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782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学前教育学导论ppt课件.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导论,Q&A,学前教育重要吗?学前教育是什么?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学前教育有什么特点?学前教育如何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学校教育。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人的一生,学前教育是指0-6岁儿童的教育。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有目的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在学前教育专门机构中有目的、

2、有计划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学前教育的种类,1、学前家庭教育:一种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悠久的学前教育形式。实施基地:家庭实施者:父母亲人主要特点:时间上的普施性和延续性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生活性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2、学前社区教育由社区组织、在社区中加以实施的,指家庭和专门教育机构以外的非正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教育形式主要特点:接纳对象的社会性具有娱乐性教育活动的群体性,学前机构教育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主要特点:受国家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符合标准的房舍、设备、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于

3、人的发展的价值1、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对于家庭的价值,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福利性保教并重,学前教育学,定义:专门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1、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2、学前教育学的基础3、学前儿童与教师4、学前教育的目标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6、学前课程7、学前教育活动8、学前儿童游戏9、学前教育环境10、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

4、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文艺复兴运动重要人物夸美纽斯卢梭欧文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夸美纽斯,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

5、”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是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论述了关于统一学制的设想。普及教育的必要性: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直到17世纪,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个别施教制。根据学年制,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人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

6、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5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2)循序渐进原则。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和运用。(4)主动性与自觉性原则。“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夸美纽斯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6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

7、重要。夸美纽斯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他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自己的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他提出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7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主张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和学年制度,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和意义;对学校各类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性规定;非常重视纪律和规章

8、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母育学校历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夸美纽斯总结了古代的学前教育经验,第一次以家庭为背景,较为系统的探讨了学前教育规律,为世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卢梭,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社会契约论:民主、反对君权神授爱弥儿: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一、“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

9、,他始终将处在他的位置上”。,二、“自然教育”的作用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 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 让行人碰来撞去, 东弯西扭, 不久就弄死了。”“我们生来是软弱的, 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 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 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教育的任务

10、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 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 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11、,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 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 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 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 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 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四、“自然教育”的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到2岁卢梭在第一卷中论述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他指出, 儿童在母亲怀中的时候, 没有任何心情, 没有任何思想, 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甚至觉察不到其自身的存在。因此, 教育应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

12、保姆。”,卢梭强调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 , 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 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 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 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卢梭也非常重视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主张帮助儿童发展感官,培养儿童勇敢的精神。卢梭还强调,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全的精神;虚弱的身体会使精神也跟着衰弱 ,而放纵和刺激欲望也会摧残身体。,裴斯泰洛奇,一、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和女佣抚养成人。苏黎世大学,阅读了爱弥尔

13、“当我读到这部美梦般的书籍时,我自己的理想倾向也被激发到非凡热情的高度。我把我在家庭、学校所受的教育,同卢梭的爱弥尔作了比较,我便觉得我所受的教育太不充分了。”,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穷人的教育事业。正如他在72岁的生日庆典时所说,他脑海中萦回的始终是“人的教育,整个人民的教育,尤其是穷人的教育”。,二、主要教育思想,(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教育目的: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教育内容:体育和劳动教育德育智育,(二)论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 instruction,第一,教育为什么要心理学化?他说:“我在寻觅人类智力发展就其真正本性而言所必须

14、服从的那些规律。我认为它们一定跟物质自然的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试想这种杀人的恐怖现象多么可怕。儿童在5岁以前享受的自然乐趣突然消失了,他们无拘无束的行动遭到专制的统治,像羔羊一般被关在发出恶臭的屋子里,被迫接受文字教育,过着残酷的生活,这种反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只不过是窒息人类的工具而已。”,第二,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化?“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按照符合心理学的方式发展和培养我们的行为能力,也必须十分注意进行心理训练来发展认识能力”。,第三,怎样实现教育心理学化?其一,教育内容心理学化。其二,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其三,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其四,教学要

15、考虑儿童年龄特征。,(三)论要素教育,根据教育心理学化的原理,他认为,小学的教育教学应当从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开始,逐渐由简入繁。他说:“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你对简单的要素完全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变得简单了”。,参考书目: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夏之莲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林哈德和葛笃德(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

16、,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认为有必要建立公共的幼儿教育机构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1837年,福禄贝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它并不是一所学校,在其中的儿童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发展者。”“他把自己的学校称为幼儿的花园(幼儿园),他把幼儿放在生长发芽的种子的地位上,把教师放在细心的有知识的园丁的地位上。”,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创制了“恩物”。“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恩物”仿照

17、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客观上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知识,发展它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恩物”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与幼儿天性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幼儿教育过程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幼儿游戏的乐园。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贝尔恳切地呼吁:“母亲啊,鼓励和支持儿童的游戏!父亲啊,保护和指导儿童的游戏!”但是,福禄贝尔指出游戏应当适合于儿童的体力和智力,并使它们认识周围的自然

18、界和社会生活。,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幼儿的作业活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他指出,在作业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制作的习惯,促使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二)发展(近现代),进步主义思潮引领下主要教育家:杜威蒙台梭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为主的精神分析学派班杜拉皮亚杰维果茨基,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 My Pedagogic Creed(1897) 学校与社会 The School an

19、d Society (1899)儿童与课程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 Democracy and 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938)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1937年版封面,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二)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三)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教育即生长Education as Growth,“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

20、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批判内发论、外铄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雏形的社会。因此要着眼于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教育是一个过程,通过儿童自己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做中学,(二)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教育无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民主主义和教育p114)教育目的要因人而异:“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

21、的本能和习惯)(同上 p114)”;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想,同样是荒谬可笑的。(同上 p113)”,教育当然要有社会目的,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的发展(生长)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三)关于教学和教师,1、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做中学,2、教学过程:教学五步骤(发现法),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观察和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展开

22、调查和研究,获得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机会检验他的方法。,案例,格雷姆女士在五年级任教,秋天的一个上午,她班上的几个学生兴奋地将她拉到窗前,指着外面说:“看啊,操场上那三棵树怎么啦?”格雷姆女士看到那三棵并排生长的树,第一棵的叶子掉光了;中间那棵的叶子颜色参差不齐,黄多绿少;第三棵却是绿叶茂密。(真实情境)学生们问道:“这三棵树过去看上去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不同呢?”格雷姆女士也无法回答他们。(真实问题),格雷姆女士知道,按照课程计划,她的学生要到明年春天才学习植物,不过她认为这正是让学生去调查植物生长情况的好机会,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会特别激励他们去寻求答案。虽然格

23、雷姆女士并不十分有把握,但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毕竟他们去年观察过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多少积累了一些探究的经验。于是,格雷姆女士说:同学们,你们认为那三棵树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同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提出初步的猜想或假设),与光照有关;-一定是水太多的缘故;-这三棵树现在不同,可过去它们看上去是一样的;-秋季到了,有些树的叶子会比其他树掉得早一些;-地下有有毒物质;-三棵树年龄不同;-有害虫吃树叶;-一棵树比另两棵要老一些,当学生列举出足够多的观点时,格雷姆女士便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些看法中,哪些可以进行调查,哪些只是描述?然后,

24、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看法分成不同的小组,例如水组,季节组,害虫组等等。她要求每个小组制定计划,开展一次简单的调查活动,寻找证据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学生制定调查计划时,格雷姆女士倾听他们的设想,并让各小组向全班同学说明他们的设想。通过这种迅捷、公开的现场评价,使学生反思自己应对问题的过程,完善自己的设想,提出更好的研究方法。(计划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接下来三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树木特性、生长过程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树龄组最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跟学校有关人员取得联系,找到了购树的原始单据,并且到苗圃去核实,结果发现,这三棵树品种相同,树龄相差无几

25、。对这样较早完成调查的组,格雷姆女士就请他们加入到尚未结束的小组中去。(通过观察搜集证据),水组的学生几乎每隔一小时就察看一下三棵树周围的地面,他们轮流值日,并记录下各人的观察。他们记录的数据足以向全班报告:掉光叶子的那棵树几乎一直淹在水里;中间那棵有时淹在水里;而绿叶茂密的树周围地面潮湿,但从来没有淹在水里。(根据证据进行解释),有一位学生回忆说,以前他家栽种的天竺葵叶子变黄的时候,妈妈曾告诉他,这是由于水太多的缘故。水组学生读了一本名为栽培健康植物的小册子后,明白了当植物的根部被水包围时,就无法从周围空间获取空气,等于是被水淹着。根据自己的观察、他人的解释和从小册子中得到的信息,学生们推断

26、:无叶的树完全被淹,中间那棵部分被淹,而第三棵则没有被淹。(考虑其他的解释),水组继续工作,调查水的来源。他们发现,学校管理员一周有三次打开草坪洒水系统,开放时间太长了,过量的水流过草坪,汇聚到三棵树这边来。,最后,各个小组集中起来汇报调查结果。学生们发现:(1)有些观察结果和所得信息,不能解释三棵树为什么会有差异,例如树龄组所做的工作;(2)有些调查结果只能部分地说明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虫害组的工作;(3)对学生们来说,感到最合理、既符合观察记录又符合别的途径所得信息的,只有水太多这种解释。,全班学生很满意,经过三周的工作,他们找到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在格雷姆女士的建议下,学生们给管理员写了一封

27、信,告知他们的发现。管理员来到他们班上表示感谢,此后他注意控制好草坪洒水系统。最后,格雷姆女士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后说,那就只有等到明年了。(交流解释和验证),来年同月,格雷姆女士班上的学生们看到这三棵树都挂满了绿叶,就更加坚信他们得出的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他们的观察。(检验解释),学校管理员:您好!我们班同学注意到,操场上的三棵树在同样的季节里各不相同:一棵落光了树叶,一棵叶子颜色黄多绿少,还有一棵却绿叶茂密。这三棵树来自苗圃。我们同苗圃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树属同一品种,并且树龄相同,所以这不是它们产生差别的原因。据调查我们发现,那棵落光叶子的树总是淹在水里

28、,树叶黄多绿少的树有时淹在水里,而挂满绿叶的树从来没有淹在水里过。我们班同学看到书上说植物不能淹在水中,否则,它会因无法从周围空间获取空气而死掉。我们想这可能是这三棵树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注意到您经常打开洒水系统,水流过草坪汇聚到了那棵秃树和那棵树叶黄多绿少的树那儿。我们认为您少洒点水也许会更好些。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3、教材和课程: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 “以社会性的作业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 4、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教学 设计教学法 5、教师角色:助手 指导者,例如,在杜威学校,9岁组的儿童以学习芝加哥等地的历史和地理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儿童模仿芝加哥最初居民的创业过程进行各种活动,为此必须进

29、行计划、计算和总结。学校为9岁组的儿童每周安排共约两小时的下午时间专门学习读写算。但是这种学习也是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的,以英语(文学)课为例,这时主要以两种方式教学,一为故事和诗歌欣赏,一为口头表达。,图2:杜威学校中78岁儿童探索原始社会生活时自己建造的印第安人小屋 (F.P.Graves,1919),五、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曾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前苏联,同时在这些地方讲学并进行教育调查。他的著作和讲演被广泛地翻译出版,据统计,至少被译成了3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在美国直接师从杜威,或者在教授杜威的学说的美国大学读书

30、,他们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了杜威学说的积极宣传者。因此,杜威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在六个大洲上都可以感觉到 。,五四运动以后,杜威的学说在旧中国也曾兴盛一时,给予中国教育界以极大的影响。解放后,我们曾经从多方面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清算。,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来杜威的教育理论在外国仍然受到重视,“关于杜威及其著作的研究项目不只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和范围方面也不断地提高和扩大”(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81卷,第2期,英文版1979年,第202页)。1960年,美国的南伊利诺斯大学还建立了杜威研究中心。种种情况表明,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影响仍在继续扩大,杜威学说仍然具有

31、重要的研究价值。,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 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

32、的学习工作习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内容,精髓: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蒙台梭利教学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教育思想,一、儿童具有天赋的生长潜能儿童不是一块泥土,也不是一个无知无能者,只能依靠成人的摆布。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潜在生命力

33、会逐渐分化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二、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潜在的生命力如何分化和发展为各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功能?因为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正是这种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一)什么是吸收性的心智?儿童具有学习的能力。或者说是儿童从他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中吸收经验的能力。儿童,至少在发展早期,没有有意识记忆,但必须通过经验,无意识地吸收人类语言结构,而且这种吸收是强有力的、直接的。,例如:儿童对声音、节奏和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当环境中充满各种声音

34、时,婴儿能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从中区分出人的嗓音。渐渐地,不需要任何意识努力或成人直接的传授下,儿童就能记住本国语的声音、节奏以及词语、语义和句法。(二)吸收力的心智是通过儿童的“工作”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的。只有儿童和环境充分的接触,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三)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这带来的将是积极的发展。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有

35、秩序的,而且与儿童的身体大小成比例。此外,物理环境须具有美感, 在视觉上必须和谐。 心理环境:激发平和的心理氛围,启发儿童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动;对儿童作出真实、温和的反应,尊重每个儿童及他们的需要;协助儿童形成儿童与活动材料之间的“良好匹配” 。,、自由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 每天的活动都按日常周期进行,儿童能在自己期望的地方找到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特意设计成对称的,控制行为的地面活动规则是可以预见的。、现实和自然的环境 必须让年幼儿童生活在现实而非虚幻的世界里。、优美和谐的环境,。,三、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敏感力”。“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

36、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教育法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环

37、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学习,建构人格。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教育法特点,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7、混龄教学: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

38、的知识和能力。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人格。9、屏除奖惩制度:尊重孩子,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10、爆发的教学成果: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班杜拉,社会学习学派主要观点:1、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2、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3、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1、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产生的。2、强调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3、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39、维果茨基,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最近发展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马拉古奇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主要特点:1、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2、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3、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4、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教学环境,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五四运动思潮:平民教育、实业教育、科学教育、国民教育、美感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杜威蔡元培、陶行知、胡适,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一、“活教育”的目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

40、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二、“活教育”的课程“五指活动”,(一)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二)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三)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四)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五)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三、“活教育”的方法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要求每个学生备一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他自

41、己的教材。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幼儿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行为课程是什么?“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的结构,行为课程的目标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养成“扩充经验”的方法与习惯。培养生活的能力与意识。,行为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2、儿童的自然环境;3、儿童的社会环境。行为课程的内容就是儿童周围生活的自然

42、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中,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行为课程的组织设计教学法,1动机。2目的。3组织活动。4具体活动过程。5应用工具及材料。设计行为课程需要考虑上述五个项目,这五个要素既保证了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帮助教师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程既不会成为机械的灌输活动,也不会使课程变成凌乱、散漫的活动。,课程实施的阶段,第一、课程实施前的准备1知识上的准备。2技术上的准备。3作业程序分析的准备。4工具、材料的准备。5集中心力的准备。,第二,课程实施中的指导1计划上的指导。2知识上的指导3技术上的指导。4兴趣上的指导。5习惯上的指导。6态度上的指导。客观的态度;公开的态度。,第三,课程实施后的进展1对幼儿行为应有检讨。2对幼儿行为应有继续的注意。3对幼儿行为应有记录。4对幼儿行为经验应有估计。,作业:系统地介绍一种教育理念(尤其是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理念)杜威、蒙台梭利、福禄贝尔、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