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681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27 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大连医科大学 贾莉,第二十七章 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二节 呼吸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三节 浆膜腔脱落细胞学检查第四节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五节 泌尿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本 节 内 容,一、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 二、生殖道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三、生殖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鳞状上皮细胞1、表层细胞 该层细胞大而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该层细胞受卵巢雌激素水平影响而增生或脱落,最能反映雌激素的水平。,各层鳞状上皮细胞,一、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2、中层细胞 与表层细胞大小类似或更小。胞质丰富,内含大

2、量糖原,被称为“妊娠细胞”。常见于妊娠和绝经早期。 3、基底层细胞 按细胞大小、形态及胞质的量分为外底层和内底层细胞。外底层细胞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子宫颈阴道炎患者。内底层细胞体积更小,一般不脱落。,(二)柱状上皮细胞,1、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在吸取法涂片上,保存良好的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少见。在刮擦法涂片上,可见较多完好的子宫颈黏液柱状上皮细胞。可见子宫颈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为管状化生的结果,这类细胞多见于绝经后。,子宫颈纤毛柱状上皮细胞,2、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常成群脱落,互相重叠,形态、大小一致,胞质易退化,界线不清。极易被误认为低分化的腺癌细胞。在行经期、经后期、流产或安放避孕环后可见。 3、输卵

3、管内膜上皮细胞 一般不易脱落,涂片中很难见到。,(三)非上皮细胞1、吞噬细胞 可见于月经末期、绝经后、子宫颈炎症、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或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2、血细胞 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3、其他 阴道内常有细菌寄生,常见的有阴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还常见真菌、滴虫、精子、粘液等。,二、生殖道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一)炎症和反应性病变的脱落细胞形态1、基底层细胞增生 在细胞学涂片中无法判断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增生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含较多黏液。2、异常角化 包括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两种情况。黏膜白斑病变属于过度角化,常发生于子宫颈,为癌前病变。,3鳞状上

4、皮化生 常发生于子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处。该细胞与基底层细胞有时难以区别。4修复细胞 在细胞学涂片中,可见成片紧密聚集的细胞,类似鳞化细胞。典型的修复细胞常成堆出现,以单层片状排列为主。 细胞核极向一致,核仁明显, 可见有丝分裂。该细胞与子 宫颈腺癌细胞形态类似。,修复细胞,(二)女性生殖道炎症的脱落细胞形态1、子宫颈和阴道的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时渗出物较多,涂片外观很“脏”。涂片背景可见中性粒细胞、坏死细胞、细胞碎片、成堆细菌及红细胞。上皮细胞多见坏死和退变。2、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为女性常见病,上皮细胞呈特殊的形态学变化,如鳞化和修复。涂片背景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5、(三)特殊病原体所致的脱落细胞形态1、滴虫性阴道炎 涂片可见阴道滴虫,鳞状上皮的各层细胞。老年妇女可见较多的表层细胞;青年妇女可见较多的底层细胞。细胞常常发生退化变性,部分细胞模糊不清。,滴虫性阴道炎涂片,2、淋病 淋球菌是寄生在细胞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主要存在于宫颈鳞状上皮的外底层和中层细胞及子宫颈管鳞状上皮化生细胞内;脓细胞内可以见群集的淋球菌。3、尖锐湿疣 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为性传播疾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上皮细胞可发生改变。,三、生殖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巴氏(Papanicolaou)分类和Bethesda系统分类 1、巴氏分类,2、Bethesda系统分类 1988年,

6、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了Bethesda 系统:国家癌症研究所宫颈 / 阴道细胞学术语和分类(The Bethesda system:the NCI termi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vical/vaginal cytology,TBS),后经1991年和2001年两次修订,使该分类报告系统更加完善。,(1)标本质量评估:因女性生殖道细胞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涂片上细胞数量和组成具有重要意义。,(2)非肿瘤病变和恶性肿瘤的TBS分级及评价见表。,(二)鳞癌和癌前病变的的脱落细胞形态,1、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

7、SIL) 多发生于表层细胞,胞体大,胞质较多显“成熟”,核增大。,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细胞,2、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 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多发生于中、底层细胞,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明显,胞质多为不“成熟”淡染或化生性致密浓染,核增大。,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细胞,3、鳞癌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最为多见,宫颈癌以鳞癌多见(占95%),其次为腺癌(约占5%),未分化癌极少见。(1)角化型鳞癌:癌细胞较少,常单个散在,很少聚集。细胞大小和形态各异。细胞质多角化性改变。,角化型鳞癌细胞,(2)非角化型鳞癌:癌细胞呈单个或界限不清的合胞体样排列,细胞一般较HSIL小。细胞

8、质呈嗜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呈粗块状,分布不均匀,核仁大而明显。,非角化型鳞癌细胞,(三)腺癌和癌前病变的的脱落细胞形态1、子宫颈管原位腺癌 为高度子宫颈管腺上皮细胞内病变。2、子宫颈管腺癌 癌细胞可呈单个散在、片状或成团,合胞体排列常见。3、子宫内膜腺癌 癌细胞常单个散在或呈小细胞团出现。,第二节 呼吸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本 节 内 容,一、正常呼吸道细胞形态二、呼吸道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三、呼吸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正常呼吸道细胞形态1、鳞状上皮细胞 来自于口腔、形态类似于女性生殖道表层和中层鳞状上皮细胞,有时可见梭形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大量无核鳞状上皮细胞代表口腔黏膜白斑。2、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9、来自鼻咽部、气管、支气管。细胞常为柱状或尾部呈梭形,顶部有纤毛。核呈椭圆形或长梭状居底部,胞质灰蓝色。,3、杯状细胞 能分泌粘液。其顶端常膨大,含丰富的粘液颗粒。在固定的标本中,则显示为空泡或泡沫状。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居底部,可见核仁。正常人较少见,慢性炎症时增多4、基底层细胞 正常呼吸道上皮还可见基底层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型或型肺泡细胞,在细胞学标本中很难识别。在穿刺标本中,还可见间皮细胞,易被误认为癌细胞。,5、肺泡巨噬细胞 在呼吸道标本中出现肺泡巨噬细胞,表明标本来自肺部,若缺乏则提示标本无诊断价值。肺泡巨噬细胞又称尘埃细胞,细胞大小相差悬殊,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位,1个或多个,胞

10、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黑色、灰黑色尘埃颗粒。,肺泡巨噬细胞,6、其他细胞 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吸烟者、肺炎或肺脓肿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淋巴细胞见于滤泡性支气管炎、淋巴瘤患者。,二、呼吸道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一)鳞状上皮细胞1炎症性变化 口腔、口咽部急性炎症可出现鳞状上皮细胞坏死、核固缩、碎裂和凋亡、染色质粗颗类状、核膜增厚等现象。2巴氏细胞 由细胞学家Papaniculaou在自己痰中发现因而得名。此细胞体积较小,染色质致密深染,胞质染深红色。 3鳞状化生细胞 细胞常成堆、成片,互相黏连。在鳞状化生细胞团周边有时附有纤毛柱状细胞。,(二)柱状上皮细胞,1多核纤毛柱状细胞

11、体积大,含多个固缩深染胞核。胞质丰富染成深红色。镜下可见多核纤毛柱状细胞一端有纤毛,在支气管刷洗或冲洗液中较常见,痰涂片中较少见。2衰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纤毛柱状细胞在退变过程中,细胞某部位呈环状缩窄,最后横断为无核纤毛和胞质残体两部分。该病变见于病毒、细菌感染和肿瘤。,3基底层细胞增生 在慢性炎症、长期吸烟等因素刺激下,表面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可坏死脱落,基底层细胞直接暴露并增生变厚,易被误认为小型癌细胞。4乳头状增生 增生的支气管黏膜脱落形成圆形、卵圆形乳头状聚集。,乳头状增生细胞,三、呼吸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肺部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世界各国均大幅

12、度增长,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肺部肿瘤以原发性肺癌为主,其次是转移癌,肉瘤很少见。,(一)肺癌细胞形态特征,1鳞癌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大支气管及段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粘膜鳞状化生上皮。,肺鳞癌细胞,2腺癌 分化较好的腺癌以成群脱落为主,细胞群较大,并且细胞互相重叠,呈立体结构。分化差的腺癌单个癌细胞增多,细胞群较小而少,结构亦松散。,肺腺癌细胞,3大细胞未分化癌 为高度恶性未分化肿瘤,常来源于终末细支气管,预后差。癌细胞多为单个细胞脱落,亦可成群出现,很少重叠。细胞体积大,核大而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较多,均质嗜酸性。,4小细胞癌 按癌细胞大小与形态,分为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型和混合型。在痰涂

13、片上,燕麦细胞癌细胞常成团出现,核大小不一,有些核形似燕麦粒。胞质极少,嗜碱性。癌细胞排列紧密,互相挤压形成典型的镶嵌样结构。,肺燕麦癌细胞,(二)肺转移性癌肺部转移性肿瘤很常见。肺的转移性肿瘤约占肺部肿瘤的50%。在痰液涂片检查中,最常见的转移癌是食道癌,其次是结肠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在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中,最常见的转移癌是乳腺癌,其次是结肠癌。在细胞类型上也是以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常见。,第三节 浆膜腔脱落细胞学检查,本 节 内 容,一、正常及良性病变的脱落细胞形态二、浆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正常及良性病变的脱落细胞形态 (一)间皮细胞1正常间皮细胞 为被覆于浆膜表面的

14、单层扁平上皮,呈多边形,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较大,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或嗜酸性,细胞边界清楚。,正常间皮细胞,2退变间皮细胞 间皮细胞脱落于积液中不久即开始退化变性。积液抽出后若未及时固定制片,细胞亦发生退变,最后整个细胞溶解消失。间皮细胞常发生肿胀退变,易与癌细胞混淆。,退变间皮细胞,3异形间皮细胞 在慢性炎症、肿瘤及放射线作用等刺激下,浆膜表面的间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发生改变。,异形间皮细胞,(二)非上皮细胞1巨噬细胞 在炎症积液内,常可出现较多的巨噬细胞。2红细胞 完整的红细胞多因创伤所致。血性积液的背景有纤维蛋白。3白细胞 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时

15、,提示为结核性炎症或肿瘤;出现中性粒细胞提示炎症;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有关;浆细胞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性积液中。,(三)炎症和其他病变脱落细胞形态1感染性疾病 急性炎症积液的涂片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物质;病毒性肺炎积液可见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2慢性炎症 涂片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幼稚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增多,少数病例可见结核巨细胞及类上皮细胞。,3肝硬化 肝硬化腹水可见少量间皮细胞及退化变性戒指样间皮细胞;肝细胞坏死和黄疸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涂片内可见异形间皮细胞及较多的吞噬细胞。4尿毒症 可引起浆膜纤维素性炎症。涂片内间皮细胞增生,常成团出现,可见异形间皮细胞。5红斑狼疮 涂片

16、中可见典型的LE细胞,伴有较多的间皮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二、浆膜腔积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浆膜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来源积液中98以上的癌细胞是转移性的,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较少见。浆膜腔癌性积液中以腺癌细胞为多见,少数为鳞癌和未分化癌。肿瘤性胸腔积液最常见原发性肺癌。肿瘤性腹腔积液以胃癌、卵巢癌和大肠癌为多见。肿瘤性心包积液主要由原发性中央型肺癌累及心包膜造成。,(二)积液中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1鳞癌 积液中少见。细胞大小不一,癌细胞单个散在、成团或成堆出现。核大小不等,染色质深染。胞质厚实,有角化倾向。胸水内常见原发灶肺鳞癌,其次为食管癌。腹水中常见原发灶宫颈鳞癌。,2腺癌

17、 腺癌占积液内转移癌的80以上。常见为肺腺癌、乳腺癌、浆液性卵巢癌、子宫内膜腺癌、食管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1)大细胞型腺癌:癌细胞体积大,核较大常偏位,核仁明显增大,胞质嗜碱性,可见大小不等空泡。可出现印戒样癌细胞、癌巨细胞或多核癌巨细胞。,(2)小细胞型腺癌:细胞体积较小,常成堆,呈腺腔样、桑椹状排列。胞核为不规则圆形,胞质较少,有的胞质内可见粘液空泡,边缘呈花边状。,积液中小细胞型腺癌,3未分化癌 癌细胞成团排列,呈腺腔样、葡萄状、链状或堆叠挤压呈镶嵌样。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大、深染。胞质少,在癌细胞核边缘可有少许胞质或呈裸核样。,积液中未分化癌,(三)常见转移癌 1肝细胞癌

18、是导致腹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肺癌 是导致胸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周围型腺癌多见,鳞癌和未分化癌则很少见。偶尔有中央型肺癌累及心包膜引起心包积液。3乳腺癌 是引起胸水的恶性肿瘤之一。,4胃肠癌 主要出现于腹水中,多数是粘液腺癌。胃癌可见较多印戒样癌细胞;大肠癌中可出现腺腔样结构或呈柱状的癌细胞团。5卵巢癌 为导致腹水的常见肿瘤。以浆液性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多见。6肾癌 是导致腹水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形态特征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四)恶性间皮瘤间皮瘤是由覆盖于浆膜表面的间皮细胞发生的原发性肿瘤,分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间皮瘤呈局限性生长,胞膜完整,很少引起积液。恶性间皮瘤主

19、要呈弥漫性生长,可广泛侵犯胸、腹腔而引起积液。,恶性间皮瘤,第四节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本 节 内 容,一、正常食管细胞形态二、食管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三、食管癌细胞形态,一、正常食管细胞形态(一)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口腔、咽、喉、食管等处粘膜被覆鳞状上皮。涂片内以表层鳞状上皮细胞为主,中层鳞状上皮细胞少见,无底层鳞状上皮细胞。中层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常见于食管物理或化学损伤、各种炎症、溃疡及肿瘤等。底层鳞状上皮细胞出现,见于粘膜溃疡及肿瘤等疾病。,(二)柱状上皮细胞是粘膜或粘膜下层腺体的细胞成分,正常情况下不易脱落,如果标本混有痰液时,可见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三)非上皮成分常见血细胞、组织细胞,有时

20、可见痰液内的吞噬细胞,各种植物、动物细胞、细菌及真菌等。,二、食管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一)食管炎症食管炎症涂片中除可见表层与中层细胞外,还可见基底层细胞成团脱落的底层细胞形态、大小比较一致。涂片背景可见多数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等炎症细胞。,(二)食管鳞状上皮核异质1轻度核异质细胞 中层和表层鳞状细胞数量增多,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略增多,核与胞质比例仍正常。主要见于炎症性增生。2重度核异质细胞 涂片内基底层细胞增多,中层和表层细胞核比同层正常细胞核大2倍以上。胞核深染,核质比例仍在正常范围。,(三)贲门粘膜腺上皮细胞核异质涂片中偶见腺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细胞核略大,染色质增多,深

21、染,核仁略大,但核质比例正常,呈轻度核异质表现。,三、食管癌细胞形态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食管中段,约占50%,上段占30%,下段约占20%,常见40岁以上男性。,(一)鳞癌1分化好鳞癌细胞 细胞体积巨大,形态各异,且多散在分布。胞核明显增大,畸形,染色质增多、深染,核仁大而明显,具有恶性特征。,图29-13A 食管鳞癌细胞,2分化差鳞癌细胞 细胞体积较小,多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成堆或散落分布。胞核较大,圆形,多居中,核染色质浓染,深染不均,核仁隐约可见。胞质少,呈灰蓝,多看不到胞质似裸核样。,(二)腺癌1发生于食管异位胃粘膜的腺癌 少见,发生在食管、胃交界线2cm以上。细胞的形态

22、同胃的腺管状腺癌。诊断时需排除由贲门癌上延至食管的可能。,2发生于食管固有腺的腺癌 细胞形态又因癌变范围和来源部位不同而异。(1)发生于食管腺上段腺管的腺癌:发生于食管腺上段腺管的腺癌。涂片背景中有大量的增生腺管上皮细胞,这种细胞常成团状,胞质较致密,有核仁。(2)发生于腺管中段的癌:癌细胞常和透明物质相混杂。涂片中癌细胞与移行细胞类似,可为多角形,边缘清楚,核仁明显,胞质染淡红色。,(3)粘液表皮样癌:可见于食管腺上段腺管发生基底细胞样癌细胞,亦见于腺泡上皮癌变的粘液癌样腺癌细胞,故称为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为印戒样或高柱状细胞癌。,食管腺癌细胞,(三)未分化癌1小细胞未分化癌 细胞体积小

23、,多成团或呈桑葚样、镶嵌样排列。核多不规则形,染色质浓染,核仁隐约可见。胞质极少、深蓝色,似裸核样。,2大细胞未分化癌 细胞体积巨大,多成堆或呈桑葚样、镶嵌样排列。核大而不规则,大小不一,染色质浓密不均,核仁隐约可见。胞质少,偏碱,裸核多见。,图29-13C 食管未分化癌细胞,第五节 泌尿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本 节 内 容,一、尿液中正常脱落细胞形态二、泌尿道良性病变细胞形态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一、尿液中正常脱落细胞形态1移行上皮细胞 主要覆盖于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端,正常尿液中常见。移行上皮细胞分表层、中层和底层。2鳞状上皮细胞 该细胞主要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24、表层。增多提示炎症。,3柱状上皮细胞 该细胞来自尿道中段、前列腺、精囊、子宫颈和子宫体等。正常尿液内极少见,增多提示慢性尿道炎和慢性膀胱炎。4非上皮细胞成分 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多核巨细胞、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细菌、真菌及精子等。,二、泌尿道良性病变细胞形态(一)下尿路感染涂片内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且形态改变,白细胞尤其脓细胞明显增多。上皮细胞增多伴明显退化变性及坏死。,(二)慢性炎症 慢性尿道炎、慢性膀胱炎涂片中可见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慢性膀胱炎、慢性肾盂肾炎涂片中可见较多的移行上皮细胞,少量中层和底层细胞。 长期炎症刺激者尿液涂片中有轻度核异质细胞。

25、嗜酸性粒细胞膀胱炎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三)特异性炎症1真菌感染 尿沉渣涂片可见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常以圆形、椭圆形、孢子形出现,偶见假菌丝。多发生于肾移植患者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病毒感染(1)巨细胞病毒:涂片内出现肿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可见一个大的强嗜碱性包涵体,有的胞质内有多个小的嗜碱性包涵体。免疫缺陷(AIDS)、免疫抑制者容易受巨细胞病毒感染。(2)人多瘤病毒:涂片内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核增大,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充满整个胞核。见于肾移植和某些免疫抑制患者。,(3)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感染多核的上皮细胞后核如毛玻璃,偶尔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多见于肾移植接受者

26、、膀胱鳞癌患者的尿中。(4)尖锐湿疣:由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可为生殖道感染细胞污染或泌尿道自身的感染。,(四)尿结石涂片内见上皮细胞呈轻度核异质改变,核染色质增多,深染。肾盂和输尿管结石者涂片内可见大量表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数量多。,(五)膀胱粘膜白斑病在慢性炎症、血吸虫病或结石等刺激下,肾盂或膀胱粘膜发生鳞状上皮化生,使粘膜呈白色,称膀胱粘膜白斑病。尿沉渣中出现完全角化的鳞状上皮,无细胞核,巴氏染色胞质呈黄色,具有诊断价值。白斑病与癌密切相关。,(六)治疗对膀胱上皮细胞的影响1放射治疗影响 盆腔器官肿瘤作放射治疗时,常影响膀胱粘膜上皮细胞,使之发生明显变化。2化学治疗影响 环磷酰胺治疗可

27、使上皮细胞体积增大,出现空泡变性。核亦增大、固缩、碎裂,可有明显核仁。,(七)肾移植后尿液细胞学改变涂片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还可见红细胞、管型和背景坏死物等。若无排斥反应,见到尿沉渣中细胞成分少,背景干净;当排斥反应得以控制时,尿沉渣排斥指证消失。,三、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形态1乳头状移行细胞瘤 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相近。细胞团围绕一细长结缔组织轴心,或轴心周围见多层细胞紧密排列呈乳头状。,图29-14 A 膀胱乳头状瘤,2移行细胞癌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和级。级属于早期,级属中度分化移行细胞癌,级有较多典型的癌细胞。,图29-14B 膀胱移行细胞癌级,3鳞癌 一种为移行细胞癌上皮伴鳞状上皮化生,称伴有鳞状化生的移行细胞癌;另一种为单纯鳞癌细胞构成的鳞状细胞癌,常见膀胱鳞状细胞癌。涂片中形态较典型,以高分化鳞癌为多见,其形态与宫颈和支气管鳞癌相似。胞核固缩,胞质嗜酸性,有角化株。,4腺癌 一种为腺癌细胞化生而形成腺和移行细胞混合癌;另一种为原发腺癌,该癌多由膀胱炎癌变而来。核大,染色质增多,浓集不均,胞质有空泡。还可见戒指状小癌细胞和透明细胞癌。,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