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79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8.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厌氧性细菌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第13章,中华医学会临床微生物学组(14届)全国委员中 华 医 学 检 验 全 书 主 编北华大学临床微生物学 教 授 海 南 医 学 院 特 聘 教 授 李影林 2010年10月,掌握 破伤风芽胞梭菌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特异性防治;产气荚膜芽胞梭菌形态染色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发病条件及防治原则;肉毒芽胞梭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厌氧菌的种类与分布、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厌氧芽胞杆菌属的共同特点,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无芽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了解 厌氧培养原则,破伤风芽胞梭菌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查,肉毒芽胞梭菌

2、的生物学性状。,目的要求,概 述,1.概念:厌氧菌是指一大群要求在降低氧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而不能在含有10%CO2(空气中含18%氧气)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革兰阳性球菌、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杆菌的总称。 2.分类 根据厌氧的程度可分为2种:( 1)极度厌氧菌(extreme oxygen sensitive anaerobes,EOSA)系指一些要求在低于0.5%氧气条件下才能生长,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的细菌。特点:甚难分离与培养。如:月形单胞菌和丁酸弧菌。人类粪便中的厌氧菌绝大多数为极度厌氧菌。(2)中度厌氧菌(moderate anaerobes)系指能在2%8%(平均3%)的

3、氧分压环境中生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尚能存活的细菌。 一般对人致病的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大多属于此类。分布,厌氧性细菌根据芽胞的有无可分为两大类:(1)厌氧芽胞梭菌:(共57种)多为腐物寄生菌,少数对人致病,如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肉毒芽胞梭菌等,引起外源性感染。(2)无芽胞厌氧菌(G+、G-球菌与杆菌):(共 种) 多为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可与需氧菌、兼性厌氧应共同存在于口腔 、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可为条件致病菌,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 内源性感染,两类厌氧菌的主要区别,G+ G+或G- 外源性感染为主 内源性感染为主 外毒素为主,毒性强 内毒素及

4、侵袭因素,毒性弱 10% 90% 关系不明显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多见外伤感染、食物中毒, 各部位炎症,脓肿,败血症 临床症状特殊 无特殊症状 抗毒素治疗为主 抗菌治疗为主抗毒素紧急预防、类 毒素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芽条件致病菌胞梭菌、肉毒芽胞梭菌、艰难梭菌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分布,.自然界 厌氧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沼泽、湖泊、海洋、污水、食物以及人和动物体都有它的存在。.人体 几种重要的厌O2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皮肤上占优势的厌O2菌是座疮丙酸杆菌。,厌氧芽胞梭菌,clostridium,第一节,G+两端钝圆的芽胞杆菌,除产气荚膜梭菌外,芽胞均大于菌体的宽

5、度,有周鞭毛、无荚膜,根据芽胞的形状和位置有鉴别意义。 严格厌氧(中度厌氧) 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高温、干燥、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时应注意! 能产生多种强烈的外毒素和侵袭性酶,毒性强烈,致病性强,都可脱毒制成类毒素来预防。,共 同 特 点,破伤风芽胞梭菌(C.tetani) 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C. perfringens) 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肉毒芽胞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艰难芽胞梭菌(C.difficile) 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伪膜性肠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呈慢性过程,临床上如见有以下特征的感染时,应考

6、虑是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1)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部、胸腹、盆腔、脑内、幽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深部脓肿。(2)用常规细菌培养(-)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等。(3)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带血性,或呈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有恶臭,有时有气体。(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5)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链霉素,卡那等长期治疗无效。,感染特征,中等大的细长杆状,两端钝圆。有 周身鞭毛,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比菌体粗,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G+菌,形成芽胞后易形成G-。,一、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细长杆菌(48m0.30.5m)周鞭毛

7、,幼龄运动很活跃。特殊菌形鼓槌样,端立芽胞要记牢。,生化反应:不活跃。,抵抗力: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 芽胞抵抗力很强。对青霉素敏感。,培养特性:专性厌氧pH7.07.5 37最适。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即可生长。 典型菌落: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菌落菲薄,呈不规则的交织的丝状,有时呈分叶状、地图状或小蜘蛛状等爬行状,不规则的菌落。菌落透明有光泽。菌落周围有轻度溶血区。庖肉培养基:肉汤混浊,因能产生甲基硫醇,故有腐败臭味,肉渣开始变黑,部分消化产生少量气体。 无特殊鉴别意义。,梭,梭,发病条件: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1. 窄而深的伤口,伴有泥土等杂物混入;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8、缺血; 3.同时有其他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感染。,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强烈外毒素 1.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1)化学组成:多肽,分子量为150kDa。(2)结构:由两条肽链(A、B)借二硫键结合而成。从菌体释 被蛋白酶 A (轻链) :分子量50kDa,为毒性部分。放的毒素 切割 B(重链):分子量100kDa,具有结合神经细 胞和转运毒素分子的 作用。 两条链分开则无生物学活性,重新组合又恢复其作用。(3)特点 为神经毒素。毒素对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细胞有高度亲和力,与N节苷脂一旦结合后不易被抗毒素中和,破坏其正常抑制性调节功能。 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 性

9、质不稳定 为蛋白质,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 光、热、酸、硷、酒精(70%)均可破坏。 对干燥抵抗力较强 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变成类毒素,重链的羧基端具有识别、结合与N肌肉结合点处,运动N元外胞质膜上的受体的作用 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及由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 小泡从外周N末梢沿N轴突逆行向上 运动N 通过跨突触运动元细胞体 小泡从运动N元进入传入神经末梢 进入 中 枢 重链的氨基端的介导神经系统 产生膜的转位 使轻链进入胞质 。轻链(为锌内肽酶)可裂解储存有抑制性N介质( 氨基丁酸、甘氨酸)小泡上的膜蛋白特异性肽键 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 阻止抑制性N介质的释放 致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 导致屈肌、伸肌同时

10、发生强烈收缩 骨骼肌出现强烈痉挛。破伤风溶血毒素:作用尚不清楚,(4)致病机理,破伤风痉挛毒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松弛的肌肉 肌肉收缩,神经兴奋,神经刺激肌肉收缩,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肌肉收缩,抑制性介质,破伤风外毒素,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破伤风痉挛毒素封闭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抑制性介质的释放,破伤风毒素作用方式,所致疾病:破伤风,经一定潜伏期(平均1-2W),局部肌群抽搐,躯干和四肢肌肉强直性痉挛, 全身肌肉强直收缩,角弓反张,呼吸衰竭和窒息致死,病死率高。,外伤性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和创伤感染新生儿破伤风(脐风):由于断脐不洁引起,在发展中国家多见。,临床症状:,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

11、,主要是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很强,极少量毒素即可致人死亡,病后不易获得牢固免疫力。,微生物学检查,临床症状典型,一般无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防 治 原 则,(1)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扩创,是重要的预防措施。(2)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类毒素,尤其对军人、儿童、易受伤人群计划免疫,儿童用DPT(白百破三联疫苗)(3)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elanus antitoxin , TAT ),用于紧急预防(TAT15003000U),创伤严重者剂量加倍。注射TAT预防时最好同时给以类毒素作主动免疫(类+抗)治疗原则:早期、足量应用抗毒素,用前做皮试。若皮试(+)可采用脱敏疗法或用

12、人抗破伤风Ig。青霉素抗菌、镇静解痉药,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G+ 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中或次极端。体内不形成芽胞,可形成明显的荚膜。,形态染色,G+粗大杆菌。粗大杆菌无鞭毛,单双短链有芽胞。人畜体内有荚膜,中偏卵圆小芽胞。,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染色,(1)厌氧,要求不严格,微氧环境也能生长。(2)营养要求不高。含糖培养基发育最佳,无糖发育不良,但有利于形成芽胞。(3)繁殖迅速:通常培养2h在液体培养基深层即有明显生长,46h后出现表面生长。(4)庖肉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呈粉红色,不被消化。,培 养 特 性,(5)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现象,这是本菌的特点。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

13、中,经37 6h培养后,由于本菌迅速分解牛乳中的乳糖,产生大量的酸将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又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散,形成分散的海绵样碎块,来势颇为汹猛,称为其他厌氧菌所没有的独特的“汹涌发酵”现象。,(6)血平板: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内环为-溶血(完全溶血)是由于毒素的作用;外环为-溶血(不完全溶血)是由于毒素所致。什么叫Nagler反应?(7)卵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圈,是由于此菌产生的卵磷脂酶(毒素)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这一现象称为Nagler反应。可被特异的抗血清所中和。,卵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混浊圈Nagler反应,为毒素分解卵黄中卵磷脂所致。,产气荚膜梭菌菌落

14、特征(厌氧血平板,双溶血环),生化反应: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糖类,液化明胶,H2S(+)庖肉培基:肉渣呈粉红色,产生大量气体。,牛乳培基:汹涌发酵 (stromy fermentation),生化反应在鉴别本菌上无特殊意义。,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 (右为未接种管),分 型,根据产生外毒素性质不同分6型(AF),A型气性坏疽、食物中毒C型坏死性肠炎其他动物腹泻,肠炎,致病性,1.发病条件:与破伤风类似2.致病物质:强烈的外毒素(共12种)和毒性酶类,其中似毒素最为重要(卵磷脂酶)毒素(卵磷脂酶)气性坏疽死亡的主要原因毒素(胶原酶、明胶酶) 坏死作用毒素(透明质酸酶) 毒素(DNA酶) 这些毒

15、素和酶协同作用,使组织溶解、坏死、产气、水肿,以致病变迅速蔓延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外还有些能产生肠毒素。,所致疾病,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848h,细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恶臭,疼痛剧烈,蔓延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毒血症死亡.,食物中毒: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毒机理类似霍乱肠毒素,坏死性肠炎:C型菌株引起,罕见.,指端气性坏疽,气性坏疽,微生物学检查,标本:伤口深部取材直接涂片镜检:G+有荚膜大杆菌,伴其他杂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平板、庖肉培基、牛乳培基 动物试验:小鼠或家兔“泡沫肝”

16、,气性坏疽发展急剧,感染严重,应尽早作出确实的细菌学报告,及早治疗,防治原则,(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必要时须截肢以防病变扩散。(3)注射气性坏疽多价抗菌素血清 + 大剂量PG等抗菌药物。(4)高压氧舱疗法。,三、肉毒芽胞梭菌,形态染色,(1)G+两端钝圆的短粗杆菌,常单独或成双存在,有时亦可成短链状。(2)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3)芽胞为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末端,较菌体大,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肉毒梭菌革兰染色,肉毒梭菌芽胞染色,2培养特点,(1)专性厌氧(2)对pH甚为敏感,只可在中性或弱碱性(

17、pH7.2)的培养基中生长。(3)营养要求不高。 (4)血平板:菌落较大,边缘皱折,有-溶血。(5)庖肉培养基:消化肉渣,使之变黑,有腐败恶臭。,肉毒梭菌菌落特征(厌氧血平板),3生化反应:对鉴定本菌意义不大。4抵抗力(1)肉毒芽胞梭菌的芽胞抵抗力很强。 (2)肉毒毒素的抵抗力比破伤风痉挛毒素强。,抗原性及分型,1. 根据遗传特性,目前可分为组。 、组可引起人类疾病,以组多见。 2.根据产生毒素的Ag性可分为8型:A、B、C、C、D、E、F、G ,最主要的型别为、和,型偶见,我国以A 最常见。,(3)与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主要区别 破伤风痉挛毒素 肉毒毒素1.肠道蛋白酶 易破坏 不易破坏2.对热敏

18、感 敏感6530min破坏 耐热3.对酸 不耐受,易破坏 耐酸4.作用机理 沿N轴突上行,留在N肌肉接头处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 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神经 接头处及自主神经末梢5.编码 由质粒编码 C、D型由噬菌体编码 其他型由染色体编码,致 病 性,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1)化学组成:是简单蛋白质,由19种氨基酸组成。(2)特点:为嗜神经毒。毒性强烈毒性作用及机理:肉毒梭菌是细菌死亡后,游离出无毒的前体毒素,经肠道中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作用后解离出有毒的肉毒毒素。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及自主神经末梢,阻碍了胆碱能神经末梢传递介质(乙酰胆碱

19、)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对酸、热、蛋白酶的抵抗力较强。,阻碍Ach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引起肌肉弛缓型麻痹,致病机制,神经兴奋,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肌肉松弛,神经,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肌肉松弛,肉毒毒素,阻碍乙酰胆硷释放,所致疾病,1.食物中毒: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少见,主要为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表现为头痛、头晕、肌肉麻痹,严重者可死于呼吸困难与衰竭。2.创伤感染中毒:伤口污染芽胞,局部厌氧环境繁殖,释放肉毒毒素,导致机体肉毒中毒。3.婴儿肉毒病:见于1岁以下婴儿。表现为便秘、吸乳无力、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全身肌张力降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微生物学检查法,1.分离培养与

20、鉴定:在怀疑为婴儿肉毒病的粪便中检出此菌,并证实可产生毒素则诊断意义较大。2.毒素检测:动物试验 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发病情况怀疑食物+盐水 注射小鼠 发病死亡,离心取上清,注射小鼠 小鼠存活,加热10010,加抗毒素,注射小鼠 小鼠存活,3检验方法(1)标本的直接检查意义不大。因本菌靠肉毒毒素致病。(2)分离培养,(3)毒素测定, 定性试验, 毒素型别的鉴定反向间接血凝 B. 中和试验 此外,ELISA双抗体夹心法,防治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及早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加强护理与对症治疗。,四、艰难芽胞梭菌(C.difficile),1形态与染色(1)G+粗长杆菌,2d后

21、 有转阴性的趋势。(2)分为能运动(周鞭毛)和不能运动两种类型。无荚膜,芽胞为圆形或长方形,起初(48h)位于菌体近端,随着成熟逐渐移向顶端。,(一)生物学性状,艰难梭菌革兰染色,艰难梭菌革兰染色,2培养特点:,(1)严格专性厌氧。(2)血琼脂、牛心脑浸液琼脂及果糖琼脂(CCFA)平板 菌落直径35mm,圆形、淡黄色、无光泽、不透明,中央呈脐状凹陷,表面粗糙(毛玻璃状),边缘呈粗丝状或齿状。在暗处,紫外线照射,发生金黄色荧光。血平板上不溶血,紫外线照射出现黄绿色荧光。(3)经肉汤培养2d以上,菌体有自溶现象。,艰难梭菌菌落特征(厌氧血平板),艰难梭菌菌落特征(CCFA平板),3生化反应,(1)

22、可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果糖产酸。(2)不分解乳糖、麦芽糖与蔗糖。(3)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吲哚和H2S,不凝固牛乳。硝酸盐还原 -。(4)水解七叶苷、液化明胶。(5)不产生卵磷脂酶及脂肪酶。(6)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有少量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丁酸和异已酸。,(二)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的采集 2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Gram染色检查镜检。 (2)分离培养在CCFA上菌落特征明显,即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金黄色荧光可作为鉴定本菌的重要依据。(3)毒素测定细胞毒性试验家兔肠袢试验 致死试验,(三)致病性,艰难芽胞梭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成员。当长期使用有抗药性的药物(如氯林可霉素)后,引起菌群失调

23、,耐药的艰难芽胞梭菌可大量繁殖而致病。1致病因素(1)A毒素肠毒素。 (2)B毒素细胞毒素 。2所致疾病(1)伪膜性肠炎。 (2)肾盂肾炎、脑膜炎、腹腔及阴道感染。(3)菌血症和气性坏疽等。,艰难梭菌致伪膜性肠炎,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G- 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较多见,在临床分离的厌氧菌中占7080%。G+ 杆菌:双岐杆菌属等,多为肠道皮肤正常菌群,因侵入其他非寄居部位而致病。G+ 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G- 球菌,种类,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呈慢性过程,临床上如见有以下特征的感染时,应考虑是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1)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部、胸腹、盆腔、

24、脑内、幽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深部脓肿。(2)用常规细菌培养(-)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等。(3)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带血性,或呈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有恶臭,有时有气体。(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5)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链霉素,卡那等长期治疗无效。,感染特征,致 病 性,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正常菌群失调 抗体免疫力减退,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A较少。

25、,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感染,形成局部炎症,脓肿,组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造成败血症,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其中以腹腔、盆腔感染较多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注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应自正常无菌的部位采集。应床边采样。标本采集后宜立即排除空气后无菌接种于特制的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检并要求立即接种于适当的培基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标本与鉴定,防 治 原 则,1、预防原则:主要是避免正常菌群侵入中 不应存在的部位,以及防止局部出现厌氧的微环境 ,如外科清创引流。2、治疗药物:PG、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灭滴灵。对氨基糖甙类不敏感 由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常与其他需氧或兼性

26、厌氧菌混合感染,治疗选药时应全面考虑3、支持疗法,厌氧性球菌,与临床感染有关的,G+,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G- 韦荣球菌属,(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成双、成堆或短链排列。,一、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目前只有一个种黑色消化球菌(Peptococcus niger),黑色消化球菌革兰染色,2培养特点(1)厌氧、生长缓慢,24d才见菌落。(2)生长特点。血平板 黑色、不溶血的小菌落。接触空气后色变浅,传代后黑色消失。含血清的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庖肉培养基:产黑色素。,(三)抵抗力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洁霉素、四环素及灭滴灵敏感。,本菌通常寄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

27、道中,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之一。在临床上可引起人体各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而且经常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如腹腔感染、肝脓肿、外阴、阴道及盆腔感染,肺部和胸膜感染、颅内感染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本菌也可从阑尾炎、膀胱炎、腹膜炎以及产后败血症的血中分离出来。,(四)致病性,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一)分类 包括:以下九个种。厌氧消化链球菌(P. anarobius)不解糖消化链球菌(P. asaccharolyticus)吲哚消化链球菌( P. indolicus)大消化链球菌( P. magnus)微小消化链球菌( P. micros)普氏消化链球菌(P. pr

28、evotii)产生消化链球菌 (P. productus)四联消化链球菌 (P. tetradius)天芥菜春还原消化链球菌,(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G+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常成双或短链排列,易变G-。无鞭毛。,厌氧消化链球菌革兰染色,2培养特点(1)专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 pH77 .5。(2)营养要求较高:需羊血或血清培养基才能生长。 (3)血平板 灰白色、凸起、不透明、边缘整齐的小菌落,一般不溶血. (4)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呈颗粒状沉淀生长。,在含硫培养基(如硫乙醇酸钠培养基)生化反应较明显。 葡萄糖+ ,乳糖- ,水解胆汁- ,七叶苷- ,吲哚- ,尿素酶- ,

29、还原硝酸盐- 。4抵抗力:对多聚茴香磺酸钠(SPS)特别敏感。,3生化反应:不活泼。,对多聚茴香磺酸钠(SPS)特别敏感。,4抵抗力,(三)致病性,在临床标本中,本属菌中的厌氧消化链球菌最为多见。消化链球菌可引起人体各部组织和器官感染,同时又以混合感染为多见。如腹腔感染、肝脓肿,外阴、阴道及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和胸膜感染,口腔感染、颅内感染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厌氧消化链球菌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协同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即厌氧链球菌肌炎。本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其原发病灶为口腔、牙周和尿道感染而引起。,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类杆菌属(Bacteroides),(一)分类根据Ber

30、gys鉴定细菌学手册(1994)第九版记载,类杆菌属列为群6,现有18个种。以脆弱类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多形类杆菌、普通类杆菌和吉氏类杆菌。代表菌脆弱类杆菌(B. fragilis)。,(二)生物学性状1形成与染色(1)G-0.50.81.54.5m菌端钝圆,两极浓染中间有不着色部分。(2)固体培养基上形态典型;在含糖液体培养基或陈旧培养物有时显多形性,呈细长或丝状。(3)无鞭毛,无芽胞,多数有荚膜。,脆弱类杆菌革兰染色,脆弱类杆菌脓汁标本涂片,2培养特点(1)专性厌氧(2)氯化血红素、维生素K1和20%胆汁,可促进其生长。(3)厌氧血平板灰白色、圆形、微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多数菌

31、株,不溶血的小菌落(直径13mm)。(4)胆汁七叶苷(BBE)平板生长旺盛,菌落较大,能分解七叶苷,使培养基呈黑色,菌落周围有黑晕。,脆弱类杆菌菌落特征(厌氧血平板),脆弱类杆菌菌落特征(BBE平板),3生化反应:较弱4抵抗力: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G、卡那霉素和新霉素耐药。但95%以上菌株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羧塞吩青霉素、亚胺硫霉素、甲硝唑等敏感。,(三)致病性,类杆菌常寄居于人的口腔、肠道和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成员,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近来研究证明某些脆弱类杆菌可产生肠毒素,引起女性生殖系统、胸腔及颅内感染。,一、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32、共有51种。其代表菌为德氏乳杆菌(L.debrueckii)。(一)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1)G+细长杆菌。成双、 单、短链或栅栏状。有些菌株呈多形性,有些菌株两极浓染。(2)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菌,乳杆菌革兰染色,2.培养特点,(1)专性厌氧、兼性厌氧或微需氧,最适温度3040。(2)嗜酸。最适pH5.56.2,pH3.5也能生长。(3)510CO2环境能生长,但在厌氧环境中生长更好。(4)营养要求复杂,几乎每个种都有特异的营养要求。(5)常用MRS营养琼脂或葡萄糖血清琼脂。菌落特点:针尖大,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一般不产生色素。,(三)致病性,1.益处(1)乳

33、酸杆菌是人及动物消化道、阴道的正常菌群成员,对致病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也广泛存在于乳酪、酸奶等发酵性制品中。 (2)在肠道中,因分解糖类产酸,而增加肠道酸度,从而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繁殖,防止蛋白质分解,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与婴儿腹泻等。(3)用于生物检定:如乳酪乳杆菌用于VB12检定。(4)制造发酵饲料。,2.乳酸杆菌与龋齿的关系,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血链球菌(S.sanguis)和消化链球菌(P.anarobius)等,能使蔗糖变成胶状葡聚糖,附着于齿面、形成齿斑。乳酸杆菌则在齿斑上进一步发酵蔗糖或其他食品中的糖类产生乳酸。溶解齿质及法朗质中的磷酸钙,使之脱钙,使其他细菌经牙

34、质小管侵入牙髓,造成牙根端脓肿等。最后形成龋齿,致 病 性,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正常菌群失调 抗体免疫力减退,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A较少。,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感染,形成局部炎症,脓肿,组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造成败血症,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其中以腹腔、盆腔感染较多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采集:注意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应自正常无菌的部位采集。应床边采样。标本采集后宜立即排除空气后无

35、菌接种于特制的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检并要求立即接种于适当的培基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标本与鉴定,防 治 原 则,1、预防原则:主要是避免正常菌群侵入中 不应存在的部位,以及防止局部出现厌氧的微环境 ,如外科清创引流。2、治疗药物:PG、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灭滴灵。对氨基糖甙类不敏感 由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常与其他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治疗选药时应全面考虑3、支持疗法,掌握 破伤风芽胞梭菌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特异性防治;产气荚膜芽胞梭菌形态染色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发病条件及防治原则;肉毒芽胞梭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厌氧菌的种类与分布、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厌氧芽胞杆菌属的共同特点,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无芽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了解 厌氧培养原则,破伤风芽胞梭菌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查,肉毒芽胞梭菌的生物学性状。,目的要求,思考题 名词解释:厌氧菌、汹涌发酵现象、Nagler反应 简答题: 1.简述破伤风芽胞梭菌的致病条件及致病机制。 2.简述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简述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所致食物中毒的特点 4.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致病特点。 5.简述破伤风痉挛毒素与肉毒毒素的主要区别。 6.简述厌氧芽胞杆菌和无芽胞厌氧杆菌的主要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