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620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人:朱明,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教 学 目 的,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要求使其具有接触国家秘密的机会,本专题旨在使学员能够了解保密规范的基本知识和保密工作的基本常识。学会在日常工作中处理有关保守国家秘密方面的技能。,内容结构,国家公务员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国家秘密的基本知识保密制度违反保密法规、泄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公务员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义务,国家公务员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2、,1、遵守、执行保密法律法规的义务。2、接受保密教育、保守检查和保密审查的义务。3、自觉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义务。4、必要时,对个人的权利、利益作出牺牲。,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义务,国家秘密的基本知识,国家秘密的定义国家秘密载体国家秘密等级、标志与期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三个“秘密”立法意图不同,“国家秘密”这一概念是1982年宪法中提出来的,后来在保密法中对其法律特征又作了规定,意在告诫公民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接触国家秘密,合法利用国家秘密,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 “商业秘密”第一次是在1979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中提出的,在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给

3、它规定了法律特征。 “工作秘密”是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提出的,告诉国家工作人员除了要保守国家秘密之外,还要承担保守工作中不能擅自公开的那一部分事项的义务。,三个“秘密”法律特征不同,“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有三点: 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有四点: 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 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工作秘密”其含义包括两点: 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 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三个“秘密”权利主体不同,“国家秘密”

4、权利主体是“国家”。 “商业秘密”权利主体是作为不特定的民事主体(集团或个人) “工作秘密”权利主体是的本机关、单位。,三个“秘密”确定程序不同,“国家秘密”强调要经过法定程序确定,并且在保密法中规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确定程序。 “商业秘密”的确定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权利人自行明确即可。 “工作秘密”由各机关、单位自行制定相应办法,妥善管理。,三个“秘密”标志不同,“国家秘密”分为三个等级,同时又原则地规定了区分三个密级的标准。三个不同的等级如何在密件或密品上标志也有专门的规定。 “商业秘密”的分级与标志可自行确定,但不得与国家秘密标志相同。 “工作秘密”不分等级、其标志尚未统一规定,但习惯上

5、标为“内部”。,三个“秘密”泄露危害的对象不同,“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会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严重的会危及市场秩序。如果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一旦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那它就应该被定为国家秘密而不是商业秘密。 工作秘密”一旦扩散或公开,会给本机关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害。,三个“秘密”一旦泄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国家秘密”一旦被泄露,除了要承担行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商业秘密”一旦侵犯,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分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 “工作秘密”一旦泄露,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分。,国家秘密的

6、基本知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三个基本特征,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最本质特征,程序特征,时空特征,国家秘密范围,在保密法实施办法中,从泄露后造成危害的后果角度,分为八个方面:危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防御能力;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损害国家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利益;影响国家领导人、外国要员的安全;妨害国家重要的安全保卫工作;使保护国家秘密的措施可靠性降低或者失效;削弱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失去保障。,国家秘密载体,以文字、图形、符号、记录

7、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以磁性物质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以光信号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仪器、产品等载体。,密级、期限与标志,对只含少量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文件、资料对于非书面形式的密件对于有包装的密件载体难以或者不能标明密级和期限的密件 解密后的标志期限变更的标志,密级、期限与标志,特殊情况下的标志,国家秘密范围,国家秘密范围,保密法中规定七个方面的事项: 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8、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保密制度,保守国家秘密基本行为规范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密件使用和管理中的保密要求及有关规定办公自动化应用中的保密要求及有关规定,保密制度,1、不该说的国家秘密不说;2、不该问的国家秘密不问;3、不该看的国家秘密不看;4、不该记录的国家秘密不记录;5、不在私人交往中涉及国家秘密;6、不在公共场所办理、谈论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7、不在没有保密保障的地方和设备中存贮、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和载体;8、不通过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计算机公用网和普通传真机递送、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和载体;9、不携带密件到公共场所及参观、游览和探亲访友;10、对已知的窃密或泄密行为

9、,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关保密部门和上级机关举报。,密件:指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的形式载有国家秘密的物件。它多指纸介质文件、资料,也包括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磁介质、光盘等形式的密件。,1、密件的收发与传递2、密件的使用与保存3、密件的复制、摘抄与汇编4、携带密件外出5、密件的销毁,保密制度,有线、无线通信中保密要求和有关保密规定 使用计算机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保密要求和有关保密规定,保密制度,1.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网络接入互联网及其 他公共信息网络,2.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 叉使用优盘等移动存储介质,3.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 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

10、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3.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互联网及其他 公共信息网络上的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网络,4.不得违规设置涉密计算机的口令,5.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 他人文件,5.不得擅自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复制 他人文件,6.不得将无线外国设备用于涉密计算机,7.不得将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通过普通 邮寄渠道寄运或违规交由他人使用、保管,8.不得擅自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存储 介质外出,9.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 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10.不得将未经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 办公自动化设备出售、赠送、丢弃,11.

11、不得将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与 普通电话线路连接,12.不得在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上配备和安装视频、音频输入设备,13.不得将手机带入重要涉密场所,14.不得在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5.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上存储、处理 涉密信息,16.不得在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涉密信息,17.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 理涉密信息,18.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 存储、处理涉密信息,19.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 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20.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 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违反保密法规、泄密应承担的法律责

12、任,泄密行为法律责任,违反保密法规、泄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中传递国家秘密的;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违反保密法规、泄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载体的;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刑事责任,泄密行为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机关内部工作人员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或不履行保密义务行为的一种惩戒。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应按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给予处分。,行政责任,谢 谢 合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