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概况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的概况 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先秦儒学,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2,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儒家,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又有
2、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3,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先秦儒家,1、儒其一是“柔”,即柔和、温和;其二是“术士”,即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原始意义上的“儒 ”,是古代具有宗教性、政治性和教化职业的知识分子的通称。后来它还有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授的意思。,.,4,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儒家,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3、,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5,先秦儒家,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家”。,.,6,先秦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
4、图指导国家政治,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到鲁国,以聚徒讲学终其生。,.,7,第一节 先秦儒家,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孔子对中华文化有巨大的贡献:,第一,整理和修订六经。在孔子以前,“六艺”或“六经”的内容虽然已经是贵族政治赖以存在的主导思想,但欠缺条理性和系统性,经过孔子的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整。,第二,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把古代文献和传统学术思想,从原来官方独揽转为向民间的普及,从而为中国历史上士阶层的出现及教育的推广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第三,孔子以“六艺”为
5、宗,疏远鬼神,从始至终对社会现实、道德理想等充满了热忱和关切,从而奠定了儒家学派重视人文、关心现实的传统。,.,8,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基本思想,孔子的基本思想,一、 “礼”,礼的意义:1诸侯国交际的礼节仪式;2贵族的冠、婚、丧、祭的典礼;3国家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周礼的基本内容: 1 以宗教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2 君、臣、父、子的等级制度。,.,9,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基本思想,孔子的基本思想,二、“仁”的含义,人道原则:仁者,二人者,故仁肯定人的尊严,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友爱;理性原则:肯定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而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10,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基本思想,
6、A、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二、什么是“仁”,1、仁是爱人;2、仁是克己3、仁是爱憎分明4、仁是勇敢5、仁是刚毅坚强6、仁是木讷,.,11,二、“仁”的内容,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爱人”把别人当作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克己复礼”把自己当作人(道德自觉或人的自觉),仁,仁的内容,.,13,第一节,2、孟子及其著作,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 著书有孟子七篇。 被定为孔子的唯一继承者,被称为“亚圣”。,.
7、,14,孟子的基本思想,性善: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15,孟子的基本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在这里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在那个时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 孟子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仁政”的观念,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16,先秦儒家的分化(儒分为八),孔子死后,分化出来八个门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之儒、仲良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他们的代
8、表人物主张不同的观点,他们相互批评、互相争论。,.,17,3、荀子及其思想,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其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一书。,.,18,先秦诸子关于人性的观点,诸子百家其主要人性探讨是从以下诸问题所出发的:1 、什么是人性?也就是人性的定义是什么2 、人性是什么?善?恶?无善无恶还是有善 有恶? 3 、人性具不具有变易性?也就是说人性可不可变?4、如果可变,那么其改变趋向和途径又是什么?,.,19,先秦诸子关于人性的观点,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最早谈到了人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9、”。不过,他没给人性下什么定义,也没有明确回答人性是善是恶,只是强调了人性基本平等和可塑。孔子对人性这个很复杂的问题,他明智之处就是少谈、不武断下结论。,.,20,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2、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力倡人性善论,人性之所以是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先天的道德萌芽,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生固有的,“善端”代表人的善,人心有善端,就表现为人性之善,所以人性是善的,.,21,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3、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恶,人的本性都是好利求欲的,人人都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10、,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由于人人都有物质欲望追求,是性中自有,不待学而自然的,正是这种物质欲望的追求,决定了人性的恶。,.,22,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4、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 在告子看来“性无善无不善也”,善与恶都不是性,而是后天教育培养性的改变,由于教育和环境的不同而使性或变为善、或变为恶。,.,23,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5、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世硕认为,人生来具有“善”与“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这如同气有阴阳一样,阳气表现为善,阴气表现为恶,因此人有善有恶。,.,24,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6、老子、庄子的性自然说 道家认为人性即人的自然性。
11、自然性最明显的特点是原生性,老子“善之与恶,相去若何”、“见素抱朴”,用原生之“朴”来形容人的本性。庄子则是进一步发展了性“朴”之说。,.,25,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7、墨子的性自利自爱说 墨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男女”和“生利”,是“自利”和“自爱”,.,26,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8、法家诸子的性好利说 法家多用“情”和“欲”来描述人性,其核心是“利”。管子说“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天下”,商君书说“民之性,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所利”、“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27,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9、杨朱人性“为我”说 杨朱“为我”之说,是由儒道墨人性论主流思想中涌出的一股异流,杨朱将
12、人性从偏颇之处加以解说,但却恰好触及了人性的本真,即人的自私性。杨朱主张“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利己而不损人。,.,28,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人性扬善去恶的途径 道家认为人生在世要以出世的态度来应世间万事万物,讲究的是“无为”,强调的是“寡欲”和“绝圣弃智”。主张不尚礼仪,不论是非,不辨美恶,不染尘世,追求的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与世绝缘,回归自然的境界。,.,29,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人性扬善去恶的途径 儒家以仁义为纽带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追求的是“仁者爱人”,寻觅的是“泛爱众而亲仁”,孔子主张推己及人,以礼待人,克级复礼,重“忠恕“之道”。孟子极
13、为重视养心知性“养吾浩然之气”,强调要完善本心,发扬善端,崇尚仁义。荀子想通过“化性起伪”来改造人的性恶,通过只礼仪、立法度、化师法来“隆礼”。,.,30,先秦儒家关于人性的观点,人性扬善去恶的途径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通过爱一切人和为天下人牟利来扬善去恶。在他看来,爱人如爱己,利人则利己,人应该通过兼爱达到善。 法家则强调应该通过法治来去恶扬善。要“厚爱利,明智礼,上身服,审度量,乡置师,中先令,劝庆赏,振刑罚”,以利来鼓励人们行善,以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刑罚来遏制人们的恶。,.,31,思考,你对人性怎么看?你对人性有信心吗?,.,32,二、汉代经学,1、经学 由先秦进入汉
14、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等。,.,33,二、汉代经学,2、六经 “六经”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经出现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先秦时的著作。这些著作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所以又称“六艺”。汉武帝设立“太学”时,乐经早已不存,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立于学官,并立“五经博士”向弟子讲授。,.,34,二、汉代经学,3、古文经、今文经 西汉时的经书,大都
15、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代才用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因此称为“今文经”。大学博士就用这些今文经给弟子讲授。但这并不是说,那时没有“古文经”。早在汉景帝时,人们已经从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写的尚书、周官(即周礼)、论语等书;汉武帝的哥哥、河间王刘德也从民间获得古文经书,献给了朝廷。这些“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但文字有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评价也不同,这就使研究者们各有所依,逐渐形成经学研究的两大学派;“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35,二、汉代经学,4、董仲舒 西汉以董仲舒为今文学家的代表。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景县)人。约生于汉文帝刘恒
16、元年(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西汉中期一个著名的思想家。汉书本传说他“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又说他治学专精,弟子众多;他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他们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竭力为汉王朝的封建“大一统”寻找理论依据,因而受到西汉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被立为“官学”,到西汉末年己开始衰落。,.,36,三、宋明理学,理学实际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而又称为“道学”。理学的形成应当说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儒学内在的变化,即魏晋隋唐之后,儒家学者已摒弃了汉儒琐碎章句之学,转向探求儒学的“原道
17、”和“原性”;二是佛教思想的流行,特别是禅宗所宣扬的心性说,给儒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因而在北宋初年便有胡瑗讲“砥砺气节”,孙复讲“经世济人”,他们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37,三、宋明理学,北宋理学四大家张 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 周敦颐中正仁义为人生之大道程 颐 程 颢 “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伦理纲常的最高原则,它“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人与宇宙只为一体,知识和真理只在内心,欲明天理,只需识心见性。,.,38,三、宋明理学,朱熹,.,39,三、宋明理学,朱熹 (公元1130年1200年)集理学的大成。朱
18、熹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婺源(古属安徽徽州,今属江西婺源县),出生在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生于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四年(1130年),卒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六年(1200年)。他少年时代曾出入于佛、老,后终返于儒。绍兴三十年(1160年),朱熹正式受学于李侗,李侗是罗从彦的学生,而罗从彦则是“程门立雪”杨时的大弟子,杨时是北宋程颐的得意高足。所以,朱熹也就是程颐的四传弟子了。朱熹之学的主要渊源应是程颐之学,是理学的集大成者。,.,40,三、宋明理学,朱熹继承北宋诸儒,糅合佛、老,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以“理”和“气”解释宇宙、人生,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
19、出的具体物质。阴阳二气交合变化,才生成金、木、水、火、土五行。朱熹认为,理气相合而成人,气中之理,即是人性。气有清浊,性有善恶,所以要居恭持敬,明德修道,以便去浊还清。他的学说与二程脉相承,故合称“程朱理学”。,.,41,四、清代朴学,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像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朴学以清代为盛,成就超过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
20、煌,形成所谓“乾嘉学派”。,.,42,第二节 儒家的主要经典,六经,从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组织社会与治理社会的能力、认识与把握宇宙人生的智慧、道德理性、平和的人际关系以及浓厚的人文思想等等。,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43,第二节 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1、大学2、中庸3、论语4、孟子,.,44,第二节 儒家的主要经典,十三经,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45,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一、天人合一 和谐和平,.,46,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二、仁者爱人 以人为本,.,47,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三、忧国忧民 承担责任,.,48,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四、修身治国 崇尚道德,.,49,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五、身体力行 刚健自强,.,50,作业,你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你对于人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