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564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 叔,号醉翁,江西庐陵人,北 宋文学革新的领袖人物,对宋 代文学产生极大影响。晚年自 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 瑟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 翁,称六一居士。有欧阳文 忠公集、六一词、六 一诗话。,1、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是宋代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a)、反对脱离实际的文风,矫正西昆体、太学体的两种偏向。“太学体”:指北宋仁宗中期,在国子监直讲石介影响下的一批太学生风行一时的文体,石介猛烈批评西昆体的华丽文风,以太学生为主的一批年青士子随之矫枉过正,为文追求险怪艰涩,称为“

2、太学体”。经欧阳修批评而销声匿迹。,b)、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文道并重,并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 c)、他肯定“文”具有独立的价值,文学值得重视,文学的艺术形式也值得重视,从而提高了文学的地位。d)、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反对艰涩险怪;提倡简练,反对冗繁;e)、强调诗歌要抒发真实感情,提出“穷而后工”之说;,2、欧阳修的散文特点:a)、内容充实,将散文的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感情充沛,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遥深;其它文体则情

3、文并茂;c)、作品体裁多样,在推进传统文体演进的同时,有所创新。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四六体进行革新,参用单行散体的古文法,不求对偶工整,而使文章显出流动之美。d)、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具有平易自然的风格。,秋声赋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秋声无形,却借声气、物色摹状,形容宛然,感慨警策。创散体文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

4、味。,五代史伶官传序:此文通过对后唐庄宗由盛而衰、由得而复失的历史事实之议论,透彻地阐明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以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道理,表明关切国家兴亡,注重人事的历史观。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论点突出、深刻,行文悲慨淋漓,寓情于理,先扬后抑,低昂反覆。语言劲健,是为欧阳修议论文的代表作。,艺术特点:1、结构谨严,层层深入而有变化;2、用举列、引证的论证方法,使事理相应,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3、措词平易,语言简练,在往复咏叹中,寄寓深沉的感情;4、句式整齐,音节谐美,增添文章的艺术效果。明代茅坤评此文为:“千年绝调。”(唐宋八大家文钞)清人沈德潜云:“抑扬顿

5、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唐宋八大家文读本),醉翁亭记此文通过描写醉翁亭周遭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在肯定自己治理滁州,使社会安定、人民康乐的成绩的同时,又流露出遭贬的不满之情。,艺术特点:1、结构严谨有序,灵巧活泼;2、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意境;3、写景生动传神,富于概括力;4、语言上,句式骈散相间,长短错落;多用虚词,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了文章的情韵。,3、欧阳修诗歌特点:1)反映现实,表现个人的人生经历,抒发个人的人生感悟与情怀;2)将议论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得韩诗奇崛畅尽之势,而无枯躁艰涩之失,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3)语言清

6、新流畅,具有流丽宛转平易的风格。,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此首作品为欧阳修谪居夷陵时所作,传达出诗人贬谪生活中的寂寞之情,以及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的自慰自勉之意。,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出山城的荒僻、冷落,借景抒情,表达政治失意后的感慨;颔联“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从反面着笔,借早春蕴含着的生机之景,表达内心对前途未失去信心的希望;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转写乡思客愁,疾病缠身,时光变迁,万物更迭的诸般感受,意蕴极其丰富。尾联“曾是洛阳花下

7、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借回忆往昔,感慨现今,抒发自慰自勉之情,感情由低回走向高昂。情感跌宕变化。语言平易,风格清新。,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清代叶燮说:“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软二人”(原诗外篇下)。 梅尧臣诗歌特点:1)、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题材内容的平凡化,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2)、诗风的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代表作有汝坟贫女、田家语等。,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写山野情趣,平淡中带有清

8、丽,结尾尤为蕴藉,以情韵见长。欧阳修评:“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苏舜钦诗歌特点:1)、反映现实、抒发不得意的诗歌,酣畅淋漓,感情激越;写景诗,有直率自然,景物雄奇阔大的一面;又有飘逸、优雅的一面;2)、性格豪迈,风格以雄豪奔放见长;,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第三节 王安石 、曾巩的散文与诗歌,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神宗朝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创作上,以简洁峻切的风格著称,列“唐宋八大

9、家”之位。,王安石的散文特点:1)重实际政治的功利主义文学观;2)论点鲜明,逻辑谨严,语言峭刻,笔力雄健;3)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品: 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等。,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于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议论凌厉,势如破竹。,王安石的诗歌:其诗歌创作以56岁退居江宁分 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比较注重反映社会现 实、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人 生感悟等,包括政治诗、抒情 诗和咏史诗,具有

10、浓厚的政治 色彩,风格直截刻露。代表作 有河北民、思王 逢原、明妃曲等。,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后,其心境趋于平和,诗风也发生较大变化:以描写湖光山色、抒发逸情远志为其主要内容;体裁上,则以七绝为主;风格上,以风神远韵见长,有较高的艺术性,深得后人赞赏。王荆公体(半山体):主要指王安石后期诗歌中的那些写景抒情的绝句。这些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代表作品: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北陂(bei )杏花等。,黄庭坚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叶梦得曰:“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石林诗话卷上)严羽沧浪

11、诗话:“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之上。”杨万里云:“读半山绝句可当朝餐。”(城斋集82卷),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12、人生失意无南北!,历来写昭君题材,或悲其远嫁、或写其寂寞,或写其汉宫之思,或罪画师等等。王安石此诗别是一种立意,同情美人失意只是表层之意,更深看,是借昭君抒写怀才不遇的愤懑。昭君形象刻画得气韵生动,正侧结合,虚实并举。议论精警,立意超绝。,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李商隐王昭君)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沈佺期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崔国辅昭君),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

13、,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曾巩(10191083),北宋时期有名的古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结构严谨、舒缓,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风格以典实雅正见长,为典型的儒家学者之文。擅长的文体是序、记,战国策目录序、墨池记等可堪为代表。,复习思考1、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有哪些主要内容?其散文风格为何?(举例说明)2、欧阳修的诗歌有哪些特点?3、梅尧臣的诗歌在内容与风格上有何特点?怎样理解所谓的“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4、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5、王安石文学观点的主要倾向是什么?其散文风格为何?6、王安石的诗歌特点为何?前后期诗风有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