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305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第二节 边塞诗派,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原因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三、孟浩然四、王维,一、山水田园诗的产生的原因,1、经济因素2、思想文化因素3、文人的审美趣味4、文学自身因素,1、经济因素,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2、思想文化因素,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3、文人的审美情趣,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

2、,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4、文学因素,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比较六朝与唐代山水诗的差异),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盛唐山水诗歌的特点,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

3、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三、孟浩然,(一)孟浩然的生平:(二)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四)过故人庄赏析,(一)孟浩然的生平(689_740),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失意而归。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是盛唐时代唯一一位布衣终生的大诗人。,(二)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孟浩然集四卷,诗歌260多首,五言律诗近半,七言诗沾10首。全唐诗编诗二卷。山水、田园、隐逸幽栖、送别、牢骚为主要题材。,1、山水诗,孟浩然一生漫游过许多地方,

4、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有的诗在山水景物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有的诗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情怀;有的诗在赞叹山水的同时又夹杂着落寞失意的情绪。孟浩然是一个孤傲的人。由于心情孤寂,他笔下的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清冷的色彩。如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2、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其田园诗以过故人庄为代表。,3、隐逸诗,孟浩然的隐逸诗,描写自己的幽栖生活,表达洁身自好的志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三)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清新自然,不尚雕饰。2、气象

5、雄浑,境界阔大。3、富有生活气息。4、语淡而味浓,1、清新自然,不尚雕饰,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2、气象雄浑,境界阔大,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3、富有生活气息,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

6、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4、语淡而味浓,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 ,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四)过故人庄赏析,1、总体评价2、突出的艺术特点3、章句分析,1、总体评价,这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篇以故人邀请作客为内容,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了朴实真

7、挚的友情。,2、突出的艺术特点,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朴素的白描手法,把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人际的淳朴诚挚的友情融合一气,创造出了恬静闲适的意境。 此诗浑然天成,妙在篇法。沈德潜称此诗“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集)。它不追求锤字炼句,只以平淡自然的家常语,对被邀、访问、辞别作了一番简略的平平叙写,便觉一往情深,真可谓词浅而情深,语淡而味浓,的确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3、章句分析,首联。起笔平平叙述,故人鸡黍相邀,似家常语极为平淡自然地点题开篇。颔联。写途中所见自然风光,由近及远,画面层次分明,句式工对,色彩明丽,而“合”、“斜”两个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又有生动感,整个画

8、面显得清静而幽雅。颈联。前句交代环境,后句写宾主欢饮畅谈农事,透视着田园生活的意趣和亲切的友情。尾联。写临别表示重阳节再来赏菊,淡淡的两句透视着主客的亲密关系和诗人作客的愉悦心情。诗歌通篇都用叙述描写的手法,没有直接的抒情,然却洋溢主客的深情厚谊,也体现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四、 王维(701-761),(一)王维的生平:(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四)王维的作品赏析,(一)王维的生平(701-761):,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

9、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半官半隐,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曾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接受伪职,天宝十四载()安史乱起,至德元年(),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禅诵为事,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王维的前后变化,王维的一生以40岁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早年关心社会现实,

10、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由于“陷贼為官”,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二)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1、边塞诗 :2、游侠诗:3、山水田园诗:,1、边塞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 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2游侠诗,与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1、。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边塞诗1,其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则云:“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调高朗,气魄宏大。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边塞诗2,其使至塞上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3、山水田园诗,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

12、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描写自然山水,表现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诗中有画”:2、“诗中有禅”3、“诗中有声”4、炉火纯青的语言,1、“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

13、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2、“诗中有禅”,王维中年后皈依佛教。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3、“诗中有声”,王维工于音律,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是绘声绘色的“有声画”。 王维特别善于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都是以声音表现清幽寂静的境界,是以动衬静,“诗中有声” 的典范。,诗中有声2,维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力,禅家的意趣把握山水,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所

14、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是中有禅,诗中有画,而且,都是有声画。,总之,王,4、炉火纯青的语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四)王维的作品赏析,1、山居秋暝赏析2、观猎赏析3、渭川田家赏析,一、山居秋暝赏析,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描绘了山村秋天雨后傍晚清新恬美的山林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乐于归隐山林的生活意趣。,2章句分析,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概括地勾勒出整个画面的背景,并且点

15、明了“山居秋暝”这一诗题。颔联写景,诗人以画家的眼力去捕捉秋景意象:月、松、泉、石,从动、静、声、色不同的角度给以描绘。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了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从听觉到视觉描绘了纯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在心志的书写,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情志,揭示了全诗的主旨。,3本诗的艺术特点,3.1本诗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突出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作者以画家的匠心布勒画面,既有背景的布置,又有精彩的写景镜头,而且景中有人,恬美的秋日晚景中点缀着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场景,使画面顿时鲜活起来。,3.2融入隐逸情怀,其次,更重要的是诗人把隐逸的情

16、怀、淡泊悠闲的心境和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描写完全巧妙地融铸为一炉,给形象注入生命的活力。,3.3动静结合,其次,诗人写景状物,体察入微,以动静结合,声色并用的手法予以细致地表现。如“空山”、“新雨”、“竹喧”、“莲动”都体现了细致的感受;颔联静中有动,颈联纯写动态,“明月”、“清泉”着重色彩,“竹喧”、“莲动”着重声态,色彩与声态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3.4语言风格,此外,诗歌构思精巧,语言凝炼,风格清新,意境优美。,四、王孟之外的山水田园诗人,(一)裴迪的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二)儲光羲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三)常建的山水园歌創作(四)祖咏的山水田园歌創作,思考题,1

17、、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比較2、分析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竹裏舘等。,第二节 边塞诗派,一、边塞诗派的产生的原因二、边塞诗派的内容三、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一)高适(二)岑 参,一、边塞诗派的产生的原因,1.对外交流增多,边塞战争不断2.文人多从军边塞,建功立业3.前代同类诗歌的影响,一、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2.文人多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

18、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3.前代同类诗歌的影响,此外,前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的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二、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1.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2.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3.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民族交流和融合。,三、边塞诗的主要艺术成就,盛唐边赛诗大多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

19、的成就。,四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代表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此外王维、李白、杜甫的边塞诗成就极高。,(一)高适( ),1.高适的生平: (1)前半生失意困顿(2)后半生官运亨通 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1)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 (2)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3)他的农村诗中也有关怀人民疾苦之作。3.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 (2)境界阔大、形象鲜明。 (3),语言的概括力很强.,1.高适的生平:,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但是,高

20、适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前半生困顿失意,甚至流浪他乡,以渔樵为生;后半生官运亨通,以至于出将入相,拜官封侯。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1)前半生失意困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2)后半生官运亨通,天宝八载(),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

21、进封渤海县侯。,2.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1)不遇的悲慨:但他仕途畅达的最后十年作诗并不多,大部分作品是安史之乱以前写的。在高适早年诗歌中还有一些抒发怀才不遇之作,颇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1)不遇的悲慨2,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对历史上梁孝王广揽人才之事的不再有感慨不已,吟唱道: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1)不遇的悲慨3,高适诗中,颇多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如古大梁行:“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又如送蔡山人: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

22、着一颗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2)边塞诗,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为主,其中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有的表达自己对立功边塞的理想和追求;有的反映军中矛盾。塞下曲抒写了诗人向往立功边疆的壮志豪情。蓟中作、蓟门五首在描写战争的同时又批评了朝廷的政策。,燕歌行1,燕歌行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中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也歌颂了战士忘我杀敌的爱国精神和男儿立功绝域的英雄气概,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燕歌行2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

23、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燕歌行3艺术特色,其一、虽然此诗多用偶对,却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以纵横顿宕、骨力沉雄、刚健浑厚、慷慨悲凉取胜。其二、直抒胸臆,夹叙夹议;多用写实手法,较少夸张手法。其三、偏重主观感受,较少对景物进行细致地描写,也不使用寓情于景的方法,而是饱含真情,意胜于辞。,(3).农村诗,他早年的的农村诗歌中也有关怀人民疾苦之作。他对天灾人祸的真实描绘,令人震惊,向我们展示了与王维、孟浩然迥异的盛唐时代的农村状况。,3

24、.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1:,(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如他的著名诗篇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英雄气概与征战之苦、士兵的浴血与将军的作乐、征人的辛苦与思妇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昂扬的格调,也有悲凉的情怀。他的诗没有婉约清丽的优美,只有雄奇矫健的壮美。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2,(2)境界阔大、形象鲜明。如塞下曲:“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又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把战争场面和边塞景色表现得大气磅礴,生动形象。,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3,(3),他的诗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浓厚.

25、诗的形象中总是能感觉到诗人的精神气质,在叙事描写中透视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内蕴,也常常直抒胸臆。所以唐殷璠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4,(4),语言质朴而概括力极强.譬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他不追求细腻的表现,形象或场面的跳跃性也比较大,但语言还是相当质朴而流畅,概括力极强。,(5)高适长于五七古体诗,各种体裁均有佳作,但高适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 除七言歌行外,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不过,战争的艰苦往往超出想象,也是诗人能冷静

26、感受到的,故慷慨激昂中亦时见悲凉,如武威作二首其一:“匈奴终不灭,塞下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五言古诗1 送李侍御赴安西,如送李侍御赴安西:“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写得壮志满怀,雄心勃发,极其粗犷豪放。,五言古诗2 塞下曲,又如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戎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这种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歌行和五古的特点,他的七言歌行不仅上承四杰以来歌行的体制,而且还吸取

27、了汉魏乐府古诗和文人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跃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其歌行和古诗既受到汉魏的沾溉,又有近体诗的影响。既有汉魏乐府的质朴,又有文人诗的精练,还有律诗讲究韵律和对偶的特点。,高适燕歌行讲析,1.燕歌行创作背景2.燕歌行的结构3.燕歌行的艺术特色,1.燕歌行创作背景,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作品。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诗前的小序说明了作者的写作缘起,是因“感征戍之事”而作。诗歌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2.燕歌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的八句,写出征。第二层的八句,写战败被围。第三层的八句,写征人的悲

28、苦和浴血奋战。第四层四句,以直接议论作结。,3 燕歌行的艺术特色,燕歌行是一首七言歌行,艺术上很有特色:(1)诗歌的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壮阔畅达,感情真挚深沉。诗歌的主旨是写由于将帅的轻敌骄奢、不恤士卒,致使战争失败,士卒遭殃,所以悲愤与感慨之情笼罩着全诗,形成了诗歌的基本情调。,(2)章法井然有度,诗歌的第一层出征,以矫健的笔力极力铺写唐军出征的雄壮气势,但实际上是讽刺君宠将骄,为被围兵败设下伏笔。第二层是战败被围的描写,写得极为悲凉。山川萧条、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景物描写,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时对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表达了愤慨。第三层先是暂时撇下战争插入了征夫思妇的相思

29、,意在为悲情雪上添霜,然后在“边庭飘飘”、“绝域苍茫”的荒凉背景下,描写了战士白日的苦斗和夜晚的凄寒。最后的议论抒情强化了思想与主题的深刻性。整首诗都被作者涂上了极为浓重的悲壮色彩。,(2)表现手法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段也相当丰富,有战争过程的叙述,有景物和场面的描写,也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或者是以叙代议,或者是叙述描写透露着抒情。尤其是善于摹写边塞的自然环境和渲染战斗生活的气氛。全诗在鲜明的形象之中注入了深厚的悲壮情感,所以王士祯说:“高悲壮而厚。”(师友诗传叙录)而且诗歌还体现了“尚质主理”(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陈绎曾语)的特点,其语言没有岑参的飘逸之感,而给人以质实深沉之感,体现出思想与

30、主题的深刻性。,(2)表现手法丰富,(二)岑 参(715769),1、岑参的生平:2岑参的边塞诗主要的内容:3岑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1、岑参的生平:,1.1出身贵族岑参(715769),祖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都官至宰相。祖父岑景倩、父亲岑植也任州刺史。但是,因堂伯父岑羲获罪伏诛,亲族被放逐,家道衰落。父亲早死,自幼跟随兄长读书,遍览经史。十五岁隐于嵩阳,二十岁献书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以后又任右补阙、虢州长史等官,后转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1.2从军边塞(第一次从军出塞),自天宝八载至大历元年,岑参曾五参戎幕

31、。第一次天宝八载(749)冬,赴安西(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天宝十载(751)三月,高仙芝调任河西都护,跟随高仙芝自安西到武威;六月,回长安,任小官,不得意,过起半官半隐生活,在终南山的太乙宫有别墅。,第二次从军出塞,第二次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岑参赴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都护封常清幕中呆了三年,深受封常清赏识。入府之后,经常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他那些豪气横溢的七言歌行,大多创作在这个时期。,第三次从军出塞,第三次上元三年(762) (或宝应元年)春,迁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第四次从军出塞,第四次同年(762

32、)十月,雍王李适辟为掌书记。,第五次从军出塞,第五次大历元年(766)入蜀,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任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后转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诗集也用嘉州命名。768年秩满罢官,自感遭遗弃,心中酸楚。769年,东归未遂,客死于成都旅馆。,高适、岑参的共性,岑参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弃官从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权贵的反感:“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送张秘书)这些都可以说是高、岑的

33、共性。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2岑参的边塞诗主要的内容,有岑嘉州诗集十卷,题材广泛,感叹身世、赠答朋友、歌咏山水均有佳作。主要是边塞诗,内容有三:,一是,一是歌颂将士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记叙军旅生活的种种感受,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等。,二是,二是描绘了边疆的奇异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风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经火山、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三是,三是表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等。,3岑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34、(1)风格悲壮而又雄奇岑参的诗歌风格与高适接近,都有悲壮的色彩,正如宋严羽所说“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但岑参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诗活泼奔放、雄奇瑰丽、飘逸峭拔。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殷璠说他“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王士祯比较高、岑二人诗风时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叙录)悲壮雄奇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2)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奇、,岑参诗歌悲壮、新奇、飘逸、峭拔、瑰丽等多种风格,但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可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首先,他以独特的生活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瑰丽的语言、新奇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奇异的艺术形象。

35、如他写大漠的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写大漠的热:“蒸沙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把奇异的大漠风光的感受予以了极为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其次,其次,他常运用奇妙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形象的比喻等手法,增加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诗歌富有浪漫的情调。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竟然把塞外的雪景比喻、想象成“梨花开”,于塞外萧瑟寒冷的景象中,竟图画出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与陶醉的奇美景象。他写塞外的景象也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法,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增加了形象性和表现的张力。,此外,

36、此外,岑参与高适相比:“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陈绎曾语)相对说来高适的诗歌比较质朴,而且善于抒写主观的感受和思想;岑参的诗歌注重艺术技巧,善于写物图貌,描写比较细腻,善于以物象传情。,(3)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岑参的诗歌各体均有佳制,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写作。他的诗受鲍照、谢朓的影响较大,承继了鲍照的俊逸和谢朓的明丽而开出了雄奇瑰丽、飘逸峭拔的风格。也借鉴了高适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但笔法更为通脱流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讲析,1 白雪歌的创作背景 2 白雪歌的艺术结构3 白雪歌的艺术特色,1白雪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名篇之

37、一,是作者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帐下任判官时所作。诗歌借送别来描写西北塞外雪天景色和将士们的边塞生活,并寄托着诗人的咏雪送人的情怀。,2 白雪歌的艺术结构,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前十句,咏雪。以如椽的大笔描绘出了边疆的风雪奇景和将士们的艰苦的军旅生活。第二层为后八句,送人,以雪为背景。描写了饮酒设乐的送别场景以及一路风雪送行的情景,隐约透露着依依惜别之情。诗歌的构思十分明晰,即咏雪与送人,层次的安排、场景的变换过渡都独具匠心,把雄奇的景象和送别的深情巧妙地构筑于一体。,3 白雪歌的艺术特色,(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奇”,典型地体现了岑参的诗歌“奇逸而峭”的基本风格。如“北风”、“胡

38、天”句,写得强劲有力;“瀚海”、“愁云”句,写得气势磅礴;“忽如”、“千树”句,写得奇幻浪漫;“纷纷”、“风掣”句,写得奇异壮观;“山回”、“路转”句,又写得低回婉转。总之,诗歌风格雄奇而飘逸,笔力矫健而峭拔,意境新奇而壮美,充满着奇情妙思与浪漫主义的情调。,(2)诗情与画意交融,岑参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把奇异瑰丽的自然景色摹写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奇妙的想象、形象的比喻、神奇的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再现自然景象,并且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于塞外萧瑟寒冷的景象中,图画出另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与陶醉的奇美景象。写景的同时,也以具体而真实的笔法描写了军营生活的细节和送别的场景,把苦寒的真切感受与眷恋难舍的别情又妙溶其中。达到了诗情与画意交融的艺术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