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731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辨证PPT资料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辨证,主要内容,第一节 八纲辨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概述,辨证:将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出为某种证候。辨证的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养生之前先辨证: 认清自己的健康状态,体质是怎样的,疾病是怎样的,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养生。,第一节 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四诊获得病情资料,运用八纲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浅深表里,病情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病证类别阴阳,各种辨证的总纲领,最基本的辨证

2、方法。辨别归类,执简驭繁,表里辨证,概念: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属表、病较轻浅;脏腑、气血、骨髓为内、属里、病较深重。表现: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症: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里证:表现多样,凡不属表证、半表半里证的症状均为里证。特点:起病较缓,病位较深,病程较长。,表里辨证,表里证鉴别要点,寒热辨证,概念: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反映机体阴阳之盛衰。寒证: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阳虚则寒或阴胜则寒)常见症状: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

3、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阴虚则热或阳胜则热)常见症状: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各类热证的常见症状。,寒热辨证,寒热证鉴别要点,虚实辨证,概念: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实证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实则泻之。虚证正气虚弱,“精气夺则虚”。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虚则补之。,虚实辨证,虚证: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并不明显。常见虚证(四种):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舌淡苔

4、白、脉虚无力。浑身无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 人参、黄芪、 参、山药、白术等。阳虚:气虚+寒象(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脉沉迟)。畏寒、肢冷。鹿茸 、杜仲 、紫河车 、补骨脂 等。,虚实辨证,常见虚证:血虚:一黄:面色蒌黄;五白:面白、唇白、眼睑白、舌质淡白、爪甲白;四不养:血不养头目,头晕眼花。血不养心,心悸失眠。血不养筋,手足发麻。血不养冲任,月经量少,色淡闭经等。嘴唇、脸色、指甲颜色浅淡发白。熟地黄 、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等。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手心发烫、心口烦热、咽干舌燥、大便秘结。麦冬 、天冬、石斛 、百合

5、 、沙参等。,虚实辨证,实证:为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表现:复杂,如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吐咳嗽明显,二便不通,脉实为突出表现。,阴阳辨证,概念:是辨别疾病类别的两个纲领。一切疾病可分为阴阳两类,可统括其它六纲。二纲六要:阴证:里、寒、虚证;阳证:表、热、实证。,阴阳辨证,表现:阴证:里证、寒证、虚证常指虚寒证,即阳虚证:阳证:表证、热证、实证常指实热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以脏腑生理、病理为基础收集四诊的有关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脏腑部位病性邪正盛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特点:结论具体,定位、定性清楚,指导治疗明确。,脏腑辨证:,思路

6、:,定位:何脏?何腑?,定性:属寒?属热?,定盛衰:属虚?属实?,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的常见症状:心悸,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等。某些舌体病变,如舌痛、舌疮等症。,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临床常见证型心血虚心常见症状+血虚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 一黄、五白、四不养心阴虚心常见症状+阴虚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细数,心悸、胸闷 + 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近1年来,心悸气短加重,畏寒肢冷,自汗,痰多色白而粘,胸闷,心前区闷痛,时作时止。反映人体

7、正气虚弱而邪气并不明显。昨天下午,因情绪不佳,夜间突然心胸憋闷疼痛,心慌,口唇紫绀。收集四诊的有关病情资料(1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心常见症状 + 气虚证 + 寒象以脏腑生理、病理为基础(1)分析病症并判断证型。(阴虚则热或阳胜则热)主诉: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10年,加重并伴呕血、黑便4天。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 一黄、五白、四不养病史:近2周来,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动则益甚,纳差,大便不实,日行12次。,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常见症状 + 气虚证心悸、胸闷 + 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

8、苔白、脉弱。心阳虚心常见症状 + 气虚证 + 寒象心悸、心痛、胸闷 + 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 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火亢盛心常见症状 + 实热证失眠、烦躁、狂谵及舌尖红绛、舌疮 + 烦热、面赤、口渴、尿黄便结等。心脉痹阻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阻痹心脉,不通则痛所表现的证候。,或心胸胀痛、胁胀,善太息,脉弦。,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或痛如针刺,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或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突发剧痛,遇寒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9、或沉紧;,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某,男,60岁。1974年12月9 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2周。病史:近2周来,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动则益甚,纳差,大便不实,日行12次。检查: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分析病症并判断病位及证型。,一、心与小肠病辨证,陆某,女,56岁,干部,1992年1月3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3年,加重1年,胸痛气憋8小时。病史:3年前感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近1年来,心悸气短加重,畏寒肢冷,自汗,痰多色白而粘,胸闷,心前区闷痛,时作时止。虽经治疗,却无显效。昨天下午,因情绪不佳,夜间突然心胸憋闷疼痛,心慌,口唇紫绀。检查:形体肥胖,舌淡胖

10、,边有紫斑,苔白腻,脉沉涩。患者3年前属何病证?近1年病机有何变化?从就诊时见症分析,患者有哪些病理因素?属于什么证型?其基本病机是什么?,心常见症状 + 气虚证 + 寒象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 + 寒象心悸、心痛、胸闷 + 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主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2周。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常见症状: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各类热证的常见症状。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微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潮热盗

11、汗、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五白:面白、唇白、眼睑白、舌质淡白、爪甲白;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身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头晕眼花,耳鸣如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手足蠕动,胁肋隐隐灼痛,脉弦细而数 + 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或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主诉:眩晕,腰酸1年,加重并伴潮热,盗汗2月。概念:是辨别疾病类别的两个纲领。阴证:里证、寒证、虚证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咳吐脓血腥臭痰,

12、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的功能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肺的常见症状咳、喘、痰,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常见症状+气虚证咳喘无力、吐痰清稀 + 神疲体倦,面色淡白,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肺阴虚肺常见症状+阴虚证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脉细数。,二、肺与大肠病辨证,风寒犯肺肺常见症状+风寒表证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微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犯肺肺常见症状+风热

13、表证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身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二、肺与大肠病辨证,燥邪犯肺肺系症状+干燥少津肺热炽盛肺常见症状+里实热证咳喘、鼻煽、胸痛、咽红肿疼痛+面红、身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痰热壅肺肺常见症+里实热证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三、脾与胃病辨证,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水谷、水湿),脾主统血,其气主升,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为后天之本。脾的常见症状纳呆、腹胀、便溏湿、肿、饮、痰、出血、内脏下垂等。,

14、三、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脾气下陷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 + 内脏下垂脾阳虚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 + 寒象脾不统血纳呆、腹胀、便溏+气虚证 + 出血症脾虚四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寒湿困脾脾常见症+寒湿症纳呆、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脾胃湿热脾常见症+湿热症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而不爽+肢体困重,身热不扬,或见身目鲜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四、肝与胆病辨证,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病常见症状胸胁少腹胀痛,精神抑郁,急躁易怒,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

15、,睾丸疼痛等症状。,四、肝与胆病辨证,肝郁气滞肝症状+情志症状+气滞症状。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肝火炽盛肝经循行部位表现+实火症状胁胁灼痛,头晕胀痛,急躁易怒,口渴、溲黄、便秘,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四、肝与胆病辨证,肝血虚证目筋脉爪甲失荣 + 血虚证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 + 头晕,面白无华,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肝阴虚证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 + 阴虚证。头晕眼花,耳鸣如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手足蠕动,胁肋隐隐灼痛,脉弦细而

16、数 + 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或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四、肝与胆病辨证,肝阳上亢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肝风内动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肝与胆病辨证,肝阳化风肝阳上亢+动风(中风)热极生风高热+动风血虚生风血虚证+动风阴虚动风阴虚证+动风,四、肝与胆病辨证,肝胆湿热肝常见症状+湿热证胁肋胀痛,厌食腹胀,或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纳气、主水,肾主骨、生髓

17、、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病常见症状腰酸、腰痛;发育迟缓;阳萎、遗精、经闭、不育不孕;尿多清长、尿少尿闭、水肿;呼吸表浅,呼多吸少;耳聋耳鸣等。,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肾常见症状+阳虚证腰酸+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肾阴虚肾常见症状+阴虚证腰酸+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不纳气肾常见症状+喘腰酸+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益甚。肾精不足肾常见症状+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性机能减退、早衰等。,病案分析,李某,女,51岁,1994年8月25日初诊。主诉:眩晕,腰酸1年,加重并伴潮热,盗汗2月。病史:患者近1年来经常眩晕,耳鸣,头昏,腰膝酸软,夜寐

18、多梦,易醒。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极少,色淡。近2月,眩晕、耳鸣、头昏、腰酸症状加重,午后面部烘热,心烦难寐,寐则盗汗。检查:脉细数,舌红,苔白而干。思考讨论题:(1)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解释患者的临床病症。(2)说出患者1年来及近2个月的病机变化,判断该病的证型。,病案,左某,女,16岁。1997年4月21日初诊。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咳嗽2天。病史:患者于2天前不慎受寒后,恶寒,微热,头痛,身疼不适,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清稀。检查:苔白,脉浮紧。思考讨论题:1)分析证候,并判断证型。2)有医生对本患者施以温肺化饮药,是否正确?为什么?,病案,胡某,男,32岁,工人,1964年

19、3月28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10年,加重并伴呕血、黑便4天。病史:患者胃脘部疼痛,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得食缓解,病延10载。5年前曾住某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4天前,上腹部疼痛又作,伴呕血、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神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思考讨论题:(1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2)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某,男,60岁。1974年12月9 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2周。病史:近2周来,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动则益甚,纳差,大便不实,日行12次。检查: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分析病症并判断病位及证型。,病案,姜某,男,56岁,1993年7月10日初诊。主诉:眩晕耳鸣2年。头痛、头重脚轻2天。病史:2年来,患者经常头晕目眩,耳内鸣响,腰膝酸软,少寐,虽经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未能彻底缓解。2天前因儿女事,心情忧郁,继而眩晕,耳鸣加重,头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脚轻,烦躁易怒。检查:舌红,苔白,脉弦细数。思考讨论题: (1)分析病症并判断证型。(2)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在病性、病程、病势、病症上如何区别?,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