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学习目标,1.识别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2.描述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3.能针对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第一节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等基本生理功能异常为主的障碍。,一、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以摄食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形式: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一)临床特征,1.神经性厌
2、食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女性多见,男性少见发病年龄在1320岁之间,表现,核心症状:病态地恐惧肥胖(关注体形)持续存在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想法设法控制体重:严格限制饮食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女性可能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常伴有精神障碍:常见的是抑郁症,其次是焦虑或恐惧,部分患者存在强迫观念和行为,你是否是正常体重?,正常体重值(Kg)=身高厘米数-105BMI=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BMI30 肥胖30.040.0 十分肥胖,2.神经性贪食,是指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以减轻体重
3、,使得体重变化并不明显的一种疾病。女性多见,男性少见很多患者是由神经性厌食延伸而来的发病年龄1825之间,表现,不可控制的暴食(主要特征):患者无法自控的,大量进食的强烈欲望消除行为:很在意自己的体形,常通过抠喉引吐、滥用泻药导泻、禁食、过度运动、使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消除热量生理功能受损:水电解质紊乱,胃肠道损害,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闭经等精神障碍:抑郁、焦虑、孤独、悔恨、内疚等,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 主要是由于心情不好、心理紧张、内心冲突引起进食后呕吐,呕吐后进食,或是边吐边吃,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欲望由于进食量不减少,体重能保持正常体重的80%以上部分
4、患者有癔病性人格,所以要与癔症患者区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二)治疗原则,进食障碍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心理和行为纠正为主,药物、支持治疗为辅的综合性方案。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是进食障碍的重要方法。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方案,(三)进食障碍患者的护理,1.护理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2)营养失调,高于机体的需要量(3)活动无耐力(4)有感染的危险(5)知识缺乏,2.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向患者解释低体重的危害与营养师、患者一起制定饮食计划和体重增长计划,确定每日应摄入的最低限度、热量以及进食时间鼓励患者按
5、计划进餐每日定期使用固定体重计测量患者体重限制患者过量活动其他生理问题的护理。,(2)心理护理,1.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纠正患者的体象障碍:2.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患者重建正常饮食行为模式3.运用认知治疗技术,帮助患者重组导致进食障碍发生的歪曲信念,(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健康知识,使其认识有关新陈代谢、均衡的营养摄入、体重及健康之间关系的认知,扭转其观念,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你知道世界睡眠日吗?,不知道!,哎呀!笨死啦!每年3月21日(春季的第一天),二、睡眠障碍,睡眠的生理意义:1.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2.睡眠占人一生约1/3的时间,是机体复原和整合过程3.生理重
6、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睡眠的作用,1.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高脑功能2.消除疲劳,恢复体力3.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4.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5.有利于皮肤的美容,分类,睡眠的发动与维持困难(失眠)白天过度睡眠(嗜睡)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睡行症、夜惊、梦魇),(一)临床特征,1.失眠症: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量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仍觉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困倦等失眠容易导致心力交瘁、困倦、焦虑,抑郁、易激惹、精神萎靡、反应
7、迟钝,严重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影响社会功能,2.嗜睡症,不分场合表现为经常困乏思睡,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想要觉醒十分困难醒后伴有短暂意识模糊,呼吸及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差,意外事故频发等部分患者可有白天睡眠发作,发作前有难以控制的困倦感,常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苦恼、焦虑、抑郁。,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是指睡眠觉醒节律与常规不符引起的睡眠紊乱多见于成年人、儿童期或青少年发病较少表现: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反常。在常人应入睡的时候不能入睡,在应觉醒的时候需要入睡,4.睡行症,俗称梦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模糊状态
8、。指一种在睡眠过程尚未清醒时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儿童多见(612岁),男孩多见,5.睡惊症,睡惊症是出现在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状态。表现:睡眠中突然惊醒、哭喊、骚动或坐起,双眼睁圆,表情恐惧,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6.梦魇症,梦魇症是指在睡眠过程中被噩梦所惊醒,梦境内容通常涉及对生存的恐惧事件。特征:患者对梦境中恐惧内容能清晰回忆,伴有心搏加快和出汗,但很快恢复,处于清醒状态白天出现头昏、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女性多于男性,儿童无性别差异36岁极易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二)治疗
9、原则,1.失眠症(1)病因治疗:找准病因,采取心理治疗(2)药物治疗:辅助治疗手段。可使用苯二氮卓类,选择不同类型的催眠药。,2.嗜睡症,(1)消除和根治诱发本病因素的治疗。(2)对症治疗: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3)行为治疗:要求患者严格按照作息制度休息,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调整患者入睡和觉醒的时间以恢复到正常人的节律,4.睡行症,减少睡眠时间,保证患者的安全,(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1.护理问题(1)睡眠形态紊乱(2)疲乏(3)焦虑(4)恐惧(5)绝望(6)个人应对无效,2.护理措施,(1)消除诱因生活规律睡前避免易兴奋活动白天多在户外活动用熟悉的物品或习惯帮助入睡睡前使用诱导放松的方法
10、营造最佳的睡眠时间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催眠药,(2)心理护理,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疗法运用行为治疗技术,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其他疗法,(3)用药指导(4)健康教育,三、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是一组与心理因素相关的性功能障碍。,(一)临床特征,1.性欲减退:是指成年人对性行为的幻想和性欲望的减退甚至丧失。表现:性欲望与性兴趣缺乏或丧失,性行为不易启动症状可以针对某种环境或某个性伴侣出现症状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可以引起明显的不快或性关系受到影响,2.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或勃起不能,指成年男性难以或维持满意的性交所需的阴经勃起。分类原发性继发性,3.早泄,指患者持续地发生性交时射
11、精过早导致性交不满意,或阴茎未插入阴道时就射精。最长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4.性交疼痛,患者在性交过程中或之后,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生殖器官的疼痛。女性多见,(二)治疗,1.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婚姻家庭治疗及行为治疗2.药物治疗:西地那非3.其他治疗:性技术治疗,(三)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1.护理问题(1)无效性行为(2)紧张、焦虑(3)抑郁,2.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指导夫妻间的性操作技术3.使夫妻感情融洽4.妻子起重要作用5.为性生活选择适合的时机6.改善不利于性生活的环境7.疏导启发患者“移情易性”8.健康教育,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应激反应:当机体遭
12、遇生活事件时,引起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改变。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共同点,1.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因素2.病因大多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3.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4.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行为有关5.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可构成易感因素,一、急性应激障碍,(一)概述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的原因, 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
13、木僵。,(二)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缩小,定向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伤人、毁物、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状态情感症状:反应迟钝、情感麻木、淡漠、也可出现焦虑、惊恐、激越或情感暴发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面色苍白,(三)治疗,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概述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的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二)临床表现,1.闯入性回忆:有创伤性应激事件为诱因,精神创伤反复出现2.持续性回避:情感麻木,常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易激惹病程长,多在1年内恢复,
14、少数持续数年,病愈后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三)治疗,1.心理治疗2.药物治疗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三、适应障碍,(一)概述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生活事件: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经营陷入困境、经济状况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受挫、亲友丧亡,(二)临床表现,1.抑郁性适应障碍:最常见,以情绪低落为主2.焦虑性适应障碍:以惶恐、紧张不安、神经过敏、担心害怕及易激惹为主3.品行异常性适应障碍: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反社会行为,(三)治疗,心理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药
15、物治疗:,四、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躯体评估:营养、食欲、便秘、睡眠等2.心理评估(1)精神症状(2)情感状态(3)心理危机3.社会功能4.家庭、环境评估5.应激源和应激过程评估,(二)护理问题,1.急性意识障碍2.有自杀、自伤的危险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4.有受伤的危险5.有营养失调的危险6.睡眠形态紊乱7.个人应对无效8.焦虑、抑郁9.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10.社交能力受损,(三)护理措施,1.脱离应激源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刺激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2.安全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不要被患者意识
16、到)(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3)对有自杀危险的患者做好护理(4)当患者出现危险性的行为要进行保护性的约束,3.生活护理,(1)确保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改善睡眠(3)协助料理日常生活,4.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帮助宣泄(3)每天定时接触患者(4)帮助患者学会应对技能(5)帮助患者学会应激处理的认知和行为技巧,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帮助患者了解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6.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在遇到应激刺激时降低反应水平的有效应对方法(2)教会患者合理认识、评价创伤事件,要勇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四)护理评价,1.症状消失情况,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是否按预期目标得到改善,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2.一般情况改善,包括睡眠充足、营养状况良好、生活有规律。3.患者在护理措施的干预下,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到应激事件及掌握心理应付方式。4.社会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