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材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教材解读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双流区双华小学数学与思维课程处解读人:田福梅 罗 佳 余睿希,双流区第三届课标 教材 学情解读大赛,一年级下册教材整体介绍,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建议总课时数:9课时,教学课时建议,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
2、,进一步体会 减法的意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2、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数学兴趣。教学难点1、能熟练口算,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2、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1、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2、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3、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4
3、、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单元教学易错点,1、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2、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单元教学拓展点,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习动机:孩子们在以前的运算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因此对本单元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认知规律:一年级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操作直观教具形成表象抽象”的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学习。,单元学情分析,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
4、1.将退位减法计算与解决问题两个重点分散编排,方便教学。,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买铅笔十几减9,捉迷藏十几减8,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6,集中精力探索计算方法,开会啦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跳伞表演十几减5,4,3,2,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目的有三:每节课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容易消化吸收;方便教师教学;落实解决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的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注意点:1.亲历操作。2.与算式结合。,十几减9,算法1:利用数数经验找到得数6(1)、去掉9个后,数剩下的。(2)、从15开始倒数9个数,数到6。算法2:拆数转化。(1)、拆被减数(即破十法)。
5、10-9=1,1+5=6。(2)、拆减数(平十法)15-5=10,10-4=6算法3:利用已有经验算9+6=15, 15-9=6,关于算法多样化,教学时应注意:(1)算法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各有价值,不存在优劣之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倾听,理解同伴的算法,不要求学生都能掌握。(2)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3)算法多样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样化,群体的多样化。(4)关注个体差异,老师适时指导。,借助直观模型探索算法,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P4,引入数线,经历在数线上数的过程,得出结果。,一个一个往回数,分段数,十几减8,数线: 教材增加了数线从一年级上册
6、,数的认识中第一次出现(由数字轨道开始,活泼生动),后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多次出现。,注意:1.对数线的使用要求仅限于辅助运算,即给出数线及数线上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画数线。2.箭头方向。,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破十法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平十法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8,P10,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P11,探索计算方法,十几减5,4,3,2,2.鼓励学生通过操作、画图解决问题、列出算式。,比较两个量的多少,教学时应注意:重在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中减法计算的道理,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巩固前面学到的计算方法。,情境中引出比较的必要性,借助活动经验,用一
7、一对应方法比较,抽象出算式,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时应注意: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可以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巩固计算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问题不同,本质相同。,学会从图中独立提出比较的问题。,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3.借助直观模型探索算法,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P1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交流各 自的发现。,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注意培养迁移能力。,函数思想的初步感知。,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13,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问题1:结合整理加法表的经验,鼓励学生主动整理减法算式,参与整理的过程。,提
8、供充足的时间交流各自整理的方法,倾听理解别人的整理方法。,问题2:提供减法表,让学生先观察思考此表是按什么标准整理的,然后将减法表填完整。,问题3:观察减法表,交流算式间的关系和规律。尝试进行解释。,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P7,P9,P12,理解算理,一图两式,计算技能,解决问题,体会关系,发现规律,数的理解,5.练习的设计注重多种目标的实现。,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教材单元介绍及教学建议,理解算理,解决问题,计算技能,数形结合,体会关系,数的理解,函数思想,计算教学策略,1、计算方法的探索及算理的理解,(1)、学生自主探索,(2)、加强梳理算理,(3)、学生有条理的表达,2、计算法则的内化与形成
9、,3、计算法则的熟练,(1)、以标准为依据,(2)、利用学生错误和困难,(3)、合理地设计练习,(4)、加强对数和运算的理解,(1)、沟通算法多样化之间联系,(2)、熟悉法则并内化,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数线,以小棒模型 为主,体现按“群”计数,容易操作,辅助理解算理,体现“位值”,凸显“借1当十”,体现数序、多种数数的方法,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辅助理解算理,2.在探索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4.练习的设计注重多种目标的实现。,3.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重视操作、画图活动。,单元教学建议,运算能力不仅仅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于运算的本身要有理解,比如运算对象、
10、运算的意义、算理等。,第一单元:加与减(一)1、课程学习行为评价点(1)倾听力(2)合作力 (3) 探究力(4)表达力 2、知识技能评价点(1)、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根据课标要求,本学段结束时,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10题(2)、能解决与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有关的问题 主要形式可以采用观察情境图的信息,回答问题;或者是自己根据情境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单元评价建议,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2、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
11、体的范围和位置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达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不同,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单元教材编排及课时建议,本单元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内容的编排,一是根据具体实物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简单物体(直接实物观察)二是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看图观察)。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1、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广泛的用到观察,并对身边的物体属性有一定的感知。活动经验:在各学科课程活动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习经验: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2、学习动机:一年级学
12、生在数学课程中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知识,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3、学习认知规律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规律为从实物直观形成表象空间想象。,单元教学学情分析,教学重点: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在实际操作活
13、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辨认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的样子2、根据图片或照片判断在物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单元教学易错点,1、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2、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单元教学训练点,从实物的多个方向(如4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是哪个图片,单元教学拓展点,空间观念,课标内容解读,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多角度观察,积累观察经验。,2、按“观察实物推理判断实践感知”的过程展开教学。,正面或侧面,看一看(一),第一步:从一个方向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第二步:变换一
14、个方向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第三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方向去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推理判断,交流判断的依据。,再次观察实物。,看一看(二),正面、侧面和上面,1、第一层次:实物观察;第二层次:间接观察。,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教学时应注意:(1)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2)教学时,要让学生有实际观察的体验。然后再看平面图,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这样,两维到三维、三维再到两维相互转换,空间观念的发展落到实处。(3)也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形状和位置两个角度进行描述。,P18,P19,P21,练习建议,1、间接观察,2、拓展延伸,实践活动1、观察校园标志物2、
15、拍一拍你喜欢的玩具。,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课程学习评价点(1)思辨力(2)合作力 (3) 倾听力(4)表达力(5)注意力 2、知识技能评价点(1)、能正确辨认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的样子。(2)、能根据图片或照片判断在物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本单元评价建议,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数与代数” 的核心概念: 数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图形与几何” 的核心概念: 空间观念,各领域共同的核心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解读教材一般应该以单元为单位,解读一个单元教材也有一定的程序。 先通读。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结构,了解本单元与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进而概括本单元主要的
16、学习内容。 再研读。读懂每一节教材的“情境问题串”。 每个问题所要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 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 遵循了哪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难点在哪里?哪些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教。 能挖掘哪些潜在的思维价值与数学意义?,怎样读懂教材?,课标 教材 学情解读的关系,课标,教材,学情,课程教学指南,课程内容载体,课程实施起点,解读,课堂教学,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的怎么样,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数学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谢谢大家的聆听!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