,营造气氛,表达心情。,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歌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有什么用意?,明确:第四句运用虚写(想象、曲笔)手法,不直接写征人思亲,而是设想亲人思亲之愁,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愁绪,感染力强。,边塞诗鉴赏训练,二、炼字炼句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案构成: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锋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的那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边塞诗鉴赏训练,明确:独,孤独之意,表现出一种状态,黄昏时,没有了战事,主人公独自坐在高高的烽火台上,秋风飒飒,引起他无限的愁思,既是写景,又含抒情,表现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