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597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盛唐边塞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唐边塞诗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盛唐边塞诗,1,概 说,2,一、 边塞诗与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盛唐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適 、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王之涣、崔颢、王翰等。,3,二、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1、唐王朝国力的强盛。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2、唐代文人入边塞幕府的风气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

2、塞风光。3、悠久的边塞诗的传统。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4,三、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 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民族交流和融合。,四、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边塞诗大多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5,作 家,6,1、生平:前半生失意困顿,后半生官运亨通 高適 (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沧

3、州渤海(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长期落拓失意。曾与李白、杜甫共游梁、宋间。直到48岁,才受人推荐,中“有道科”,被任命为封丘尉。不久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后,他反对分封诸王,有利于肃宗李亨的皇帝巩固,得肃宗赏识,官职屡升。历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淮南、西川节度使,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高適 “喜言王霸大略”,很有政治抱负,虽然长期所求不遂,但豪气不减,他在诗中始终表现慷慨激昂的气度。这一特点在他写的那些表述个人理想,慨叹遭遇蹭蹬的感怀、咏史一类诗中尤为突出。,一、高適,7,2、创作 今存高常侍集十卷,收诗240余首。其中边塞诗有20余首,诗歌内容: 一般

4、边塞诗传统文题,主要反映征人思妇的感情,如燕歌行; 咏怀诗,反映个人早年坎坷的人生遭遇,别韦参军; 政治诗,反映民生疾苦及对人民同情封丘县、东平路遇大水。,8,3、高適边塞诗的内容 高適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其中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 高適曾多次出塞,既目睹了士卒们保卫国家疆土的艰辛,又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或遣责穷兵黩武,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既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内容所及颇为广泛,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燕歌行。,9,(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如他

5、的著名诗篇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英雄气概与征战之苦、士兵的浴血与将军的作乐、征人的辛苦与思妇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昂扬的格调,也有悲凉的情怀。他的诗没有婉约清丽的优美,只有雄奇矫健的壮美。,4、高適边塞诗歌的艺术特点,(2)境界阔大、形象鲜明。如塞下曲:“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又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把战争场面和边塞景色表现得大气磅礴,生动形象。,10,(3)他的诗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浓厚。 诗的形象中总是能感觉到诗人的精神气质,在叙事描写中透视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内蕴,也常常直抒胸臆。所以唐殷璠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

6、(4)语言质朴而概括力极强。譬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他不追求细腻的表现,形象或场面的跳跃性也比较大,但语言还是相当质朴而流畅,概括力极强。,11,(5)高適长于五七古体诗。各种体裁均有佳作,但高适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 除七言歌行外,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不过,战争的艰苦往往超出想象,也是诗人能冷静感受到的,故慷慨激昂中亦时见悲凉,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终不灭,塞下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总体风格:尚质主理 ,悲凉慷慨。 现实主义,12,5、补充高適

7、对边关战争颇有一番自己的体会。比如:一生反对非正义战争:“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反对对敌人妥协和存在幻想:“转斗岂长策, 和亲非远图。”认为战争的目的:“四郊增气象, 万里绝烽烟。”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表现爱国情操:“万里不惜死, 一朝得成功。”对士兵寄予深切同情:“边兵如刍狗, 战骨成埃尘。”不光如此,他还反映农民疾苦:“去岁虽薄熟, 今夏犹未雨。”,13,宋严羽沧浪诗话评高适的诗“(高适)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 高適诗歌的风格是“刚劲有力、流畅自然、准确精练。 总之高適是一个“负气敢言,权贵惮之”的人物。 高適的边塞诗写得

8、较好,然内容都只是占十分之一。而因为它最突出的是边塞诗,历史把他归入边塞诗人是正确的。 高適一些赠别诗也写得刚劲有力,如别董大董庭兰是玄宗时宫廷音乐家,高的朋友,在宰相房琯府中出入,房倒台后,董也失意而走。 高適还有一些诗歌风格不同的,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凉。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总之,高適诗歌风格苍老,笔力雄健,具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盛唐边塞诗块中属于现实主义。,14,二、岑 参,1、生平: 出身贵族岑参(715769),祖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都官至宰相。祖父岑景倩、父亲岑植也任州刺史。但是,因堂

9、伯父岑羲获罪伏诛,亲族被放逐,家道衰落。父亲早死,自幼跟随兄长读书,遍览经史。十五岁隐于嵩阳,二十岁献书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以后又任右补阙、虢州长史等官,后转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 从军边塞自天宝八载至大历元年,岑参曾五参戎幕,求取功名。,15,2、创作: 现存诗403首,有岑嘉州诗集十卷,题材广泛,感叹身世、赠答朋友、歌咏山水均有佳作。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以

10、边塞诗著称。,16,3、岑参边塞诗的内容 岑参以边塞诗著称,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歌颂将士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记叙军旅生活的种种感受,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等。二是描绘了边疆的奇异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风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经火山、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三是表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等。,17,4、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1)风格悲壮而又雄奇岑参的诗歌风格与高适接近,都有悲壮的色彩,正如宋严羽所说“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但岑参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11、,他的诗活泼奔放、雄奇瑰丽、飘逸峭拔。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殷璠说他“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王士祯比较高、岑二人诗风时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叙录)悲壮雄奇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18,(2)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奇,岑参诗歌悲壮、新奇、飘逸、峭拔、瑰丽等多种风格,但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可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奇异的艺术形象、奇妙的想象、尚巧主景。,(3)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岑参的诗歌各体均有佳制,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写作。他的诗受鲍照、谢朓的影响较大,也借鉴了高适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但笔法更为通脱流畅。,总体风

12、格:尚巧主景,超逸俊拔。 浪漫主义,19,相同:风骨同;诗歌刚劲有力、格调悲壮,读后令人感慨。 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高適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三、高岑边塞诗的比较,20,不同:1、高適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多由于出塞的方域和经历不同。2、高適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

13、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3、高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长于抒情,寓情于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元代陈绎曾吟谱) 4、高適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5、高诗浑朴质实,多采用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有浪漫主义色彩。,三、高岑边塞诗的比较,21,四、边塞诗派的其他诗人,一)王昌龄 二)李 颀 三)王之涣 四)王 翰 五)崔 颢,22,一)、王昌龄(698-757)京北长安人,祖籍太原,盛唐浪漫主义重要作家,也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主要擅长七绝,现存诗177首,其中七绝有75首,五言绝句有14首,占总数一半。在诗歌内容方面写边塞

14、诗,闺怨诗,宫怨诗和赠别诗四个方面。有人认为他诗超过高、参,在七绝方面这一点也不过分,被标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唐代七绝数王昌龄写得最好。,23,王昌龄的边塞诗我们可以把他分为几类:,1)那些为清除边患而英勇善战,立功报国的将士们热情讴歌: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反映边事所带来的弊端,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塞下曲:纷纷几万人,去者无生还。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3)对戍边寒卒同情寄予深切: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4,此外王昌龄的闺怨、宫怨诗夜写得很好,王是唐代第一个以

15、七绝诗的形式揭露宫廷宫女的悲怨生活的,把文笔触及到后宫深处,如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他的送别诗夜写的非常好,如:芙蓉楼送辛渐(往镇江)。还有王昌龄被贬江宁(南京)7、8年,对仕途淡漠,但对生活依然执着,江南一带的秀丽风光给诗人的创作带来勃勃生机。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越女“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表现民间女子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25,曾进士及第,授新乡尉,不久弃官,长期隐居于嵩山,从诗的主要方面考虑应归于边塞诗派,风格豪放略带苍凉,代表作古从军行(P46)是反战诗篇,指出战争毫无意义。“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二)、李 颀,26,王之涣,字季陵

16、,晋阳人(山西太原),一生只做过文安县尉,官位低,相传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以禽纵酒。”在盛唐边塞诗中资格较老(688-742)比孟浩然还大一岁,王诗传下来只有6首,然而都写得很好,代表作是凉州词登鹳雀楼,前者意境较远,表现了诗家心情,后者写得含蓄而有理趣,被传颂千里。,三)、王之涣,27,代表作是凉州词反映厌战情绪,与李颀诗相似。“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四)、王 翰,28,名篇是怀乡诗黄鹤楼李白见之惭愧。“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7、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五)、崔 颢,29,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边塞诗人有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在人生态度上积极进取的,而不是消极退却的,他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乐观情绪和英雄气概以及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他们对人民特别是对士兵都有深厚得同情,他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他们的作品色彩强烈,情调高昂,显示出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量,他们的风格:一般是豪放悲壮,能够振奋人心的,他们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气氛,善于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在诗体上他们一般运用七言古诗或七言绝句,因为用七言来表达战争边塞的豪情壮志是更为合适的,他们的缺点是个人功名思想较重,有时混淆了战争的界限。,关于盛唐边塞诗的评价:,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