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252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例分析,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宏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积累语言的好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知识与技能:1、掌握字词,理解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学习写游记的

2、一些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将见闻与感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范围,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解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金华,也没亲眼看到金华的双龙洞。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

3、地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教法,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学法,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总体感知,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写指导,总结全文,指导书写,上课一开始我,同

4、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金华的双龙洞呢?今天,同学们来给老师当一个小导游,我们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一番。设计意图:这样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能够很快的进行学习。,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要求学生能够探讨出游览顺序是路上外洞孔隙内洞。详细写了外洞、孔隙、内洞。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初读课文,

5、整体感知,读一读2、3自然段,找一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在一旁写批注。重点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结合图片加深感悟)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想一想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的。(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真正领悟路上风光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的特点。 设计意图: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绪,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

6、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一、路上见闻),读第46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来让学生理清内容降低了难度,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提高了课堂参与度。,精读课文、自读自悟(二、外洞、孔隙、内洞),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外洞的宽敞: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体会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 眼前

7、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体会乘船时新奇惊险的情趣,体验作者用自己游览时的感觉写孔隙的窄小。,内洞的奇异: 出示问题:你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关于双龙“有点像”之处,教师质疑:既然是有点像,说明双龙洞的景观并不好,对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争议,在争议中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天成的双龙,没有经过雕琢,不可能十分像,形状有点像已经很神奇了,并由此感受作者用词用句的凝练严谨。,描写石钟乳和石笋的句子与段落,通过四人小组

8、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与学习,重点体会景色的“奇异”上,观看图片后,发挥学生想象,可能有哪些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具等。 然后进行练笔,写几句介绍溶洞的导游词。,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对钟乳石描写的特点,之后学生一定会有表达的欲望,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他们智慧的火花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文章,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所以读写的指导也很重要。 1、设疑质疑: 在全文内容学过之后,提出问题:游完了双

9、龙洞,回过头来看,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2、小结写作方法: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老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要把参观的景物)特点写清楚。第三、加入自己的亲身感受表达思想感情。,读写指导,总结全文,读了课文,感到双龙洞景色如何?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神奇、奇异、奇妙)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其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自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爱,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等领导人也在此留下足迹。请同学们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 设计意图:提取已有阅读积累,延伸到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凸显“大语文观”。,指导书写,练字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字迹是人的第二个面貌,要伴随自己的一生。教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也要在每节语文课上体现出来。,说板书设计。板书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