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298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心理学心护篇,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章学习要点,1.熟悉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2.熟悉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3.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与心理。4.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本章内容,第一节 精神障碍概述 一、精神障碍的概念 二、精神障碍产生因素 三、精神障碍的评估 四、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五、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第二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一般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二、特殊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学习结束,本章小结,思考题,一、精神障碍的概念,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失调,导致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活动出现异常表现。 心理障碍指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功能发

2、生了异常改变,使心理活动偏离常态标准,行为失去常态表现,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返回,二、精神障碍产生因素,(1)生物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因素:,人体疾病;遗传因素生化改变;药物影响,心理应激;人格特征,返回,三、精神障碍的评估,(一)精神障碍共性症状的评估1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的控制。2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多不吻合。3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4多数情况下患者因症状存在而感到痛苦。5症状的发生发展可受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格特征、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影响。,三、精神障碍的评估,(二)精神障碍症状的评估要素及方法1评估要素症状的性质、频度、强度、持

3、续时间特点。2评估方法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维度分析。,返回,四、精神障碍常见症状,(一)仪表障碍; (二)交往障碍; (三)认识障碍; (四)情感障碍;(五)意志障碍; (六)行为障碍;(七)意识障碍;,返回,(一)仪表障碍,仪表障碍包括外观不洁、着装打扮不符合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及身处的气候、场合等.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表现为衣服脏乱、蓬头垢面;躁狂病患者可表现为浓妆艳抹、男扮女装或同时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等。,返回,(二)交往障碍,交往障碍常表现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多疑、戒心、好辩、合作、敌视、幼稚等。 如妄想者在和人交往时显得多疑而有戒心,不会轻易回答问题,人们很难与之建立相互信

4、任的关系。,返回,(三)认知过程障碍,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3.记忆障碍; 4.思维障碍;5.注意障碍; 6.智能障碍;7.自知力障碍; 8.定向力障碍;,返回,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觉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消失: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多见于神经症、分裂症、抑郁状态等。,返回,2.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指病人感知的是客观事物或本身

5、,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产生障碍。,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见错听和错视,正常人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可以纠正和消除。,幻觉:是一种虑幻的知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内脏性幻觉等。,返回,3.记忆障碍,记忆减退: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可见于痴呆病人、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遗忘症:回忆的丧失,病人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错构症:是错误的记忆,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虚构:病人以一

6、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其内容生动,带有荒诞色彩,常瞬间即忘。,心因性遗忘:病人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景的遗忘,这些情境包括急性创伤性情境,或病人不愿回忆或谈及的情景,多见于应激状态或癔症,返回,4.思维障碍,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困难,病人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低、反应迟缓。常见于抑郁症。,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病人表现为语量增多,语速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可有随境转移、音联、意联,但思维逻辑联系非常表浅,缺乏深思而信口开河,多见于躁狂症。,病理性赘述:是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做不必要的

7、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以致一些无意义的繁文细节掩盖了主要的内容,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多见于脑器质性,癫痫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可见于分裂症。,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在言谈或书写中,主题与主题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思维中断:病人体验到在思考的进程中思维突然中断。,思维被夺:病人认为其思想被某种外力夺走。,思维插入:指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其脑中,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思维云集:指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即强

8、制性思维。,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话的回答不中肯,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主题及用意不理解。,4.思维障碍,思维扩散: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让病人自己解释,别人无法理解,正常人可有象征性思维,但能为人们共同理解,并不为病态。,词语新作: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语融合,浓缩在一起,成作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多见于分裂症青春型。,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即无前提

9、也无根据,成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分裂症,偏执狂想。,4.思维障碍,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推理和判断。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思维被洞悉妄想等。,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超价观念也可转化发展为妄想。,强迫思维:指某一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包括强迫性回忆、计数、强迫性穷思竭虑,继发强迫动作,包括强迫怀疑、强迫性检查等。,返回,4.思维障碍,

10、5.注意障碍,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有妄想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有疑病观念的病人,注意增强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所致,多见于神经衰弱及分裂症。,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衰退:病人不能留意观察和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客观环境,为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注意转移: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多变。,返回,6.智能障碍,返回,包括: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7.自知力障碍,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能力或内省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判断能力,即个体是否能识别或发现自己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11、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有何异常的能力。 精神障碍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损害。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是判断精神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可作为判断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好转或痊愈的标准之一。,返回,8.定向力障碍,定向力(定向能力):指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 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指对时间、地点和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我定向:对自己姓名、年龄、职业、等自身状态的认识。 定向力障碍一般在大脑器质性疾病中为常见,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常见的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对时间缺乏正确认识;地点定向障碍对地点缺乏正常的认识;双重定向病人认为他同时

12、处于两个不同的地方。,返回,(四)情感过程障碍,1.情绪高涨 2.欣快 3.情感低落 4.焦虑 5.情感脆弱 6.情感暴发 7.易激惹 8.情感迟钝 9.情感淡漠10.情感倒错 11.表情倒错 12.恐怖13.病理性激情 14.强制性哭笑 15.矛盾情感,返回,1.情绪高涨,情感活动显著增强,自我感觉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欢与人接近,表情喜悦开朗,语音高昂,好夸大才智,或傲慢自负、盛气凌人,且其乐观情绪具有很大感染力,可使周围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变化与环境保持联系,但稳定性差。,返回,2.欣快,指在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时出现的心情。由于有

13、智能障碍的影响,病人虽然乐哈哈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但其表情却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也说不出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刻板,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返回,3.情感低落,又称情绪低落或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我感觉不良,心境忧伤,言语减少,动作迟钝,缺乏活力,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能估计过低,意志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个精神活动与环境仍有联系。严重时可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多见于抑郁症。,返回,在缺乏相应客观刺激因素下,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表现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或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或认为问题复杂,无法解决等,若大祸临头惶

14、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说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伴随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4.焦虑,返回,指患者极易伤感,稍遇小事即容易引起病人的情感波动, 常为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动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难以自我克制。常见于癔症、神经衰弱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5.情感脆弱,返回,在一定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出现爆发性的短暂情绪障碍。表现为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叫骂不停及打人毁物等,或狂笑不已、手舞足蹈及欢欣若狂等。其特点为,发作时间短、情感色彩浓厚、常伴有骄揉造作及表演性和暗示性。通常无意识障碍,但严重时也可有轻度障碍。多见于癔症。,6.情感暴发,返回,指病人的情绪容易激动、愤怒,即使极为轻微的刺激也会产

15、生剧烈的情感反应,如暴跳如雷、争吵不休。常见于躁狂症、神经衰弱、癔病、甲亢或器质性精神障碍。,7.易激惹,返回,指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对亲人不体贴,对同志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分裂症早期和某些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8.情感迟钝,返回,指病人对周围事物不关心,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漠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见于分裂症及严重的器质性痴呆。,9.情感淡

16、漠,返回,指病人的情感反应与客观现实不协调。如遇到悲哀事件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反而痛哭流涕。见于分裂症。,10.情感倒错,返回,指病人的情感体验与表情之间不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如病人表情痛苦、难受但内心却无相应的悲伤体验,或相反心里非常高兴。见于分裂症。,11.表情倒错,返回,指不以病人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病人对平常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恐惧心理。病人明知不用惧怕,但又无法摆脱和控制其恐惧心理。如怕脏、怕感染、怕尖锐物、怕空旷的广场、怕得病和怕死亡等,以至不敢去接触或接近某些物品和人。多见于恐怖性神经症,也可见于分裂症或神经衰弱早期。,12.恐怖,返回,是一种无诱因

17、的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状态。并由此产生残暴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常伴随有意识范围狭窄,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分裂症。,13.病理性激情,返回,又称病理性哭笑。是脑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是病人无明显原因、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的自发的、刻板的、不能自制的哭笑。,14.强制性哭笑,返回,是指同一病人对同一事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情感体验。如既爱又恨或又喜又悲,多见于分裂症。,15.矛盾情感,返回,(五)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 2.意志减弱; 3.意志缺乏; 4.易暗示性; 5.犹豫不决; 6.矛盾意向;,返回,1.意志增强,指一般意

18、志活动的增多,有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见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返回,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显著减少,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以及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力量。如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意志消沉,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生活懒散等。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返回,3.意志缺乏,指意志要求显著减退或消失,此时病人对任何活动缺乏明显的动机,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即使个人生活也变得极端懒散,甚至连最基本的梳洗也置之不顾,表现孤僻、退缩、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常伴随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返回,4.易暗示性,指病人缺乏主观的意向,具有强烈的依赖感。其思想和行为易

19、受外来的影响,随别人的指使而行动,常见于催眠状态、癔症和分裂症。,返回,5.犹豫不决,遇事不果断,对是非两者不能抉择,虽经反复考虑还是拿不定主张,见于强迫症和分裂症。,返回,6.矛盾意向,指病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互对立、相互予盾的意志活动,但病人对其毫不察觉、又意识不到这些予盾,更不打算加以克服。,返回,(六)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1.协调性; 2.焦虑性; 3.应激性;4.青春性; 5.紧张性; 6.器质性;,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状态; 2.违拗症; 3.被动服从;4.刻板动作; 5.模仿动作; 6.离奇行为;7.持续动作; 8.强制动作; 9.强迫动作;,返回,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20、奋,指病人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其思想、情感是协调的身体各部动作是协调的,并和环境密切联系配合。,返回,2.焦虑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在预感有“重大不幸”降临和没有充分根的恐惧、紧张心情的影响下,病人产生惊慌、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常自语、忏悔、绝望、求助。见于焦虑症、更年期精神障碍、忧郁状态。,返回,3.应激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由心理因素诱发的、比较短暂的兴奋发作。有时病人会在轻度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激动、哭闹、伤人、毁物、激越、冲动等。多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和癔症。,返回,是指病人的言语、动作多而不协调、行为乱而无动机目的和指向性,以致病人整个精神活动杂乱无章、不可理解,常伴有性色彩行为。多见于

21、分裂症。,4.青春性精神运动兴奋,返回,是指病人在紧张性木僵的状态下突然出现单调、刻板而又强烈、粗暴和杂乱的冲动行为。往往无端攻击他人,出现既无原因,又无指向的伤人毁物行为。或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见于分裂病。,5.紧张性精神运动兴奋,返回,是指在大脑器质性病变时所产生的兴奋 状态。其兴奋的特点是重复、单调、没有目的、常伴有意识障碍及定向障碍。表现为动作多,行为乱,并带有冲动性、盲目性。言语多而罗嗦,常出现重复、持续言语或语词杂拌。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障碍、慢性外伤性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等。,6.器质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返回,1.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 是指紧张综合征中出现的运

22、动抑制状态。轻者表现为言语动作显著减少,变得笨拙、迟钝;严重时则出现运动完全抑制,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对剌激无反应,口涎外溢不知吞咽,大小便潴留,肢体任人摆布,呈蜡样屈曲或“空气枕头”现象。多见于分裂症。心因性木僵: 在急剧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急性反应状态。表现为精神活动普遍抑制,既无动作,亦无表情,呈现呆滞、缄默、拒食、僵住,可伴有植物神经失调和轻度意识障碍。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障碍。抑郁性木僵: 急性重度抑郁引起的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无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不语不食,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在反复劝说下,有时对外界剌激尚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摇头或微动嘴唇,低声回答。病人的

23、表情、姿势和他的内心体验相一致。见于抑郁症。器质性木僵: 在急性脑器质性损害的意识障碍时出现的精神运动抑制。可有神经系统或躯体及化验中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也可见到一些意识障碍及痴呆的现象。,返回,2.违拗症,病人对他人提出的要求不仅没要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主要有两种表现: 主动性违拗:指病人做出与对方要求全然相反的动作。如医生要求病人闭眼时,病人却睁开眼睛,当要求睁眼时又闭眼。 被动性违拗:指病人对别人的要求毫无相应的反应,一概加以拒绝。,返回,3.被动服从,指病人被动地服从别人的指令,甚至是不愉快、无意义的、并使他难受的动作也绝对服从。,返回,4.刻板动作,是指病人持久地、简单地重

24、复一种单调的、不具有任何目的意义的动作。,返回,5.模仿动作,是指病人无动机、无目的、机械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发生。多见于分裂症。,返回,6.离奇行为,古怪动作 ,病人的行为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常无故做些挤眉弄眼、装怪相、做鬼脸等奇怪的表情和动作。,返回,7.持续动作,是指病人反复做刚做完的新近动作。自己虽然知道无重复做的必要,但在另做新动作时,仍然免不了要重复做原来的动作。,返回,8.强制动作,指病人不由自主地突然出现不符合本人意愿有不受自己意志控制且带有外力强制性质的单调动作。其突然发生,随即消失,无不安或痛苦体验和主动摆脱的要求。,返回,9.强迫动作,指病人违反本人意愿,

25、反复纠缠出现的动作,病人清楚地知道做这些动作毫无必要,并为此感到苦恼,努力设法摆脱,但又控制不住的要重复做原来动作。,返回,(七)意识障碍,正常意识状态特征:对外界客观事物感知清晰,并能加以保持;精神活动能随时被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对客观事物有能动反映;心理过程具有准确性、灵活性、连续性和主动性;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1.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2.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3.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4.以自我意识为主的意识障碍,返回,1.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在安静环境下处于嗜睡状态,被呼喊或推动可立即清 醒,但剌激消失病人又马上入睡。意识混

26、浊(反应迟钝状态):强烈的剌激才能引起病人的反 应,病人多处于半睡状态,其表情呆板、反应迟缓、 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对时、地点、 人物可有定向障碍。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 在,但可出现一些原始动作如舔舌、强握、吸吮等。昏睡:对周围环境及自我意识均消失,对于呼喊和推动病人 肢体已不能引起反应,但对光反射仍存在。昏迷:意识完全丧失,患者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剌激不产生 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应均可消失。,返回,2.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的降低。病人只对集中于狭窄孤立的范围内的体验能够感知,对此外的事物感知判断均有困

27、难。一般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个别为数日。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 漫游性自动症: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无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病人在意识障碍中可执行某种无目的性的、且与当时处境不相适应的,甚至没有意义的动作。(梦游症,神游症),返回,3.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幻觉。幻觉内容多为生动而逼真的恐怖场面,伴有紧张、恐怖情绪和兴奋冲动行为。症状昼轻夜重,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意识恢复后有部分或完全遗忘。精神错乱:它与谵妄状态相似,但较严重。病人言语极不连贯,偶见片断幻觉妄想。病人丧失对周围环境和自我的意识。持续时间数天

28、至数周。多见于急性症状性、器质性精神障碍。梦样状态: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出现的一种梦境样体验。这种体验又常与幻觉和其他想象性体验相结合,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断,并与富有情感色彩的幻想交织在一起。病人常沉溺于这种体验的幻想世界中,与周围环境丧失联系。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返回,4.以自我意识为主的意识障碍,人格解体:是指对自我和周围现实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人格解体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交替人格:指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内可以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即两种不同人格。多见于癔病。双重人格: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称为双

29、重人格。如同一病人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称多重人格。人格转换:指病人否认自己是原来的个体,自称是另外一个人或某种动物,但不一定伴有相应的行为改变。,返回,五、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1.拒绝心理又称抗拒心理。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为防止被送进医院、离开亲人而拒绝承认患病,从心理或情感上去除不愿接受的病名,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严重者可伴有强烈的反抗行为。2.负罪心理恢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负罪心理。为自己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而感到内疚和自责。严重者会由于有罪恶感而使疾病症状复发或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3.入侵行为患者常把妄想当真,在妄想和幻觉的影响下,出现许多不合情理的行为,如自杀

30、、行凶,而恐怖症、强迫症等可出现“迁怒”行为。,返回,一、一般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一)热情友好接待,真诚关怀患者(二)动员支持系统,满足合理需要 (三)激发患者信心,努力抗击疾病 (四)减少不良刺激,创造温馨环境,返回,(一)热情友好接待,真诚关怀患者,1.患者入院时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不可因为是精神患者而嘲弄或嫌弃。2.对可以合作的患者要仔细地做好人院介绍,如作息制度、活动娱乐、探视规则等。3.尽量满足患者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介绍患者与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病情稳定的患者认识交往,以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爱护,减少陌生和孤独感。,返回,(二)动员支持系统,满足合理需要,1.根据病情

31、安排家人探视或定时准假让患者与家人共渡节假日,以安慰思念之情。2.经常和患者谈心交往,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与需要,使其安心、愉快地接受住院治疗。3.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住院期间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排解患者的孤独感。,返回,(三)激发患者信心,努力抗击疾病,1.用多种方式表示对其疾病与心理状态的理解,减轻患者的负罪感。2.给予同情、帮助、恰当的解释和全力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坚强的信心与疾病做斗争。3.鼓励患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拿出彻底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全面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以取得最好的护理效果。,返回,(四)减少不良刺激,创造温馨环境,1.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及一切言行中要尊重

32、患者并做好家属及所在单位的工作,争取他们给患者以最大程度的关怀与爱护。2.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各种诱发疾病的矛盾,减少不良刺激,以培养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积极的情感。3.充分考虑环境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创造优雅温馨的环境,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返回,二、特殊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一)急性期或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二)躁狂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三)抑郁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四)偏执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五)木僵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六)拒食的精神障碍患者(七)有自杀企图的精神障碍患者(八)有逃跑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九)恢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返回,(一)急性期或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1

33、.选择合适的方法接近患者,防止发生正面冲突和情绪激化。2.对拒绝承认有病而不接受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迂回方式进行交谈或劝解,以避免激怒患者。3.对有幻觉、妄想的患者可采用缓冲让步的方式进行交谈,以先稳定其情绪、再进行相应护理,可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返回,(二)躁狂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1.循循善诱、劝说督促、因势利导。2.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患者参加不同的运动、娱乐、游戏、阅读等集体活动。3.建立适合患者充分释放自己情绪的途径,让其过剩的心理能量得到疏泄和发散。,返回,(三)抑郁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1.加强心理支持,为患者制定那些简单易行,易于达到的目标,以增强

34、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2.鼓励患者尽量与大家一起活动,集体进餐等。3.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动员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多与患者接触交谈,以影响和感染患者。4.对此类患者要随时提高警惕,关注其各种举动,严防自伤、自杀等意外发生。,返回,(四)偏执状态的精神障碍患者,1.高度同情,认真耐心倾听患者述说。2.采用合适方法接近患者,避免与其进行争论,不要直接否定或试图解释患者的一些怪念头。3.设法消除患者敌意感,采用渐进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或有针对性的解释。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逐渐改变其病态观念,稳定患者情绪,为其他治疗和护理创造条件。,返回,(五)木僵状态的精神障碍患

35、者,1.用肯定积极的治疗性语言支持鼓励患者。2.注意自身行为,不可在患者面前随意谈论或窃窃私语。,返回,(六)拒食的精神障碍患者,1.对木僵型拒食患者,可将食物放在床旁当患者独处无任何干扰时,常会自己主动进食。2.对被害妄想型拒食患者,除努力劝食外,还可亲自品尝或让患者参加集体开饭,以解除患者疑虑。3.对罪恶妄想拒食患者,除努力劝导进食外,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示意患者通过吃这份剩饭可以弥补自己“罪恶”,以敦促患者进食。,返回,(七)有自杀企图的精神障碍患者,1.营造轻松的环境,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看似轻松自然,但实际需常备不懈、严加防备。2.了解、消除患者自杀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3

36、.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情绪及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加以阻止。4.加强人文关怀与护理,让患者从心理逐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所在,逐步消除自杀心理的产生。,返回,(八)有逃跑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1.做好沟通工作,对患者多关心、多谈心,态度诚恳,避免争论,做好解释。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承认有病才能安心住院或让患者参加集体户外活动。3.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患者疑虑,请家属多来探视,让患者时刻感受到别人的关心。,返回,(九)恢复期的精神障碍患者,1.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让他们理解和关怀患者,安排适当的工作。2.指导并帮助患者改善和充实生活内容,减少各种社会紧张刺激。3.指导患者了解精神障碍的知识及预防方法,做好出院指导。4.培养患者乐观性格,维护心理平衡,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返回,本章小结,1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失调,导致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活动出现异常表现。2引起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3精神障碍患者独特的心理表现是拒绝、负罪和入侵。4一般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是:热情友好接待,真诚关怀患者;动员支持系统,满足合理需要;激发患者信心,努力抗击疾病;减少不良刺激,创造温馨环境。,返回,思考题,讨论并举例说明特殊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心理护理要点。,返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