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4698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ppt课件之十三.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计划及各章节课时分布,行政法概论 课时行政法的法源课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课时行政主体课时行政人课时行政相对人课时行政行为概述课时,授课计划及各章节课时分布,.行政程序概述课时.行政立法课时10.具体行政行为课时11.行政强制课时12.行政瑕疵与行政责任课时13.行政复议课时14.行政诉讼课时15.行政赔偿课时,第十二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2010年10月1日,A市房地产管理局在明光小区贴出公告,称因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A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对明光小区1736号共83户居民的住房实施拆迁。限各被拆迁的住户于当年12月1日前搬迁完毕,逾期不搬的

2、,将予以强制搬迁。12月7日,A市房地产管理局认为该27户钉子户已不可能通过做工作等非强制方式予以拆迁,于是出动力量进行了强制拆迁。,第十二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在强制拆迁过程中,共有5位居民和1位执法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在被强制拆迁后,该27户居民决定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分别向人大、纪委、监察机关等进行提出申诉,进行上访。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是否存在行政违法的行为?简析:在本案例中采用强制手段,并使5位居民和1位执法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因此本案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第十二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第一节行政违法概述第二节行政违法的具体表现第三节行政责任,第一节行政

3、违法概述,一、行政违法的概念二、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三、行政违法的分类,一、行政违法的概念,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行为。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实施的行政行为违法。,一、行政违法的概念,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政违法违反的是行政法律规范,而不是对宪法规范、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的违反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不仅包括对具体行政法律规范的违反,也包括对行政法律原则、价值和精神的违反。3.行政违法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4.行政违法是一种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二、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1.行政违

4、法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2.行政违法侵害了受行政法律规范所保护的行政关系。3行政违法主体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4行政违法主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三、行政违法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和具体行政行为违法2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3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4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5行政实体违法和行政程序违法6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7行政职务违法行为和行政违纪行为8单一行政违法和共同行政违法,1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和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这是根据违法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所谓抽象行政行为违法,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

5、行政规章和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违法。所谓具体行为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不符合法定的要求和原则。,2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这是根据违法行为主体形态的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属于组织形态的行政违法,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属于个人形态的行政违法。,3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这是根据行为的方式和状态的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作为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主动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不作为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作为义务的行为。,4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这是根据违法行为

6、发生范围的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内部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在对其内部机构、人员及内部事务的管理中所发生的行政违法行为,外部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对外部事务进行管理时发生的违法行为,5行政实体违法和行政程序违法,这是根据违反的行政法律规范是实体法律规范还是程序法律规范,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行政实体违法是对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和保护的实体权利义务的违反。行政程序违法是对行政程序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义务的违反。,6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这是根据行政行为违反的是羁束裁量权还是自由裁量权的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这里的行政违法,是狭义上的行政违法,或称形式意义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实

7、施的违反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范围、方式、手段和程序等的行政行为。这里的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不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违法。,7行政职务违法行为和行政违纪行为,这是根据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的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行政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行政公务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其职务上的要求的行为。行政违纪行为,是指行政公务人员违反纪律(或称政纪)的行为。,8单一行政违法和共同行政违法,这是根据行为主体的数量不同,对行政违法所作的分类。现实生活中,行政违法行为不仅可以由单一的行政主体作出,即单一行政违法;同时也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政主体作出,即共同行政违法。这

8、种分类有助于人们确定行政复议中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以及责任的承担者。如果是单一行政违法,则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出现单一被申请人与单一被告;如果是共同行政违法,则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出现共同被申请人与共同被告。,第二节行政违法的具体表现,一、行政失职(行政不作为违法)二、行政越权三、行政滥用职权四、事实依据错误五、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六、程序违法,一、行政失职,1涵义2特点3形式,1行政失职的涵义,行政失职是指法定的行政主体没有行使共依法享有的行政职权因为行政职权具有不可处分性,放弃行政职权即意味着放弃职责,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行政失职的实质是行政主体没有履行其依法承担的行政职责,即

9、行政主体不履行应当履行的作为义务,行政失职的特点,()行政主体负有作为义务()行政主体没有履行作为义务即,如果行政主体已经履行了作为义务,不管其行为是否违法,均不构成失职,二、行政越权,(一)含义(二)特征(三)种类,(一)行政越权的含义,行政超越职权行为,又称行政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行使了法律、法规没有赋予的权力,对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进行了处理,或者逾越了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必要限度等情况,(二)行政越权的特征,行政越权的主体是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行政主体超越职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管是越权行政还是无权行政,都从根本上超越了行政职权行使的底线行政越权所超越的行政权限是“平常权限”而非“

10、紧急权限”,(三)行政越权的种类,1职权僭越和逾越权限2实体越权和程序越权因过失越权与因故意越权主体越权、对象越权、时限上的越权、管辖的越权、数量上的越权,职权僭越和逾越权限,职权僭越,是指行政主体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行使了其他机关的权力,或者行使了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权力逾越权限是指行政主体对某类事项虽然有主管权,但却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限度,如超标准收费等,实体越权和程序越权,实体越权,是指违反法律实体规定情况下的越权行政越权大多属于实体越权程序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违反法律的程序性规定而导致的越权如行政机关在履行审批程序时,要求相对方提交法律规定之外的文件和资料,因过失越权与因故意越权,

11、因过失越权是指行政主体因为判断和认识上的失误,在并无主观恶意的情况下越权作出的行政行为因故意越权则是指行政主体在明知无该项职权或者明知行政行为已超出了法定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依然刻意地行使该项职权或者维持职权行为的越权状态,主体越权、对象的越权、时限越权、管辖越权、数量越权,主体越权指没有管理权限的机关以行政主体的的身份参与案件的处理并作出决定对象越权指行政行为的对象超出法律限定的范围如对未满14周岁的人进行行政处罚时限越权即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中有关追诉时效及其他时限方面的规定,对本不应处理的人和事行使权力如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能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

12、体越权、对象的越权、时限越权、管辖越权、数量越权,管辖越权,如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大型企业,应当在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如果县级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该企业的注册事宜,就超越了法定的注册管辖权数量越权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税收等事项都规定有具体的数额和比例,如果行政主体超越法定标准罚没财产、征收费用,则属于数量上的越权,三、行政滥用职权,(一)含义(二)特征(三)与行政越权的区别(四)主要表现形式,(一)行政滥用职权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不正当、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滥用职权行为虽然没有超越法定职权,但却违背了法律赋予这种职权的目的、原则和精神,(二)行政滥用职权的

13、特征,行政滥用职权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具有某种法定的职权即行政职权,这是构成滥用职权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主体对行政职权的运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序行政主体滥用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形式上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但从根本上违背了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宗旨,(三)与行政越权的区别,性质不同行政滥用职权是一种行政不当行为;而行政越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范围不同行政滥用职权仅限于滥用自由裁量权;而行政越权的范围,既包括行政自由载量权,也包括行政羁束裁量权对相对方和社会的影响程序不同与行政滥用职权相比,行政越权在性质上更严重,对法律对社会的破坏性更强,(三)与行政越权的区别,行为瑕疵的判断标准不同行政越

14、权的判断标准是客观的,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司法审查的内容和法院判断方式不同对行政越权行为人民法院主要对其合法性进行了审查;而对于滥用职权行为,人民法院只能审查其合理性;对行政越权,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撤销判决;而对于滥用职权行为,人民法院则既可以作出撤销判决,也可以作出变更判决,(四)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通常表现为:不是出于公共利益虽然符合公共利益,但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特定目的不适当的考虑明显不合理或者显失公正,(四)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过于武断专横或者作出的决定和解释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不正当的授权和委托指行政机关违反法律规定,将本应自己行使的职权交与其他组织或

15、个人去行使,进而推卸责任或者谋取其他不当利益的行为如教育局委托不具法定条件的学校颁发学业证书和学历证书等方式方法的失当,四、 事实依据错误,(一)含义(二)特征(三)表现形式,(一)事实依据错误的含义,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通常要基于必要的事实,而必要的事实需要一系列证据加以证明如果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便属于事实依据错误,(二)事实依据错误的特征,具体行政行为与它所基于的事实具有关联性事实依据错误属于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三)事实依据错误的表现形式,证据不确凿,即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不确实、不可靠证据不充分,即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确凿但不充分、不全面,五、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一)含

16、义(二)原则(三)形式,(一)适用法律、法规的含义,适用法律、法规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律、法规适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的活动适用法律、法规不仅是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而且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其他行政主体)的职能,如工商管理机关依照工商法规对违法的工商企业进行制裁,(二)适用法律、法规的原则,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任何公民或组织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六、程序违法,(一)程序违法的概念(二)程序违法的种类,(一)程序违法的概念,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不具备程序要件的行政行为便属于程序行政违法程序可分法定程序与非法定程序,程序违法显然是指违反前类程序,(二)程序违法的种类,步骤违法()不经过应该经过的步骤()附加不应该经过的步骤()步骤颠倒()不遵守时限方式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