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429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节瘫痪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瘫痪paralysis,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类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2,解剖学基础,3,运动传导径路,4,一、痉挛性瘫痪 spastic paralysis,5,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paralysis of upper motor neuron中枢性瘫痪 central paralysis硬瘫,6,paralysis of upper motor neuron,指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形成的下行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病变所致的瘫痪,7,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一)瘫痪分布特点(二)临床表现特点(三)肌电图检查特点,8

2、,(一)瘫痪分布特点,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痪,9,单瘫monoplegia,指一个肢体的瘫痪常由于皮质运动区的局灶损害而造成,10,偏瘫 hemiplegia,一侧肢体的瘫痪常由一侧锥体束的损害造成,11,截瘫 paraplegia,指双下肢的痉挛性瘫痪常由胸段脊髓中下行的双侧锥体束损害造成,12,四肢瘫,指四个肢体的瘫痪由于脑及脊髓内支配四肢的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造成,13,(二)临床特点,1.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或痉挛性2.肌腱反射增强3.锥体束征阳性 ( Babinski sign )4.无肌肉萎缩及肌束震颤,14,(三)肌电图检查表现特点,正常,15,二、弛缓性瘫痪 flaccid par

3、alysis,16,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paralysis of lower motor neurone 周围性瘫痪 peripheric paralysis 软瘫 soft paralysis,17,paralysis of lower motor neurone,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的轴突损害时引起的瘫痪。下运动神经元接受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 及小脑系统各方面传来的冲动,并将各方面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围神经传导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18,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点,(一)瘫痪分布特点(二)瘫痪的临床特点(三)肌电图检查特点,19,(一)瘫痪分布特点,瘫痪呈节段性分

4、布或周围性分布瘫痪与节段性神经支配或周围神经支配相一致,20,(二)瘫痪的临床特点,1.肌张力降低2.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锥体束征阴性4.早期出现肌肉萎缩,可伴有肌束震颤,21,(三)肌电图检查特点,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失神经电位,22,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临床鉴别要点,23,三、瘫痪的定位诊断,24,(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1.皮质运动区2.皮质下白质3.内囊 internal capsule4.脑干 brain stem5.脊髓 spinal cord,25,1.皮质运动区,病灶对侧单瘫 病灶对侧局部抽搐,26,2.皮质下白质,对侧单瘫对侧不均等性偏瘫,27,3.内囊,28,一侧内囊

5、损害时,引起对侧“三偏综合征”即病变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辐射受累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累,29,4.脑干,一侧脑干损害时,产生交叉性瘫痪综合征即病变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和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30,4.脑干,Weber syndrome中脑大脑脚病变病灶侧动眼神经 瘫痪对侧偏瘫,31,Millard-Gubler syndrome脑桥基底部病变病灶侧展神经、面 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偏瘫,4.脑干,32,Jackson syndrome延髓橄榄体内侧病变病灶侧周围性舌瘫对侧偏瘫,4.脑干,33,双侧脑干损害,产生病变平面双侧脑 神经周围

6、性瘫,病变平面以下脑神经 及四肢中枢性瘫痪,4.脑干,34,5.脊髓 spinal cord,半切损害横贯性损害,35,半切损害,36,半切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浅感觉障碍,37,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8,高颈髓 (C1 C4 ) 横贯性损害部位 颈膨大 ( C5 T2) 胸 髓 ( T3 T12) 腰膨大 ( L1 S2 ),脊髓不同平面损害时出现的肢体瘫痪是不同,39,高颈髓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侧皮质脊髓损害)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颈膨大 (双侧脊髓前角细胞损害)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双侧皮

7、质脊髓损害) 胸髓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双侧皮质脊髓损害) 腰膨大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双侧脊髓前角细胞损害),40,(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1.脊髓前角细胞 2.前根 3.神经丛 4.周围神经,41,1.脊髓前角细胞,瘫痪呈节段型分布无感觉障碍及疼痛,代表性疾病是什么?,42,急性发病:脊髓灰质炎代表性疾病 慢性起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43,2.前根,瘫痪呈节段型分布 伴有根性疼痛 常见于脊髓外肿瘤,44,3.神经丛, 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非特异性炎症,如臂丛神经炎, 典型表现为肩部和上肢剧烈疼痛,并出 现上肢肌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 过敏或感觉异常、感觉减退等,45,4.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和皮区的感觉障碍单神经损害,如桡神经麻痹。 多发性神经损害,如多发性神经病。,46,桡神经损害时,其所支配的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示指固有肌麻痹,使不能伸肘、伸腕及伸指,出现腕下垂。 因桡神经是混合神经,故同时伴有如图所示的感觉障碍分布。,47,多发性神经病,也叫末梢神经炎,典型表现是四肢对称性软瘫及末梢型感觉障碍。,48,第十三节步态异常Gait disorders,可因运动或感觉障碍引起特点与病变部位有关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49,Thank you,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