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8152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时:成语误用类型,课时目标:1、了解 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型;2、把握辨析方法,一、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型,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炙手可热”只用于指“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时下多误指题材之类。例11、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例12、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例13、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

2、真是巧夺天工。,“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图书多,不能指金玉之类。,“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6页知识卡片,即学 即练,1、完成16页 2、完成16页 ,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

3、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三人成

4、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7页知识卡片,即学 即练,1、完成16页 2、完成17页 ,三、画蛇添足,前后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受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和句中其他词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例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例2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5、,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7页知识卡片,即学 即练,1、完成17页 2、完成17页 ,(四)形近易误,音近易误,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其意义及用法有细微差别,或者其适用范围有别,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准确判断。例1、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例2、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

6、功半,一蹴而就。例3、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是众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应用成语“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意思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成语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8页知识卡片,即学 即练,1、完成18页 2、完

7、成18页 ,(五)、色彩不分,褒贬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例1、在澳门回归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例2、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形象。例3、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集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倾巢而出”原意是“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此处用在“单位的干部”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

8、把此词加于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之误。,“集腋成裘”比喻好东西积少成多,是褒义词;此例用以指“小错误” 积少成多,是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类似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8页知识卡片,即学 即练,1、完成18页 2、完成19页 ,(六)、不合逻辑,事理不通,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时从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通。例1、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例2 、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9、。,“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该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即学 即练,1、完成19页 2、完成19页 ,(七)、不合语境(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

10、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例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例2、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例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4、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秦晋之好”,只要稍有点历史知识就会明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此处用来说两国关系友好,故错。,“明日黄花”一词出自古典诗歌,“明日”当“第二天”讲,在诗中指重阳节。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枯萎了。后比喻过了时的无应时作用

11、的东西,或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此处“平均主义”本就无价值,更不是外物或报道,故用错。,“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灯红酒绿”兼有两种词义,既指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比喻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此处是用了本义,故对。像这类两用成语在汉语里很多,辨析时要多加留心。,即学 即练,1、完成20页 2、完成20页 ,(八)、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则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例1、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例2、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

12、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例3、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例4、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类似类似的成语还有:见18页知识卡片34,答题技巧,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

13、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具体地说,就是:,1、事理简单更要深思。例如:(1)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简析:“局势”是说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决不可能“一劳永逸”(2)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简析:“肘”可“见”了,正说明衣服破烂了而这与前面“很不合身”相矛盾因而该成语不当。(3)人们走回头路的劲头没有来的时候足,有些人走累了,就成群结队地坐在柏油马路边的树阴底下

14、聊天。简析:人们走累了坐在树阴底下聊天可能“结队”吗?显然违背事理。(4)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才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来。简析:“心目中”的人物怎么跃然于“纸上”了?可改为”呼之欲出”。,具体地说,就是:,2本义出现,要敢于相信。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于能认为它用错了。例如: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简析:“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故成语使用正确。(2)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简析:“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该成语的前后文正好为它提供了“原生

15、状态”故使用正确。(3)他被扔进了地牢从此光天化日同他再也没有缘分了。简析:“光天化日”现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而现在所提供的语境显然符合它生存的“原生状态”于是它的本义“复活”了。,具体地说,就是:,3见一字,更要见其余。例如:(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简析:不少人对“首当其冲”并不陌生但是一旦它处于复杂的语境里他们就只着见“首”字而不见其“冲”了,3)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简析:“就”即成功它与“事”能搭配于是有的学生眼中只有一个“就”字了而忽视了“挥”这一个重要的字眼。这

16、里应改为“一蹴而就”。(4)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简析:用“立”来修饰“等”是可以的于是有的学生“立”令智昏无视“茕茕”两字了。,4、“两栖”色彩要能兼知。例如;(1)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简析:“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言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有嘲讽之意但这里用来写父亲诉“衷曲”显然恰当。2)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得非常好,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简析:“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比喻达到极点。它多用于坏人,但用于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也很恰当。(3)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

17、到新闻部主任的赞扬。简折:“平铺直叙”常指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但它还有一个中性义即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这里正好使用了中性义所以正确。,具体地说,就是:,5字面重复要能看出。例如:(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简析: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简析:因成语本身含有“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加上数量词。可去“一场”。(3)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简析:“好像”与“如”重复。(4)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简析:“浑身”与“遍体”重复。,具体地说,

18、就是:,6、变更用法要能明白。例如:(1)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是有人等闲视之。简析:“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岂能”等否定词,故此不合使用习惯。(2)土郎中的名堂可多啦,山上有的是万应灵丹,比这里的盐水强多了。简析:“万应灵丹”一般用于否定句或出于否定口吻,不能像这样用于肯定句。可改为“灵丹妙药”。,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完成以下题目,总结:勤于练习,任何语言能力的提高最终都离不开训练,所以提高熟语运用能力也必须通过系统而扎实的训练。在训练中积累,在训练中辨析,在训练中培养能力。熟语运用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而熟语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准确地表现出它的所指义。因此,考前做一定量的熟语辨析题,有助于考生熟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当然,这种训练必须精练,必须讲实效,比如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强化训练,甚至不避重复,要通过训练,达到准确辨明误因,掌握使用规律的目的。而不要淹没在题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