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908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中医学基础,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 闫记灵,第一节 藏象,第二节 经络,目录,第二节 经络,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学说是在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指导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确定治则、遣方用药,特别是针灸、推拿、保健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熟悉经络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十二经脉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及流注次序。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十二经脉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难点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重点、难点,(一)

2、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一、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络脉,连属部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命名走向和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二、十二经脉,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一)命名,十

3、二经脉具体名称,1.十二经脉的走向,手三阴经从胸部开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经腹走胸。,(二)走向和交接规律,2.十二经脉交接规律,(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交于手足末端。(2)阳经与阳经同名者相交于头部。(3)阴经与阴经交于胸腹部。具体为,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交。,1.头面部,(1)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2)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项部。(3)少阳经行于头侧部、颞部。,手三阳、足三阳会聚于头部,故称“头为诸阳之会”,(三)分布规律,2.四肢部,(1)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面,阳经行于四

4、肢外侧面。(2)按前后顺序来说,基本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居中。,3.躯干部,(1)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联系于胸部。(2)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躯干前面(胸腹),太阳经行于后面(背),少阳经行于躯干侧面。(3)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四)表里关系,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十二经脉的运行,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递,最后再回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五)流注次序,概念,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的总称。,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与十二

5、经脉的区别,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奇经八脉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奇经八脉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奇经八脉的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3)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比较密切。,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向后、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唇,上唇系带处。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之为“阳脉之海”。,会阴,督脉的循行及作用,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

6、,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任脉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之“阴脉之海”。任,又与“妊”意义相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任脉的循行及作用,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从小腹分出一支向上行,与督脉相通,行于脊柱内。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为气血的要冲,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密切的关系。,冲脉的循行及作用,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带脉能约束纵行诸经。,带脉的循行及作用,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7、,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功能平衡,(一)经络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脏腑(4)经脉之间的联系,1.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均需要气血的濡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感应传导,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作用。(1)针刺治疗中的“得气”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作用的具体表现。(2)针刺体表的腧穴,可以通过经络的

8、传导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4.调节机体功能平衡,(1)生理情况下,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2)病理情况下,当人体发生疾病时,气血阴阳失去协调平衡,即可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对适当的穴位施以适量的刺激,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灵枢刺节真邪。,1.阐释病理变化,(1)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若外邪循经入肺,可见咳嗽、喘促、胸痛等症状。(2)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如心火可下移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脾胃等。(3)脏腑病变可以反映于体表或官窍:如肝火上炎,可见目赤肿痛

9、;胃火可见牙龈肿痛;心火上炎口舌糜烂生疮等。,(二)经络学说的应用,2.指导疾病的诊断,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因而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进行分析,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头痛证:(1)痛在前额者,多为阳明经病变引起。(2)痛在两侧者,多为少阳经病变引起。(3)痛在后头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4)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3.指导临床治疗,(1)指导针灸选穴:针灸推拿上,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路线来选穴,即“循经取穴”。(2)指导临床用药:根据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具有一定特殊选择性作用而形成的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麻黄能入肺经、膀胱经;连翘能入心经;柴胡能入肝胆经等。,1.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试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3.试述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4.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