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 (伊里扎洛夫) 胡小军 2017-08-22,1,t课件,2,t课件,张力-应力法则(LTS)是俄罗斯医学专家Ilizarov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其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如同胎儿组织一样是细胞分裂。人的骨骼和人体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一样,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和可塑性。给骨骼一个合适的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就会同步生长。 lizarov已经证明在皮质截骨和逐步牵引延伸的过程中,骨和肢体的血管均发生明显的再生。骨组织的再生必须首先依靠血管再生,在创伤导致的骨
2、折患者,其骨折端均有明显血肿,此血肿凝成血块,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逐步形成肉芽组织,转化为纤维组织。目前已有实验证明,在创伤后,骨折端血肿中含有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对血管再生、血运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张力-应力原则,3,t课件,4,t课件,5,t课件,技术介绍,手术方法:在胫骨中下段内侧做一长约 15 cm 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筋膜表面,确定胫骨的截骨范围,截骨长度约 12 cm,宽度约 2. 0 cm。在截骨范围中间纵行切开骨膜,并向两侧完整掀开骨膜,显露截骨区域。按照计划好的截骨范围用摆锯切开骨皮质 (注意勿伤及骨髓),形成可活动骨瓣 (开骨
3、窗),在骨瓣上下部各置入 1 枚 2 mm Schanz 针作骨横向搬移作用(牵引针)。尔后在胫骨近端和远端分别平行置入 2 根直径 4 mm Schanz 针作外固定支架固定用,安装支撑外固定架,最后在外固定支架上装两个可活动的横向牵引器,横向牵引器与牵引针固定连接 (图1)。清洗创面,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骨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敷料包扎。,6,t课件,技术介绍,手术成功的要素:1、股动脉、腘动脉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2、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骨膜及骨髓的破坏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7,t课件,术后处理: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淋巴及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术后第57d复查患肢胫腓骨正侧位X
4、线片,视局部伤口情况开始缓慢横向搬移胫骨骨窗,每天向上搬移1mm,分6次完成,21d后停止,再次复查患肢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后,反向搬移胫骨骨窗,每天向下搬移1mm,分6次完成,21d后停止,将胫骨骨窗放回原位。1个月后复查X线片,根据骨愈合情况,拆除骨搬移装置。治疗期间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溃疡创面定期换药。,8,t课件,9,t课件,适应症: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如: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3、糖尿病足病,10,t课件,典型病例1男性,49 岁,吸烟,脉管炎致右足小趾坏死,当地医院解脱坏死趾后,创面2 年不愈伴有疼痛,行横搬治疗术后 1 个月创面肉芽新
5、鲜,植皮后创面愈合,疼痛消失。 a: 解脱坏死趾后溃疡创面 b: 行右胫骨横搬术治疗 c: 术后 1 个月,肉芽新鲜,植皮 d: 术后 4 个月复诊,创面愈合,无疼痛,11,t课件,典型病例2:患者,79 岁,男性,因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 导致右下肢远端缺血性坏死溃烂 1 年,行骨搬移术,术后 1 个月创面可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予行清创植皮术,由于植皮时打包过紧致右足踇 趾坏死,解脱坏死趾,创面经换药后愈合。术后创面新鲜之肉芽,可证明搬移术后患肢末梢循环得到改善 a: 右下肢 ASO 并足趾坏死 b: 术中安装骨搬移支架 c: 拆除骨搬移支架后清创 d: 创面完全愈合,疼痛消除 e: 术前双下肢 CTA f:术后 4 个月双下肢 CTA,12,t课件,典型病例3,男,42岁,型糖尿病,右足广泛坏疽a:术前创面情况 b:术前X线片提示骨感染破坏,CTA显示动脉硬化闭塞 c:术后7d外观 d:术后15d外观 e:术后40d外观 f:术后40d动脉造影显示微循环大量再生,13,t课件,谢谢!,14,t课件,谢谢!,15,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