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438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之食疗膏方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治未病之食疗及膏方,2、治未病的含义,2.1黄帝内经有关“治未病”的论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刺热篇: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灵枢经逆顺篇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1.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指导“治未病”的一大法则。 2.唐孙思邈:强调“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医学的功能区分为上、

2、中、下三个层次。 3.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专论,将“治未病”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丹溪心法:“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 4.清叶天士:提出“ 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学观点,强调采取主动措施防变于先的重要意义。,2.2历代医家关于治未病的论述,治未病的传统方法,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传统疗法”,什么是膏方,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解释为“润 泽” 。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膏方,又称膏滋方。膏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为基础,运用中药饮片

3、、滋补品以及食品等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凉膏等工序而熬制成的膏类制剂。,二、膏方的渊源与发展现状,什么是膏方,膏方具体的含义,如指性质: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为膏,如指口味:以甘美滑腻为膏,如指内容:以物之精粹为膏,如指作用:以润泽滋养为膏,膏方、汤方的比较,膏方的渊源1.起源于汉唐:膏方在我国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起于汉唐,黄帝内经中有豕膏、马膏的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大乌头膏、猪膏发煎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共40多部,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2.流行于宋朝:宋朝膏剂已很流行,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

4、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圣济总录栝蒌根膏,这是膏方治养结合的先河。3.成熟于明清:明宏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清代膏方在宫廷十分盛行,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膏方的种类 膏 方,膏方的基本成分,1、 中药饮片,2、 细料药(精料药/贵重药),4 、胶类药,5 、糖类及其他辅料,3 、辅料,三、膏方的制作工艺,膏方制备全过程,膏方的特点,节省时间每天二匙适合久服口味甜美携带方便,膏 方,汤 剂,煎煮费时每天二杯不易久服口苦难饮携带不便,四、膏方的处方原则1.辨证施膏,整体调理 专业医

5、生所开具的膏方,一人一方,一方一膏,针对性强。 不同人群,因年龄、性别、劳逸、起居环境、禀赋等而有体质上的差异。 医生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特点和病情不同症状、体征进行详细诊查与辨证,从整体出发,辨证施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所以膏方又称为个体化的保健品。,膏方的处方原则2.扶正补虚,调治兼施 明清以后,膏方应用逐渐偏重于补益养生,其次才是在慢病调控中的应用。 补益药物是膏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膏方处方中的主体君药。 祛邪药物是膏方的次要辅助部分,是医生兼顾患者或客个体的既往病史及现病史,在补益的基础上配伍理气祛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破结消积等祛邪疗疾的药物。,膏方的处方原则3.健脾开胃,动静

6、结合 膏方中补益药是其主体,但大多补益药物属味厚滋腻的“静药”,再好的膏滋药,如果脾胃功能差、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就起不到补益作用,还会产生积滞不消、助湿生痰、气机壅滞的副作用。 在膏方组方配伍中,应考虑选用芳香健脾,助运开胃,理气化湿之品,这些药属于“动药”,即胃动力药,动静结合,以促使膏方的消化吸收。,膏方的处方原则4.开膏季节 主要是根据膏方的用途决定: 1.养生进补膏方,冬季服用:服用时间多由冬至前一周至立春结束。冬天为封藏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2.慢病调理或治疗性膏方,一年四季皆可服用:有慢性病需要服用膏方者,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不必拘泥于

7、冬季。,进补原则 胃以喜为补 寓通于补 药补不如食补,作用有三: 祛除内外邪气; 调理好脾胃;试探性进补。为下一步开好膏方,选择好针对性更强的药物做好准备。,因人而宜,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一方一膏。,根据自身病情或调补需要选择。,定制膏方,预约时间,服用开路药,预约时间,选择医生,开膏方步骤,膏方病案,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先是详细的辨证分析,治法;中间是方药,一般药有40多味;最后是服法、注意事项。,五、膏方的服法及注意事项膏方的服用方式 噙化:亦称“含化”,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含化,慢慢咽下,以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冲服:取适量膏方,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

8、之溶化,服下。 调服:胶质粘稠难化的膏方,可加黄酒或汤药或开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下。,膏方的服用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 60分钟时服药,调理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 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心肺),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3.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 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膏方宜睡前服。 4.空腹服: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膏方的服用剂量 膏方服用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一般每日2

9、次,每次服用1汤匙(约20克左右) A.病情较重、体质较强的人,剂量可以稍大; B.病情较轻、老年人、妇女儿童,用量宜小。 C.有滋补作用,药性较平的膏方,用量可大些; D.药性剧烈的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膏方的不良反应 1.病情出现被动或反复; 2.出现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腹泻等消化系 统症状; 3.出现上火现象; 4.失眠、多梦、兴奋、多汗; 5.过敏反应; 6.小儿性早熟。,服用膏方的注意事项 服膏方最好不要同时喝咖啡、 饮浓茶、 吃萝卜。 在服用膏方时,如遇感冒发热、 咳嗽外感 妇女经期 宜暂停服用。,六、膏方的临床用药体会*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辨证 实

10、验室、影像等检查 辨病*重视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微循环的药物 玉屏风散、四物汤*充分运用现代病理生理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任何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都是建立在药理与病理的契合上; 单味药的药理研究 复方药理研究*处方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有碍胃气的药物 重:石头类、贝壳类等; 寒:黄连、黄芩、黄柏等 腥:虫类药等 腻:熟地、玄参、鳖甲等,开路方的一点经验 苍术 化湿 砂仁、神曲 健脾 人参 先吃须 品味试探,膏方在治未病临床的应用 1.膏方养生:冬季进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亚健康干预:疲劳、黄褐癍、失眠、焦虑、便秘、关节疼痛、偏头痛、性功能低下等。 3.慢病控制:肿瘤、不孕不育、哮喘、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高血压、高血脂等。 4.康复患者:术后、大病重病后,由于手术创伤耕伤气血,身体虚弱;产后失血过多、恶露未尽等,可根据辨证施治,服用膏方调理。,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失眠的食疗方,食疗经验方:栀子200、香豉150、浮小麦300、大枣(酸枣仁)150、淡竹叶90、甘草60。 另加:蜂蜜300克收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