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848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ppt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风险管理,第一节 信用风险的识别第二节 信用风险计量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第四节 信用风险控制第五节 信用风险的资本计量,第一节 信用风险的识别,一、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二、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三、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四、 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3.1.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根据业务特点与风险性质) 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根据机构性质)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

2、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要求客户提供基本资料,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对于中长期授信,还需要对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期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等作出预测和分析。,2. 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1)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特别

3、关注以下四项内容: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 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2)财务比率分析 盈利能力比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

4、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

5、(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分子成为息税前收入(EBTDA,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偿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3)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先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6、 ;再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 ;最后分析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通过完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揭示出借款人的财务健康状况,以判断还款来源和还款的可能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期限的贷款,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由于企业发展可能处于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时期的现

7、金流特征。,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考察和分析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主要从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1)管理层风险分析: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2)行业风险分析 (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 (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4. 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主要方式

8、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定金,(1)保证 定义: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保证人的资格。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 保证人的财务实力 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保证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其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保证的法律责任: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2)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 可以作为抵押品的财产范

9、围及种类。 抵押合同应详细记载: 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的期限;抵押品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抵押担保的范围: 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 抵押物登记。 抵押权的实现。,(3)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动产质押中,债务人或第三方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可以作为质物的动产/权利范围及种类。质押合同应详细记载: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的期限;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质押担保的范围;质物移交的时间;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质权

10、人对质物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权利质押的生效及转让。 债务履行期届满时质物的处理等。,(4) 留置与定金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

11、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商业银行极少采用留置与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风险大、户数分散、注册资金较少、财务管理不规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等问题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商业银行还应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点:中小企业普遍自有资金匮乏、产业层次较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经不起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因此具有更为突出的经营风险,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太多采用现金交易,而且很少开具发票。当中小企业面临效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经营问题时,容易出现逃废债现象,直接影响其偿债意愿。,3.1.2

12、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 年修订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集团法人客户是指:(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2) 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3) 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 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4) 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

13、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 纵向一体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 横向多元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重组。,发现下列行为时,要注意是否是关联交易:(1)与无正常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重大交易;(

14、2) 进行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3) 与特定客户或供应商发生大额交易;(4) 进行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5) 易货交易;(6) 进行明显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7) 发生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8) 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重大交易;(9) 互为提供担保或连环提供担保;(10)存在有关控制权的秘密协议;(11)除股本权益性投资外,资金以各种方式供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商业银行应力争做到: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第二,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要求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必要时可要求客户聘请独立的具有公证效

15、应的第三方出具资料真实性证明。第三,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客户的注册资金、股权分布、股权占比的变更情况,通过间接持股方式形成的关联关系,通过非股权投资方式形成的隐性关联关系,客户核心资产重大变动及其净资产10%以上的变动情况,客户对外融资、大额资金流向、应收账款情况,客户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亲密亲属的个人信用记录。,第四,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第五,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产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成员行应及时将有关材料上报牵头行,牵头行汇总有关信息后报管辖行,管辖行作出识别判断后,决定是否继续列入集

16、团加以统一管理或删除在集团之外,并在集团法人客户信息资料库中作出相应调整。第六,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2.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 (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 (4)系统性风险较高 (5)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督难度较大,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其特点是单笔业务资金规模小但数量巨大。需要个人客户提供各种能够证明个人年龄、职业、收入、财产、信用记录、教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1)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调查(2) 借款人的资产与负债情况调查(3)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的调查(4) 对担保方式

17、的调查(5)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调查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使用个人客户贷款申请/受理信息系统,2. 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划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零售贷款。(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分析 经销商风险 “假按揭”风险 由于房产价值下跌而造成超额抵押不足的风险 借款人经济状况变动风险,(2) 个人零售贷款的风险分析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含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尤其是无固定职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如职业不稳定的借款人、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

18、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抵押权益实现困难。个人生产或者销售活动失败,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对于助学贷款,还应当要求学校、家长或有担保能力的第三方对此类贷款进行担保;对用于购买商品(如汽车)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信誉、实力、资格进行分析考察。应当高度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3.1.4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管理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单笔贷款的层面上,还应当从贷款组合的层面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贷款组合内的各单笔贷款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贷款组合的总体风险通常小于单笔贷款信用风险的简单加总 。应当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1.宏观经济因素 ;2.行业风险 ;3.区域风险,

19、第二节 信用风险计量,3.2.1 风险暴露分类3.2.2客户评级3.2.3债项评级3.2.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3.2.1 风险暴露分类,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巴塞尔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 , IRB Approach) 来计量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 PD ) 、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 , 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 ,EAD ) 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监

20、管资本。内部评级应具有彼此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第一维度(客户评级)必须针对客户的违约风险;第二维度(债项评级)必须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3.2.1 风险暴露分类,(1)主权风险暴露(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3)公司风险暴露分为: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专业贷款(项目融资、物品融资和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和一般公司风险暴露。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对年营业收入不超过3亿元(4)零售风险暴露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笔数多,单笔金额少;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分为:个人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5)股权风险暴露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持有该项金融工具获取收益

21、的主要来源是未来资本利得,而不是随时间产生的收益;该项金融工具不可赎回,不属于发行方的债务;对发行方资产或收入具有剩余索取权。(6)其他风险暴露包括:购入应收账款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3.2.2客户信用评级,1. 客户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 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PD ),(1)违约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债务人对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 天以上。银行认定,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品等追索措施,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

22、银行的债务。银行对债务人任何一笔贷款停止计息或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 发生信贷关系后,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核销了贷款或已计提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将贷款出售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账面损失 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同意进行消极重组,对借款合同条款作出非商业性调整。, 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状态。 债务人申请破产,或者已经破产,或者处于类似保护状态,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付银行债务。 银行认定的其他可能导致债务人不能全额偿还债务的情况。是否对关联债务人实行交叉违约认定,取决于关联债务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一体化程度。银行内部评级政策应明确对企业集团的评级方法,并确保一致的实

23、施。,(2)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 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可采用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等与数据基础一致的技术估计平均违约概率,可选择一项主要技术,辅以其他技术作比较,并进行可能的调整,确保估值能准确反映违约概率。此外,针对信息和技术的局限性,银行可运用专家判断对估值结果进行调整。,内部违约经验。银行可使用内部违

24、约经验估计违约概率,前提是证明估计的违约概率反映了授信标准以及生成数据的评级体系和当前评级体系的差异 映射外部数据。银行可将内部评级映射到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或类似机构的评级,将外部评级的违约概率作为内部评级的违约概率。 统计违约模型。对任一级别的债务人,银行可以使用违约概率预测模型得到的每个债务人违约概率的简单平均值作为该级别的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与违约频率:假设商业银行当年将100 个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为BB 级,该评级对应的平均违约概率为1%;第二年观察这组客户,发现有2 个客户违约,则2/100 x100%=2%就是违约频率。可见,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而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作出的事前预测

25、。违约频率可用于对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事后检验,但不能作为内部评级的直接依据。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通常情况下是不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是事后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专家判断法 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声誉(Reputation)、杠杆(Leverage )、收益波动性(Volatility of Earnings )。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y Policy)、利率水平(Level of Interest Rates ),常用的

26、专家系统:5Cs :品德( Character)、资本( Capital )、还款能力(Capacity)、抵押(Collateral)、经营环境( Condition)。5Ps :个人因素( Personal Factor )、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来源因素( Payment Factor )、保障因素( Protection Factor )、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将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主要基础,缺陷:主观性很强的方法/体系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2)信用评分法

27、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个人客户:收入、资产、年龄、职业、居住地等;法人客户: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关键: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向后看的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商业银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一个包括大多数企业历史数据的数据库。,(3)违约概率模型属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要求更高,需

28、要商业银行建立一致的、明确的违约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至少五年的数据。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将违约概率模型和传统的信用评分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信用风险评估/计量水平。,3.违约概率模型常用的有:RiskCalc 模型、KMV 的CreditMonitor 模型、KPMG 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死亡率模型等。(1)RiskCalc模型 适用于:非上市公司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经过适当变换后运用Logit/Probit回归技术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2)KMV 的Credit Monitor 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核心:在于把企业

29、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借贷关系中的信用风险信息因此隐含在这种期权交易之中,从而通过应用期权定价理论求解出信用风险溢价和相应的违约率,即预期违约频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EDF)。,企业向银行借款相当于持有一个基于企业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3)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 核心思想: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不论高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或无风险资产,只要资产的期望收益是相等的,市场参与者对其的态度就是一致的,这样的市场环境被称为风险中性范式。根据风险中性定价原理,无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与不同等级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是相等的:,案例:假设商业银

30、行对某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为BBB 级,对其项目贷款的年利率为10% 。根据历史经验,同类评级的企业违约后,贷款回收率为35 % 。若同期企业信用评级为AAA 级的同类型企业项目贷款的年利率为5 % (可认为是无风险资产收益率) ,则根据KPMG 风险中性定价模型,该信用评级为BBB 级的企业客户在1 年内的违约概率为:根据P x (1+ 10%) + (1 - P) x (1 + 10%) x 35% = 1 + 5% ,可得P =93% ,即该企业客户在1 年内的违约概率为7 % 。,(4)死亡率模型是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约概率(即死

31、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 Marginal Mortality Rate , MMR)和累计死亡率(Cumulated Mortality Rate , CMR )。,案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知,商业银行某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在获得贷款后的第1 年、第2 年、第3 年出现违约的概率(即边际死亡率)分别为1%、2%、3%。则根据死亡率模型,该信用等级的债务人能够在3 年到期后将本息全部归还的概率贷款存活率(Survival Rate ,SR)为(1-1%)(1-2%)(1-3%)=94.1%该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在3 年期间可能出现违约的概率(即累计死亡率)为:1-94.1%=5.9%,3.2.2

32、债项评级,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客户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信用评级主要针对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而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信用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1. 违约风险暴露(EAD)定义:指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

33、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预期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等。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2.违约损失率(LGD)定义:指估计的某一债项违约后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度,LGD= 1-回收率)。违约损失率估计应以历史清偿率为基础,同时应考虑到银行可能没有能力迅速控制和清算抵押品。估计:应基于经济损失,包括由于债务人违约造成的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或成本,以及违约债项回收金额的时

34、间价值、银行自身处置和清收能力对贷款回收的影响。,影响因素:项目因素;公司因素;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宏观经济周期因素。计算方法:(1)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主要适用于已经在市场上发行并且可交易的大企业、政府、银行债券。根据所采用的信息中是否包含违约债项,又进一步细分为市场法(采用违约债项计量非违约债项LGD)和隐含市场法(不采用违约债项,直接根据信用价差计量LGD)。(2)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 =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35、。,3.有效期限M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除回购类交易有效期限是0.5年外,其他非零售风险暴露的有效期限是2.5年;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应将有效期限视为独立的风险因素。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项的有效期限越短,信用风险就越小。除下款确定的情形外,有效期限取1年和以下定义的内部估计的有效期限中较大值,但最大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风险暴露的有效期限可以采用2.5年。,(1)对于有确定现金流安排的金融工具,有效期限为:CF未来t时间段内需要支付的现金流的最小值。(2)商业银行不能计算债项的有效期限时,应保守的估计期限。期限应等于债务人按照贷款协议全部履行合约义务的最大剩余时间。(3)对净额结算主协议下的衍

36、生产品进行期限调整时,商业银行应使用按照每笔交易的名义金额加权的平均期限。对于某些短期交易,有效期限为内部估计的有效期限与1天中较大者。,4、专业贷款风险参数的估计专业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有两种选择:内部评级法监管映射法,3. 2. 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1、违约相关性行业或区域因素将同时影响同一行业或地区所有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而宏观经济因素将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的违约相关性。因此,在计量单个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后,还应当在组合层面计量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之间的相关性。,2、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包括CreditMetrics 模型、Credit PortfolioView 模型、Cr

37、edit Risk+模型等(1)Gredit Metrics模型。本质上是一个VaR 模型,目的是为了计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限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CreditMetrics 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 这一难题。,(2)G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直接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参数值。可以看作是CreditMetrics 模型的一个补充,因为该模型虽然在违约率计算上不使用历史数据,而是根据现实宏观经

38、济因素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出来,但对于那些非违约的转移概率则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来计算出来,只不过将这些基于历史数据的转移概率进行了调整而已。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比较适用于投机类型的借款人,因为该类借款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更敏感。,(3) Credit Risk 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根据针对火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并假设在组合中,每笔贷款只有违约和不违约两种状态。火险财险精算原理认为,投保火险的众多家庭同时发生火灾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且是相互独立的。与此相类似,Credit Risk+模型认为,贷款组合中不同类型的贷款同时违约的概

39、率是很小的且相互独立,因此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组合的损失分布会随组合中贷款笔数的增加而更加接近于正态分布。在计算过程中, 模型假设每一组的平均违约率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实际上,平均违约率会受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肥尾”现象。,3. 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用于评估资产或投资组合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压力测试有助于:(1)估计商业银行在压力条件下的风险暴露, 并帮助商业银行制定或选择适当的战略转移此类风险(如重组头寸、制订适当的应急计划) ;(2) 提高商业银行对其自身风险特征的理解, 推动其对风险因素的监控;

40、(3) 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确定该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是否与其风险偏好一致;(4) 帮助量化 肥尾 ( Fat Tail ) 风险和重估模型假设( 如关于波动性和相关性的假设) ;(5) 评估商业银行在盈利性和资本充足性两方面承受压力的能力。压力测试只有与其他风险计量方法同时使用、互为补充,才能发挥最大效力。,3.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 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阈值。在贷款决策前预见风险并采取预控措施,对降低实际损失的贡献度为50%60%;在贷后管理过程监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的贡献度为25%30%

41、;而当风险产生后才进行事后处理,其效力则低于20%。,3. 3. 1风险监测对象3.3.2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3.3.3风险预警3.3.4 风险报告,3. 3. 1风险监测对象,1.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以下两大类指标:(1)基本面指标: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2)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内部评级是监测和控制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当接受

42、额外的管理和监测。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结果应当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时有所体现。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分类与债项评级:,2. 组合风险监测(1)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2) 资产组合模型。在计量每个暴露的信用风险, 即估计每个暴露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计量组合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两种方法:估计各暴露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不处理各暴露之间的相关性,而把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投资产生的风险分散效果,3.3.2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包括潜

43、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量化1.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2.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x 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x 100%4.关联授信比例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x 100%5.贷款风险迁徙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

44、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 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45、=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5)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6.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贷款总余额x 100%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8.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x 100%,3.3.3风险预警,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防错纠错机制”1.风险预警的

46、程序和主要方法(1)风险预警程序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司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 后评价。,( 2) 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需要进行预警的内容:适应监管底线的风险预警管理;适应本行内部信用风险执行效果的预警管理适应有关客户信用风险监测的预警管理,2.行业风险预警(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括经济周期因素、财政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3 ) 行业财务风险因素: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4 ) 行业重大

47、突发事件,3.区域风险预警(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4. 客户风险预警分为财务风险预警和非财务风险预警,3.3.4 风险报告,1.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1)风险报告的职责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传道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 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 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

48、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2)风险报告的路径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2.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1)从报告的使用者来看内部报告通常包括:评价整体风险状况,识别当期风险特征,分析重点风险因素,总结专项风险工作外部报告:提供监管数据,反映管理情况,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等(2)从类型上划分综合报告:针对管理范围内、报告期内各类风险与内控状况撰写的综合性风险报告专题报告:针对管理范围内发生(或潜在)的重大风险事项与内控隐患所作出的专题性

49、风险分析报告,3 .4 信用风险控制,3.4.1 限额管理3.4.2 信用风险缓释3.4.3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3.4.1 限额管理,两个层面的主要内容:从银行管理的层面,限额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商业银行董事会对损失的容忍程度, 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政策要求和风险资本抵御以及消化损失的能力。从信贷业务的层面,商业银行分散信用风险、降低信贷集中度的通常做法就是对客户、行业、区域和资产组合实行授信限额管理。本节侧重于介绍业务层面的授信限额管理,1.单一客户授信限额管理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 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 Maximu

50、m Bonowing Capacity, MBC) 。一般来说,决定客户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MBC=EQ x LMLM=f(CCR)(2)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客户损失限额( 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CMLQ)表示,代表了商业银行愿意为某一具体客户所承担的损失限额: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2.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管理“三步走”第一步,根据总行关于行业的总体指导方针和集团客户与授信行的密切关系,初步确定对该集团整体的授信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