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5650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因素及促进措施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及促进措施,组员:邢潇双 温馨 徐超 于天鸣 于超群 张文杰,什么是器官捐献?,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我国目前约有100万至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仅能实施手术1.3万例,即只有1左右可获得正常手术治疗。从2003年到2009年5月,中国内地仅有130位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可见我国器官供体不足极其严重。,器官短缺供求差

2、距增大,供求差距远大于发达国家,自2010年1月,卫生部正式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截至2012年9月15日,全国共有419例成功完成器官捐献案例,捐献大器官1136个,救治了1000多名垂危的病人。但全国捐献器官的情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器官移植供需比例大约致为1150,而美国的供需比例是15,英国为13。当前我国可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组织严重不足,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事业发展缓慢。,据中华医学会2008年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0万名尿毒症患者,每年还有近12万的新增病人,而实际每年能够进行肾移植治疗的不到5000人。 另据报道,在全国500万盲人中,有近3

3、万人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因供体缺乏,每年只有不到1200名病人能接受角膜移植;我国约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6.遗体器官捐献程序复杂,影响器官捐献的因素,1.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2.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3.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4.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5.公众认知度低,国家关注较晚,7.器官移植的补偿问题,1.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捐赠给他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晚辈捐赠已故长辈的器官也是对长辈的不尊敬,使长辈不能“入土为安”。此外也有部分人认为器官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希望自己能在死后保持身体的完

4、整而不愿意捐献给他人。有些自愿捐献器官的公民,即便在生前完整地填写了捐献资料并按程序完善了全部声明、公证等法律手续,可一旦去世后,其家属仍然会阻挠医护人员,致使人体器官因错过最佳摘取时间而丧失功能。,2.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医生比护士更能接受活体器官移植这件事情,医护人员对器官移植的认可程度高于普通的公众。可能的原因是医生比护士更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及移植过程,知道活体器官捐献的供体如何进行健康保健。而医护人员比普通公众拥有更多的移植相关知识,了解途径也较多,不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恐惧或疑虑。此外是否参加公益活动也影响器官捐献的态度,研究显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人更愿意捐献器官,更愿意

5、尽自己的能力使他人获得幸福。,3.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有人在沈阳对750名医护人员及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年老者比年轻者更愿意捐献器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愿意捐献器官。年老者经历丰富,对生死看得比较透彻,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对器官捐献及移植产生的恐惧感及陌生感较少。所以其对器官移植的认可程度也较高。,4.社会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国内由于脑死亡标准尚未建立,公众尚不能接受脑死亡,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不足,从而不愿意接受器官捐献。西班牙的研究显示理解脑死亡标准

6、的公众比不理解者更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给陌生人,在家庭中讨论过捐献器官事情的人更愿意捐献器官。对医院情况的认知也会影响公众器官捐献的态度,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一些人对医院不信任,担心医院把捐献者的器官用作商业用途或出卖捐献者的器官往往拒绝医院提出的捐献死者器官的建议。,5.公众认知度低国家关注较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献血事业刚刚起步,许多人反对献血,认为“血被抽走了便不会再生”“献血对身体有极大的伤害”等,随着国家对献血事业的宣传加大,民众认知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2009年我国修订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无偿献血的表彰。献血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7、情。 与得到政府大力宣传,社会大力支持的献血截然不同,遗体器官捐赠在我国却受到了冷落。2007年我国才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1年才有16个省市开展了遗体器官捐赠的试点活动,其余省市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过遗体器官捐赠的宣传活动。许多人对遗体器官捐赠只是略有耳闻,至于遗体器官捐赠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成为遗体器官捐赠志愿者,许多人都表示并不了解。人们对遗体器官捐赠不了解,仅是知道这是一件好事,也很难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中来。,6.遗体器官捐献程序复杂,在我国,如果要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光是申请就相当复杂。需要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或者已开通试点

8、的省份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经公证处公证自愿申请捐献登记,再等待其单位将捐献者信息登记至管理系统。各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遗体器官捐赠就无法实现,并且我国并未建立全国性的完善器官移植系统,无法及时地联系到合适的受捐者,使得我国器官捐赠事业举步维艰。,人体捐献流程,7.器官移植的补偿机制缺乏,研究指出约7.4%-29.7%的患者关心器官捐献的补偿问题。有人认为尸体的器官不捐献的话,也是被火化倒不如捐献出来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所以不能给予经济补偿否则会被人理解成死者家属出卖尸体器官,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但也有人认为尸体器官是死者身体的一部分,死者不愿意捐献器官

9、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也是对死者奉献精神的一种褒扬,将会促使更多的人愿意捐献器官。建立器官捐献的补偿机制可以缓解我国器官短缺的现状,但是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补偿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尚未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标准。,促进器官捐献的措施,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医院协调员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公平分配有限的器官资源,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未出台相关遗体器官、组织捐赠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议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深圳、福建等省市的捐赠条例,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以便使遗体器官、组织

10、捐赠做到有法可依,捐赠者和接受者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卫生部门及医院方面也可以积极推动制定有关遗体器官组织捐赠的规定,制定具体的临床医生操作规范,例如器官移植医院和技术人员的资质准入、监管等条款、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器官组织的摘取规范、使用的原则。,健全法制,杜绝此类现象,2.公平分配有限的器官资源,建立公开透明的器官供体分配系统。为保证患者公平地得到器官供体,所有捐赠器官必须全部进入公开透明的分配系统,如果医院没有把器官放进系统分配,就属违规。2011年,卫生部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163家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试点“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卫生部要求公民捐献的器官通过此系统进行统一分

11、配。按照区域优先的原则,在输入血型、身高、体重等数据后,系统通过电脑自动筛选排序产生受体名单,整个过程公开透明。,3.设立医院协调员制度,建议在全国各大医院设立协调员制度,协调员的主要职责是每日巡查负责医院的ICU病房,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培训医务人员早期将潜在的捐献志愿者介绍给协调员;协助医师判定器官能否用于移植,维持器官功能;在医师判定患者死亡后,与死者家属商谈器官捐献问题等。在中国推行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器官捐献的知晓率和认同感,有利于缓解目前中国器官供体严重短缺的局面,对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建议公安交警

12、部门根据申领机动车驾驶执照人的意愿,考虑在驾驶证上印制是否自愿捐赠器官的有关标识,以便能及时、简化有关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手续。,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全国器官组织捐献基金。据统计,目前器官捐献主要来自贫穷或弱势群体,虽然法律禁止非法买卖,但无论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还是出于鼓励更多人加入器官捐献行列的考虑,都有必要加强对器官捐献者家庭的救助,保障捐献家庭应有的权益与尊严。目前的捐献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接受捐赠的医院方,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救助标准和原则,建立一个第三方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评估方式,经评估后再支出救助金。,5.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鼓励各家新闻媒体对率先踊跃捐献器官、

13、组织的志愿者进行报道,通过知识普及宣传和树立榜样,倡导和培养公民承担社会责任和移风易俗、勇于奉献的良好风尚。提高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在救死扶伤、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科学性认识,鼓励公民身后自愿捐献器官。通过生动活泼的微视频、电影等形式,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通过当前流行的微博、视频网站来刊登和播出器官、组织捐献的原理、意义以及愿意捐献的市民应该和哪些部门联系等相关信息。,6.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鼓励和加强社会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监督,形成组织的自律和政府、社会监督之间的良性互动。如建立医院、红十字会和卫生部门三方协作的网站,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业务流程、服务内容和资金流向等。除了行政监

14、督、法律监督以外,还应该有行业协会监督、公众监督的内容,真正构建起一个让新闻媒体、志愿者和捐赠方、接受方共同监督、批评和建议的监督机制。,案例: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因为血管球性肾炎导致严重肾衰竭。她做透析的效果不是太好,医生认为她要存货必须通过肾移植手术,换入新,并认为肾移植有“清晰的可能”解决目前治疗的问题。家长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通过组织配型发现母亲和女儿移植抗原不相配, 但是发现女儿的父亲很相配。医生把测试结果告诉了父亲,并且指出在器官移植后,女儿恢复健康之可能(仍然不能十分肯定必然会恢复)。父亲犹豫后,决定不给他的女儿捐赠器官。他列出了几条原因:1 有可能找到一个死者捐赠的肾脏2 女儿在手

15、术恢复健康之可能并不确定3 女儿已经经受了很多痛苦了4 他缺乏勇气去捐出自己的器官但是,父亲害怕他说出自己不愿意捐赠的真相后,他的家庭会对他进行埋怨,甚至出现破裂,认为是他让他的女儿死去。因此,他希望医生告诉他的家庭,他和女儿的移植抗原“不相配”,尽管事实上他们是相配的。,医生听了后,觉得很难作。但他最终决定答应这个父亲的要求。告诉他的妻子,由于“医学上的原因”,父亲不能捐赠。医生感觉不舒服是因为他面对一个道德困境:不同的道德直觉和原则发生了冲突。这位医生面对的道德责任是:1.诚实,不欺骗2.保密 (医生有责任为他所诊治的病人的医疗信息保密;透露需要征得本人同意)3.治病救人: 医生最大的责任是去拯救病人4.保障被诊治者(父亲)的身体健康5.维护这位父亲的家庭完整其中,一些是道德原则性的东西,另一些已经上升为职业守则,如信息保密以及治病救人的要则。,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