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858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6.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神经系统’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概 述,分 类,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内脏神经,一,二,连于脑,连于脊髓,传出神经,传入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一、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聚集构成了神经节。,脑神经节,脊神经节,包括,内脏神经节,二、神 经,概念,结构,在神经系统中,由神经纤 维聚集构成了神经。,神经膜、,髓鞘外,神经内膜,神经外膜,神经的血管,外来系统,内在系统,神经的淋巴管,血-脑屏障,三、周围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溃变,顺行溃变,逆行溃变,第一节 脊神经 The spinal nerve,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构成,后根,前根,

2、脊神经节,运动性,感觉性,脊神经的分部,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尾神经 1对,共31对,包括,神经的功能成分,1、躯体运动纤维2、内脏运动纤维3、躯体感觉纤维4、内脏感觉纤维,(四)脊神经的典型分支,脊膜支交通支后支,4、前支,粗大,除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外,其余脊神经前支相互交织,形成神经丛,由丛发出分支分布到头颈、上肢和下肢。,脊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二、颈丛 cervical plexus,颈丛(C1C4)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分支,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膈神经,5.膈神经(C3C5),膈肌的运动,心包、纵

3、隔胸膜、膈胸膜和膈部的腹膜,支配,损伤,同侧膈肌瘫痪,剌激,呃逆,四、臂丛 brachial plexus (C5T1),自斜角肌间隙穿出,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内侧束,外侧束,后束,上干,下干,中干,C5C6,C7,C8T1,前股,后股,前股,后股,前股,后股,锁骨中点后方,臂丛阻滞麻醉点,1、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C6T1),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第1、2的掌面以及其背面中、远指节的皮肤。,蚓状肌、鱼际肌,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肌支支配,正中神经损害可致,1)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

4、力减弱,拇指、示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2)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平坦,称“猿手”;,3)感觉障碍:拇指、示指、中指末节感觉丧失。,发自臂丛内侧束,2.尺神经 ulnar nerve (C8T1),在豌豆骨桡侧,经屈肌支持带浅面分浅、深两支入手掌。,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下行。,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在前臂上部发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在臂部无分支,尺神经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尺神经浅支,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手背支,手背尺侧半和尺侧2 手指背侧皮肤,尺神经如在尺神经沟处受损,可导致:,1)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

5、内收,各指不能内收外展,环指与小指不能屈曲。,2)肌萎缩:小鱼际平坦,掌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骨间关节屈曲,成“爪状手”。,3)感觉障碍:小指尖感觉丧。,3、肌皮神经 musculocutaneous nerve(C57),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支配上述三肌。,终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腋神经 axillary nerve (C57),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皮支分布至三角肌表面的皮肤。,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时,腋神经可被损伤,可致:,1)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2)三角肌萎缩,肩峰突出,形成“

6、方肩”;,3)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桡神经沟向下外。,5、桡神经 radial nerve (C5T1),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发出,至肱桡肌和桡侧伸腕长肌后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下行,伴桡动脉至前臂中、下1/3处转向手背。,深支绕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部。,发支支配肱三头肌、肘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分支布于手背桡侧半以及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桡神经浅支,发出臂后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桡神经深支,分支分布于前臂伸肌、桡尺远侧关节、腕关节和掌骨间关节,桡神经在桡骨中段骨折时易受损伤。,1)运动障碍:不能伸腕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

7、臂旋后功能减弱;,2)抬前臂时,出现“垂腕”症;,3)感觉障碍:“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二、胸神经前支,皮支分布于胸、腹壁皮肤,皮支在胸、腹部呈环带状的节段性分布。,共12对,第111对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12对位于第12肋下方,称肋下神经。,肌支支配肋间肌和腹前外侧壁诸肌。,五、腰丛 lumbar plexus,位于腰大肌内及其后方,分支自腰大肌穿出。,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沟神经2.生殖股神经3.股外侧皮神经,由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的一部分组成。,除发出至髂腰肌、腰方肌的肌支外,有:,4、股神经 femoral nerve (L24),在腰大肌外侧缘下行,经

8、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位于股动脉外侧。,皮支分布于股前皮肤,其中隐神经伴股动脉入收肌管,在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后,伴大隐静脉下行,分布于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肌支支配股前肌群,5、闭孔神经 obturator nerve (L24),沿骨盆侧壁向前下,经闭膜管至大腿内侧。,支配股内收肌群和股内侧皮肤。,六、骶丛 sacral plexus,(一)组成和位置,由腰骶干(L4-5)和全部骶神经、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二)分支,发出小支支配梨状肌、肛提肌外,重要分支有:,位于骶骨及梨收肌前面。,2、臀下神经(L5S2),1、臀上神经(L4S1),3、股后皮神经,经梨状肌上孔伴臀上动脉出骨盆,支

9、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经梨状肌下孔伴臀下动脉出骨盆,支配臀大肌。,4、阴部神经 pudendal nerve (S24),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循窝侧壁向前,分布于肛门、会阴部和外生殖器。,5、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L4S3),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下行,从股二头肌深面沿股后部中线下行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后部发支支配股后肌群。,梨状肌综合征,1)胫神经 tibial nerve (L4S3),沿腘窝中线下降,后在小腿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入内踝后方的踝管,至管的下端分为足底内侧、外侧

10、神经。,胫神经发支支配小腿后肌群及小腿后面的皮肤。,足底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足畸形:由于小腿前、外肌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出现“钩状足”。,感觉障碍:小腿后面及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胫神经损伤可致:,2)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L4S2),沿腘窝外上界行,绕腓骨颈外侧,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后分为:,(1)腓浅神经,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并支配此两肌。,其本干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分布于小腿前外侧、足背及第2-5趾背面的皮肤。,(2)腓深神经,在胫骨前肌和趾长屈肌、足母长屈肌之间伴胫前动脉下行,发支支配小

11、腿前肌群。,伴足背动脉至足背,分支支配足背肌。末支分布于第12趾相对缘皮肤。,腓骨颈骨折时易损伤腓总神经。,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不能伸趾,走路时,呈“跨阈步态”。,足畸形:“马蹄内翻足”,感觉障碍:小腿外侧、足背及趾背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第二节 脑神经,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共计十二对,概述,脑神经的分类,感觉性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含躯体或内脏感觉纤维(、),含躯体或内脏运动纤维(、),含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脑神经节,三叉神经节,膝神经节,上神经节,下神经节,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感觉,运动,耳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一)

12、嗅神经:感觉性神经,嗅细胞,双极神经元,周围突,中枢突,嗅丝,筛孔,嗅球,传导嗅觉,嗅黏膜上皮,嗅神经,(二)视神经:感觉性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视神经盘,巩膜,穿视神经管,颅中窝,视交叉,视束,间脑外侧膝状体,(三)动眼神经:运动性神经,脚间窝,眶上裂,眶,支配,瞳孔括约肌,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上睑提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睫状神经节,睫状肌,(四)滑车神经:运动性神经,中脑背侧,眶上裂,眶,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支配上斜肌,(五)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在脑桥腹面与小脑中脚交界处,下颌神经,半月神经节,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眼神

13、经,上颌神经,三条神经的感觉纤维主要分布于面部的皮肤、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和牙齿、脑膜等处。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等。,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眶下神经颧神经上牙槽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咀嚼肌神经,(六)展神经:运动性神经,展神经,展神经核,延髓脑桥沟,支配外直肌,眶上裂,眶,(七)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面神经核,内耳门,面神经管,茎乳孔,内耳道,镫骨肌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面神经,上泌涎核,腭和鼻腔黏膜腺体,面神经管,面神经,鼓索,岩大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翼管神经,岩深神经,翼管,翼腭窝,翼状神经节,泪腺,下颌下腺,舌前2

14、/3的味蕾,孤束核,膝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三叉神经脊束核,耳部躯体感觉,面肌本体感觉,面神经分支如下:,管内分支,镫骨肌神经,鼓索,岩大神经,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管外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鼓 索,面神经面部,(八)前庭蜗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传导平衡觉,前庭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耳道底,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内耳门,前庭核群小脑,中枢突,1、前庭神经,延髓脑桥沟,前庭神经,小脑,2、蜗神经:传导听觉,蜗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螺旋器,蜗神经,内耳门,蜗神经前、后核,中枢突,(九)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疑核,支配

15、茎突咽肌,舌咽神经,延髓后外侧沟,颈静脉孔,茎突咽肌支,副交感纤维,下泌涎核,司腮腺分泌,舌咽神经,耳神经节,岩小神经,鼓室神经,耳颞神经,腮腺,加入,内脏感觉纤维,孤束核,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咽、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舌咽神经,咽支,舌支,颈动脉窦支,扁桃体支,躯体感觉纤维,三叉神经脊束核,分布于耳后皮肤,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耳支,主要分支有,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舌支,咽支,(十)迷走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有四种纤维成分,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神经节换元,脏器,疑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咽喉部肌,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颈、胸、腹腔脏器,下神

16、经节,孤束核,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硬脑膜、耳廓和外耳道,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迷走神经,延髓后外侧沟,颈静脉孔,颈内静脉与颈内、颈总动脉间后方下行,胸廓上口,胸腔,颈根部,左迷走神经,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越过主动脉弓的前方,左肺根的后方,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细支,食管前丛,食管下端,迷走前干,从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右肺根的后方,食管后面,食管后丛,分散,迷走后干,右迷走神经,1、在颈部的分支:,(1)喉上神经,(2)颈心支,(3)耳支,(4)咽支,(5)脑膜支,(2)支气管支,(1)喉返神经,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气管、食管沟内,喉下神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

17、甲肌以外喉肌,感觉纤维分布至声门裂以下喉黏膜,3、在腹部的分支:,(1)胃前支,(2)肝支,(3)胃后支,(4)腹腔支,(十一)副神经:为运动神经,颅根,疑核,脊髓根,副神经核,颈静脉孔,内支 支配咽喉肌,外支 支配胸锁乳突肌,副神经,斜方肌,(十二)舌下神经: 为运动神经,舌下神经,舌下神经核,延髓前外侧沟,舌下神经管,茎突舌肌,支配,舌骨舌肌,颏舌肌,全部舌内肌,各脑神经的名称及其连接的脑部和进出颅腔的部位,The Visceral Nervous System,第三节 内脏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为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调节

18、内脏、心血管运动和腺体分泌的神经,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故又称为称为自主神经系或植物性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一)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1、交感神经概观,(1)低级中枢:脊髓TlL3灰质侧角,交感干,由椎旁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位于脊柱两侧,上起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2)椎旁神经节,每侧约1924个,(3)椎前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主动脉肾节,(4)交通支,由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构成,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由无髓鞘的节后纤维组成,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走行,脊神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交感干,

19、中间外侧核, 穿过椎旁神经节至椎前神经节换元, 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在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换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走行规律,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 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1)颈部,2、交感神经的分布,1)颈神经节,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2)分布规律,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连于8对颈神经,随颈神经分布到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攀附动脉形成交感神经丛(颈内、外动脉丛,锁骨下

20、动脉丛,椎动脉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部的腺体、竖毛肌、血管、瞳孔开大肌, 颈上、中、下节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加入心丛, 咽支: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2)胸部,1)胸神经节:,1012个,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2)分布规律,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12对胸脊神经,随其分布到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胸15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加入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等, 内脏大、小神经,内脏大神经,穿经T5T9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穿经T10T12神经节的节前纤维,主动脉肾节,肝、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内脏小神经,(3)腰部,1)腰神经节,4对,位于腰椎体前外侧

21、与腰大肌内侧缘之间,2)分布规律,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连于5对腰神经,随腰神经分布,穿经L1L4神经节的节前纤维,椎前神经节,结肠左曲以下消化道,盆腔脏器,下肢, 腰内脏神经,(4)盆部,23对,位于骶骨前面,骶前孔内侧;奇神经节位于尾骨前方,1)骶神经节,2)分布规律, 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连于骶、尾神经,随其分布于下肢及会阴部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加入盆丛,分布于盆腔器官,交感神经分布概况,(二)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1低级中枢部,2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内,脑干的4对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睫状神经节,下颌

22、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翼腭神经节,泪腺,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耳神经节,腮腺,副交感神经节,心、肺、肝、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道,骶副交感核,第24骶神经前根,盆内脏神经,盆丛,副交感神经核,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及盆腔脏器,骶前孔,(三)内脏神经丛,1、心丛,心浅丛,心深丛,心丛的分支随动脉的分支分布于心肌。,2、肺丛,位于肺根的前、后方,分支随支气管和肺血管的分支入肺,3、腹腔丛,位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周围,最大的内脏神经丛,4腹主动脉丛,位置,腹腔丛沿腹主动脉表面向下延续的部分,腹主动脉的前方及两侧,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之

23、间,5腹下丛,位于第5腰椎体前面,两髂总动脉之间,由上腹下丛延续到直肠两侧,上腹下丛,下腹下丛,二、内脏感觉神经,(一)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1、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细纤维占多数,痛阈较高,对于正常的内脏活动一般不引起主观感觉,但较强烈的内脏活动时可引起一定的感觉。,3、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而且定位亦不准确,2、内脏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但对牵拉、膨胀、冷热、缺血等刺激则十分敏感,(二)牵涉性痛,内脏器官的病变,在体表一定的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称为牵涉性痛。,认为与同一节段脊髓支配有关,内脏病变器官与体表部位感觉神经元在脊髓同一节段,内脏病变的神经冲动可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感觉神经元,感觉中枢定位不准而产生牵涉性疼痛。,定义,机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