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10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10篇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一郭强四川大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因为志愿服务,郭强,这个曾经的受资助学生,拥有了公益活动发起人、志愿服务领头人、爱心项目联络人、支教老师等新身份。郭强出生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小时候为给母亲治疗乳腺癌家中积蓄耗尽,家庭被纳入精准扶贫户。随后,他与家人开始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他知道,要改变现状,只有努力读书一条出路。此后,这个苗家汉子发愤读书,成功考上四川大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大学期间,郭强一直努力像当年帮助自己的好人一样,帮助更多人。他开始向人们传递公益环保理念,变卖瓶子和无用书籍
2、,给远方那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从农村一步步走来,我深知志愿服务与成长平台的重要性。”大学里,郭强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还在泸州合江县与几十名留守儿童一起面对生活的不易,在甘孜九龙朵洛彝族乡中心小学用半个月的时间和200余名孩子一起生活,联系川大给学校装了热水器,给每个孩子发放保温杯、棉衣等保暖物品。正是因为这些支教经历,让郭强与彝族孩子结下不解之缘。“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对于少数民族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关爱!”后来,怀揣着这样一种投身于西部教育事业的决心,郭强报名并成功入选四川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在2019年毕业之后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
3、姑县开展支教扶贫行动。在一年的走村入户时间里,他积极为孩子们联系外界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资助,每个月下乡给每个孩子发放150-250元的资助金。郭强说,这些只是一个开始,从抛弃自卑与懦弱两座“大山”,找到自信与成就感,到坚定挥洒青春汗水奉献西部的信念,他和他的梦正奔跑在路上,“因为我知道,青春,正成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二许成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求学路上从未停止做“好人”20XX年,广东省饶平县扶贫办到钱塘村一次日常入户调研时,得知高中生许成富热心助人、义务照顾孤寡老人6年生活一事。于是,在当地掀起一阵“学习成富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的热潮,这让许成富成为“广东好人”。转眼来
4、到2020年,许成富已经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时间在变,但许成富热心助人的“好人精神”一直没变。饶平县是重要果蔬生产基地,新冠疫情暴发后,原有销售渠道断裂,上百万斤应季柑橘滞销甚至腐烂于果林中,种植户损失惨重。因此,饶平县政府展开爱心义卖活动,许成富最先报名,“饶平是我的家乡,看到家乡老百姓有困难我不能不帮。”工作中,他一边深入果林帮助年迈果农采摘柑橘,一边扎根回收点帮助果农搬运柑橘,每日搬运柑橘约1.2万斤,双手都被竹筐割破过,手套磨破是常有的事。活动开展7天来,累计帮助果农销出柑橘8万余斤,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疫情期间,许成富还参与当地爱心一对一计划,由爱心人士每月捐出固定金额帮助贫
5、困学生减少务工,增加学习时间。后又组织当地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公益助学计划,由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专门辅导一名受助学生。在疫情相对缓解后,各地逐渐开始复学返工。为营造安全可靠的复学环境,许成富又积极参与防疫环境消毒活动。复学后,他先是组织开展“衣旧情深、旧物回收”大型公益活动,通过与政府联合,号召当地群众将衣物为主的可回收物品整理打包,筛选清洁后捐往新疆、西藏等地区。_年5月,许成富获评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我所做的,不仅仅是我的一分热爱,更是我的一个责任。”许成富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三唐玮鲜桂林医学院勇救路人的95后“白衣天使”唐玮鲜的梦想是做一名温暖的儿科医生。她希望
6、给这世间的不仅是消除病痛,还要带来温暖、治愈人心的力量。唐玮鲜是桂林医学院20XX级临床本科卓越班学生。今年6月,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实习,22日,当她下班途经浦东新区龙居路时,偶遇了一位晕倒在地的老人,她便毅然向前。在确认老人意识、呼吸逐渐停止之后,唐玮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并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救护车到达。在老人被救护车送走的那一刻,唐玮鲜瘫坐在路边号啕大哭。唐玮鲜说,自己当时之所以哭,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单独靠自己去救别人性命,她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很担心自己的动作做得不到位,有过害怕和恐惧,也一度面临情绪崩溃,而路边好心人也一直在劝她,给了她心里安慰。“我心里只想着一个
7、鲜活的生命是不是就这样离开了,是不是自己的急救技能不规范、不标准,所以看到老人不见起色,愈发自责的情绪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她说。“这一经历,也会成为我医学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唐玮鲜认为,面对突发需要急救的情况,心中时刻谨记的弘德善医校训驱使她没有丝毫犹豫就上前施救,而这一切都要基于在校期间老师们所要求的不断练习、扎实自身学识和技能。7月14日,唐玮鲜获得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23岁,于很多人而言,是人生步步实现规划的初始,于我而言,人生却是刚刚起步。”唐玮鲜说,在不断磨练自我的过程,她希望可以永远葆有急切救治生命的冲动,造就沉稳的心态,永远年轻无惧,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做更多人的太阳
8、,温暖这个世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四拉木卓玛:小小年纪扛起一个家拉木卓玛是一名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草原的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位残疾人士,家里仅靠母亲一人务工维持生计。7岁那年,在拉木卓玛还有两天就可以去小学报名入学时,一场车祸却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都受了伤,母亲的伤势严重,家里唯一的经济*也断了。年幼的拉木卓玛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留在家里照顾父母。此后的一年里,小小的拉木卓玛扛起了一个家,由于母亲无法下床,她几乎包揽了妈妈一切的日常需求:洗衣、做饭、为妈妈打洗脸水、倒尿盆一年后,父母逐渐康复,拉木卓玛才如愿走进校园,她也因此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读书格外勤奋。
9、中考那年,拉木卓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步入高中,她更是铆足了干劲。高三时,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看书,她晚上还在一个废弃的小卫生间里学习,因为那里没有人打扰她,她有时候甚至坐着就睡着了,醒来又继续读书。山东援青干部得知拉木卓玛的家庭经济困难,与她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为她减轻了后顾之忧。“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去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学生改变命运。”2019年,她考上青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开启了新的生活,但她学习上的拼劲一如既往。她是学院里第一个过英语四级的人;参加学校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成功立项,赴青海大学参加城北区创新创业比赛;今年暑期,她又主动学习视频剪辑、图片
10、编辑等新媒体工具“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我觉得离自己当人民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近,我期待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拉木卓玛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五李水,新疆和静县人,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退伍不褪色 笃志践初心李水于2019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校后,在学校“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他以严谨踏实、勤学笃行的学习态度,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研究生期间,综合测评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青年基层观察员”等奖励。20XX年至20XX年,李水携笔从戎,在新疆军区某部队服役。期间刻苦训练,勇猛精进
11、,荣获“优秀士兵”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嘉奖。退伍后,他更加严于律己,发奋图强,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组织参与多次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带领实践队先后获得校级特等奖、优秀实践报告、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等多项荣誉。此外,他秉承着“志愿铸人、志愿助人”的宗旨,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0多个小时,先后获得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竞委会“模范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2021年12月疫情期间,李水也第一时间协助学院教师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尽自己所能贡献力量。李水同学获得2021年度“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
12、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六郭兆薇,20XX年高考考入合肥学院后选择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第二十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初到甘肃,背井离乡,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艰难的训练内容都让她难以适应,对家人无尽的思念也成了最大的挑战。尽管如此,她选择迎难而上,率获佳绩。在部队的两年,她曾获专业比武竞赛第二名,基地运动会女子跳高组第三名,800米第二名,4100米团体第一名和4400米团体第一名。退役归来,回到校园的她认真努力、刻苦自律,积极入党、热心志愿。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学习上,求学若渴是她的优良品质,曾获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
13、语写作大赛校级三等奖和“第五届学术英语词汇大赛”优胜奖;生活中,她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坚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工作上,她曾经担任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副会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达100小时;活动中,她努力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曾获合肥学院2020年度优秀团干、合肥学院“第十二届科技节”二等奖、合肥学院国旗护卫队先进个人、年度军训优秀教官、“第十五届绿色时装设计暨模特大赛”团队三等奖等荣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戒骄戒躁,不忘来时路;知恩感恩,铭记师生情。两年的军旅生活不仅使她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她坚强的意志。从普通学生到光荣士兵再到中共预备党
14、员,郭兆薇从未停止前行。她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自身奋勇直前的精神激励,少不了老师的帮助鼓励,更少不了学校的悉心栽培。正如采访中郭兆薇所说:“感谢学校和老师对我的栽培与肯定,能获得这个奖项也是对我一直以来努力的肯定。这代表的不只是一项荣誉,更是学校和老师对我的殷切关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七次仁西藏大学做盲人求学路上的“眼睛”次仁长达十几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这个出生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的农村小孩,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一场大病,之后便失去了视力,这对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次仁6岁时进入拉萨盲人学校学习盲文,之后在日喀则近郊的一所公益盲校学习盲文和正常的小
15、学课程,“这段经历开启了我对世界的新认知,那里也是我重获新生的地方。”次仁说,他那时候年龄虽然很小,但努力学习的目标却很明确,因为他知道那是能够弥补视力缺陷,去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方式。2018年夏天,对次仁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年,他参加了高考。作为当年全区参加高考的唯一一位盲人,最终考出了422分的总分,这比西藏少数民族文史类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了47分,他成功被西藏大学录取。“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离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想到自己求学道路上老师们的帮助,次仁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盲人教师,帮助更多的西藏盲童接受教育,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眼睛”。进入大学后,次仁越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16、对于盲人来说,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小面临没有盲文教材,缺少盲文读物、课外练习册等困扰。上课时有些课程跟不上,课后他要请同班的学生帮着补习记录。英语课是比较困难的课程,他会在上课时打开录音设备,课后再重复听。为了完整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他需要在课下付出几十倍的努力。每逢周六,他会用一天的时间去一个盲文翻译公司义务帮忙,在那里将汉藏书籍翻译成盲文,“我想通过这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为更多的盲人打开一片新天地。”“我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对别人而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也需要我用尽全力。”次仁说,他明白,一位盲人,从此有了光,而帮助过他的人,便是那发光的太阳,“我要将这光带给更多的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
17、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八周鑫,云南大理人,中共党员,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周鑫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也是我校龙舟队队长,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龙”队长。勤奋铸就梦想,争做奉献标杆周鑫来自农村,家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但他却十分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光,始终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天道酬勤,20XX年,周鑫考入西北工业大学。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大一起周鑫便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在保证不落下学业的情况下,他参加了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假期也做起了兼职家教,周鑫还用自己攒下的2万元偿还家中的贷款,为父母减轻负担。在校期间,周鑫在学习上发奋图强,刻苦钻研,连续四年获得
18、国家助学金、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五四红旗标兵等荣誉。学习之余,周鑫积极投身团学工作。在校团委志工部工作期间,他协助开展了“全运逐梦 志愿翱翔”“新生接待”“同心战疫”“返乡转运”等系列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个人被评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竞委会“模范志愿者”。2021年12月疫情期间,周鑫积极投入学校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他也成为我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志愿服务次数最多、时长最长的志愿者。周鑫十分热爱体育,在校期间多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我校龙舟队队长,他参与组建了西工大翱翔龙舟队、翱翔龙陆上赛艇队,多次带队参加台儿庄大运河国际龙舟赛、中国陆上赛艇巡回赛和中国东盟高校赛艇测功仪大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2
19、021年,在我校春季学期龙舟素质拓展课程中,协助任课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动作指导。周鑫同学获得2021年度“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事迹篇九林启和长安大学一年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林启和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他出生在广西农村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农民,收入仅仅依靠家里种的几亩地,林启和上学学习一直很努力,并于20XX年成功考上长安大学。“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的扶持,我才得以上大学,对此我充满感恩。”林启和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20XX年10月,通过学校团委组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捐献检测,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9年2
20、月,当他获悉自己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数据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初配成功的他及时告知家人,在再三劝说家人同意后,毅然决定捐赠,并第一时间向陕西省红十字会表明了自己的捐献意向。2019年3月,林启和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并于5月9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整个采集计划持续了5个小时。林启和回忆说,前期一切顺利,就是当针头扎进血管时感到很疼。采集过程中,他的血压有点低,医生一直提醒他不要紧张,否则血压不够。接下来的采集过程比较顺利,但由于采集过程身体不能动,而且一直在输液,身体很僵硬,上厕所不方便,他一直憋着很难受,“但我相信与承受痛苦的白血病患者比起来,我这点难受不算什么。”那次捐献,林启和成为长安大学第32例,陕西分库第198例,全国第83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年10月,林启和再次收到陕西省骨髓库的通知,半年前的受捐者病情复发,需要他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我想救人就要救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毫不犹豫就同意捐献了。”由于是二次捐献,家人都比较担心,林启和很努力说服家人。最后,和之前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基本一样,最后于12月24日在成功捐献淋巴细胞,再一次帮助了这名白血病患者。虽然冬天血管收缩,血管被针扎很疼,他还是没有一丝害怕。这次捐献让他也成为陕西省第2例二次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