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209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规划第一课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学了它以后大家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通过上这门课,提醒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树立“我即将要就业”的意识,帮助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就业过程中的面试技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一讲:就业形势与择业观,职业与就业,什么是职业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什么是就业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通俗的说,找一份工作,赚自己的钱,经济上独立,这就叫就业。,各式各样的职业,就业形势严峻,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413万人,增加133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

2、数559万人,增加146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增加72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增加49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增加19万,广东2012年首场招聘会2.1万毕业生挤爆招聘会,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目前世界经济回升,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前景是广阔的。 干部年轻化,为我们提供更多成才机会。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600多万毕业生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就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毕业生也在成倍的增长。毕业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会计学,会计学是什么? 会计学专业是什么?

3、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哪几 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会计学毕业生就业分析?,大学生求职前的准备,心理准备考虑清楚五个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大企业,还是小公司?本地,还是外地?专业,还是兴趣?还有哪些特长?,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紧张焦虑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自负自大心理自卑怯懦心理虚荣攀比心理依赖外界心理求稳求闲心理被动求职心理,紧张焦虑心理,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对未来要面对的工作和职业充满恐惧,恐怕失足,影响自己的终生,案例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三次试图自杀,济南某高校大四学生蓉蓉是个漂亮的女孩,是校学生会副主席、

4、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在就业的压力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目前正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因“求职未果”而试图自杀的现象虽属个例,但大学生“就业焦虑”不容忽视。,15,专家点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到“焦虑症”就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过度失望带来的郁闷和焦虑,产生过激行为。,16,盲目从众心理,“人云亦云”“随大流”对自己认识不清,完全被外界评价所左右,案例人云

5、亦云反耽误自己,小张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时,几位与他关系好的同学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决定到商业企业去工作。于是,他们纷纷行动,很快与几家公司签了约。小张深知自己的性格不适于从事商业气息太浓的工作,但几个朋友都去了,他想,自己不去不是显得太懦弱了吗?于是,他也和一家中型商场签了约,同时拒绝了一份自己比较适合的当计算机老师的工作。但是,工作没几个月,他便觉得自己实在无法融入单位的那种商业氛围之中,而且自己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而他感到压抑,情绪低落。最后,他还是决定找 所学校当老师。,18,专家点评,小张择业过程中,之所以遭遇挫折,关键是因为他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由于受到来自某

6、个团体的心理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方面做出与众人趋于一致的行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得这么做”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从众行为。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在生活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心;第三,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19,自负自大心理,过高评价自己的情况理想和实际出现矛盾,凤姐自负自大的典型,案例自负而失败,毕业生小D口才不错,在与用人单位代表面谈时自我感觉良好。一番海阔天空的高谈阔论以后,当对方问他的个人爱好是什么时,他竟得意洋洋地宣称是“游山玩水”,结果被用人单位毫不犹豫地拒之门外。,专家点评,小D的失败是典型的自负

7、心理造成的。自负在心理学上指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从而失去自知之明。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总是自以为是;自负自傲,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夸夸其谈,胡吹海侃,结果留给用人单位的是浮躁、不踏实的印象。试想,有哪家单位肯要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呢?,自卑怯懦心理,脑子里总有我不行的想法,从而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在面试时不能正常发挥,失去工作机会的后果,虚荣攀比心理,拿自己身边同学的就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他(她)都能找到那样的工作,凭什么我不能”,依赖外界心理,依赖学校联系就业单位依赖父母给找好就业单位,求稳求闲心理,

8、希望找到轻松、稳定、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宁可待业也不干艰苦的工作,被动求职心理,一味等待有好的工作自动找上门来,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准备,一、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心理准备,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案例降低期望值,主动出击,04级某校人力资源班女生周某,2008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担任班长、分团委副书记等主要干部岗位,同时在校也参加过三下乡、创业计划等活动均获得奖,是省级优秀毕业生。但

9、是找工作确并没有那么顺利。和很多毕业生一样,都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08年7月,已经是毕业离校了,这位曾经的优秀毕业生还是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压力、焦虑和心理落差等都一起涌来.,面对这样的局面,她开始调整期望值和调整心态,决定主动出击,从零开始。于是她选择了一家小型的通信类公司做业务代表,从扫街、扫楼开始做起。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在工作的同时也留意新的就业信息。 08年8月份,广州某电子公司来湖南招人,在应聘的200余人中,经过重重的面试考评,由于在校的优异表现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工作后扎实的经验和工作态度,她脱颖而出,成为仅成功应聘的五个人之一。09年3月份他就去了广州某电子公司担

10、任集团客户主管,半年后便升为主管,现在她担任项目经理。,专家点评: 在现实就业过程中,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缺乏对社会的认识,不了解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因而不可避免地对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个职业、薪水、回报等有较高的期望。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的那么美好。该学生的就业目标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她在实习期间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习,积累经验,从基层做起,甚至是打扫卫生。就业时不断调整心态,接受就业形势的严峻考验,先就业再择业。最后终于拥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 功的职业价值观优先考虑那些

11、虽然现在工作条件较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重视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切记远离传销,专家点评:从事非法传销的种种诱因1.轻信传销骗亲友 报告指出,被骗的传销人员绝大部分本来生活状况不理想,多是找不到工作的毕业学生,此外还有下岗工人等等,也只有这些人,才会急着改变现状,才会成为传销分子下手的首选目标。受骗加入后,传销分子不断地给大学生等新人“洗脑”,迫使新人接受传销能发大财的谬论,并灌输其所从事的事业是合法的、对社会有益的思想。 受骗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且大多家庭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学生社会接触面不广,心地单纯,很容易放松警惕,轻信传销组织者

12、。大批学生在不明真相或受胁迫的情况下缴纳入门费,开始骗亲人、骗朋友,形成恶性循环。,2.渴望“暴富”难自拔 专家分析,大学生从事传销除了利益外,还在于他们的处境和社会心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非常浮躁的心理,渴望在短期内暴富。很多人寄望于某次偶然机会来个大翻身,而传销所允诺的短期暴富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 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一些在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 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加之传销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一些在校学生 迷失于传销漩涡中难以自拔。,3.热爱“事业”被利用 在参加非法传销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常常和他人一起睡地铺、一起拣菜叶、一起分享“成功”的感受,这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从中得到被关爱、被赞美的内心满足。非法传销组织者标榜“爱”、“感情”、“事业”等“温馨”概念,使得学生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狂热的状态,让他们在传销集团被打击取缔后,仍对自己的“事业”念念不忘。,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知己知彼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及时把握,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三、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拓宽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水准,尽可能围绕专业目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基本的实践能力,包括学习、表达、适应、动手、交际、决策、组织管理以及创新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