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7648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与南渡词人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内容要点,参考文献一、南渡词坛概述二、李清照的生平三、李清照的创作四、其他南渡词人的创作,参考文献,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王兆鹏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清照资料汇编,褚斌杰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一、南渡词坛概述,1、“南渡词人”的界定薛瑞生南渡词略论(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此论以周邦彦之后至姜夔之前为南渡词界划。全宋词共收词人1326家,北宋词人167家,南宋词人571家,南渡词人488家。可见南渡词人约为北宋词人的3倍。又全宋词共收词约2万首。除无名氏与小说灵怪词1500首不计,则余

2、18500首。南渡词为8854首,约占全宋词的48%。”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凡是由北宋渡江南下的词人。起始时间从南渡之日算起,终止时间以这批词人中的最后一名退出词坛时为止。南渡词人的主要特征是:经历了靖康之变与南渡之苦,词风有明显变化,或为抗金复国而呼号,或为壮怀激烈而高歌,或为抚时感事而咏叹,或为破国亡家而悲吟。凡此,均寓有南渡这一特定时期的时代色彩。”从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两浙路、江南东路的信州、饶州和江南西路等地,而两浙路的分布最为密集。,2、南渡词人群体宋南渡词人群,是指生活、创作历经北宋末徽宗朝和南宋高宗朝的一群志士词人,包括叶梦

3、得、徐俯、李光、朱敦儒、李清照、吕本中、向子諲、李纲、赵鼎、李弥逊、陈与义、王以宁、张元幹、邓肃和胡铨等。这个群体并非像同时代的江西诗派那样形成了一个有明确创作主张和公认的盟主的流派。认同他们为一个群体,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交往、政治仕途、诗词唱和活动中彼此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具有比较自觉的群体意识,他们的人生态度、政治倾向、创作观念、抒情范式又基本相同或相近。,3、南渡词风的转变南渡词人的前半生,是在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周邦彦、贺铸等的光芒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靖康之难后,金人的铁蹄

4、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二、李清照的生平,参考李清照事迹编年,王仲闻撰,附录于李清照集校注。总的来看,李清照的一生以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这一年李清照44岁)南渡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李清照出生于宋齐州章丘县明水镇(今山东省章丘县明水镇),后随父移居于济南城内趵突泉畔。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母王氏,状元王拱

5、辰孙女,亦善文。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 李清照6岁,随父母居京师。李格非官太学正,得屋于汴京经衢之西,名其堂曰“有竹”。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李清照11岁。是年,章惇为相,请编元祐诸臣章疏,召李格非为检讨,不就,遂被降职通判广信军(今河北徐水遂城西)。,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李清照18岁。 是年,李清照与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作学生。是年,李格非仍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李清照19岁。赵明诚在太学。是年六月,赵挺之为尚书右丞,八月进尚书左丞。七月,蔡京担任尚书右仆射妆中书侍郎,定元祐党籍。李格非被列于元祐党籍,

6、“时提点京东路刑狱,以党籍罢”。根据元祐党人“不得在京差遣”的规定,李格非携妻子回原籍明水。李清照上诗赵挺之救父,有“何况人间父子情”句,“识者哀之”。(张棪序洛阳名园记),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李清照20岁。 四月,赵挺之除中书侍郎。 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据此,李清照被遣离京,回原籍。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李清照22岁。 三月,赵挺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赵挺之为避蔡京嫉,引疾乞罢右仆射。十月,赵明诚授鸿胪少卿。 大概于是年或翌年李清照献诗赵挺之有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宋徽宗大观元年(1

7、107年) 李清照24岁。正月,蔡京复相。三月,赵挺之卒后,遭蔡京诬陷。七月,赵挺之被追所赠司徒,落观文殿大学士。家属、亲戚在京者均受株连,赵明诚兄弟被捕置狱。因“皆无实事”,狱具。但难以继续居于京师。是年或下年伊始,赵明诚母郭氏率子女、媳妇移家青州。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 李清照25岁,居青州。 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与赵明诚读书、斗茶,琴书自娱,心情舒畅,甘心终老是乡。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笔削其间”。,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李清照38岁。春,李清照居青州。是年,明诚知莱州。 秋,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作蝶恋花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莱,作感怀诗。

8、是年,周邦彦卒。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岁。 赵明诚守淄州。夏,赵明诚于淄川邢氏之村得白居易书楞严经与李清照共赏。是年,金兵大举南侵。十二月,徽宗诏太子嗣位,是为钦宗。,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李清照44岁。三月,赵明诚奔母丧南下。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八月,赵明诚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是年冬,李清照“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于翌年春天“至建康(江宁)”。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 李清照45岁。赵明诚守江宁。春,李清照至江宁。是年,李清照有诗刺宋室君臣逃跑偷安云:“南来尚怯吴

9、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李清照“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当亦在此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李清照46岁。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三月,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舟过乌江县,李清照作夏日绝句吊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五月,至池阳,赵明诚被旨知湖州,遂安家于池阳。李清照留此,赵明诚独赴召,“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金石录后序)。七月末,李清照得到赵明诚卧病的消息,遂解舟,一日夜行三百里,赶往建康探视。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卒于建康。李清照撰祭文悼念赵明诚。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

10、病。事势日迫,遣人将行李送往时任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的赵明诚妹婿李擢处。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李清照寄存于洪州的文物散为云烟。时李清照之弟李迒任敕局删定官,李清照欲往依之。,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 李清照49岁。正月,高宗至临安,李清照随后亦赴临安。三月,张九成中进士第一,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清照作一联嘲之:“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是年,清照再嫁张汝舟,旋又离异。 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 李清照51岁。八月,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悼旧物之不存,伤遭遇之不平。十月,李清照避乱赴金华,卜居陈氏第。 十月二十四日,作打马图经。,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李清照57岁。

11、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辛弃疾后曾作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是年,朱弁作风月堂诗话成。卷上记:“李清照,赵明诚妻,李格非女也。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 李清照65岁。是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成。其卷六十丽人杂记条苕溪渔隐曰:“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并载有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是书后集卷三十三又载李清照作词论事。,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 李

12、清照66岁。三月,王灼碧鸡漫志成,卷二谓李清照“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李清照72岁。李清照欲以其学传孙氏女,孙氏谢不可。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李清照卒于是年或是年以后,享年至少73岁。,缪钺评价李清照是“有胆”、“有识”、“有魄力”,“以一弱女子而关心国家大事,纵论文学,臧否人物,发抒己见,无所顾忌,这是很难能而可贵的。”李清照少时所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借咏唐事而隐讽北宋末年朝政;当汴京沦陷,宋室南渡之初,赵构等人畏缩逃避,不敢抗敌,而李清照身处颠沛流离之是地,独能发为歌咏,谴责朝廷的苟且偷安,抒写抗战的希望,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

13、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绍兴二年,韩肖胄、胡松年赴金议和,李清照作上枢密韩肖胄诗指出和议不可恃,故土不应忘。绍兴四年冬,淮上多警,李清照避地金华,作打马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李清照以一弱女子,未食朝禄,无有官守,独能惓怀国事,谴责投降,力主抗战,其风节为何如哉!而南宋人对此鲜加称扬,独津津乐道其传闻不实的改嫁之说,士风颓靡,岂不可悲!”,三、李清照的创作,一、李清照的词1、创作数量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多少词是个未知数,漱玉词的宋刊本早已失传。现存作品都是明清以来学者从历代选本和

14、笔记中纂辑而成的。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收词43首,目前收录李清照作品最多的是徐培均的李清照集笺注,其中词59首,佚句4则,存疑辨证7首。王英志认为存疑中的瑞鹧鸪可定为李作,则李清照存词为60首,存疑辨证6首。2、创作分期以建炎二年为界,李清照今存前期作品有词32首,后期作品有词28首。3、创作特点婉约阴柔是李清照词的主导风格,而且前后期词一以贯之。李清照的婉约词结构婉转缜密、情思曲折真切,抒情含蓄蕴藉。语言清新自然,浅近多用口语。除此之外,李词好用叠字,多用典故,强调“协音律”都是其重要特征。,缪钺论李清照词中提出“易安词超卓之处,应分三点论之。”一、为纯粹之词人;“词这种文学体式,最能表达幽约

15、细美之情,而具有幽约细美之情的人,也更适宜于填词。”像李煜、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悱恻善怀,灵心多感,其情思常回翔于此种细美凄迷之域者,则为纯粹之词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本以妍媚生姿 ,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近。”二、有高超之境界;“凡是第一流的诗人,多是有理想,能超脱,用情而不溺于情,赏物而不滞于物,沉挚之中,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具有超旷之致,言情写景,皆从高一层着笔,使读之者如游山水,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中,常见秋云数片,缥缈天际。”三、富创辟之才能。“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足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

16、异。”,声声慢这首词最足以见出李清照创辟的才能。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用叠字;二紧有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寻寻、清清、悽悽惨惨戚戚都是齿声,点点滴滴是舌声。此外,这首词中用舌声的共十五字,用齿声的共四十二字,全词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惝怳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4、创作影响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17、。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二、李清照的诗文李清照的文章现存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她的金石录后序、打马赋、词论。对于金石录后序,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卷九中评价道:“叙致错综,笔墨疏秀,萧然出畦町之外,予向爱诵之,谓宋以后闺阁之文,此为观止”。,四、其他南渡词人的创作,1、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帅杭州

18、。南宋高宗朝,除尚书右丞、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移知福建。晚居吴兴卞山。有石林词,存词102首。代表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霜降碧天净,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

19、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望云中。,2、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永泰县)人,向子諲之甥。靖康元年(1126),曾任亲征行营使李纲幕府属官。南宋初曾官将作监,充抚谕使。因不肯与奸佞同朝,挂冠而去。绍兴八年(1138)、十二年(1142)因作词反对和议被追赴临安入狱,出狱后,豪气不减,仍坚信壮志须申。有芦川词,存词185首。代表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疎星淡月

20、,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3、朱敦儒(10811187?),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人。早年以布衣著名,靖康间召至京师,辞官不就。金兵南侵,经江西流落岭南,高宗绍兴初召右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与反对秦桧的李光相“交通”而被罢官。晚年屈于秦桧笼络,受鸿胪少卿。桧死,旋亦被废。暮年居嘉禾(今浙江嘉兴)。有樵歌三卷,存词240余首。朱敦儒是一个经历复杂、词风不断变化的词人。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朱词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代表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Eleme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