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316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百度百科,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

2、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基本特点,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

3、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他主要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桥梁来达到认识论的结论。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发展观,智力心理学五种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Karl Bhler )的早期观点。(3)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皮亚杰认为,自己的心理发展观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心理发展

4、的本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动作,动作,适应,目的,平衡,适应,同化,顺应,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皮亚杰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作单向的简单的关系,即SR公式。他提出S R双向关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观点展开了这个公式:TIATE,式中的T指结构,I指刺激(环境因素);AT指I同化于T的结果,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E则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因此

5、,S R变成了SARR,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1)成熟 (2)物理因素 (3)社会环境 (4)平衡,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认为,不但人的认识,就是人的道德情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

6、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类比:改进与创新 修剪树枝与嫁接)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

7、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色:,(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