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793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学而篇讲解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学而篇,学而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量论政的内容。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原文】11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原文】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而好犯上者,鲜(xi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 !” 【注释】弟:同“悌”,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即敬爱、顺从兄长。 犯:触犯,冒犯。 鲜:少。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务:专心从事;致力于。与:同“欤”,语气词。,【

3、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会产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令:善;美好。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别人。【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好别人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很少了。”,【原文】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hn)。 三:虚指,多次。 省:反省。信:诚信。 传:动词

4、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学业。,【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 15 子曰:“道千乘(sh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道:治理。 乘:用四匹马拉的兵车。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专心致志地办理国家大事,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直译:在农闲时间)。”,【原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

5、子: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幼小的人,一是学生,这里取第一种。谨:说话少。【译文】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就敬爱兄长(另一种翻译:出门在外,要像敬爱兄长那样尊敬师长) ;言行要谨慎,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要博爱大众,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原文】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致:委弃,献出。【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容貌为重;侍奉父母,能

6、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原文】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n)改。” 【注释】友:和交友。 惮:害怕。 过:有过错。【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那些(在品行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原文】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慎终:附身(装殓)、附棺(埋葬)的事必诚必信,不要有后悔。 追远:具体指“祭祀尽其敬”

7、。【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老百姓自然会日趋忠厚老实了。”,【原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 ?抑与之与(y)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y)?” 【注释】其诸:或许。是:任何,凡。乎:于。【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靠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得到这些。他老人家获取这些的办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原文】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观其行(古

8、音:xng)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三年:虚指,很长的时间。【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孝了。”,【原文】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礼:礼节、仪式等道德和社会规范,也可引申为礼制、法度。斯:这。由:听命,照着办,引申为遵循。【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

9、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制、法度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古音读yun)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近:符合,接近。复:践言,即实践 。因:依靠,凭借。【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不失其亲近的人,(有知人之明),也值得尊崇。”,【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就:接近,靠近;前往。【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

10、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南怀瑾】 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原文】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诸:之,他。往:n.过去的事,这里指已知的事。【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11、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南怀瑾论语别裁,孔子告诉子贡,要安贫乐道,要平实,他说仅是做到不骄傲,不算好,还要进一步做到好礼,尊重别人和爱人。切、磋、琢、磨,这就是譬喻教育。一个人天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了后来,学问就越难。我刚刚提示了你一个道理,你自己就能够另外推演出别的道理来。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得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

12、磨。”郭璞注:“皆治器之名也。”“切磋琢磨”是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古时对骨器的用料加工称切,对象牙的用料加工称磋,对玉的用料加工称琢,对石的用料加工称磨。汉王充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也。”这里用来比喻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又简化为“切磋”,比喻互相商量、研讨。 子贡引用诗经说明学问要不断切磋琢磨,得到孔子的赞许。,【原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患:忧虑,担心。【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