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01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貌,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地和海盆等等。地貌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岩石地貌体。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影响着各个圈层的发展变化 。,地貌又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的差异又必然引起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因此,地貌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部分。本章主要是阐述各种地貌体的特征、分布、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过程。,第一节 地貌的成因与地貌类型,一、地貌成因,地貌是在内营力、外营力、岩性和时间等作用下形成的。(一)内营力因素(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

2、内营力(内力)和外营力(外力)二种。内营力是由地球内部放射能和重力能所引起,它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裂断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以及重力作用等。内营力力量十分巨大,对地貌的影响也最为深刻,世界上的巨型和大型地貌主要是由它所造成的,但它的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岩石褶皱,地震引起地裂,喜马拉雅山,由大地构造形成并受大地构造控制的地貌,叫构造地貌。即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构造地貌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的大陆与海洋星体地貌,在宇宙的动力作用下形成。 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内力为主的作用下形成,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是方山和单

3、面山等地质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露的结果。,(二)外营力因素,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这些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则以中小型为多,而且都叠加在巨、大型地貌之上。由于外力明显地受气候带(区)影响,所以地貌也就具有气候的地带性,如湿润热带地貌带,它是以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喀斯特作用及热带海岸生物作用等为显著。,风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大多数地貌受气候控制。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以冰川冰缘地貌为主;,温湿气候条件下,

4、流水地貌发育;,干旱气候条件下,风蚀风积地貌发育,不同的气候区有着不同的外力组合,并且各种外力的相对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内、外营力在造貌过程中是同时出现的,并且互相影响,只不过作用强度不同而已,这就是营力的主导性。例如在地壳稳定时期,以外营力为主导,结果使高地夷平,低地填高。如果在地壳强烈活动时,则以内营力为主导,此时地貌高差增大,海底可能上升成为陆地,而陆地下沉也可能变成海洋。,按地貌的营力不同,可把地貌分为构造地貌(即内力地貌)和外力地貌二大类。后者又可细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等。,(三)岩性因素,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

5、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性与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到岩石的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貌形态。如坚硬结晶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岩等,抗蚀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黄山,喀斯特地貌,南京桂子山石柱林,(四)时间因素,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因此地貌有早期、中期和晚期之分。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

6、时间较短,如一条沟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由上可见,地貌是内外营力、岩性和时间的综合产物。由于这些因素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此外,在地貌形成过程中,人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作用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例如劈山开路,建造机场,围海造陆,开凿运河,修筑堤坝等等。为了经济建设和军事需要,建造新地貌,改造原地貌已非困难之事。,颐和园里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京杭大运河,(五)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

7、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二、地貌类型 世界上地貌种类繁多,而且大小不一,但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成因关系。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按形态成因原则,可将各种地貌分为5级200种(参见表620)。现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如下:,(一)陆地地貌1、山地 山地是具有尖锐的山顶、急陡的山坡(25)和低缓的山麓的高地,不论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高度在海拔500m以上至8000多米。山地主要生成于地壳强烈隆起区,其中包括褶皱山地、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和火山等。按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等4种。分别说明如下:,(1)极高山的下界线(5000m) 大致与现代冰川和雪线相符合。

8、,喜马拉雅山,(2)高山与中山的界线3500m 此线以上融冻风化作用强烈,山坡陡峭,堆积物粗大。此线在我国西北地区为森林上限。,祁连山,(3)中山与低山的界线(1000m) 主要考虑到我国东部山地大部分在1000m上下。此线以下气候温湿,流水作用强烈,山地受到较明显的切割,但脉络仍然明显。,衡山,(4)低山与丘陵的界线(500m) 主要根据是低山相对高度和山坡坡度较大,山地走向明显等特征来加以区别。2、丘陵 地壳轻度上升的情况下,古地面受到强烈的侵蚀破坏而成。相对高度(200m以下)和坡度(7-25)较小,面积小,分布零散,走向不明显,风化壳较厚。以相对高度划分为高丘陵(相对高度100-200

9、m)和低丘陵(相对高度小于100m)两种。丘陵分布范围广,从沿海平原到高原均可看到。,丘陵,3、平原 形成于地壳稳定或轻微下沉的地区,高度小,一般为0200m,个别达到600m(成都平原)或0m以下(如吐鲁番盆地)。地面平坦、缓倾、轻微起伏或凹状。坡度在207左右。如平坦的华北大平原,倾斜的祁连山北麓平原,波状起伏的东北平原及东欧平原(冰碛),凹状的如吐鲁番平原等。,成都平原,按平原的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堆积平原和侵蚀平原。 (1)堆积平原 在地壳缓慢下沉的地区,堆积的速度补偿了下沉速度,故平原得以形成,如果下沉速度大于堆积时,则成为湖泊或海洋。 堆积平原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主要种类有:1

10、)冲积平原:由河流堆积而成的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两岸。,2)三角洲:在河口堆积的平原,以河流作用为主,加上海洋作用参与下所成。,长江中下游平原,3)洪积平原:由山地沟谷流水堆积而成的平原,一般由洪积扇联合所成,倾斜度较大。4)湖积平原:由湖泊堆积而成,平原围绕湖岸分布,堆积物主要来自入湖的河流泥沙,或湖岸侵蚀物质,如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洞庭湖平原,5)风积平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风沙堆积而成。平原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沙丘,或者是平铺的沙地,如沙漠中的沙丘平原等。,沙丘平原,6)冰碛平原和冰水平原:主要分布在第四纪大陆冰川作用的地区,如欧亚和北美洲北部。其中冰碛平原是由各种冰碛物组成,平

11、原起伏较大,平原上还有冰碛丘陵、蛇形丘、鼓丘、终碛垄等残留地貌,如欧洲大平原,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包括德国、波兰和俄罗斯等地。,欧洲某一平原,7)海积平原:由海岸带的沙质海滩或淤泥质海滩演变而成。前者多由沿岸堤、干渴湖及海岸沙丘等综合组成,地面起伏较大。后者组成物质细小,地面低平,多洼地及沼泽。8)珊瑚礁平原:由珊瑚礁破坏后的珊瑚砂、砾组成。如台湾南端大板湾沿岸的平原,我国南海珊瑚岛(如东沙岛、永兴岛、太平岛等等)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珊瑚岛上的平原。珊瑚礁平原面积较小,四周较高(3-5m),中间低洼,如碟形。,永兴岛,(2)侵蚀平原 在地壳稳定或轻微上升的地区,经过外力的长期侵蚀,高地被

12、侵蚀夷平,成为准平原或山足剥蚀平原。这类平原地面起伏较大,组成物质较粗,堆积层较薄,有残丘分布。由于侵蚀作用的外力不同,故侵蚀平原又分为:侵蚀剥蚀平原,它是由流水作用所成,如山东低山丘陵外围的平原;由喀斯特作用所成的溶蚀平原,如广西中南部的贵港一带平原;由冰川作用所成的冰蚀平原,如芬兰平原;由海洋作用所成的海蚀平原和风力作用所成的风蚀平原等。,4、高原 指海拔500m以上,面积较大,地面起伏和缓,四周被陡坡围绕的高地。它是准平原受地壳强烈抬升而成。由于各地高原的发育史和切割度不同,所以地面的起伏差异很大。例如,蒙古高原是起伏和缓的高原;青藏高原内部夹着数条高大的山脉;云贵高原内有山脉,也被多条河谷所切割,成为山地与高原并存的山原形态。高原的成因除地壳上升外,有的是由玄武岩喷溢堆积而成的,如印度的德干高原、我国的张北高原;还有的是黄土堆积的黄土高原,如我国陕北的洛川塬、甘肃的董志塬等。,黄土高原,(二)海底地貌海底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深海平原、海岭等。,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对其他要素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三)地貌对生物界产生影响(四)地貌对自然地理界地域分异的影响(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