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差异显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差异显著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分四野:,为了便于记忆和分析,左图可以变形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秦岭-淮河一线,昆-祁,大-阴-贺,横断山脉,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北方:平原、高原为主 大部分温带季风气候,局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方: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大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高原、盆地为主 大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盆地为主 高原山地气候,一、秦岭淮河分南北,下面的电子邮件是来自北方和南方的两位小朋友之间的春节问候:,读了这两封信后,你有什么感想?,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
2、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南方,秦淮分南北,黑龙江森林,以上这些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气候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从气温、降水、植被、河流等方面比较一下秦淮南北的差别:,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利用等温线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特点。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16C,8C,0C,24C,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压线,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
3、秦岭淮河。,0C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河流冬季结冰,越往北冰期越长,河流冬季不结冰。水量充足,利于航运。,我国冬季气温温差大:一月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平均气温为-30.6C,极端最低气温-52.3C,而海南为16 C。,漠河,读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夏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最北的漠河一带,气温也在8C以上,除了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大多数地区气温均在20C以上,图中哪条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淮一线,1月份0C等温线,确定了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800mm年等降水量线,确定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秦淮一线,北方山区的梯地,独
4、龙河谷地带的梯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热量向南递增,水分向西递减,年亩产250kg鲜草,年亩产150kg鲜草,年亩产50kg鲜草,热量向南递增,水分向西递减,年亩产250kg鲜草,年亩产150kg鲜草,年亩产50kg鲜草,南与北的主要差异是:,气温,降水,东西部之间的主要差异是:,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通风、散热、防雨,公路、铁路、水运,米饭,甜,陆路发达,基本无水运,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面食,咸,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水稻(柑橘,油菜),旱地,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不结冰,小麦,玉米(苹果,梨,甜菜,枣),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纬度不同造成的气候差异,南、北方出现这些差异
5、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文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中什么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环境,秦岭-淮河分南北:六线合一,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1月0等温线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1、下列现象是南方?是北方? 还是南北方都有?,作物一年两或三熟。 作物一年一熟。雨热同期。亚热带气侯。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C。 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C。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灌溉种植水稻。 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内河航运发达。河流结冰。 河流不结冰。发生旱涝灾害。,2、下列城市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沈阳 北京 广州 昆明 济南 郑州 武汉
6、上海,北方,北方,南方,南方,北方,北方,南方,南方,二、东西部差异显著,新疆,甘 肃,内 蒙 古,青 海,宁夏,陕 西,西藏,云 南,四 川,重庆,贵 州,广西,恩施土家族,湘西土家族苗族,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区市、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西部地区的这一最新定义被称为“10+2+2 ” 。,中国西部地区幅员 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 。,找一找:东西部分界线与我们学过的另一条什么分界线相似?,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东西大比拼,东部、西部分别有哪些优 势和劣势?,(提示:可以从地形、气
7、候、资源、交通、人才等方面比较东西部的差异),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高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东西部地形比较,东西部气候比较,西部地区大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干燥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东部地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业;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东西部人口密度比较,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密度大,东西部城市分布比较,观察书27页图5-40东西部城市分布比较?行政中心人口没有超过一百万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拉萨),青海(西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银川),海南(
8、海口),澳门(6个),中国民族分布图,东西部民族分布比较,东部地区以汉族为主,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中国交通运输网,东部地区交通线比较密集,水运、公路、铁路等都非常发达;西部地区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比较稀疏。,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落后。,我国西部主要矿产储量占全国比重,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短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我国东西部主要指标一览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东西部在下列几个方面的差异,1.平原广阔,气侯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 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 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 矿产和能源资源
9、短缺,工业污染严重等 矿藏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土 地广阔、历史悠久等,市场开发潜力大 1.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农业 2.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短缺,交通落后,社 会经济条件与东部差距大,不利于发展工业,东西部的差异,东部,西部,优势:,劣势:,优势:,劣势:,东西,南北,差异,需要区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三、交流与互补,地区:原因:目的:原则:5.项目: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与互补,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区域差异,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地制宜,
10、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6.重大工程:,西部大开发,我们怎样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西部落 后的面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策:,1.发挥资源优势 2. 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3.发展交通 4.发展教育 5. 引进人才等等,。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关注。 年月,中国政府揭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启动了新世纪最大的工程,就是西气东输工程。,“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区域间资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轮台县南起,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
11、苏等省区到达上海,全长4000余公里, 全线实现供气后,每年将供气120亿立方米.工程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新疆因此每年获得十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同进也方便了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西电东送工程,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为加速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1988 年 6月,国务院决定实施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解决我国电力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均衡矛盾的最佳途径,对实现全国联网,促进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电东送”工程是通过开发西南、西北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建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北通道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和山东送电;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向华中和华东送电;南通道是西南水电、坑口电站和三峡水电向广东送电。,“南水北调”,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富有价值的成果。,通天
13、河,丹江口,扬州,山东,北京、天津,青、甘、宁、内、陕、晋,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长江流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青藏铁路全长1963千米,估计投资219亿元。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进藏难”的 问题。,