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873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的历史哲学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德的历史哲学,海涅曾经评论说,康德杀死了上帝。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康德用他的二律背反分析了人类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把世界一分为二:人类能够认识的经验世界此岸与无法到达的彼岸。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先于经验的,普遍和必然的。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灵魂等为超自然的东西,属信仰范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适应道德的需要。,实践理性批判指出道德自律是人与动物的区别点,这种道德先天的蕴涵于人的理性之中。道德行为是绝对命令的结果,人并不力求达到任何目的,行为本身就是必须的。人是目的的本身,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把他只是当作工具来使用。,在判断力批判里,海涅不无幽默地说,为了善良的老仆人,康德又把上帝招回来

2、了不过上帝只是一个假设。,很难说康德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是一个有神论者。尽管他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他仍然相信,大自然的演进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指向一个终极的目的,他的哲学具有目的论的性质,一切都是某种知性为了某种目的而预先设定的。这一点上他和古希腊以来的唯心主义传统,和基督教哲学的指向是一致的。他相信人类的理性,他是哲学世界的绕不开的路标。,晚年的康德,致力于完善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历史部分。 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论文里,他试图为历史进程建立一个合乎目的论的体系。他的思想来源于比他稍早的牛顿和卢梭,他把人类历史看做自然史的过程,承认规律的可能和社会契约的存在,这是他对历史体

3、系的基本假设。,唯物主义:机械论唯心主义:目的论马克思主义:综合了机械论与目的论,他的前提是他的人类学,他在实用人类学里指出,人具有自我意识,使他能够无限地提升到一切其他的生命存在物之上。人具有自我认知与认识能力。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首先是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包括三种狂妄:理性的狂妄,鉴赏的狂妄和实践利益的狂妄。与这种狂妄的个人主义相对立,人总是生活在一个人类的共同体中,因此,共同体中具有同样个人主义倾向的其他人限制了他的狂妄,他必须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世界公民,从这里开始了康德的人类学。,康德认为,人类的本性驱动着他不断地去追求极乐,而理性却局限于把幸福建立于尊严的条件之上,即建立在道德之上。前者,

4、他称之为人类的动物性,后者是人类性。善具有某种终极目的,它的最高程度就是公民状态。 回到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在这里,康德提出了九个命题,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命题一、一个被创造的全部自然秉赋都注定了终究是要充分地并且合目的地发展出来。 对我们来说,这可以认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确实存在一个茫无目的的活动者的大自然,受到偶然性的支配,不过,并不如康德所说,令人感到绝望。事实上,正是这种偶然性的互相作用,产生了某种秩序,某种似乎是合乎目的的东西。互相接近的质子产生的引力造成了恒星和星系,涨落的物质产生了某种有序的耗散结构,昆虫世界可有有惊人的协同行为,自组织理论解释了这一切何以能够发

5、生。,命题二、这些自然秉赋的宗旨就在于使用人的理性,它们将在人的身上充分地发展出来。但却只能是在全部的物种的身上而不是在各个人的身上。 不错,但自然秉赋的宗旨并不存在。全部物种恰好是由各个人组成的。康德看到的是理性,是一种合乎目的的理性,而叔本华更进一步,在自然中间发现了意志,展开了意志哲学的探讨。在今天的科学看来,自然的理性实际上是由偶然性规律支配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许最好用人择原理来解释。宿命来自于初始条件的微小的偏移,相互作用的两个粒子,按照物理的规律发生必然的运动,并影响它们此后遇到的其他粒子的运动轨迹,大自然就是有这样的链条连接在了一起。,康德对上面的命题解释说,理性是一种要把自己的

6、规律和目标都远远地突出到自然的本能之外的能力,它并不知道自己的规划有任何界限。 这一点我们可以同意,理性是这样一种能力,超出本能之外的能力,因此知识的进步可能是无限的。但是人类的知识却有确定的边界,它不能超出人类的理解和感知的可能范围,并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宇宙本身的范围。尽管物理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无边界的有限的宇宙。图灵机描绘的世界永远不能达到宇宙本身的范围。彼岸世界永远存在并且永远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人类存在,知识的进步将永远进行着。据说只有在宇宙大坍缩的奇点上,人类的知识才会与宇宙本身合一。康德所说的终极目标,那个来源于基督教天国的大自然的目标根本就不存在。,命题三、大自然使人类完完全全由其

7、自己本身就创造出来超乎其动物生存的机械安排之上的一切东西,而且除了自己本身不假手于本能并仅凭自己的理性所获得的幸福或美满而外,就不再分享任何其他的幸福或美满。 大自然绝不作劳而无功的事,并且绝不会浪费自己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事实上,很难在本能和理性之间划出截然地分界线来,理性本身就是人类本能的产物。幸福感恰恰是以那种动物性的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为基础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很难有多少幸福感。大自然不会作劳而无功的事,生物因某种需要进化出的某些器官必然是为了某种功能而有的。但是不止于此,这个器官除了这种特殊需要而外,往往还有一些剩余的功能,这些功能可能暂时无用,甚至是自身的某种妨碍,但也许有

8、一天这种剩余功能就会变成必要的了。没有这种功能的生物在生存中就会处于劣势。,我们说康德的前提本身是可疑的,但并不影响他论证过程和结论的合理性。历史同大自然一样,并没有任何目的性可言。我们的世界看似一个精心安排的世界,实际是由无数偶然的因素演化来的。有序性来源于自组织现象和协同规律,社会与自然事物一样,高度依赖于初始条件,并可能因每一个微小的扰动改变运动轨迹。 历史和社会在大尺度看好像合乎某种自然规律,在微观角度看,它的表现很可能是混沌。在自然界中,有过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产生了无数种千奇百怪的物种,但是很快就消失了。某些物种是通过大量的繁殖,才得以保全的。,创世论者可能说,兔子的繁殖能力是上帝为

9、了食肉动物有意安排的,但是对于兔子这种生物来说,大量的繁殖实际是一种浪费。植物的花粉和动物的精子都有成千上万,能够授粉或使雌性受孕的只有一个。生物界的自然淘汰本身就是一种与目的论相悖的过程。康德认为生物的各种器官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创造的,大自然不会浪费。而实际上,由于某种需要而逐渐演化出的某些器官,确实具有超出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可能是多余的,是一种浪费,但也有可能,自然环境的某种变化很可能使这种从前不需要的功能变得必不可少,甚至还会进一步发展。,命题四,大自然使人类的全部秉赋得以发展所采用的手段就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对抗性,但仅以这种终将成为人类合法秩序的原因为限。 这里回到了康德的人类学,对抗

10、性指的是人类的非社会的社会性。这种秉赋存在于人的天赋之中。人具有一种要使自己社会化的倾向,然而他也具有一种强大的,要求自己单独化的倾向。他想要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摆布一切,并且因此之故就会处处遇到阻力,他自己也倾向于成为别人的阻力。正是这种阻力才唤起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着他去客服自己的懒惰倾向,并且由于虚荣心、权力欲或贪婪心的驱使而在人群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于是就出现了野蛮进入文化的真正的第一步。由此开始的不断的启蒙奠定了一种思想方式,可以把粗糙辨别道德的自然秉赋随着时间推移转化为确切的实践原则,从而把那种被迫组成了社会的一致性终于转化为一个道德的整体。康德认为,没有个人的这种非社会性的自

11、私的倾向,人类的全部才智就会在一种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亚式的牧歌生活之中,永远被埋没在它的胚胎里。正是这种人的不合群性,这种竞相猜忌的虚荣心,贪得无厌的占有欲和统治欲,才使人类全部的自然秉赋得以从沉睡中唤醒。人类要求和睦一致,大自然要求不和和纷争。在这里,恶最终转化成了善。,命题五,大自然迫使人类去加以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立起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 这里康德进入了他的主题。公民社会在他看来是大自然本身所要求的,是造物主的终极目的。我们不是目的论者,也看不到大自然的强迫。公民社会是人类社会范围扩大的时候通过人群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康德论证说:,唯有在社会里,并且唯有在一个具有最

12、高度的自由,因之它的成员之间也具有最彻底的对抗性,但同时这种自由的界限却又具有最精确的规定和保证,从而这一自由便可以和别人的自由共存共处的社会里,大自然的最高目标,亦即她那全部秉赋的发展,才能在人类的身上得以实现。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最高任务就必须是外界的法律之下的自由与不可抗拒的权力这两者以最大可能的限度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也就是一个完全正义的公民宪法。,可以这样理解,这样一个社会的建立,是因为人的独立的倾向性,使得他们在野蛮的自由状态下无法长久共处,不得不限制各自的一部分自由,求得一种妥协。在这种状态中,人类的自然秉赋才能够充分发展。康德比喻说:犹如森林里的树木,正是由于每一株都力求攫取别

13、的树木的空气和阳光,于是就迫使得彼此双方都要超越对方去寻求并获得挺直美丽的姿态那样;反之,那些在自由的状态之中彼此隔离而任意在滋蔓着自己的枝叶的树木,便会生长得残缺、佝偻而又弯曲。康德得出结论说,一切为人道增光的文化和艺术,最美好的社会秩序,就都是这种非社会性的结果。,事实上,野蛮的自由状态是包括卢梭和恩格斯在内的许多作家的逻辑起点。这样一种状态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野蛮人那里的限制并不少于文明社会,甚至更多。我们在猴子的世界里和狼群里都能看到类似法律的东西。在群聚的昆虫世界里,这种秩序固定为一种本能。而上述的人类的公民社会却是产生于人类的理性。,设想一个小的人类团体,团体内互相有一些约定,他们

14、自发的选举自己的领袖,制定小团体的规则,这需要其他人的认同,而他们总是认同的,这些规定虽然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却使得人们之间的冲突变得最小,最终使每个人都获得了便利。这也符合这个团体的习惯习惯,又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解决了,这是一个自组织理论的问题。,命题六,这个(建立公民社会的)问题既是最困难的问题,同时又是最后才能被人类解决的问题。 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希望有一条法律来规定所有人的自有界限,以便大家可以和睦相处,但是他身上自私自利的动物的倾向性又诱使他要把自己除外,这就需要一个主人,迫使他去服从一个可以使人人都可以自由的普遍的有效的意志。但是这样的主

15、人只能在人类中去寻找,无论是一个人或者是为此选出的若干人组成的集体也好,他们都具有人类特有的弱点,具有那种动物性,其中每一个人,当其没有另一个领导者对他行使有效权力的时候,是倾向于滥用自己的自由。,康德说,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可能的。大自然向我们所提出的,只是向这一观念的接近而已。但是康德认为,人类在经历了多次徒劳无功的尝试以后,可以获得对一部可能的宪法的性质的正确理解,有了经历许多世事的磨练的伟大经验,具有准备接受这一问题的善意,从而使这一问题获得最终解决。,这里,作为逻辑的出发点,康德对最高领导的期待接近中国的圣王或柏拉图的哲学家国王本身必须正直的人,这样的领导在康德看来是不可能的,

16、尽管他曾经生活在伟大的腓特烈时代。他指出的最终解决办法并不是找到一位圣人,而是找到一部宪法,完美的公民宪法。我们说,即使这样的宪法也不可能是真正完美的,它应该永远具有继续得到完善的可能性。 在康德的时代里,先后发生了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美国宪法已经付诸实践,路易国王又被处死,这一切对于康德的思想不可能不发生影响。,命题七,建立一部完美的公民宪法这个问题,有赖于国家合法的对外关系这个问题,并且缺少了后者,前一个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在这里,康德把他前面关于个人与公民社会的论证扩大到了国家之间。国内的有序与国家间的无序终究会被一个合乎理性的,各民族的联盟所取代,纵使是最小的国家也不必靠自己

17、的力量和法令,只须靠一种联合的力量和意志和合法决议,就可以指望自身的安全和权利获得保障。,这里再一次提到了无法律的自由和盲目的偶然性,它扼制了人类的自然秉赋,把人类推入灾难中,迫使他们脱离这种状态。这回是战争起了作用,各国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永不松懈的备战,也就是军备竞赛,最终在经历惨痛的破坏之后,会迫使他们理性地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那就是建立一个超越国家的更高一级的联合体。这个更高的共同体之间于是又展开新的竞争,以此类推,最后会达到一个包括整个人类的共同体。在达到这最后的一步之前,人类就要在幸福的欺骗假象之下忍受着种种最无情的灾难。只有到了最后的那一步跨过之后,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道德化了。,命

18、题八,人类的历史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为的是要奠定一种对内的、并且为此目的同时也就是对外的完美的国家宪法,作为大自然在人类的身上充分发展其秉赋的唯一状态。 康德说,哲学也有其千年福祉王国学说。这种建立人间天国的努力在人类的不同社会,不同时代里,有过种种的形式。孔子和老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卢梭和马克思,他们的理论都在于建立一个终极的永久和平的社会。他们的理论被后继者们付诸实践,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康德在这里用他的目的论哲学,也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通过无数次的失败的努力后建成的。这如何成为可能?从康德描绘的人性中无法推导出来,康德只是告诉我们,需要

19、无数代人的努力,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这一天终究会到来。无论希望看起来多么微弱,未来的年代多么遥远,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今天的努力不会白费。,康德说,现在各个国家彼此之间已经处于这样一种人为的关系,以至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降低其内部的文化水平而又不至于丧失它对于别的国家的权威的影响;至少大自然的这一目的的保存是由于国家野心计划的本身而很好地得到了保障的。公民的自由现在也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损害而又不致使得一切行业(特别是商业)遭受损失,然而由此也会使得国家对外关系的力量遭到削弱。对公民的自由的限制妨碍了一般事业的生命力,从而也妨碍了整体的力量。,普遍的宗教自由,夹杂着幻念和空想的的启蒙运动必定

20、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下拯救出来。无法偿清的国债和国家间紧密的贸易关系,使其余国家总愿意充当动荡国家的仲裁者,这些都为遥远的未来准备着一个伟大的国家共同体。大自然的最高目标,作为一个基地而使人类物种的全部秉赋都将在它那里得到发展的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终将成为现实。即使立法者是一群魔鬼,完美的立法也会成为可能。,命题九,把普遍的世界历史按照一场以人类物种的完美的公民结合状态为其宗旨的大自然计划来加以处理的这一哲学尝试,必须看作是可能的,并且甚至还是这一大自然的目标所需要的。 作为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思想家,康德把人类的道德和命运归之于大自然,归之于天意,归之于人类的理性。他认为,

2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状态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对于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缺乏运用理智的勇气。启蒙的目标是鼓励人们摆脱懒惰与怯懦,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他说,一个军官在接受上级命令的时候,必须服从,但他作为学者对军事业务上的错误进行评论的时候,就不能公开的加以禁止。公民不能拒绝纳税,但是一个学者抗议这种课税的不适宜和不正当,并不违背公民的义务。一个牧师有义务按照他所服务的教会的教义向学生和会众讲道,作为学者他却有充分的自由甚至责任,把他对教义的批评意见传达给公众。他讲道是按照别人的指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的,尽管他不完全同意。当然这中间没有与内心的宗教相违背

22、的东西。否则,他就不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尽自己的职务了,他就必须辞职。,换成另一种说法,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共产党员在作为党务工作者或宣传员的时候,他必须与党保持一致。但如果他是一个学者,他可以批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任何言论,前提是,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如果他在内心里不再认同共产主义,他就应该退党。作人应该真诚。,公民社会必须保证法律之下的人权,权利以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与每个别人的自由之协调一致为条件而限制每个人的自由。公共权利是使这种协调一致成为可能的外部法则的总和。公民状态以以下的先天原则:作为人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互相独立为基础。凡是人民所不会加之于自身的东西,立法者也不得加之

23、于人民。人民对于他们本身不能规定的事,一个君主更不可以对他的人民加以规定。,系统论与康德的历史哲学,什么是现代系统论? 现代系统论一般又称为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一种根据系统概念,系统的性质和关系,把现有的发现有机地组织起来的模型。”(科技哲学导论p206)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公认是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在他的重要理论著作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中,对系统科学的各个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有关系统科学体系的设想。,1948年贝塔朗菲又出版了生命问题一书,书中描述了系统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发展,认为不论系统的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及其关系有何区别,都存在着适用于一般系统的模式。并且他还

24、提出了一般系统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动态原则和有序性原则。”(世界科学技术史p343),这也就是说,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原则起码有四个: 整体性原则 相互联系的原则 动态原则 有序性原则:结构层次的有序, 时间的排列 系统的有序发展。,一般来讲,系统的方法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而把事物放到事物运行的过程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主要是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到系统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中考察。系统活动是有目的的,一般来说,系统组织水平越高,系统的目的性就越强。系统方法追求的目标是整体最优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有其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三维的结构。它包括:知识维,逻辑维和时间维。

25、知识维包括进行系统研究的所必须的多门学科知识,如各类社会科学,如道德,法律等;逻辑维是指问题的阐述,尤其是指系统目标的设计,系统的综合与分析,系统的最优化的决策等;时间维包括系统方案的规划与研制等等。,系统观的基本的特征,第一,组织性,也即整体性。“组织性可以看作整体性的实质,是足以恰当揭示系统观本质的范畴。”组织性是系统观的核心。它的意义包括:不可还原性,自我保持性,变异革新性和层次性。,不可还原性是指系统是这样的整体,它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的和。自我保持性也即自我修复性,它是指一个系统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以保持各部分的关系,使其组织性不致衰败而丧失,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变异和革新是指系统不仅

26、维持自己的已有的组织性,以维持现状,而且还随时可能产生变革和变异,以实现进化。,第二,过程性。也就是系统的动态性或历时性。系统不是静止的僵死的,它必然随着时间而演化,有一个实在的历史过程。 第三,或然性。或然性与机械决定论相对。或然性也即偶然性,是指随意性或无规律性。,从现代系统观的基本特征来看康德的历史哲学,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对于人类活动的历史整体所作的一种哲学层面的论述。康德的历史哲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康德晚年的几篇有关历史政治方面的论文中,它包括: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的历史观念(1784),评赫尔德人类历史哲学观念(1785),人类历史起源德臆测(1785),万物的终结(1794),永

27、久和平论(1795),重提这个问题:人类是在不断朝着改善前进吗?(1797),论通常的说法: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1793)。,第一,从系统观的整体化或组织化的思考方面,康德是站在大自然的整体或人类历史总体的高度,对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做了深刻而概括式的探讨。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的历史观念(以下简称世界)一文中,康德主要提出了有关自然和人类历史的九大命题,这些命题主要体现了康德思维中的整体化模式,即反映了系统观中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康德在世界一文的开始就写道:“历史学却能使人希望:当它考察人类意志自由的作用的整体时,它可以揭示出它们有一种合乎规律的进程。”(历

28、史理性批判文集p1)康德强调的是人类意志作用的整体,而不是单个的人的意志作用。单个人的意志是非常自由的,几乎很难谈上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是整个人类的意志的话,那么,在康德看来,应该是合乎规律的。,又如在命题二中,康德主张“这些自然秉赋的宗旨在于使用人的理性,它们将在人作为大地之上唯一有理性的被创造物身上充分地发展出来,但却只能是在全物种的身上而不是在各个人的身上。”(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3,4)康德在这里强调的是人“全物种”,也即“全人类”,也不是单个的个人。因而这里的“人的理性”也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理性,更是指整个人类的理性。康德认为整个人类身上具有的理性的发展,符合大自然秉赋的最终目的和宗旨。

29、理性得发展既是自然的,又是合乎目的的。,再如在命题四中,康德认为“大自然使人类的全部秉赋得以发展所采用得手段就是人类社会中得对抗性”(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6)康德在此又强调了人类的“全部秉赋”,而不是哪一方面的秉赋。象这样的例子,在康德的历史论述中几乎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我们因而也就有理由认为康德对于人类历史的思考是一以种整体化的思考开始的。,不仅如此,康德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论述中的思考方式还体现了在整体化或组织化思考中的意义,即上文提到的:不可还原性,自我保持性,变异革新性和层次性。首先,在组织化或整体化的不可还原性方面,康德在人类历史起源的臆测一文中就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可还原的特征。,

30、他说“正是由于人类不满足于原始状态,所以他们就不会使自己停留在这种状态,更不会再返回到这种状态。”(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77)这也就是说,从时间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单向的,具有不可逆性。同时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康德把自己的历史观与卢梭主张人类要返回自然状态的观点区别开来。,其次,在自我保持性方面,康德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人类社会中的成员与个体可以通过饮食和男女婚姻来保存自己的种族,这也是大自然的目的。“大自然所用以保全每一个个体的,乃是饮食的本能;其次最为重要,便是男女的本能,大自然就靠它来顾全每一个种族。”(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63),再次,在变异和革新方面,康德认为由于人类动物式的本能与他自

31、己理想发生冲突时,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由于可以“自由抉择”,作出与大自然(包括本能)相对的举动,从而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他认为“这就已经能给予理性以最初的机缘来反叛大自然的声音,并且使之不顾大自然的抵抗而做出了自由抉择的最初尝试;这一尝试作为最初的一次,很可能没有按照预期而得到满足。这一损失可能就象是人所愿望那样的微不足道,然而它却开启了一个人类的眼界。”(同上书,p63),质言之,人类开始理性来“自由选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开创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使得人最终成为人本身,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最后,在层次性(有序性)方面,康德在分析和猜测人类社会的起源时,认为人类社会超出和脱离

32、动物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四步,这四步构成了一种序列,因而是有层次的。第一步是最低的阶段,是指人类的本能。他说“起初必定是只有本能这个一切动物都必须听从上帝的声音,在引导着这个新的学徒。”(学徒指人类)(同上书,p61),第二步是指超出本能之上的理性的最初阶段。这就开始发生变革了。他说“因为人能使自己的对象脱离开感官,从而使之更加内心化和更加持久化的这一倾向,就已经标志着理性之驾驭冲动的某种意识,而不是象在第一步那样,单纯是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为冲动服务的一种能力。”(同上书,p64),第三步是指理性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即理性的高级阶段。康德说“当其已经涉足于这些最初直接为人所感到的需要后

33、,理性的第三步便是深思熟虑地期待未来。”(同上书,p64)康德认为理性的这种能力是人类的优越性的根本标志。因为它使得人类开始摆脱时间的束缚,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安排和预见未来,以便自由选择。,第四步也即最后一步是指“他理解到(不管是多么模糊的)他才真正是大自然的目的,大地上所生存着的没有任何东西在这方面和他相匹敌。”(同上书,p65)也就是说,人类只要运用理性意识到自己才是整个大自然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也就完成了人从动物向人的过渡,人与动物也就真正区分开来。,以上这四步虽然是康德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起源的一个猜测,但是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层次性,集中体现康德的系统化思考中的层次性和有序

34、性的原则。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时间上来说,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都是要经历这样的层次和阶段的。,第二,从系统观的过程化或动态性思考方面,康德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静止的,僵死不动的,而是一个时刻在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当然,既然康德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做出自己哲学层面的思考,就必然要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历时性。这是非常自然的。同时时间是在康德哲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他前期的纯理论哲学方面,还是在后来的有关人类历史的考察,都是如此。,关于这方面的例证也很多。如在万物的终结一文中,康德主要是考察了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归宿,并以自己的伦理和道德思想来重新解说基督教,反对当时十分流行的宗教神

35、学。为此,他还受到了普鲁士当局的处分,禁止讲授神学。按照当时宗教神学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万物最终都必须终结,万物在时间中的真正终结就是最后的审判,通过最后的审判,人类的福祸就会永远地分配完毕。而这种万物终结论的一个主要根据就是认为实际上存在“永恒”的时间,最后的审判之后就是时间进入永恒状态。,康德反对“时间进入永恒”的说法,即认为人的死亡是从时间进入永恒,康德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康德认为“人确实是永远不会从时间里走出来的,而只能是永远地从一个时间前进到另一个时间。”(同上书,p79)即使是“最末的日子”,也仍然在属于时间之内,因为其中还有某种东西进行着,而在永恒之中的

36、事物是不会进行的。,所以,康德认为那种主张“万物的终结”的说法在理论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它不符合自然的物理过程。“既然万物的终结这一观念并非源于对世上事物的物理过程的,而是源出于对它的道德过程的推论,并且仅仅是由此而产生的。”(同上书,p81),可见,康德在对“万物的终结”这种宗教时间观念的思考与批判,与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与宗教神学中上帝观念的批判是一致的,即它们都没有理论上的意义,而只有实践运用上的意义。因而康德认为时间的“无限”的或“永恒”虽然在实际的理论上我们不能得知,因为这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性限度之外,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实践的意义上设想存在着“永恒”的时间,以便提供一个至善的终极

37、目的,引领我们的道德不断的前进。,康德认为宗教要为道德服务,通过宗教培育自己的道德秉赋。康德还认为基督教的可爱和存在的价值就是它的道德性,如果一旦哪一天基督教的这种可爱的道德性丧失了,那么人们就很有理由去背叛和反抗它,从而反基督的先驱者就会来临,于是“在道德观点上的万物被颠倒了的的终结就会来临”(同上书,p96),综上所述,万物的终结在物理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是在道德实践方面存在意义。如果基督教不能够促进人类道德的进步和改善,那么基督教所描绘的万物的世界图景就会终结,从而被新的道德所代替。,第三,从系统观的或然性或叫无规律性方面来看,康德认为由于我们人类具有自由的意志,行动是很自由的,可以

38、去为恶,也可以去行善,这些完全是由行动者自己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对于人们将要发生的行为是无法事先预言的,也就是说人类的道德是朝着改善与否的方向前进是不可而知的,人类的行为符合不符合道德,具有极大的或然性,是完全随意的,是没有规律的。,人类可能在这一段时期内道德败坏,为非作歹,将坏事干尽,但是很难保证人类由于干坏事而产生的负罪感而在未来不去行善,去做好事也未可知。因而人类的道德水平有时在改善,有时又在倒退。所以,人类社会的道德的变化和发展是随意的,具有或然性的。,康德在重提这个问题:人类是在不断地朝着改善前进吗?一文中说“因为我们要探讨的乃是行为自由的生命,他们应该作什么确实是可以事先加以命令的

39、,但是他们将要做什么却是无法事先预言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150)因而康德得出结论认为人类道德的改善或叫进步问题不是仅仅由经验就可以随便断言和决定的。,尽管如此,康德认为法国大革命表明了人类全体的一种特性,一种道德的倾向,即“那使人不仅可以希望朝着改善前进,而且就他们的能量目前已够充分而言,其本身已经就是一种朝着改善前进了。”可见,康德对于法国的大革命还是持肯定的态度的,是比较同情的。康德认为人类还是存在那种改善的道德倾向,只不过需要国家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推动和实现进化而已。,当然这是采取一种二元论的策略,二元论尽管在理论上存在这里或那里的困难,但是在实践上还是可以行的通的。康德认为采取这种策略,我们就可以解决人类社会道德发展无规律的难题了,因为我们为了实践的利益,可以设想人类的道德是在不断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以便实现我们人类根本的至善目的。,结论,康德的历史哲学乃至整个先验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思维特征就是系统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在康德的历史著作中展现出来,而且在他的知识论,伦理学等前期的著作中也是如此。这种对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康德的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